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汉语,主讲教师:徐志奇,第三章 文 字,一、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 二、汉字的形体演变 三、异体字、繁简字,一、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1.“六书”一词的含义“书(書)” 字,甲骨文作 ,从聿从口,象手持毛笔蘸墨水写字形,古代指写字,也指写下的字,“六书”从字面上讲是六种字的意思,六书说就是关于六种汉字的学说。,2. “六书”的总目和细目六书的总目最早见于 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教。”,六书的细目到汉代才有记载。周礼地官保氏注引郑众的话“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班固汉书艺文志:“周
2、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郑众、班固、许慎三家细目有称谓和次第上的差别。后从多从许慎的名称而遵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3.六书说定义及其说明A.象形说文解字 叙:“象形者
3、,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字形画成字义所表事物形状的字。都是独体字,字形由象形符号构成。例如甲骨文中“人”、“女”、“目”、“自”、“眉”、“文”、“果”、“血”等字。,B.指事说文解字 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用抽象符号来指示出字义所要表达事物的字。都是独体字,字内都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例如甲骨文金文中:“一”、“二”、“三”、“四”是积横划构成,“上”和“下”分别是在基准线上下方加指示性符号构成,都纯粹由抽象符号构成; “亦”、“厷”、“身”、“孔”等则由在象形字上增加抽象的指示性符号构成。,C.会意说文解字 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4、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作形符并合而成的字。都是合体字,字内偏旁都表义,是形符。分析会意字通常采用说文解字的术语,用“从某,从某。”来表述。如“武”是“从止,从戈。” “信”是“从人,从言。”从偏旁表义的方式可分为以形会意和以意会意两类。例如甲骨文中“休”、“析”、“伐”、“及”、“棄(弃)”、“莫”、“北”、“从”和楷书中“岩”、“尘”、“歪”、“孬”、“耷”等。,D.形声说文解字 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指由一个形符和一个声符,即一个表义的偏旁和一个标示读音的偏旁组合而成的字。都是合体字,字内有声符。分析形声字通常采用说文解字的术语,用“从某,某声”来表述。如“江”字是
5、“从水,工声。”“河”是“从水,可声。”,形声字的形符一般表示该字的意义范畴,例如:甲骨文中“膏”从肉,高声,本义是脂肪多;“杜”从木,土声,本义是一种木名,即杜梨、棠梨;“往”从止,王声,本义是到去;“姓”从女,生声,本义是标志家族的字;“麓”从林,鹿声,本义是山脚下;“室”从宀,至声,本义是房屋。,极少部分的形声字的形符表示的是该字的本义,例如:小篆中“到”,从至,刀声,本义为至;“斧”从斤,父声,本义为斤,斤象斫木斧形;“罔”从网,亡声,本义为网,网象渔猎用的罗网形;“鼻”从自,畀声,本义为自,自象鼻子形;“齿”从 ,止声,本义为门齿;“躬”从身,弓声,本义为身。,形声字的声符是标示形声
6、字的读音的,但其标示读音的功能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汉字不是由某一个人而是由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的众人集体创造的,汉语语音是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不同的时代或不同地区,用当时的普通话或当地的方言读一个形声字,就未必跟它的声符读音相同了。“江”和“问”与其声符“工”和“门”今字音相差很大,“绿”与其声符“录”在不同方言中或异或同,就是语音演变的结果。,形声字的声符有的还有表义示源功能。这种具有示源功能声符的形声字被后人称为会意兼形声字,采用说文解字的术语“从某,从某,某亦声。”来分析其形体结构。例如:汲:引水于井也。从水,从及,及亦声。 婚:妇家也。娶妇以昏时,妇人,阴
