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际金融研究(第一章).ppt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326797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研究(第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国际金融研究(第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国际金融研究(第一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国际金融研究(第一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国际金融研究(第一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际金融研究,山东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申宏丽E-mail:,2,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教材及参考书目: 陈雨露著,国际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姜波克,陆前进著,国际金融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Maurice Obstfeld,Kenneth Rogoff著,刘红忠,李心丹,陆前进,张卫东,郦彬译,高级国际金融学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Laurence S.Copeland著,汇率与国际金融,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Rudiger Dornbusch,Stanley Fischer,araichard Startz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K

2、rugman.Obstfeld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Nelson,Mark,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and Finance:Theory and Empirical Methods,Blackwell Publishing,2001,第一章,全球化背景下 一国内外均衡的理论与实践,克明峻德 格物致知,主要内容:,全球化背景下内外均衡概念的辩证释义 不同国家的外部均衡特征分析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 当前全球失衡问题的思考,克明峻德 格物致知,5,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内外均衡概念的辩证释义,全

3、球化与内外均衡 总体特征 全球化背景下内外均衡的冲突进一步加剧 内外均衡冲突呈现出新的特征 传统上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特点 传统上内部平衡: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矛盾集中体现在经济增长(或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 传统上外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 自主性交易的借贷方总额相等 更多强调经常账户的平衡,资本与金融账户具有被动融资功能,6,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内外均衡概念的辩证释义,全球化背景下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新特点 全球化背景下内部平衡的新特点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冲突趋于减弱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有所上升 资产价格稳定应成为一国内部经济运行稳定与否

4、的一个重要指标 全球化背景下外部平衡: 强调一国经常账户的可维持性而不是简单的国际收支平衡 也可表述为:不会对一国履行其国际义务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外部债务路径 资本与金融账户运行的新特征 资本与金融账户对一国经常账户的影响,7,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内外均衡概念的辩证释义,内外均衡 传统上内外均衡: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全球化背景下内外均衡的新特点 内部平衡目标居于重要地位 开放的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全球同步性增强 物价水平波动的新特征 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提升 宏观调控机制日趋复杂,8,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二节 不同国家的外部均衡特征分析,国

5、际收支阶段性理论 一般来讲,一国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其外部均衡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萨缪尔森的四阶段论 年轻的和成长中的债务国。外部平衡特征为“经常帐户逆差十资本和金额帐户顺差”,即“逆差+顺差”型式。 成熟的债务国。经常帐户保持平衡,同时资本流动也大致保持平衡,即“平衡+平衡”型式。 新的债权国。经常帐户顺差,同时资本开始形成净流出,即“顺差+逆差”型式。 成熟的债权国。经常帐户又趋于平衡;在资本和金融帐户中,资本的流量很大,但却能大致平衡,国际收支结构又重归“平衡十平衡”型式。,9,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二节 不同国家的外部均衡特征分析,邓宁的“直接投资发展阶段”论 邓宁以人均

6、国民收入作为标准,把一国的国际直接投资分为四个阶段,阐述了标准的国际资本流动结构模式。 人均国民收入400美元以下。这些国家不具有使投资国满意的区位优势和所有权优势,利用外资很有限,没有或较少对外直接投资。 人均国民收入在4002000美元。在这个阶段,随着国内市场扩大,进口替代产业建立起来,资源开发投资也增加,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吸收外资增加;但是对外直接投资仍较少,因为尽管出口已增长,但企业尚未建立起所有权优势。 人均国民收入在20004750美元。对外投资开始加速,投资动力主要是所有权优势(垄断)和区位优势,把失去区位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而拥有区位优势的产业仍在吸收外资,总的来说,净对外投

