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5第五章资料收集(一).ppt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3325767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第五章资料收集(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5第五章资料收集(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5第五章资料收集(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5第五章资料收集(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5第五章资料收集(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资料收集(一) 社会研究收集资料的一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即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访问法和实验法等。,一、文献法,1、文献及文献法文献:包括各种报刊、书籍、档案、图片、音像等等。文献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和题目通过调查文献获得 资料的一种方法。文献法的作用:一是了解研究有关问题的的历史和现 状,帮助确定课题;二是帮助形成有关研究对象的一般印 象,促进观察和访问;三是有助于得到现实研究的比较资 料。,2、文献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文献有不同的分类(1)根据文献固有的形式,可以将文献分为:文字文献:报刊、杂志、书籍、档案、日志、日记及 其他大量的油印或打印材料。数字文献:统计年鉴、统

2、计报表、及其他各种数据 表格。图像文献:电影、电视、图片、绘画、雕塑等。有声文献:磁带、唱片等。电子文献:网络文献、各种电子文档和数据等。,(2)根据资料来源分为:原始文献(也称为初级文献或第一手文献):通过直接观察、实验得来的文献。二次文献(也称为次级文献或第二手文献):是指那些利用别人的原始文献所编写或产生出的新的文献资料。比如,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和自传撰写的人物传记、利用统计数据撰写的研究报告等。,3、文献的搜集(1)文献搜集的基本原则第一,紧紧围绕研究课题搜集资料。第二,有选择有分析地搜集文献。注意:考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资料的时间性和地域性;资料搜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2)文献

3、搜集的方法A、直接索引法:直接利用书籍、报刊目录索引查找。B、按记录形式分:卡片法、笔记本法、复印法、电子文档法等。C、专家咨询法:请文献管理员帮助。D、按组织形式分:独自和分类分片包干法等。,4、文献法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特点:具有间接性和历史性的特点。使用范围:一是做系统或专门的历史课题研究,如调查村史、家族史等。二是作探索性研究,如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的准备阶段等。三是作对比(历史与现实)研究。,二、观察法,(一)观察法定义,1、观察法的定义就是根据研究课题,观察者利用眼睛、耳朵等感 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及仪器,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 进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资料的一种方法。,2、

4、要注意两种情况: 第一,将科学观察与日常的观察区分开来 。科学观察则要具有如下各种特征:其一具有研究的目的或假设;其二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其三借用科学工具;其四避免主观和偏见;其五可重复查证等。 第二,科学观察本身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验观察,实验观察是对观察的环境与条件作严密的控制,然后观察其结果,另一种是自然观察。自然现象则是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我们这节所谈的是自然观察研究。,(二)观察法的类型,观察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不同的类型。其中主要的 分类是:1、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分为参与 观察与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直接加入到某一社会群体之中,以内部成员的角色参

5、与他们的各种活动,在共同生活中进行观察,收集与分析有关的资料。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置身于调查群体之外进行的观察。,2、按照是否有详细的观察计划和严格的观察程序划分:结构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观察(1)结构式观察是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优点是观察过程标准化,它对观察的对象、范围、内容、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不得随意改动,因而能够得到比较系统的观察材料。但在制定观察计划前需要作许多探索性的调查研究。,(2)无结构式观察是指对观察的内容、程序事先不作严格规定,依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决定的观察。优点是比较灵活,调查者在观察过程中可以在事先拟定的初步提纲的基础

6、上充分发挥调查者的主观性、创造性,认为什么重要就观察什么。缺点是得到的观察资料不系统、不规范,且受观察者个人因素影响较大,可信度较差。,3、按照观察者是否直接接触到被观察者划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1)直接观察是观察者直接接触到被观察者,即观察者直接“看”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以上所述的各种观察均属于直接观察,因为不论是“参与”还是非参与”、是“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都是直接对“人”进行观察,而不是对“物”进行观察。,(2)所谓间接观察是指观察者对自然物品、社会环境、行为痕迹等事物进行观察,以便间接反映调查对象的状况和特征。例如,通过对各个城市的市容卫生的观察,就能从侧面了解人们的精神风貌;通过

