收藏 分享(赏)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课件_4.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336185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课件_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课件_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课件_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课件_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课件_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疟疾的诊断与治疗,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周华云,内 容,疟疾流行概况 疟疾的诊断 疟疾的治疗,一、疟疾流行概况,疟疾是重要的蚊媒传染病。 疟疾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边缘地区。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40%的人口受到疟疾的威胁。 每年有2亿多疟疾病例,近80万人因疟疾死亡,约每40秒就有1名儿童因患疟疾而失去生命。,Seychelles,Comoros,Mauritius,Reunion,Cape Verde,Maldives,So Tom & Prncipe,Solomon Islands,Vanuatu,无疟疾流行流行较低,正在或即将消除流行较高,2010,Map source:

2、,全球疟疾分布,目前依然存在疟疾流行的国家(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注:带*的为仅存在间日疟流行的国家。,我国主要疟疾流行区,2001-2010年全国疟疾发病情况,全国疟疾疫情,2010年全国网络直报疟疾总病例数:7855例,较上年( 14140 )下降44.45% 。 云南:2643例,占33.65% 安徽:1860,占23.68% 河南:893,占11.37% 湖北:429,占5.46% 贵州:396,占5.04%5个省发病数占全国发病总数的79.20%。 江苏省为第六位,全省发病386例,占4.91%。,全国疟疾疫情,全国报告恶性疟病例1258例,较2009年(1041例)上升16

3、.62 当地感染恶性疟97例,仅分布在云南省; 输入性恶性疟1161例,主要分布在云南、江苏和四川省。云南省 416例 江苏省 207例四川省 100例 河南省 82例浙江省 54例,2001-2010年江苏省输入性疟疾疫情,2010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根据疫情报告统计,2010年全省共报告疟疾386例,较2009年同期(389例)下降0.77%。 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100例,较2009年(192例)下降46.07; 输入病例286例,较2009年(197例)上升45.18。 输入性间日疟79例,较2009年(96例)下降17.71。 输入性恶性疟207例,较2009年(101例)上升104.9

4、5。 全省13个市疟疾发病率均低于1/万。发病数前6位的市为淮安、徐州、扬州、南通、南京、宿迁。,2009-2010年江苏省疟疾疫情,2011年1-7月江苏省疟疾疫情,2011年1月1日-7月31日,全省报告疟疾病例数为254例,较2010年同期(216例)上升17.59% 本地病例46例,较2010年同期(52例)下降11.54% 输入病例208例,较2010年同期(164例)上升26.83% 累计病例数居全国第三(云南1096,安徽347),疫情分析发病特点,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明显下降。2010年全省报告本地感染间日疟100例,较2009年下降46.07;病例仍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单一中华

5、按蚊为传疟媒介的徐州、宿迁和淮安3市,3市报告本地疟疾病例数占全省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总数的75.00(75/100)。 输入性间日疟病例呈下降趋势。2010年全省报告输入性间日疟病例79例,较2009年下降17.71。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务工人员较集中的苏州(21例)、南京(16例)和常州(8例),3市报告输入性间日疟病例数占全省输入性间日疟病例总数的56.96%。,疫情分析发病特点,国外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 2005年,14例,死亡1例; 2006年,24例; 2007年,34例; 2008年,59例; 2009年,101例,死亡1例; 2010年,207例,死亡1例;占全国的18

6、.53%。 2011年1-7月,208例;死亡4例。,疫情分析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分布,2010年,207例恶性疟病例分布于全省13个市的56个县(市、区)。扬州、南通、盐城和淮安4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占全省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总数的55.56%(115/207)。 2011年1-7月,扬州53例,南通38例,淮安27例,泰州22例,常州20例, 5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占全省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总数的76.92%(160/208)。,疫情分析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来源,输入性恶性疟病例主要来自: 安哥拉81例; 尼日利亚61例; 赤道几内亚23例; 加蓬5例; 刚果金、乌干达、加纳各4例; 坦桑尼亚、马里各3例

7、; 利比里亚、巴布亚新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尼日尔 2例; 刚果布、布基纳法索、几内亚、科特迪瓦、莫桑比克、南非、塞内加尔、苏丹、印度、缅甸、赛拉里昂各1例。,二、疟疾的诊断,(一)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史(可能的感染机会) 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 临床症状 不明原因发热,有贫血症状,白细胞数正常或偏低、单核细胞比率增高,疟疾的诊断,(二)临床诊断病例 流行病学史 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发热多见午后,发热前有寒战,体温上升,持续数小时后下降,伴有不同程度出汗; 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 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 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疟