7、资额的负数下降,资本流动趋于平衡。 人均国民收入4750美元以上。对外净投资转为正数,并且数量增加,成为净对外投资国。这一阶段,该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增强,外国公司在该国的区位优势削弱,所以净对外直接投资额增加。,10,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二节 不同国家的外部均衡特征分析,世界银行的债务周期理论 不成熟的债务人。特点:贸易逆差,净资本流入,利息支付为净流出,债务处于上升期 成熟的债务人。特点:贸易逆差下降,债务规模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呈递减状态 债务人向债权人的过渡期。特点:债务规模开始下降,贸易收支出现顺差,资本出现净流出,利息支付净流出减少,净外债下降 不成熟的债权人。特点:贸易顺

8、差下降,再次转为逆差,资本流出速度下降,利息支付由净流出转为流入,外国资产出现净积累 成熟的债权人。特点:贸易逆差,利息支付为净流入,净资本流出减少,净外国资产的头寸缓慢增长或稳定不变。,11,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二节 不同国家的外部均衡特征分析,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0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分组划分标准: 低收入国家 1,005美元及以下 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1,006-3,975美元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3,976-12,275美元 高收入国家 12,276美元及以上2011年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排行榜(单位:美元),12,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二节 不同国家的外部均衡特征

9、分析,“两缺口”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R.Nurkse, 1953)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系统地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提出了“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 ,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与利用外资的关系问题,从而形成了发展经济学利用外资理论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其他学者也就资本流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H.B.Chenery)和斯特劳特(A.M. Strout) (1966 )进一步推进了纳克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两缺口”模型(Dual-gap-model)。钱纳里等人认为,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几乎都面临着各种瓶颈资源的约束,通过

10、利用外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瓶颈约束,并且可以调动与实现生产资料优化配置,使国内经济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加速经济发展。,13,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二节 不同国家的外部均衡特征分析,该理论首先界定了三种经济资源: 技能与组织能力 国内储蓄 进口商品与服务 他们认为,在任何时候,这三种经济资源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限制都是不同的,这三种资源中的任何一种在经济运行中都可能单独构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这种制约并非在短期内可以解决。,14,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二节 不同国家的外部均衡特征分析,进一步讲,制约一国经济发展有三种约束: 储蓄约束。由于经济发展通常伴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而发

11、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因经济落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等原因,常会出现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投资的扩大,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构成了储蓄对发展的约束 投资能力约束。在有国外资金可供利用的情况下,投资能力约束主要是由于投资所必需的技术、熟练劳动力、企业家以及投资过程中的其他投入物的匮乏而导致对增长投资造成的限制,或者由于市场产出有限(即对投资的需求不足)所造成的 经济结构约束。即一国面对变化着的国内外需求,不能及时对其生产结构进行调整,从而造成了对经济发展的约束。,15,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二节 不同国家的外部均衡特征分析,在钱纳里等人看来,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约束,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国内储蓄

12、不足以支持投资即储蓄缺口,以及商品和服务进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出口的增长速度,引起对外贸易逆差,从而没有足够的外汇来进口经济发展所需的设备、技术和服务,即外汇缺口。 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指出:“外援通过解除这些约束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国内资源。某些瓶颈如技能、储蓄与外汇等,可通过增加使用不需要现在支付代价的外部资源,暂时得到放松。这样就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其他资源,使得总产出的增长可以大大地高于最受限制的国内要素增值率所允许的产出增长。,16,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二节 不同国家的外部均衡特征分析,“三缺口”理论 继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两缺口模式之后,赫希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缺口”模式。 赫希曼认为

13、,“不发达国家真正缺乏的不是资源本身,而是利用资源的能力”。他指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稀缺固然重要,但这不是最关键约束。最关键的约束条件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缺乏,主要表现在缺乏必要的工艺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家的才能。所以,在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除了储蓄和外汇这两个缺口外,还存在着第三个缺口,即“技术缺口”。 从欠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技术、管理和企业家缺口,仅靠国内资源几乎无法弥补,也需要引进国外资源来填补它。具体策略是:在引进外资中实行“一揽子”的资源进口计划,即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注重对国外的适宜技术、管理知识和人才等软件的配套引进,使进口的资源能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利用。,17,国际金