7、对城市建筑、农村住房、公路上的车辆等方面的观察也可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间接观察中比较有特色的两种类型是“损蚀物观察”与“累积物观察”。A、损蚀物观察是一种对磨损程度的观测。如我们可以根据图书馆中书籍的封面、里页的磨损情况,如书中记号的多少或通过检查其流通记录来判断各类书籍的使用程度,由此可反映读者的兴趣、爱好等。B、累积物观察是观察某些堆积物或积聚物。例如,考古学家通过区分废墟堆积层来研究历史现象。在教室课桌上、公共厕所以及其他地方的墙上,随便涂写的内容是另一种可度量的 “累积物”。有些研究人员通过对厕所文字或教室课桌上涂写物的观察记录来分析人们的某种倾向。,对现代社会研究来讲,参与观察

8、和结构式观察是最常用的两种观察方法,下面我们专门介绍这两种方法。,(三)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调查者为了达到深入了解情况的目的,在一定时间内进入被调查者的群体或单位之中,不断地观察和记录这个群体内部的行为的一种观察方式。这种方式事先不需要对观察的具体项目、观察进程和步骤作严格规定,也不采用标准化的表格进行记录,它常用于有深度的专题调查。,1、参与观察的注意事项第一,要熟悉观察对象,与被观察者打成一片,真切地体验他们的情感,分享他们的痛苦与欢乐。这样才能使观察对象向观察者倾诉心里话,反映出真实情况。第二,研究者在群体中只能充当该群体的普通一员。一方面,要接近所研究的群体,详细地观察他们的工作、娱乐

9、、家庭生活常规等,即使是粗俗的争执、吵架、家务琐事、粗话俗语也不能放过;另一方面,对群体中发生的事情应不露声色,不表现出明显的倾向和兴趣,发言应持中立的态度,不加评论,尽量做到多听、多看、少发表意见。也就是说,观察者应有效地掌握参与的深度以及客观的立场。,根据参与的不同程度,参与观察也可分为完全参与和不完全参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完全参与是观察者长期生活在被观察的群体中,甚至“隐瞒”或改变自己的身份,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完全进入角色并被当成自己人。不完全参与是指观察者不改变身份进入群体中,观察者的身份虽然暴露,但他至少被群体中的人视为可接纳或可容忍的“客人”。当然,“友好的客人”与“自己人”毕竟有

10、所不同。不完全参与虽然可以参加群体和社区的某些形式的活动或仪式,但其细节或较隐秘的材料则往往难以获得。,参与观察的方法在社会学、人类学的学科中运用甚广。在我国的社会调查研究中也有许多参与与观察的生动事例。数年前,我国一位青年作家,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乞丐群落的真实情况,换上破衣服,脸上抹点油,到街上去要饭,借机混入乞丐队伍,和一帮乞丐一起生活了四个月,掌握了大量有关乞丐生活的原始素材。在此基础上,他写出了力作乞丐流浪记。这位青年作家所用的调查方法,就是典型的参与观察法。,2、参与观察的实施过程 实施参与观察,一般地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进入观察现场。如果是到有关单位或社区作调查,首先要向该

11、单位或社区的政府出示证明文件,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征得他们的同意。到了观察现场后,要设法消除当地群众的戒备心理,要使他们相信,研究者不是来给他们添麻烦、找岔子的。也可通过当地政府或社会组织的领导以及群众中有威望的人物作些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得到被观察者的支持和帮助。,第二阶段,与被观察者建立友好密切的关系。这是整个观察活动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当一个外来人闯入被观察者的生活而大家对他又不了解时,他的出现必然会改变整个观察现场的气氛和环境,引起观察对象的不正常反应,从而影响观察结果的真实性。要解决这个问题,观察者要与被观察者建立友好密切的关系,尽可能地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如果能在条件允许

