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稻香飘校园 育米如育人 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这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用最经济的途径来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的案例,景观中应用了大量的水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稻田校园特点,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作,和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收获的稻米“建大金米”目前以被作为学校的礼品,赠送给到访者。 便捷的路网体系。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和绿地及庭院中的便捷的路网。 空间定位
2、: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群,容易造成空间的迷失,景观设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为此,应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个庭院成为空间定位的参照,使用者可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位置。 通过旧物再利用,建立新旧校园之间的联系。把旧校园的门柱、石撵、地砖和树木结合到新校园景观之中。,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里,设计者用东北稻作为景观素材,设计了一片校园稻田。在四时变化的稻田景观中,分布着一个个读书台,“让稻香融入书声”。用最普通、最经济而高产的材料、在一个当代校园里,演绎了关于土地、人民、农耕文化的耕读故事,诠释了“白话”景观的理念,也表明了设计师在面对诸如土地生态危机和粮食安全危机时
3、所持的态度。 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位于沈阳市区,始建于1948年。为发展需要,像全国其它上百所大学一样,学校迁入规划中的浑南大学园区。新校园总占地面积80公顷。,“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1,稻田是如何管理的,并且是如何防治病虫害的。 2,周边的建筑这么近,又没有遮挡,谁会愿意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之下去稻田里面读书呢? 3,一味的寻求创意和景观设计,根本不切实际,我们根本很少往那边去,尤其冬天和傍晚,简直不敢走,景观规划设计是为了寻求适合人类聚居环境的学科,这个根本不适合我们,大夏天还都是蚊子 4,季节性太强,绿色时候感觉比较舒服;枯萎的时候需要清理麻烦,而且景色
4、很不好 5,校园的环境景观应为师生服务,应以功能至上的原则,在方便师生的游憩的基础上,带来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而不是一味的考虑艺术性。例如可以少规划一些观赏性的绿地,多布置些亭廊、游园、休闲椅、庭荫凳等功能设施,尽量为学生课间学习、交流、休憩创造一种围和、半围和的滞留空间。校园设计的基础知识,大师修楼也不能不要基础从天上修嘛,再艺术也是行为艺术不是景观设计. 6,冬天怎么办洒农药施肥的时候非常的难闻这些改怎么办那 7,稻谷、狗尾草都是土人的设计元素,都挺生态的,不过季节性是不是差了点。 8,校园里都是庄家,就算农业院校也不应该这样。单一、枯燥,不适合。,“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满泪水, 因为我对
5、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1,一种新理念,我看到了新鲜的东西,这是值得肯定的!感谢土人! 2,让大学生也知道务农者的滋味,收获得不仅仅是大米! 3,变绿草坪为稻田,/此一举措创新先。/育德学子思乡土,/绘美景观壮校园。/体验耕犁无限苦,/方得食口尽香甜。/求实善教结硕果,/桃李满天处处颜。 4,七八十年代,一边学习一边务农 5,稻田并非只有挂满稻穗时才叫景观 它从耕种 插秧 成长 成熟 收割这一切的过程都是一种景观,我觉得有点哈格里夫斯的风景过程主义,对于来自乡村的同学这一切都是很亲切的 6,看了上面好多评论,看后遗憾的一点是有些农大学生的评论,农大真的没有改变教育结果啊,怎么出来的还是“农民”。我是南方人,对沈阳不熟悉,小时候我看到农村人进城不喜欢在草地上休息,他们总是要找水泥地坐下,我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说“你到农村去你也不会去晒谷场的 7,一个设计作品的好坏,是要经过时间的检验的。从俞前辈走中国自己的景观特色路线来说,是让人敬佩的。如果能一直走下去,并且能有后来人的话,这是福泽后人的事情。这个作品的意义,远远大于作品本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