14、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内外均衡研究的发展脉络 金本位制下 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纸币制度下 丁伯根法则 固定汇率制度下,米德冲突、蒙代尔的政策指派和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浮动汇率制度下,斯旺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8,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弹性理论 马歇尔勒纳条件 主要假设条件: 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利率、国民收入等其他一切条件均不变,仅考虑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进出口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无穷大,19,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马歇尔勒纳条件 若以本币计算贸易差额设:B为贸易收支PX为出口品的本币价格PM为进口品

15、的外币价格X为出口量M为进口量EX为出口品的价格弹性绝对值EM为进口品的价格弹性的绝对值e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BPX X e PMM,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20,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现以本币对外贬值1%为例 对出口收入的影响:根据弹性定义,本币贬值1%,出口品外币价格下降1%,出口量即增加EX%,出口品以本币计价格不变,故以本币计出口收入的变动为: EX% PX X 对进口支出的影响:本币贬值1%,进口品本币价格上升1%,以本币计算的进口额上升:1% e PMM进口价格上升1%,根据弹性定义,进口量变动EM%,因进口量变动引起的进口额变动为:EM% e P

16、MM,21,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本币贬值1%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为BEX% PX X( 1% ePMM EM% e PMM) EX% PX X(1 EM% ) ePMM若想实现贸易收支改善,即 B 0,则应该满足:EX% PX X (1 EM% ) ePMM设在本币贬值前贸易收支是平衡的,即 PX X ePMM则有:EX1 EM% 成立 即:EX EM% 1 成立 此即马歇尔勒纳条件 其结论为:本币对外贬值后: 若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一,能改善贸易收支; 若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小于一,会恶化贸易收支; 若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等于一,对贸易收支无影

17、响.,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22,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本币贬值对一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设PX为出口品的本币价格,PM为进口品的外币价格,e为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则一国的贸易条件可以表述为:PX/(ePM) 该指标上升,贸易条件改善,该指标下降,贸易条件恶化。 在两国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本币贬值,e值上升, PX/(ePM)下降,贸易条件恶化。 在两国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本币升值,e值下降,PX/(ePM)上升,贸易条件改善。,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23,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吸收分析理论 吸收论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恒等式为基础,着重分析了收入和

18、吸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以及本币贬值如何通过影响收入与吸收,进而影响贸易收支的。 吸收论的基本思想 根据凯恩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恒等式: 整理得:令: 表示贸易收支差额;表示总收入;表示总吸收;,24,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则有 此式为吸收分析法的基本公式,其表明贸易收支差额是总收入和总吸收共同作用的结果。 进一步,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最终必然体现为总收入与总吸收的绝对变动或相对变动 由本币贬值而引起的吸收变动细分为两部分独立于收入变动之外的自主吸收( )和由收入变动而诱发的吸收( ), 即: 最终整理得:,25,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

19、均衡理论研究,结论: 本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主取决于三个因素:贬值对收入的直接影响程度;收入对吸收的引致程度,即边际吸收倾向;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程度。 至于贬值究竟主要影响收入还是吸收,取决于宏观经济情况、资源配置情况和边际吸收倾向。在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资源配置尚未优化、吸收倾向小于1时,货币贬值主要产生的是收入效应;反之,贬值将主要产生吸收效应。 国际收支逆差表明一国的总吸收超过总收入。此时,应当运用支出增减政策纠正国际收支逆差。同时,还须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消除支出增减政策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26,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政策的作用机制主

20、要有: 闲置资源效应 贸易条件效应 资源配置效应 现金余额效应 收入再分配效应,27,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货币分析理论 货币论的基本假定 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 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 小国模型,一价定律成立。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 选择固定汇率制度安排 货币论的基本思想 货币论的基本思想:令 ,并假定长期内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等,则有 :,28,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结论: 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国际收支逆差,