12、的情况下,帮助被观察者解决一些因难,那么既可增进友谊,又可能收集到在一般情况下难以得到的资料。,第三阶段,确定观察内容,制定观察计划。观察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情景条件。即被观察者活动的舞台及其背景,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二是人物活动。包括被观察者的工作、学习、娱乐、生活、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三是人际关系。人际、群际的关系是参与观察的重要内容。研究者应该观察各类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没有形成非正式群体,群体中谁是核心、谁最活跃、谁较孤立等。四是目的动机。通过观察了解被观察者的某种行为是否有明确的目的,在表面的目的后面有什么深层动机,各观察对象的目的和动机是否一

13、致等。,第四阶段,进行实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在实际现察时,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做好观察记录。这里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察者应在什么时候及什么场合下作记录。二是记录应该如何积累保存。观察记录,不宜当场或公开作观察记录。比较好的办法是在现场用简短的文字和一些特殊符号迅速记录下观察得到的结果,然后在事件过后再立即把观察到的东西详细整理出来。人类学家进行田野工作时,经常采用的记录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记日记,每天晚上把白天所观察到的事件,以先后次序记录下来;另一种是单独事件的记录,可以是当场速记,也可以是事后的追记,或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第五阶段,撤离观察现场,写出调查报告。结束后,要撤离观察现场时

14、,一般应与该单位的领导交换意见,介绍自己的调查发现,并与他们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尽快写出调查研究报 告,必要时再征求观察所在单位及政府部门的修改意见。(由曹锦清教授著作的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四)结构式观察,1、结构式观察的概念结构式观察是在严格规定和控制下进行观察的特殊 形式。这种观察往往制定较严格的观察计划和程序并实 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它具有系统化、标准化和定量化的 特点。所谓控制指的是严格限定观察内容、观察场所和条 件,采用标准化的观察手段和工具。即利用某些工具或 设备(记录仪器和各种表格等)作出系统的、统一的观察记 录;观察项目是根据研究目的预先确定好的

15、,以便使观 察结果达到标准化的程度。,2、结构式观察的实施 结构式观察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确定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观察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班组、车间、企业、商店等。观察内容是所要研究的现象,它反映了观察对象的特征和状态。 例如,一项观察研究的观察对象是某专卖店的营业员,观察的内容包括:营业员的礼貌和笑容、营业员的推销技巧、店铺和货品的整洁程度、管理人员的态度等。 第二,将观察内容具体化,作出详细的分类,确定观察的变量和指标。 由于结构式观察是在严格的设计下进行的,因此事先对观察行为的范畴往往要有系统的安排。,第三,依据观察指标设计观察表格、卡片或拟定观察提纲,并规定标

16、准化的观察方法和记录方法。设计观察表格,首先要确定观察项目及其相互关系,然后选择反映观察项目具体特征的观察指标或单位,形成标准化的观察范畴。根据观察范畴制定出具体的观察表格,同时标明观察的时间、地点,观察客体的特征(见下图)。 第四,对观察记录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五)观察法的优缺点,1、优点:一是可以实地观察现象或行为的发生。观察者到现场 观察现象或事件的实际过程,不但可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 脉,而且可以注意当时的特殊环境和气氛。这些宝贵的资 料都不是事件发生过后,用访谈法所能得到的。二是能够得到观察对象不能直接报道或不便直接报道 的资料。三是观察法简便易行,可随时随地进行,灵活性较 大,观

17、察人员可多可少,观察时间可长可短,资料也比较 可靠。,2、局限:一是观察者对于所要观察的事件有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观察者只能消极地、被动地等待所要研究的现象发生。二是并非全部社会现象都可能观察。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三是虽然观察者本意不想干涉被观察者的活动,但在通常情况下,观察者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往往会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活动。加之个人进行的观察,又是难免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此外,观察结果也不易被量化处理,不易被重复验证。,(六)克服观察法缺点的方法,第一,提高观察者本身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包括良好 的感知能力、敏锐的注意能力、优良的记忆能力、快速的记 录能

