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课 商鞅变法,考试大纲:商鞅变法,BC1046,BC771,BC476 BC475,BC221,西周,春秋,战国,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东周(BC770-BC256),周平王,洛邑,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东 周,分封制度图示土地 人口 物资 武器 周王 诸 候服从 朝觐 纳贡 出征卿、大夫 士,宗法制复习 目的:解决继承权的问题 核心:嫡长子(即宗子)继承制度 体系:大宗和小宗 特点: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
2、治关系 作用:(对家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对政权)强化王权,保证“世卿世禄” 维护:礼乐制度,一、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经济:经济全面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生产的个体化;水利工程兴修等,手工业冶铸、纺织、漆器等,商业货币、城市、商人等,春秋战国:货币,春秋战国:城市,特征和总超势:社会转型、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由分裂趋势于统一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封建 经济得到发展。 (2)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分封制宗法制解体,中央集权制在战国后期开始建立。社会由分 裂趋向统一。 (3)阶级关系上:贵族阶级没落,新兴地主、士、
3、商人、手工业者、自耕农等阶层形成。 (4)文化思想上:学术下移,百家争鸣。 (5)军事上:各国诸侯进行争霸战争,一、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二、各国改革基本情况,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改革:初税亩,战国:魏文侯 变法,李悝变法,吴起改革,春 秋,公元前689年开始辅助齐桓公,当政40年,改革齐国内 政,使齐国成为春秋时第一个称霸中原的大国。管仲的 经济、财税思想在中国经济、财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管仲的发展经济、轻税免税、差别课税和实行盐铁 专卖的税收思想,对后世的税收思想家、理财家有很大 的影响。,管仲(?公元前645年),字仲,名夷吾,齐国颖上(今安徽颖上)人。春秋前期大政
4、治家。,思考: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分别 有何目的?冲击了哪些制度?有何影响?,4各国变法的影响,(1)增强了各国的实力,使齐魏楚等国强大。,(2)形成改革的时代潮流,加速社会转型。,(3)改革为秦国改革和秦朝建立奠定了基础。,秦襄公: 护送平王东迁有功, 奠定国家基础,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穆公霸西戎,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史记秦本纪,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秦穆公时比较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野蛮落后的国家,很少让它参与盟会。魏国曾经兵渡黄河,占领秦国大片领土,秦国无力还击。,商鞅(约前390-前
5、338),出生于卫国没落贵族家庭,原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 有功,被封在商地,尊为商君,故史称商鞅。商鞅尊崇李悝的学说,少年时就立志革新政治。公元前361年,商鞅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带着李悝的法经,只身入秦。,主人公小档案,与旧贵族的论战,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商鞅,旧贵族,PK,商鞅立木为信(想象画),二、商鞅变法的背景,1、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出现了变法改革的潮流。,2、秦国状况: 秦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落后。 变法有利条件:国君强大、重视法家、尚武精神。,3、个人因素: 秦孝公:决心改革,下达求贤令。 商鞅:热衷法家学说,到
6、秦国实施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二十等爵制。,2)严格户籍,实行什伍制度,增强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保证兵源,、军事方面,三、商鞅变法的内容,按从小到大排列相当于士的有:1.公士2.上造3.簪袅 4.不更 相当于大夫的有: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 8.公乘 9.五大夫 相当于卿的有:10.左庶长11.右庶长 12.左更 13.中更 14.右更 15.少上造16.大良造 17.驷车 庶长18.大庶长 相当于诸侯的有:19.关内侯 20.彻侯,材料一:“富贵之门必出于兵”。商君书赏刑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 军功论,不得为属
7、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 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 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 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 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韩非子定法,材料: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前后109 年之间,秦除了同若干残存的小诸侯国以及和西 戎、巴、蜀少数民族作战以外,同东方六国共作 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129万,拔城147座, 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14个郡,未获全胜或互有胜 负的仅5次,败北仅4次。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 秦始皇即位以后,统一战争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仅用了10年时间,便于公元前22
8、1年消灭了六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高度集权的专制 帝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诸侯分裂割据局面。,2、经济改革: 内容: (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井田制正式被废除) (2)奖励耕织,免除徭役。(提高人民从事农业积极性) (3)重农抑商,保护农业。(通过处罚保证农业地位) (4)统一度量衡。(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作用:促进农业发展,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废除井田,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这一法令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材
9、料二:“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铁犁铧,秦国是战国时期使用牛耕技术最普遍的国家。铁犁铧是利用牛力进行深耕的利器,它的出现标志着农业生产进入深耕细作的新阶段。,青铜牛尊,井田制废除的根本原因,重农抑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弃农经商的或因懒惰而贫困的,家属要被收为奴婢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消极:,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重农抑商,深远影响:,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10、强化中央集权,2)什伍连坐制度,3、政治方面,3)轻罪重刑,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分封制: 国君诸侯诸侯国内官吏(世袭)县制: 国君地方县吏(非终身),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4、文化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制,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必须分家另立户口。,5、
11、习俗方面,作用:刺激一夫一妇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增加税收,客观上改变秦地的民风。,实行军功爵制度,严肃军纪,实行什伍制度,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废除了旧贵族的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动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实行县制,国君任免,推行什伍连坐制,实行轻罪重罚,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焚烧诗书,加强了思想文化的统治。,特点:“农战”和“
12、法治”,指导思想,目的、宗旨,性质,范围,商鞅变法,法家理论;,富国强兵;,地主阶级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四、商鞅变法的影响,1、实施情况:阻力重重 2、产生影响:成效巨大,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秦国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上,打击旧贵族,健全了国家机构,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 军事上,壮大军事力量,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是实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历史局限性,压抑工商;弃绝文化;君主独裁; 轻
13、罪重罚;愚民手段;,公元前340年,趁魏国马陵战败后元气大伤之际,秦国东征,收回了原先沦陷的河西故地。,公元前312年,秦兵大败楚国,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地区。,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发布逮捕商鞅命令。商鞅携老母和手下外逃,在秦国境内无处投宿,最后遭擒,被车裂而死。,商鞅虽死,秦法未亡,秦国“风俗凋薄,号为虎狼”。“他俗致富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朱熹“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一位学者:“我要把商鞅商鞅推为民族英雄,并记中华 民族首功,肯定有人反对。但我还是要说,中华民族 的统一,商鞅功不可磨。”,司马迁曾经对商鞅这样评价,他认为商鞅天性残忍少恩,在被任用之后,不择手段,非常刻薄,最后落得个谋反的罪名。,你认为这样评价合不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