7、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 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从因,因亦声。 餽:吴人谓祭曰餽。从食,从鬼,鬼亦声。,根据形符和声符在字形中的组合方式,形声字的结构形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九种。1)左形右声:河松理悟 2)左声右形:期绵郸魄 3)上形下声:花窜篇露 4)上声下形:盎驾婆璧 5)内形外声:闻莽鳳讎 6)内声外形:阔围衷衢 7) 形偏一角:荆疆栽脩 8)声偏一角:施從寐歸 9)形声穿插:隨游御奭,E.转注说文解字 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对转注的解说,非常多,什么是转注却无定论。,F.假借说文解字 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8、。”许慎心目中的假借,指用某个字来表示它的本义之外的某种意义。清代以来的学者,多以为假借是语言中有个词,没有专门为它造字,而借用一个同音词的字来表示。,假借字例如: 而 甲骨文作 ,金文作 , 象颔下有胡须形。本义是胡须。本为象形字,甲骨文卜辞中借以表地名,后世典籍中借以表第二人称代词和连词。 我 甲骨文作 ,象一种带齿的兵器形。本义是一种兵器。本为象形字,甲骨文卜辞中借以表第一人称代词、方国名和贞人名。 余 甲骨文作 ,象以木柱支撑屋顶的房舍。本义是原始的地上住宅。本为象形字,甲骨文卜辞借以表第一人称代词。,無 甲骨文作 ,象人手持舞具跳舞之形。本义是跳舞。为“舞”字本字,是象形字。从西周金
9、文起借以表有无之“无”。其本义另造下有两足(止)的跳舞人形的金文即“舞”字表示。 豆 甲骨文作 ,象盛食物器皿形。说文解字“豆,古盛食器也。象形。”本义是古代的一种盛食器。从汉代起借以表菽豆义。 东 甲骨文作 ,象束着两端的橐袋形,为“橐”的古字。埤苍:“无底曰橐,有底曰囊。”仓颉篇:“囊橐之无底者也,实物囊中,括其两端。”本义是囊橐之类。从殷商甲骨文起就借以表东方。,4、怎样判断一个汉字的六书类别,A.单个汉字不谈转注和假借,只谈四书:,B.连缀成文的汉字不谈转注,谈假借或者四书。,二、汉字的形体演变,什么是文字的形体 古文字、今文字及其分类 汉字形体变化的主要表现,1、文字的形体,指文字的
10、书写外形,即通常所说的字体。汉字从商代到现代,字体几经演变,形成了一些独具特点的字体。,2、古文字、今文字及其分类,人们一般习惯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古文字;把用秦隶书以后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今文字。秦隶书书写的文字是二者的分水岭。,古文字:按照不同的书写材料,可以区分为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文、简帛文、玺印文、货币文等类别;依据时代的先后,可区分为原始文字、殷商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和战国文字等类别。,战国文字又可以分为秦系文字和六国文字两大系统。秦系文字,指秦国自春秋至战国及秦统一中国以后秦王朝的文字。过去学者习惯称秦统一中国前的秦文字为大篆,称秦统一中国以后规范
11、化了的秦文字为小篆。 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今文字:依据体态的不同,可分为汉隶、草书、行书、楷书。,3、汉字形体变化的主要表现,汉字形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笔势即笔画的姿态,二是结构。例如小篆到隶书汉字形体的变化:鸟(鸟)、马(马)、鱼(鱼)燕(燕)、木(木)、系(系)屈(屈)、更(更)、志(志),从甲金文到楷书,笔势和结构这两种变化是紧密联系的,但其中笔势的变化占主要地位。今日的古籍基本上是用楷书写印的,因此不认识古文字,对阅读古书影响不大。然而要分析汉字形体结构,通过字形弄清其在古书中常用到的本义,克服阅读时遇到