18、力、正确的识别能力等等。第二,要注意消除观察中的偏见。现场观察避免掺杂个 人情感,应尽量采用结构式的观察。第三,通过改善观察活动的组织来提高观察的信度和效 度。第四,利用现代化的观察工具,来提高观察的效度和信 度。但是,运用这些工具一定要征得调查对象本人的同意, 不能采取偷摄、窃听等手段。,三、访谈法,(一)访谈法及类型,1、访谈法的定义 就是通过训练有素的调查人员按照事先设计的题 目、词句、内容,有程序地同受访者进行交谈,利用面 对面的交互刺激的作用,以期了解对象的行为、特性、 动机以及有关事实真相的一种方法。,2、访谈法的类型 (1)问卷访谈问卷访谈是由访谈员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访谈大纲或问卷

19、进行访谈。问卷访谈从访谈的形式又可分为:邮寄法,电话访谈法和人员访谈法。邮寄法:就是把访谈大纲或问卷寄给受访者,由对方填写完毕寄回。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回收率往往较低。电话访谈法:就是访谈员利用电话同受访者谈话。这种访谈时间较快,但访谈时间的不能太长,内容不能太多,如用长途电话,费用也较大。人员访谈法:由访谈员与受访者在直接对话。这种方法费用较大,但收集资料较多,资料的可靠性程度也高,且适合于调查任何对象。,(2)非问卷访谈非问卷访谈事先不预定表格、问卷,只拟定粗略的调查提纲,由访谈员和受访人就某些问题自由交谈。这种访谈比较适用于收集人们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信念等方面的资料,能使受访者充分表

20、达自己的意见。根据方式的差别,通常可分为下列几种:重点集中法:把受访人安排到一种特殊情境中,如看一场电影,然后受访人自由说明这段电影对他产生的意义或反应,让他对情境作出解释。研究者从这些反应中就得到情报,再加以解释。有时,研究者也提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让受访者回答。,客观陈述法:就是让受访人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来评价自己或有关事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使受访人有机会陈述他的想法和做法;缺点在于,容易流入主观,以偏概全。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必须对受访人及其背景、价值、态度等有一较为深刻的了解。否则,对资料的真伪程度便难以下断言。深度访谈法:也即平时所说“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方法。希望通过访谈发现一些

21、重要的因素,因而在深度访问前,往往对一系列问题要提出讨论、可以连续提问、每个问题几乎都要进一步探索它深层的含义,以便获得更多的资料与理解。团体访谈法:就是把许多受访人集中在一起,同时访谈。在验证或调查某些集体行为时,用这种方法来察看行为的倾向效果较好。,(二)访问心理及技术,1、访问技术主要包括访问前准备,如何进行访问和处理特殊情况 的应变能力三个方面。(1)访问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二方面内容:一是情况方面的准备:了解受访者的一些基本情况, 如生活环境、工作性质及由此形成的行为准则、价值系 统,包括了解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社会规范。二是要做好工具方面的准备:最常用的如照相机、录 像机、录

22、音机、纸张文具以及测量用的表格问卷等等。,(2)如何进行访问第一步首先要说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介绍给受访 者。第二步要详细说明这次访问的目的。第三步就是提问。(3)处理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经常出现一种情况是拒绝访问、不想接待,或受访者生病有事外出等。对于拒访,除耐心说明研究目的外,要弄清拒访的原因,以便采取其他方法进行。,2、访问过程及心理(1)适应:任何一种访问都是从适应阶段开始的。开始访问往往先提出一些与研究题目无关和情报内容不多但又能吸引入参加谈话的问题。(2)达到既定目的:即访问的主要内容,达到搜集主要情报的目的。为避免受访人的疲劳,可中间穿插感性趣的问题。(3)结束访问:结束访问时,要