21、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由于货币供应不影响实物产量,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多余的货币就要寻找出路。对个人和企业来讲,就会增加货币支出,以重新调整它们的实际余额;对整个国家来讲,实际货币余额的调整便表现为货币外流,即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国民收入、产量等)所决定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相一致时,国际收支便处于平衡。,29,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政策的作用机制: 在“一价定律”成立的条件下,货币需求函数可表示为:式中,e为直接标价法下

22、,本币与外币间的汇率;p*为国外的价格水平。 本币贬值会通过e值的上升而导致国内价格的上升,国内货币需求也随之上升,此时贬值若要改善国际收支,则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必须慢于名义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否则,若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的增加等于或者大于名义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则贬值不仅不能改善国际收支,反而可能恶化国际收支。这便是货币论对贬值国际收支效应的基本理解。,30,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跨时贸易与经常账户收支平衡 经常账户跨期均衡分析来源于两方面的理论发展 Lucas坚持认为:应在经济主体实际前瞻性的决策中进行政策分析。换言之,如果对需求和供给函数的分析,能够从

23、家庭和厂商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则能够得出更加可靠的政策结论。 两次石油危机后,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加剧,因此面临跨期均衡问题,即研究对于外部冲击的最优化问题。同样,八十年代的债务危机也使各国更加关注从跨期均衡角度重新评价最优经常账户逆差问题。,31,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小国两期禀赋经济模型 消费者最优消费分析 假设前提: 小型开放的经济体 两国只消费一种商品 考察一国在两个时期的行为 消费者面临的问题。 假定个人消费者i的最大化函数Ui1,取决于当期的消费水平,即:在这个等式中,cit(t= 1,2)表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水平,是一个固定的偏好参数,表示主观贴

24、现或时间偏好因素,用以测试个人消费的耐心程度。,32,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令yi代表个人产出,r代表第一期国际资本市场借贷的实际利率。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必须受一生预算约束条件的限制:这一约束条件说明当前消费的价值必须与当前产出相等。我们假设消费者的决策是基于对未来的完全预期。(显然这是一种极端的假设,但是当我们研究问题时,只要由收入不确定性所引发的复杂情况不是非常重要时,这种假设是可行的。),33,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在等式(2)的约束下,求解等式(1) 的最大化问题,可利用等式(2)替代等式(1) 中的c2i,从而将个人最优化

25、问题归结为: 这一问题的一阶条件是:我们称之为跨时Euler方程。它表明:当实现效用最大化时,消费者不可能通过各期间的消费转移而获益。例如,第一期消费每减少1单位,将使Ui减少u(c1i) 。而这储蓄起来的1单位消费能够转化为(通过贷出)第二期(1+r)单位的消费,使U1增加 (1+ r) u(c2i ) 。 Euler方程 (3) 表明:在最优状态时, u(c1i)与(1+ r) u(c2i )应该相等。,(3),(4),34,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也可将等式(3) 写为:等式左边表示消费者当前 (第一期)与未来 (第二期)消费的边际替代率,而右边表示用当前消

26、费值表示的末来消费的价格。 与通常一样,个人消费者的最优消费水平是根据一阶条件 (3)或(4)与跨时预算约束条件 (2)决定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况是: = 1/(1+ r),此时主观贴现因素等于市场贴现因素。,(5),35,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小国开放经济的均衡 假设该国的所有消费者都是一样的,并且人口规模为1,则如果C代表消费总量而Y代表产出总量,则上述消费者同质且规模为1的假设就意味着对所有个人消费者而言:ci= C和yi= Y。 因此欧拉方程也将约束消费总量的变化。,36,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封闭经济的利率和跨时贸易模型

27、 因为在这一欧拉方程中,惟一的价格是实际利率,且作为小国模型,它是由外部决定的,因此小国是根据预算约束条件和给定和世界市场利率按照自身意愿来实现任何消费水平的跨期配置。 在这个分析中,我们使用一个关键概念:封闭经济的实际利率,即在一个与国际资本市场相隔绝的经济中通行的利率rA。 如果限定一国在封闭条件下的消费维持在某一水平,这一水平下,满足CY,则用消费替代产出,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等式:,(6),37,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这一等式给出了封闭条件下用当前消费衡量的未来消费的价格,当封闭价格低于未来消费的世界相对价格时,( rA 高于r ),在本国经济内,未来消费变

