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制宪会议与国体之争.ppt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325437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3.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宪会议与国体之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制宪会议与国体之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制宪会议与国体之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制宪会议与国体之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制宪会议与国体之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主讲内容,制宪会议,国体之争,过程,原因,总结,制宪会议的原因,根本原因:“大陆会议”建立了中央的行政机构即由各州代表组成“诸州委员会”并把“大陆会议改为“邦联国会”,把国家命名为“美利坚合众国”,但是邦联国家的各州又拥有“主权”,就会产生分歧。,主要原因,1、各州拥有主权,各自为政的情况十分突出,州与州之间边界问题、河道使用、商业往来纠纷不断 2、有的州甚至对别的州征收关税 3、革命留下的债务负担落到人民身上,马萨诸塞州爆发了起义,直接原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制止社会混乱,协调州际之间的关系,巩固独立革命的成果。,制宪会议过程,1、1787年5月14日修宪会议在费城召开,当天华盛顿

2、被选举为会议主席,威廉杰克逊被指定为会议秘书。 2、5月29日,埃德蒙伦道夫提出的“弗吉尼亚方案”规定建立两院制的立法机构 3、6月15日,威廉佩特森代表新泽西州,提出建立一院制的立法机构 4、9月17日,以“康涅狄格妥协案”为基础达成协议,通过被称为联邦宪法的合众国宪法,国体之争,1、主要是联邦制和邦联制之争 2、制宪会议的过程就反映了国体之争的概况,埃德蒙伦道夫提出的“弗吉尼亚方案”它规定席位应根据财产或人口来分配,并赋予中央政府以否决权,显然用联邦制来取代邦联制,有利于大州利益。为了捍卫小州利益,威廉佩特森又提出各州有同等的代表名额。 3、最后“康涅狄格妥协案”成为妥协的基础,联邦主义者同意在上院实行州权平等原则,最终确立了联邦政体。,联邦制政体的特征,三权分立,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互相分立又互相制衡的原则。 它赋予总统以很大的权利 它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利,又给各州保留了很大的自主权,总结,宪法的通过得益于两个重要人物,即华盛顿和富兰克林的支持。这部宪法所确立的根本制度即联邦制,是出自于詹姆斯麦迪逊起草的弗吉尼亚方案,在整个制宪会议期间他在协助华盛顿开好会议中起了重要作用,后来成为联邦宪法的主要解释者。在历史上,麦迪逊被尊称为“美国宪法之父”,The end 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