23、设计一些轻松的问题,有助于消除紧张状态和提供表达感情的可能。,(三)访员选择和培训,1、访问员的选择(1)性别: 男性访问员访问一些领袖人物较合适。 访问女性时,以女性访问员为宜。(2)年龄:访问青年人以年轻访问员为佳,总的说,以 年龄较大的访员较为方便。年纪较大者,容易取得受访人的 信任和好感。(3)学识:研究问题较复杂的,则需要访问员有较高的 学识,要有比较好的语言与写作能力,熟悉社会学、心理 学、统计学等。(4)品行:为人诚实,要勤奋负责、吃苦耐劳。(5)性格:以活泼大方、善于交际、平易近人为好。此外,如说话的表达能力、遵守保密规则等。,2、访问员的培训一般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24、)安排几天正式课程讲授调查研究方法和技术,介绍有关的知识如人类学、社会学中的内容;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的对象范围、研究步骤等。(2)讨论研究大纲(或问卷)要求他们对问卷中可能产生的疑异展开讨论。(3)组织模拟访问或实习访问一种方式可访问员互访,以熟悉内容和技巧,另一种是到一个社区实际操作一遍,访问若干人。(4)撰写心得报告训练结束时,访问员参加考试,以考察访员对访问要求的掌握信况。,(四)访谈法的优缺点,1、优点最大特点在于访谈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 因此,访谈法一方面能较其他调查方法获得更多、更有 价值的社会情况;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较其他社会调查 方法更复杂、更难于掌握

25、的社会调查方法。此外,访问法还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2、缺点访问法有赖于访问员的素质与能力。如果访问员能力不够,或对研究目的不十分了解,上述优点将受到限制。特别是对于敏感性问题,一些无法用语言表示的经验、情感过程,以及许多人的互动资料、心理体验、身体动作以及场所与速度的变化等社会测量的资料都不宜或无法用访问法获取,而需用观察法或其他调查方法获得。,四、实验法,(一)社会实验的功能,1、实验方法就是考察社会客体因受某些可管理因素和可控制因 素的影响而在活动上与行为指标上所发生的数量和质量 的变化。通俗地讲,就是我们有意识地改变变量A,然后看 B是否随着变化;如果变量B随着变量

26、A的变化而变化,就 说明变量A对变量B有影响。,2、实验方法的特点 (1)实验可以使被研究对象以纯粹的状态出现 在实验中,可以人为地控制一些条件发生变化,另一些条件保持不变。这样就能使现象的发展过程以纯粹的状态出现,便于研究它们相互间的因果联系。 (2)实验可以改变或强化被观察的条件 在实验中,人们可以利用各种实验手段,强化某种条件,由此发现并确定其变化的因果关系。 (3)实验可以使被观察对象重复出现 在实验中,人们可以通过一定手段,使被观察对象及其结果重复出现。,(二)实验构成及一般程序,1、实验构成 (1)实验者:组织设计和操作科学实验的人。这是科 学实验的主体。(2)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

27、中被变革的对象,即实验 者所要认识的对象,它是科学实验组织的客体。(3)实验手段:联系实验者和实验对象的中介。,2、一般程序(1)准备阶段:要确定研究问题,研究实验目的,明确研究假设和研究对象,并做好实验设计和选定研究工具。(2)实施阶段: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实验者一方面按预定计划安排和控制环境,另一方面观察、测量、记录,而后对实验结果分析解释。(3)结果处理阶段:实验结束后,通常是采用统计的方法整理分析资料,最后以文字的方式撰写报告。,(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1、基本模式实验法基本逻辑如下:研究时,将研究的对象分为两 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控制组。实验前的实验组数值为b1,控制组为b3,

28、实验后的实验 组数值为b2,控制组为b4,如图:,实验时,在实验组改变变量A,而控制组不变(即不受A的影响)。实验后,b2bl等于实验组的变化。B3-b4等于控制组的变化。那么:变量A的效果(b2b1)(b4b3)如果数值是0,即无效果;如果不是0,即有结果。,2、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分组方法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分组一般采用随机法。就是使被研究的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机会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每个人任意分配到各组。主要有两种方法:配对法:使实验与控制两组受试者在各方面的条件尽量相等。于是就按每一条件选择配对,期望搭配成两组条件相等的人参加实验。此法在理论上虽有可取处,但实际上甚难使用。,随机法:将参与实验