28、得相对便宜而当前消费变得相对昂贵。因此本国经济应当在第一期从国外 “进口”当前消费 (通过经常项目逆差),而在第二期“出口”未来消费 (通过偿还其外债)。这一结果与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致的,即各国都趋于进口那些封闭价格高于世界价格的商品而出口那些封闭价格低于世界价格的商品。 重要结论:贸易利益产生的一个基本原因是本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利率差异,在存在利率差异的情况下,与他国进行贸易是产生贸易利益的源泉。这种利差越大,双方的贸易利益越大。惟一不会产生贸易利益的情况是,rAr。,38,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临时产出变动与永久性产出变动对经常账户的影响 临时

29、产出变动对经常账户的影响 当1/(1+r)时,如果Y1上升,而Y2不变,则该国的封闭利率将下降。因为该国居民想要维持每一期消费的基本稳定,因此会增加当期储蓄,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这些储蓄不能通过出口形成储蓄平衡,故rA下降并低于世界利率的水平。 rA r,结果是未来消费变得相对昂贵而当前消费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出口其临时增加的产出,经常账户顺差。即第一期的经常项目顺差将是人们为稳定其消费而将一些临时性的产出增长“借给” 外国的结果。 如果Y1下降,而Y2不变,则该国的封闭利率将上升,rAr,结果是当前消费变得相对昂贵而未来消费变得相对便宜,本国通过进口增加当前消费,经常账户逆差。,39,国际金融研

30、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永久性产出变动对经常账户的影响 当1/(1+r)时,如果Y1和 Y2同时上升且幅度相同,则封闭利率便不改变,经常账户仍保持平衡。或者,如果人们简单地在两个时期内将多余的产出消费掉,则消费能够自动地保持稳定。 结论:当1/(1+r)时,产出的永久性变动不会影响经常项目,而临时性变动则会影响到经常账户 Y1上升,而Y2不变,产出的临时性增加将导致经常账户顺差 Y1下降,而Y2不变,临时性产出下降将导致经常账户逆差。 如果对未来预期产出的变动方问与当前产出的变动方向相反,那么它们将对经常项目产生类似的影响。,40,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

31、衡理论研究,加入政府消费 在模型中引入政府消费。假设Gt代表向私人部门征税的政府,其中t=1, 2 ,且在每个时期政府预算是平衡的。因此,某代理人在两个时期的总的预算约束条件为:在此引入政府消费,实际上是将私人部门的资源Y重新定义为产出减去政府消费,即:YG,故欧拉方程仍然成立。 因此,当1/(1+r)时,如果Y1和 Y2保持不变, 若G1 0, G20,则私人部门将愿意按照相对较高的第二期税后收入借款,从而将第一期的部分税负转移到第二期,因此,该国在第一期表现为逆差,在第二期表现为顺差。 若假设G1 G2G,则在两个时期内,个人消费都将是常量C= YG,且经常项目能够保持平衡 。,(7),4

32、1,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投资的作用 通常,经常项目余额等于储蓄减去投资。但是在实际经济中,因为投资往往比储蓄要不稳定得多,所以在此我们引入投资作进一步分析。 在模型中引入投资 考虑投资因素,并修改前面的经济模型。现在我们假设产出是资本创造的,而资本能够通过投资进行积累。 在一个包含投资的模型中:即当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时,经常账户顺差,反之,逆差。但在此,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并非是过去某些特定的投资和储蓄变动是导致经常账户变动的原因。,(8),42,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当同时考虑政府支出和投资时,代理人的预算约束等式为: 消费与

