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50 分。其中 1-10 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3 分。11-15 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4 分,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错选的得 0 分。 ) 1如图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值指平均速度B运动员在分析做香蕉球运动的足球时,可以将足球看成质点C运动员的链球成绩是指链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的位移大
2、小D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不同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接触的物体间可能只存在相互作用的摩擦力而没有弹力B两个物体间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驱动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D杂技演员用手握着竖直的杆向上攀,手握杆的力越大,手受到杆的摩擦力越大3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 t=0 到 t=t1 的时间内,它们的 v-t 图象如图 2所示。已知 t=t1 时刻,两汽车并排行驶。则在这段时间内 ( )A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B两汽车的平均速度均为 21vCt=0 时刻,汽车乙在汽车甲前方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4
3、 如图 3 所示,一重为 8 N 的球固定在 AB 杆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6 N,则 AB 杆对球作用力的大小为( )A6 N B8 N C10 N 图 1图 3图 2D12 N5如图 4 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 C 置于水平面上,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 A 相连接,连接 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 、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 物块 B、 C 间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 斜面体 C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 水平面对 C 的支持力与 B、 C 的总重力大小相等D不论 B、 C 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对 C 的摩
4、擦力方向一定向左6如图 5 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 A 点处固定一根轻杆 a,杆与天花板保持垂直。杆的下端有一个轻滑轮 O。另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该天花板的 B 点处,细线跨过滑轮 O,下端系一个重力为 G 的物体。BO 段细线与天花板的夹角为 =30。系统保持静止,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线 BO 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 2GBa 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 GCa 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Da 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是 G7 如图 6 所示,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面,滑块 A、B 叠放在一起冲上斜面,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A 上表面水平,则在斜面上运动时 B 受力的示意图为( )8用图
5、7 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轻放一个小纸团,它只能被指针向左推动。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拉力由零缓慢增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木块开始运动前,摩擦力逐渐增大B 木块开始运动前,拉力小于摩擦力C 该实验装置可以记录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D 当拉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图 5图 4图 7图 8图 69如图 8 所示,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 A 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 B 。足球的质量为 m,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 , 网兜的质量不计。 则悬绳对球的拉力 F 的大小为( )A F = mgtanB F = mg
6、sinC F=mg/tanD F=mg/cos10如图 9 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 O 点。现用水平力 F 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N 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 T 的变化情况是( )AN 不断增大,T 先减小后增大BN 保持不变,T 先增大后减小CN 保持不变,T 不断增大DN 不断增大,T 不断减小11 如图所示,质量为 m2 的木块在质量为 m1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 F 的作用而向右滑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
7、因数为 1,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 2m2g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1( m2+m1) gC 当 F 1(m 2+m1)g 时,长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 无论怎样改变 F 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12在滑冰场上,甲、乙两个穿着溜冰鞋的小孩原来静止不动,在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小孩的溜冰鞋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等于乙推甲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13一质点沿
8、 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 图象如图 11 所示,下列说法错t误的是(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05 m/s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05 m/s 2C 质点在 1 s 末速度为 2 m/sD 质点在第 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2m14如图 12 所示,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观察超重与失重现象。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图 9图 10图 11图 12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 过程。她稳定站立时,体重计的示数为 A0,关于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蹲”过程,体重计的示数一直小于 A0B “起立 ”过程,
9、体重计的示数一直大于 A0C “起立 ”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D “起立”、 ”下蹲” 过程,都能出现体重计的示数大于 A0 的现象15如图 13 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 F 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 F 与物体位移 x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 m/s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750 N/mC物体的质量为 2 kg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5 m/s2第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