8、疾的诊断,(三)实验室确诊病例 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发现疟原虫(病原检测) 优点 可鉴别虫种和计数原虫密度 缺点 准确的结果依赖于有经验的镜检人员、费时 快速免疫诊断试条检测阳性(抗原检测) 优点 操作简单、快速 缺点 不能测定原虫密度,对间日疟敏感性较低,价格较高 PCR检测阳性 (基因检测) 优点 特异性、敏感性优于镜检 缺点 检测时间和价格高于镜检 主要用于特殊诊断和抗药性检测,三、疟疾的治疗,疟原虫生活史,(一)常用抗疟药,根据抗疟药对疟原虫各个发育时期的作用,通常把抗疟药分为 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的药物 可有效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滋养体和裂殖体,达到控制临床发作的目的 杀灭肝细胞内疟原虫药物

9、,(一)常用抗疟药,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的药物 1.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对各种疟原虫的红内期无性期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曾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在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出现和广泛扩散后才被其他抗疟药取代,但目前仍是治疗间日疟的首选药物。在间日疟流行区也可用作抑制性预防用药。,(一)常用抗疟药,主要药理特点 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2-3小时在血浆内可达到有效浓度。在红细胞内浓度比血浆内高10-20倍,且有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比无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又高20-25 倍。 代谢缓慢,半衰期约为74小时。 主要不良反应 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可抑

10、制心肌兴奋性和房室传导,故心脏病患者慎用。,(一)常用抗疟药,2磷酸哌喹(piperaquine phosphate) 主要药理特点 与氯喹相似,但无交叉耐药性; 口服后吸收良好,先储积于肝脏,然后逐渐释放入血; 代谢缓慢,血浆半衰期长,为21-28天。 主要不良反应 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 可使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肝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肝内蓄积作用,连续使用不能超过4个月。,(一)常用抗疟药,3青蒿素类抗疟药 青蒿素是从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干燥的茎叶中提取的抗疟有效成分。目前,在临床上主要应用其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治疗抗药性恶性疟。 主要药理特点作用迅速,代谢也快,半衰期仅为2

11、小时左右,再燃率较高。,(一)常用抗疟药,不良反应 青蒿素类药物安全性较高,在危重患者抢救时常使用2倍治疗剂量。但该药具有神经毒,主要是损害脑干神经核,这与药物结构中存在的过氧基有关。所以在较大剂量和连续多次用药时,应注意观察其神经毒性反应。3种青蒿素类衍生物都可能有胚胎毒,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尽可能不用。,(一)常用抗疟药,主要青蒿素类药物 单方 蒿甲醚 青蒿琥酯 双氢青蒿素 复方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青蒿琥酯片和阿莫地喹片联合包装 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复方青蒿素片,(一)常用抗疟药,杀肝内期疟原虫的药物 当前用于杀肝内期疟原虫的药物为伯氨喹。 主要药理特点 杀灭肝内期疟原虫,根治间日疟 抑制红内

12、期配子体形成,控制疟疾传播。 口服吸收迅速,1小时达血浆浓度高峰,但血浆半衰期短,仅6-8小时,需多次服药。 主要不良反应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者,可致严重急性血管内溶血。,(二)常用疟疾防治术语,再燃由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引起 疟疾病例经一定治疗或在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下,发作停止,但体内存有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残存疟原虫再次大量繁殖并出现临床症状。 恶性疟和间日疟都可能出现再燃。 复发由肝内休眠子引起 疟疾病例经治疗后,发作停止,症状消失,外周血中已检不出疟原虫,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肝细胞内迟发性子孢子经过一段休眠后复苏,进行裂体增殖,产生的肝期裂殖子侵入红

13、细胞大量繁殖,再次出现临床症状。 恶性疟原虫无肝内期迟发型子孢子,因而无复发现象,(三)疟疾治疗原则,在疟疾病例治疗中,须掌握以下原则: 及早治疗和规范治疗原则及早治疗和规范治疗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控制再燃、复发和病死率,并能减少疟疾传播,降低疟原虫对抗疟药产生抗药性的危险。因此,对疟疾病例的早期、规范治疗,是控制疟疾的重要措施。,(三)疟疾治疗原则,治疗药物的选择与应用原则为了延缓疟原虫对抗疟药的抗性,要严格按照国家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结合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和使用抗疟药物。 安全用药原则严格掌握治疗剂量和疗程,严密观察可能的副反应,G6PD缺乏人群,应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谨慎服用伯氨喹。