33、投资的现值都受到产出现值的限制。 在存在投资的模型中,典型的个人最大化效用函数:U1= u(C1)+ u(C2),该效用函数受上述预算条件的约束。 由于: YF(K ),且It=Kt-1-Kt,根据上述预算约束等式预算将U1中的C2消去,从而将个人效用最大化问题转化为:,(9),(10),43,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两个一阶条件分别是Euer方程 和等式 (12) 表明:第一期的投资规模取决于投资的边际产出与国际资本市场借贷利率相等的条件。同时,等式 (12) 意味着国内资本存量与国内消费偏好无关!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那么如果提前消费(值较低),只要该国在国际资本

34、市场上能够以利率r从国外借款,该国即会从国外借款以增加当期投资,由此,当期经常账户为逆差,且该国享受跨时贸易利益。,(11),(12),44,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在模型中引入政府消费 基本结论:当其他条件相等时,如果第一期的政府消费水平过高,第一期的经常项目将表现为逆差。如果人们预期第二期的政府消费大于零,那么第一期的经常项目将为顺差。问题的关键在于,个人通过际借贷,能够将较高的税收负担分摊在两个时期。,45,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两地区的世界经济模型 全球禀赋经济模型 假设: 不考虑投资的因素 世界上只存在两个国家或地区(本国

35、和他国)。 它们第一期和第二期的资源票赋都是外生变量 两个国家具有相同的经济结构。 不考虑政府支出因素,46,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全球产品市场的均衡,要求在每个时期的供给与需求相等:从这个等式的两边减去世界消费意味着世界储蓄在两个时期必须等于零: 因为在模型中未引入投资,所以这一均衡条件等于CAt+ CAt =0。 我们可以将均衡条件进一步简化 当仅仅存在当前产出与未来产出两个市场时,我们只需检验其中的一个是否出清,就以验证世界经济是否达到一般均衡,因而,均衡条件表为 :,(13),(14),(15),47,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

36、,48,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根据给定的当前和未来资源票赋,可以用图说明均衡的世界利率是如何确定的。这时,一国第一期的储蓄仅仅取决于利率。曲线SS和SS分别反映了利率对两国储蓄的影响。 在图中,当世界利率趋于均衡时,使本国的放款(以线段AB长度测算),等于他国的借款(以线段B*A*的长度测算)。世界均衡利率必须介于两国利率之间:rAr rA 在本国,随着国内利率上升,储蓄将增加,储蓄增加的量用AB表示,本国的第一期经常项目顺差也等于AB 。他国的情况与本国相反,他面临着经常项目逆差B*A* (因为本国和他国面对着相同的世界利率。因此,跨时贸易符合比较优势原则。,

37、(16),49,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外生变量的变化对世界利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假如其他情况相同,在利率不变条件下,本国第一期产出的增长将导致该国增加储蓄。结果是, SS曲线右移。很明显,在新均衡点,世界利率水平下降,本国第一期的放款和他国第一期的借款规模都扩大了。但其他条件相等时,如果本国第二期产出增加,将导致SS线左移(世界利率上升,国际借贷规模下降)。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另一个国家不同时期产出变动的影响,惟一区别在于用储蓄曲线S*S*移动代替SS线的移动。 如果本国第二期产出上升,从而导致SS线左移以及世界利率上升。所以他国的借款条件恶化了,因此

38、本国的产出增长对另一个国家是不利的。相反,由于放款条件改善,所以本国可以从更高的利率中获益,因此,除了第二期产出增长之外,本国还从利率上升中获得了额外利益。,50,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利率变化对一国贸易利益的影响。 对于本国而言,由于 “出口”当前消费 (表现为第一期的顺差),所以在利率上升后,本国的跨时贸易条件得以改善。对于他国而言,由于“进口”当前消费 (表现为第一期的逆差),利率上升之后,跨时贸易条件恶化了。通常,一国的贸易条件被定义为,用其进口品表示的出口价格。这里,(1r)是用未来消费表示的当前消费的价格,即对于第一期顺差国而言,以进口商品表示的出口