10、 小题,每小题 8 分,每空 2 分,共 16 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6某同学用如图 14 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 A 挂于固定点 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 M。弹簧测力计 B 的一端用细线系于 O 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 O 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 A 和 B 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 O 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最小分度为 0.2N,图中 A 的示数为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 。(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 M 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
11、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 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 A 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个解决办法。17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 15 所示,并在其上取了图 14图 13图 15图 16A、B、C 、D、E、F 、G 7 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 220 V、50 Hz 交流电源(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为 T,计算 F 点的瞬时速度 vF 的表达式为 vF_;(2)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 B、C、D 、 E、F 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
12、表以 A 点对应的时刻为 t0,如图 16 所示坐标系作出 v t 图象,并利用该图象求出 A 点的瞬时速度 vA_ m/s,物体的加速度 a_ m/s 2;(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 210 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 填“ 偏大”、 “偏小”或“不变”)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4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 (10 分)如图 17 所示,A、B 两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 4100 m 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B 从静
13、止开始全力奔跑需 25 m 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做匀变速运动,现在 A 持棒以最大速度向 B 奔来,B 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 B 接棒时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 80%,则:(1)B 在接力区需跑出的距离 x1 为多少?(2)B 应在离 A 的距离 x2 为多少时起跑? 19 (11 分)如图 18 所示,质量为 1.2kg 的物块 G1 在三根细绳悬吊下处于静止状态,细绳BP 在水平方向,且连在重为 5kg 的物块 G2 上,细绳 AP 偏离竖直方向 37角,物块 G2 静止于倾角为 37的斜面上(sin37=0 6,cos37=0 8) ,g 取 10m/s2。求: (1)绳
14、PB 对物块 G2 的拉力。(2)斜面对物块 G2 的摩擦力和支持力。20 (13 分)如图 19 甲所示,有一倾角为 30的光滑固定斜面,斜面底端的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 M 的木板。开始时质量为 m1 kg 的滑块在水平向左的力 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现将力 F 变为水平向右,当滑块滑到木板上时撤去力 F,木块滑上木板的过程不考虑能量损失。此后滑块和木板在水平面上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 g10 m/s 2。求:(1)水平作用力 F 的大小;对应点 B C D E F速度(m/s) 0.141 0.180 0.218 0.262 0.301图 17图 18图 19(2)滑块开始下滑时的
15、高度;(3)木板的质量。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物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50 分。其中 1-10 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3 分。11-15 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4 分,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C C C D B A B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A AD BC ABD CD A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8 分,每空 2
16、分,共 16 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6 (1)3.6 (2)D (3)减小弹簧测力计 B 的拉力;减小重物 M 的质量(或将 A 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改变弹簧测力计 B 拉力的方向等)17 (1) ;d6 d410T(2)0.1 0.40;(3)不变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4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 (10 分) 解析:(1)对 B:设其加速度为 a,跑出的距离为 x 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v则 2axv 2, (2 分)2ax1(0.8 v)2,解得 x10
17、.64x16 m (2 分)(2)设 B 接棒时跑出时间为 t,则 x1 t t, (2 分)v 0.8v2在 t 时间内,对 A 有 xAvt, (1 分)解得 xA40 m (1 分)所以 B 起跑时,应距离 A 为 x2x Ax 1 (1 分) ,解得 x224 m (1 分)答案:(1)16 m (2)24 m19 (11 分)【解析】(1)结点 P 受力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Acos37-m1g=0 (1 分)FAsin37-FB=0 (1 分)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FB=9N FA=15N (2 分)(2)物块 G2 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m2gsin37+FB
18、cos37-f=0 (2 分)N+FBsin37-m2gcos37=0 (2 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B=FB (1 分)由以上三式并代入数据解得:f=37.2N N=34.6N (2 分)答案:(1)9N (2)37.2 N 34.6 N20(13 分) 解: (1)滑块受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mgsin F cos 解得 F N (2 分)1033(2)当力 F 变为水平向右之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Fcos ma解得 a10 m/s 2 (2 分)根据题意,由题图乙可知,滑块滑到木板上的初速度v10 m/s。滑块下滑的位移 x ,解得 x5 m (2 分)v22a故滑块下滑的高度 hxsin 302.5 m (1 分)(3)由题图乙可知,滑块和木板起初相对滑动,当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运动,两者共同减速时加速度 a11 m/s2,相对滑动时,木板的加速度 a21 m/s2,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34 m/s2,设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对它们整体受力分析,有a1 1g,解得 10.1 (2 分)1(M m)gM m02 s 内分别对木板和滑块受力分析,即对木板: 2mg 1(Mm) gMa 2 (2 分)对滑块: 2mgma 3 (1 分)联立解得 M1.5 kg。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