14、,(三)疟疾治疗原则,给药途径一般疟疾患者宜采用口服给药,重症疟疾可用非口服给药,患者病情缓解或清醒后,若仍需继续抗疟治疗,可改用口服给药。,(四)疟疾治疗的用药方案,1间日疟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 现症治疗选用氯喹加伯氨喹8 天疗法,即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mg,第1天600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mg;第2、第3天各服1次,每次300m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从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服22.5mg,连服8天。 休止期根治(抗复发治疗)口服伯氨喹总剂量180mg,每天1次服22.5mg,连服8天。,(四)疟疾治疗的用药方案,2非重症恶性疟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对

15、非重症恶性疟,采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ACT)口服剂型进行治疗。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片和阿莫地喹片联合包装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四)疟疾治疗的用药方案,(1)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320mg。口服总剂量8片。不同年龄组服药剂量(片),(四)疟疾治疗的用药方案,(2)青蒿琥酯片和阿莫地喹片 每片含青蒿琥酯100mg,阿莫地喹270mg。口服总剂量6片。不同年龄组服药剂量(片),(四)疟疾治疗的用药方案,(3)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每片含萘酚喹50mg,青蒿素125mg。总剂量8片,成人一次服用。 (4)复方青蒿素片 每片含青蒿素62.5mg,哌喹3

16、75mg。总剂量4片。成人首剂2片,24小时后2片。,(四)疟疾治疗的用药方案,3重症疟疾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 首选青蒿素类药物注射剂型 蒿甲醚注射剂 青蒿琥酯注射剂 其他抗疟药物 奎宁针 同时防止并发症和合并感染。,(四)疟疾治疗的用药方案,4虫种不明或混合感染疟疾治疗 首先采用非重症恶性疟的治疗药物,增加伯氨喹治疗药物并增加当地流行季节前的抗复发治疗。 现症治疗选用ACT加伯氨喹片方案。 抗复发治疗口服伯氨喹总剂量180mg,每天1次服22.5mg,连服8天。,(五)重症疟疾的治疗,1、WHO对重症疟疾定义: 血中查见疟原虫 伴昏迷、严重贫血、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

17、、循环衰竭或休克、重度酸中毒一项或多项,2、重症疟疾包括: 脑型疟 严重贫血 休克 酸中毒 急性肺水肿 呼吸衰竭 多脏器功能衰竭,重症疟疾的治疗,3、重症疟疾常见临床症状 (1)高热拌神经系统症状 常见持续高热,热型常不典型 非典型临床症状 (2)高原虫密度血症 原虫密度常10% 外周血发现晚期滋养体和裂殖体,重症疟疾的治疗,重症疟疾的治疗,4、主要并发症 (1)抽搐 成人脑型疟表现为反复抽搐者,常提示脑部损害,预后较差 脑部损害多为脑水肿和脑干受损的临床表现,其中尤以脑干受损最为凶险 (2)贫血 严重贫血病人往往预后不良 红细胞100万/l时,可能立即危及生命,(3)代谢性酸中毒和低血糖 代

18、谢性酸中毒和低血糖常见于高密度原虫血症的脑型疟病人 与原虫代谢有关 可能与组织缺氧和无氧代谢有关 还可能与原虫消耗葡萄糖有关,重症疟疾的治疗,(4)肝、肾功能损害 在严重感染的脑型疟病人中,肝肾功能损害比较常见 血肌酐265mol/L 血清总胆红素171mol/L,重症疟疾的治疗,(5)脑组织受损临床表现 脑水肿临床表现 脑干损害 中枢性呼吸衰竭 脑脊液压力升高 脑脊液压力40mmH2O者,病死率极高,重症疟疾的治疗,重症疟疾的治疗,救治原则 抗疟(病因)治疗 选用速效、低毒抗疟药,迅速杀灭疟原虫 对症治疗 针对各种症状和并发症的治疗措施 必要的支持疗法 保持酸碱平衡,改善微循环,重症疟疾的治