12、的困难,则有必要从古文字字形入手。,三、异体字、简繁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和汉语之间的关系复杂起来,同字异形、同义异字、同词异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古书中常见的形体分歧的字有异体字、繁简字两大类。,1. 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字。例如:国语晋语四:“野人举块以与之。”同样的话语在汉书律历志中为“壄人举凷以与之。”“壄”即“野”的异体字,“野人”这里指农民。“凷”即“块”的异体字,意为土块。“野”和“壄” 、“块”和“凷”,形体虽有异,但音义全同,在两部古籍中互换,而语意不变。,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有如下几种情
13、况:A.六书结构不同。或一为象形一为形声,或一为指事一为形声,或一为会意一为形声。例如:馽(象形)絷(形声) 刅(指事)创(形声) 磊(会意)磥(形声) 岳(会意)嶽(形声)B.六书结构相同,而偏旁不同。或形符不同,或声符不同,或形符、声符都不同。例如 :嶂障 愧媿 杯盃 隄堤 猿猨 粽糉 裤袴 柄棅岷汶 邨村 视眡 蹟迹,C.六书结构和偏旁都相同,而偏旁的组合方式不同。或偏旁位置不同,或偏旁有繁变、省变或讹变等变异。例如:界畍 够夠 期朞 惭慙T 示 點点 萅春 吳吴,汉字异体字之所以繁多,一是因为汉字非一人,一地,一时所造,人们造字用的方法和构造形式自然不可能一致;二是因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
14、中正体字形被更改而发生讹变、繁变、省变或偏旁移位;三是因为汉字字形从来就缺乏严格的规范。,异体字同音同义,用法全同,能在任何情况下互相替代,这跟字义本毫无联系的通假字不同,故不能把通假字混同于异体字。,2. 繁简字,是笔画多少不同,在约定俗成的条件下,可以通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其中笔画多的称为繁体字,笔画少的称为简体字或简化字。,例如:用简体字排版的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仑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中的“随” 、“宝” 、“剑” 、“纤” 、“离” 、“凤” 、“树” 、“灵” 、“数” 、“
15、说”等字,在1956年前的版本中分别作“隨” 、“寶” 、“劍” 、“繊” 、“離” 、“鳳” 、“樹” 、“靈” 、“數” 、“說”,前者是后者的简体字,后者是前者的繁体字。,作为交际工具,汉字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交际的职能要求其已有的字形,特别是常用的汉字的字形,在表义明确并易于区别的前提下要趋于简单易写,以便学习和使用,因此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一种趋势。,汉字简化的途径有两条:A.是利用旧字:或采用笔画较少的异体字,或采用笔画较少的同音字来代替。例如:糧粮 禮礼 體体 萬万從从 網网 捨舍 鬚须薦荐 幾几 穀谷 醜丑,B.是另造新字:或改换原字的偏旁造新的合体字,或用省形省声、点符替代、草书楷
16、书等方式造省变字。例如:溝沟 醸酿 擬拟 療疗 認认盤盘 齒齿 標标 廣广 醫医鳳凤 風风 興兴 師师 棗枣嘗尝 會会 壷壶 過过 門门,繁简字有的是异体字,有的是古音通假字和现代同音替代字,并不都是异体字。古籍一般都采用繁体字,阅读古籍就要求既要掌握简体字,又要掌握繁体字,既要了解繁体字与简体字字形的对应关系,又要了解简体字与繁体字义的对应关系。由于繁简字并不都是音义全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异体字,所以读古书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同音替代字,如果完全以现代简化字去理解,就会发生误解。,例如:價价 “价”,说文解字:“善也。”诗经大雅板:“价人维藩。”是说品行好的人是维护国家的屏障。现用来代替“價”字,但在古籍中不能作“價”的价格、价值义讲。,蘋苹 “苹”,说文解字:“蓱也,无根,浮水而生者。”指出其本义是水中的浮草。后来用以表蒿草,而原义用“萍”表示。“蘋”,在古代指大萍,即现在称为四叶菜(草)的蕨类植物,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指蘋(苹)果。1936年起才以“苹”代替“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苹”指蒿草,不能以为是现代的简化字的苹果义,讲成鹿在吃野地上的苹果。,第二章文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