29、的受试者以随机分派的方式,编归实验组与控制组。在理论上讲,随机法是控制影响变项的最佳方法。在实际使用时,随机分派法可分两个步骤使用:假如要将全班50个小学五年级儿童分为两组(一为实验组,另一为控制组)参加某项实验。第一步,可采用随机的方法(或编为号码抽取决定,或使用乱数表决定),先将50人随机分成为两组,每组25人。第二步,分组之后,再以随机分派方式(如丢一硬币决定)决定那一组为实验组,那一组为控制组。,(四)实验设计的类型,1、事后量度效果实验法 如果A在发生作用时,没有事前量度b1和b3,那么 实验效果;b4b2,如图: 由于事前的情况不知道,那就很难判定这种效果是 仅由A的变化引起的,所

30、以这种实验不算理想。,2、缺少控制组的实验法如果A在发生作用时,没有控制组,那么实验效果b2b1。如图: 由于这种实验没有控制组做比较,实验效果也很难判定是否A在起作用,可能是实验过程中有其他事件发生作用,所以这种实验也不太理想。,3、理想类型的实验法,例如,选五个高中学校做实验组,另五个高中学校做控制组,假定两组情况基本相同,其结果如下图:,4、变通性的实验法(一) A变量有多个可能性。以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好为例,a1是代表 一月讨论一次,a2代表一月讨论两次,如图:其中b1,b3,b5是讨论前各小组赞成只生一个好的比例,b2, b4,b6 是讨论后各小组赞成只生一个好的比例。由于a1是一

31、月讨论一次,a2是 一月讨论两次,是讨论一次好,还是讨论两次效果好?只要分别与控制组 进行比较就行了。结果应该是:(b2b1)(b6L5)与(b4b3)(b6b5)相比。,5、变通性的实验法(二) 如果a(小组讨论)与c(电视宣传)各有一实验组,并且增加一组实验,即同时进行讨论和电视宣传,那么哪一种实验效果好呢? 实验过程如图:要判明以上三种实验的效果之优势,可与此三种实验组之变化与控制组之变化进行比较。,(五)实验法的步骤,1、以配对法或随机法成立两个对称组:实验组与控制组2、两组皆在实验前,量度b之数值(b1,b3)3、使实验组受a影响4、两组皆在实验后,量度b之数值(b2,b4)5、比较

32、两组之变化,即计算A变量之效果(b2-b1)-(b4-b3),如果不等于0,表示A对B有影响。,(六)实验法的优缺点,1、优点由于实验法具有“纯化”和“强化”的特点,所以,它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实验确立现象间的因果关系。,2、实验法的缺点和特殊因难(1)实验的情景难以控制 难以排除被研究变量以外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社会实验难以达到自然科学实验的精确度。 例如,研究两个家庭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智力发展的影响。可以选择两个教育方式不同而小孩最初的智力接近的家庭来进行实验研究。但难以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小孩伙伴的影响等等。由于不能控制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因而就不能知道小孩智

33、力发展的不同到底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多大影响。,(2)实验对象难以控制 社会实验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意识的主体,在被研究前,他已有自己的经验、认识和思想,这些主观的东西在社会实验中必然造成影响。同时,这些主观意识是实验中难以控制的。,(3)实验对象受到限制因为以人为实验对象,就涉及到伦理道德的问题。例如,研究者不能通过教唆一个小孩犯罪的方式来研究教唆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一般也不能进行使实验对象触犯法律或冒生命危险的实验。,(4)难以确定实验变量,即自变量和因变量 社会的每一个群体都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关系的复杂网络,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交织在一起。在这个复杂的网络中选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比自然科学实验中变

34、量选择还要困难得多。一种现象受到哪些现象影响?在这种现象中又有哪些是主要的或影响大的?一种现象又影响到哪些现象?哪些现象是比较大的?这些都需要反反复复地探索研究才能解决。,(5)实验,尤其是实验室实验,其结果往往与现实不相符 因为人是生活在复杂的群体之中的,他的言论和行为都必然受到群体的影响和制约。而实验往往要使被实验对象“纯化”,即在一定程度上从复杂的群体生活中分离出来。这样,人们的言论和行为也就发生了变化,与本来应有的实际状况相脱离。,(6)实验人员对实验对象产生影响实验人员的态度、观点、行为方式等等,也会对实验对象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之,在社会研究中,我们可以以社会实验的方式来进行研究,收集资料,但也要注意社会研究的对象人及其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不同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