19、疗,病因治疗药物选择 首选药物为青蒿琥酯和蒿甲醚针剂素类药物是脑型疟及各种重症疟疾病因治疗的首选药物。 在没有合适的制剂时,也可以采用青蒿素类药物的单方片剂溶解后鼻饲给药或以栓剂肛门给药。 也可选用二盐酸奎宁和磷酸咯萘啶等其它抗疟药进行抢救。,重症疟疾的治疗,临床上在使用青蒿素类药后,病情未得到马上改善,往往就怀疑是否药量不足或无效,而改用其他抗疟药治疗,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至今为止,尚未有证据表明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产生抗药性,青蒿素类抗疟治疗后,病情未得到马上改善,并非原虫未得到控制,而是重症疟疾的病理损害比较严重,因此对症治疗同样是十分重要的,这时应把治疗重点转向对症治疗。,重症疟疾的治疗,

20、青蒿琥酯钠静脉推注静脉注射青蒿琥酯钠总剂量480mg的7天疗法,每天1次60mg,首剂加倍。静脉注射时,需先将5%碳酸氢钠注射液1ml注入含青蒿琥酯60mg粉针剂中,反复振摇2-3分钟,待溶解澄清后,再注入等渗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稀释至6ml,混匀,缓慢静脉注射。配制稀释的钠盐溶液未用完或未及时使用而放置,出现浑浊时,则不能使用。 蒿甲醚肌内注射肌内注射蒿甲醚总剂量640 mg。每天1 次注射80mg,连续7天,首剂加倍。,重症疟疾的治疗,由于重症疟疾患者原虫感染率高,采用常规剂量的抗疟治疗,常不能很快清除疟原虫,可以在首次采用青蒿素类药物后4-6小时再加用一次,有助于清除疟原虫。同时由于高原虫密

21、度血症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破坏,导致免疫低下,虽然当时能够控制临床症状,使原虫转阴,但是往往在20天左右出现复燃,因此当患者可以口服给药时,应加上口服抗疟药,如加服一疗程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复方青蒿素片、青蒿琥酯片、双氢青蒿素片等。,重症疟疾的治疗,重症疟疾的支持疗法 输液 成人每日输液2000-3000ml,总入量(包括脱水剂、碱性液等)不宜超过4000ml。小儿每天输液50-60ml/kg,总入量不宜超过80ml/kg。每天输入液体中应有1/5为生理盐水,其余以10%葡萄糖为主。尿多者适当补钾。输液较多时应注意防心衰和肺水肿。,重症疟疾的治疗,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第1天给予地塞米松10-20mg

22、,对改善病情有好处,但不必每天使用,过量使用会增加抗合性感染和诱发消化道出血。 其他 补充维生素:维生素C 1.5-2g/d 静脉输入。 使用能量合剂。 预防感染:对于病情较重者,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昏迷时间较长者,应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在护理方面应及时消除喉头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并应注意防止褥疮。,重症疟疾的治疗,重症疟疾的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治疗重症疟疾的重要措施。尽快控制高热和抽搐,促进患者及早清醒,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及早发现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高热 是重症疟疾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高热会导致机能代谢紊乱、脑水肿等病理变化,不利于控制病情,特别是儿童

23、患者,往往因高热导致频繁抽搐。因此应尽快控制体温,采用有效的解热药物,如安乃近肌注等;患者频繁抽搐者,采用氯丙嗪+异丙嗪肌注,同时采用物理降温,尽可能使体温降至38(肛探)以下。,重症疟疾的治疗,抽搐 是重症疟疾的常见临床表现,应及时处理。一方面采用镇静药物,如安定10mg静脉注射,或氯丙嗪100mg肌注等;另一方面应注意是否存在脑水肿、脑干损害的病理改变,若已存在应按脑部损害及时作相应的处理。儿童脑型疟患者抽搐比较多见,往往与高热有关,随着体温受到控制往往抽搐随之停止。,重症疟疾的治疗,贫血 是重症疟疾最常见的病理改变。当红细胞数低于200万/l时,携氧能力显著降低,应考虑少量输新鲜全血,有

24、条件最好输入浓缩红细胞,当红细胞数低于100万/l时,应立即输血。每次200ml,第1天可上、下午各一次,以后根据病情而定。 酸中毒 原虫密度较高的患者几乎都出现酸中毒。常规先给予5%碳酸氢钠125ml,以后根据检验结果再予补充,对于脑型疟患者来说是必要的。在原虫代谢过程中,酸中毒的情况会变得更加严重,但随着抗疟药发挥作用,原虫停止发育,甚至被清除,酸中毒会得到改善。,重症疟疾的治疗,低血糖 与原虫密度和代谢过程以及各种细胞因子分泌有关。临床上由于脑型疟患者一入院就给予葡萄糖水输液,因此掩盖了低血糖的实质。但应该意识到脑型疟患者出现低血糖,得不到及时纠正,患者会骤然死亡,所以,注意纠正低血糖血