39、商品价格。在静态贸易理论中,当贸易条件改善时,一国的福利水平上升;当贸易条件恶化时,一国的福利水平下降。 贫困化增长 从表面上看,当本国第一期的产出增加时,本国必定会从中获益。但是,利用上面的分析方法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世界利率下降之后,本国贸易条件恶化。而贸易条件恶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将抵消第一期产出增长给本国带来的收益 (部分的本国利益流向了贸易伙伴国,所以,他国的福利水平明显提高)。因此,贸易条件效应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本国从第一期产出增长中获得的净收益可能小于零。这种反常的现象被Bhagwat;(1958)称为贫困化增长。,51,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引入投

40、资后的全球跨时均衡 现在我们将投资引入两国模型中。对于参与世界资本市场的各个国家而言,各国的储蓄和投资都是不同的。但是,当世界利率达到均衡状态时,全球储蓄等于全球投资。利用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并引入跨时效用最大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由于要研究投资产出率的变化,因此我们将本国和他国的生产函数写成:这里A 和A * 代表外生变化着的生产率水平。根据第一个等式,本国的投资曲线(记为)的函数表达式为: A2F(K1 1)r。仍旧以星号来表示他国的有关变量,我们可以写出他国相应的等式,定义其投资曲线的函数表达式为A2*F*( K * 1 *1)r,因为生产函数是递增的且严格内凹,所以两条投资曲线都是向下倾斜

41、的。,(17),52,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53,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现在来考察上图的均衡。如果本国和他国之间不能进行贸易,则双方各自都具有使其国内储蓄等于投资的封闭利率。在图中,本国封闭利率rA低于他国的封闭利率r*。引入跨时贸易后的均衡表达式为:或:将世界整体作为一个封闭经济,则当期望的储蓄与投资相等时,世界经济将达到均衡,即:均衡的世界利率也保证了两国的经常项目之和等于零: 达到均衡时,世界利率r高于rA但低于r* 。表现在上图中,线段AB与B*A*等长。在第一期,本国经常项目为顺差,而他国为逆差。,(18),(19),(

42、20),54,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均衡的资源配置符合Pareto最优的条件。换言之,从无法使世界经济中的所有人更富裕的角度而言,这种配置是有效的 。 由于两个国家都面对着同一个世界利率,所以它们的跨时最优化条件意味着它们的当前消费对未来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同时,两国第二期的资本边际产出也相等,即: A2F(K1 1) A2*F*( K * 1 *1)r 从这一意义上说,国际资本的配置也是有效的。 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当资本的未来生产率发生变化时,投资曲线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一个恒定利率下, A2的上升会导致本国投资曲线的(水平)移动,这一过程可通过对等式A2

43、F(K1 1) r求导得出。A2*的上升也会对外国投资曲线产生类似的影响。,55,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三节 外部均衡理论研究,首先考虑第一期本国生产率上升的影响。本国生产率上升使本国储蓄在所有的利率水平上都增加了。因此,图中的SS线右移,推动世界利率下降,所不同的是投资在两个国家都上升了。本国第一期经常项目顺差增加,而他国逆差增加。 其次考虑第二期本国生产率上升的影响。 A2上升意味着本国资本在第二期的生产率提高了。在图中,假设经常项目初始余额为零,则本国投资曲线右移,同时本国的储蓄曲线左移。因为当第一期的产出不变时,未来的产出会更高。所以,世界利率明显升高。由于他国的曲线并未移动,所以其储蓄增加而投资减少。最终结果是,在经常项目上,他国为顺差而本国为逆差。,56,国际金融研究 申宏丽 主讲,第四节 全球失衡问题的思考,作业: 中国、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9902013)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分析。 中国、美国国际投资头寸分析 对于当前德国、美国的国际收支特征的对比分析。 对90上世纪年代以来的全球失衡问题的思考。(特征、原因、影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