25、症是十分必要的。,重症疟疾的治疗,黑尿热 是含虫红细胞破裂或G-6-PD缺乏者使用可引起溶血的抗疟药或退热药所致。应立即停用各种可疑药物,如奎宁、伯氨喹等,同时控制溶血反应,可用地塞米松10mg+5%葡萄糖500ml静滴。含虫红细胞破裂所致的黑尿热主要与原虫感染密度和抗疟治疗时原虫所处的裂殖阶段有关,这种黑尿热在脑型疟中比较多见,处理的关键是保护肾脏的功能,防止急性无尿型肾衰的发生。对于贫血严重者少量补充新鲜血液,一般患者都能度过危险。,重症疟疾的治疗,肝、肾功能严重损害 是脑型疟和其他重症疟疾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出现无尿型肾衰,患者往往在48小时内不治,因此,

26、一旦出现应紧急给予透析,决不能拘泥于肌酐升高水平还达不到透析要求而失去抢救的时机。这种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肌酐水平会不断上升,应连续48小时不间断地透析,直至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当仅肝功能严重损害没有出现无尿型肾衰,或仅有肾衰而无肝功能损害,病情则变得不那么凶险了。,重症疟疾的治疗,脑水肿在脑型疟中相当部分患者出现脑水肿的临床表现,脱水疗法是必要的,当然不要过量以免造成水电解质紊乱。颅内压明显增高者,病死率是相当高的。 脑干损害高原虫密度血症的脑型疟患者可能会造成脑干损害。脑干损害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治疗难度较大。曾尝试选择于原虫裂殖体完全破坏阶段给予抗疟治疗,以减轻由于受染红细胞在微小血内黏

27、附滞留造成脑干的损害,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方法仍在探索之中,同时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不易掌握。,重症疟疾的治疗,呼吸衰竭 多见于脑型疟中枢神经受损者,亦有部分患者是肺水肿所致,或属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这是脑型疟中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按急性呼吸衰竭处理。,2010年江苏省死亡病例,患者#,男,29岁,淮安市人 患者2008年11月4日由江苏省开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组织赴非洲安哥拉劳务输出,从事驾驶工作。在安哥拉期间感染过疟疾3次,经抗疟治疗后症状消失。2010年6月24日回国。 7月5日,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体温最高达39.7,伴有头痛、头晕,双下肢及腰部酸痛明显;7月7日出现

28、腹泻,呈黄稀便、不成形、无脓血,无恶心、呕吐及腹痛,在小诊所挂水治疗,症状不见好转。,2010年江苏省死亡病例,7月8日下午15:10,患者到市四院门诊进行疟原虫镜检,未找到疟原虫,因症状较重入住市四院。入院后医院给予改善微循环、抗感染和退烧等对症治疗。 7月9日上午,医生根据患者在非洲工作史及相关症状和体征,对其进行抗疟治疗(蒿甲醚肌注,首次加倍),下午再次查血时检出疟原虫,确诊为恶性疟。 7月10日上午,继续对其抗疟治疗和对症处理。,2010年江苏省死亡病例,7月10日下午,患者体温高,腹泻症状改善不明显,至16:10出现晕厥、血压下降,经抢救后,患者血压稍有平衡,神志较清。 在患者家属的

29、要求下,患者于当日18:40左右转院至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入住ICU病房。入院时神志不清,皮肤黄染明显,全身湿疹、散在花斑,纳食差,尿量较少,无抽搐症状。血压87/36mmHg,血小板计数1109/L。市一院对其对症治疗,血压有所回复但不持久,小便开始出现酱油色,患者出现溶血症状,对其进行血浆置换(共2550ml)、深静脉置管及纠酸治疗。,2010年江苏省死亡病例,22:10左右,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在接到淮阴区疾控中心疫情报告后,立即携带“注射用青蒿琥酯”与淮阴区疾控中心专业共同到市一院协助治疗,并对其进行抗疟治疗(青蒿琥酯静脉推注,首次加倍)。 7月11日凌晨2:00,患者出现深昏迷、呼吸急

30、促,对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凌晨3:00,血压出现测不出的情况;凌晨5:00,置换出酱油色血液;凌晨6:50,对其进行阿托品注射抢救无效后死亡。,2011年江苏省死亡病例,患者,男,32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初中文化。患者于4个月前赴加纳劳务输出,在建筑工地做电工。 2011年3月17日患者从加纳回国,途经西班牙,并于3月25日从西班牙乘飞机抵达北京,其家属到北京接机。据病人家属叙述:3月17日回国前病例就出现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自服抗感冒药物;3月25日因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加重,到北京一个小诊所就医,诊所按感冒予以输液治疗2天。,2011年江苏省死亡病例,28日早乘火车从北京回东海县,在

31、火车上即出现谵妄、昏迷等症状,于28日23:30左右抵达东海县城,在火车站被120车接送至东海县人民医院。县医院给予了一系列的临床检查,病人体温正常,当时病人已出现肝肾等多器官衰竭,医院见病情严重,于29日凌晨2点将病人转诊至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江苏省死亡病例,当时病人出现明显黄疸,体温不高,以“肝昏迷”收住市一院感染科,医院对病例进行了一系列检查: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血清总胆红素396.9mol/L,血肌酐389.0mol/L)、代谢性酸中毒、血象升高、轻度贫血、水电解质功能紊乱等;医院同时给予患者保肝、退黄、抗感染、纠正酸中毒、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输白蛋白、脱水降低颅内压、血液透

32、析、补液支持疗法等一系列对症综合治疗和抢救。,2011年江苏省死亡病例,3月29日中午市一院镜检疟原虫阳性,当日下午15时修改诊断为“重症恶性疟疾”,市一院随即与新浦区CDC联系,区CDC立刻报告市CDC,市CDC工作人员立即带上“青蒿琥酯针剂” 去市一院,督促医生立即给病例静脉推注射2支(120mg)青蒿琥酯。同时,告知医生该病例病情危重,要每4-6小时静脉推注1支青蒿琥酯,等病人清醒后改为每日一支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虽经尽力抢救,但由于病例病情危重,全身多器官衰竭,最终病人经抢救无效于3月30日凌晨6时左右死亡。,2009年成功抢救一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南通,患者:#,男,41岁,海安县人

33、,瓦工。 2008年11月份赴安哥拉劳务输出,2009年4月下旬在当地感觉乏力、腹胀,在当地进行治疗不见好转。患者随即于5月14日乘飞机回国,途中也予以输液治疗。 14日当天到海安县中医院诊治,查出贫血,原本要住院治疗,但中医院在听说其是从国外回来后,便不让其住院,其后病人回家,在村医生处挂水,未好转。 15日患者在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2009年成功抢救一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南通,5月17日凌晨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急送海安县人民医院救治,海安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脑梗塞待查”予以治疗,神志不清,到海安人民医院就诊,家属未敢再说是从非洲回国,导致诊断不明。 19日病情加重,转院到通

34、大附院,血检查到疟原虫。下午 实验室诊断为疟疾,转院到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2009年成功抢救一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南通,南通市CDC于19日20:30接到第三人民医院电话报告,立即派员赴三院调查处理,现场发现病人处于半昏迷状态,呼之不应。 经询问病史、诊治情况、病人外出史、相关医院实验室检查情况等初步诊断为恶性疟,立即提供蒿甲醚注射液给该院一病区,并注射160毫克(两支),嘱以后每天肌注一次,每次80毫克,总量480毫克。随后采集了病人滤纸血及血涂片厚薄血膜。叮嘱医院严密观察病情和对症治疗。,2009年成功抢救一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南通,20日上午南通市疾控中心血检查到恶性疟原虫,密

35、度7928000/mm3。电话联系得知现在病人仍处于高热昏迷状态。随后立即联系省所。 13:45,高琪所长赶到南通三院,对病人进行会诊。认为该病例为重症脑型恶性疟,应立即用青蒿琥酯静脉推注,且必须打破常规,首剂两支静注后,可以每六小时静注1次,直至病人清醒,在每次使用抗疟药前要涂制血片,了解疟原虫密度。其次加强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的关键是:保护肾功能,防止肾功能衰竭;观察肝功能的变化;纠正酸中毒;防止低血糖;降低颅内压;物理降温;适量输血。要求医院做好血液透析的准备。 其后病人转至三院ICU救治。,2009年成功抢救一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南通,20日下午医院开始给予患者输血6.5单位(200ml/单位)。晚22:30,该患者经过两次青蒿琥酯静注后,原有的症状消失,病情逐步好转。 21日早晨8点,病人开始清醒,仍对症治疗和观察病情。下午,患者体温37.3,21日下午血检查不到疟原虫。 22日起改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口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抗疟治疗及对症治疗,患者于27日康复出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