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染色体异常与肿瘤20121114ppt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324147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4.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染色体异常与肿瘤20121114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染色体异常与肿瘤20121114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染色体异常与肿瘤20121114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染色体异常与肿瘤20121114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染色体异常与肿瘤20121114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与肿瘤的发生 第二节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与相关癌的发生 第三节 染色体异常与肿瘤 第四节 癌基因 第五节 肿瘤抑制基因 第六节 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说,染色体异常与肿瘤,第一节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症,有些隐性遗传病患者除了易患肿瘤外,同时还有全身染色体容易断裂或者对紫外线特别敏感的特点。这说明肿瘤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这一类疾病称为染色体不稳定性综合症。,1. Bloom综合症临床特征: Bloom 综合症由Bloom首先报道,是一种常染色体阴性遗传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特征包括:身材矮小,免疫功能缺陷、日光敏感性面部红斑和轻度颜面部畸形。多在30多岁发生各种肿瘤和白

2、血病。,一、 Bloom 综合症,Bloom综合症临床特征,2. Bloom综合症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1) 布卢姆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染色体断裂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培养的细胞有各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和单体畸变,包括对称的四射体等。 (2)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比正常人高10倍。 (3)不但在编码序列之间,而且在非编码序列之间也同样存在Bloom综合症体细胞的断裂性突变。,3. Bloom综合症基因定位 1992年McDanel等利用为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microcell-mediated chromosome transfer,MMCT)技术将Bloom综合症编码基因(BLM基因)定位在15q

3、26.1,4. Bloom综合症基因结构、转录和翻译 转录:4.5Kb的mRNA;4251个核苷酸构成它的有效阅读框。编码的蛋白质为159KD,1417个氨基酸残基。,5. BLM基因编码的产物BLM基因编码的产物为RecQ的DNA解旋酶家族中的一员。RecQ的DNA解旋酶含有DexH结构,具有DNA依赖性三磷酸腺苷酶和DNA解旋酶的活性。,6. BLM基因及其蛋白质产物的功能Bloom综合症对紫外线和丝裂酶素C等DNA损伤性试剂具有高度敏感性。并且各种参与DNA复制过程的酶活性异常。,7. BLM基因突变,8. Bloom综合症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利用体外培养细胞获得患者BLM基因的cDNA,再

4、用相关引物扩增BLM基因的全长cDNA,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筛查所获得的PCR扩增片段,对出现SSCP改变的片段加以序列分析即可鉴定出BLM基因的各种突变cDNA。9. Bloom综合症细胞遗传学诊断姊妹染色体单体互换(SCE),Fanconia ( Fanconia anemia ;FA)贫血是一种儿童期骨髓疾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故又称为先天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 congential pancytopenia )。 患者贫血、易疲乏、易出血和感染等症状,并伴有先天畸形,尤其是大拇指或桡骨发育不良(或缺如),皮肤色素沉着等。,二、 Fanconia 贫血,FA儿童,患者染色体自发

5、断裂明显增高,单体断裂、裂隙等染色体畸变很多,双着丝粒、核内复制也很常见。 约有10%患者转变为白血病,死于白血病的比例比正常人高出40倍。,FA细胞对丝裂霉素C、双环痒丁烷、顺氯安铂反应敏感。 检测培养的细胞对丝裂霉素C的敏感性是诊断FA的一个有效方法,而且FA细胞可以被用来确定FA的遗传异质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 ( ataxia telangiectasia ,AT ) 为一种多见于儿童期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 岁左右即可以发病,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6 岁后眼和面、颈部出现瘤样小血管扩张。,三、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AT患者,由于常有免疫缺陷,患者常死于感染性疾病。AT 患

6、者也有较多的染色体断裂。染色体畸变是随机的,但是常有 14 / 14 的易位或其他涉及 14 号染色体的改变。此外,B、D、G 组的染色体重排也很常见。 患者对 X-射线特别敏感,其 DNA 修复能力明显下降,易患各种肿瘤。主要是淋巴瘤、白血病等。,1995年AT基因被成功的克隆,同时被确定为单基因病。野生型的基因具有以下功能:,(1)抑制细胞调亡 (2)与DNA损伤修复有关 (3)控制免疫细胞对抗原的反应 (4)介导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 (5)阻止基因重排 (6)可能与性成熟有关,着色性干皮病 ( xeroderma pigmentosum,XP )该病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临床表现是

7、皮肤对紫外线非常敏感。在受到阳光照射的部位,可以发生色素沉着、红斑、水疱、结疤等病变,最后可以发展为基底细胞癌或者鳞状上皮癌,也可以发生恶性色素瘤等。患者在儿童期发生恶性肿瘤,并死于癌转移。,四、 着色性干皮病,正常情况下,紫外线辐射促使相邻嘧啶形成稳定的结构。 该病的病因主要是核酸切除修复系统缺陷 目前已经发现有7个互补系统。XG-AXG-G,第二节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与相关癌的发生,癌家族 ( cancer family ) 指一个家系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约为 20 %),发病年龄较早,通常按照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以及某些肿瘤(如腺癌)的发病率很高等。 家族性癌 ( familial c

8、arcinoma ) 指一个家族内多个成员患同一类型的肿瘤。,一、 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许多常见的肿瘤,如乳腺癌、肠癌、胃癌等通常都是散发的,但是有一部分有明显的家族史,而且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的发病率通常高于一般人群的 3 -4 倍。这类癌的遗传方式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是这表明肿瘤有家族聚集现象,或者家族的成员对这些肿瘤的易感性增高。另外,对 77 对患白血病的孪生子的调查中发现,同卵双生的发病率一致性非常高;另外一个调查表明,20 对同卵孪生子均患同一部位的肿瘤。这些都说明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某些肿瘤的发病率有着明显的种族差异。 鼻咽癌: 中国人:马来西亚人:印度人 = 13.3 :3

9、 :0.4 美籍华人高出白人 34 倍其他一些肿瘤也有类似的情况。黑人: Ewing 骨瘤、睾丸癌、皮肤癌发病率低。 日本:患乳腺癌频率低,患松果体瘤高肿瘤发生率的种族差异主要是遗传因素所致。,二、 肿瘤发病率的种族差异,一些肿瘤是按照孟德尔遗传方式遗传的,也就是由单个基因所决定的。他们通常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且有不同程度的恶性倾向,所以也称为癌前病变。,三 、 遗传性肿瘤,家族性结肠息肉 ( familial polyposis coil,FPC ) 又称为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症,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10000。在青少年时结肠和直肠已经有多发性息肉,其中一些早晚将恶变,90% 未经治疗的患者

10、将死于结肠癌。FPC 的基因定位于 5q21。,1 . 家族性结肠息肉,家族性结肠息肉,I 型神经纤维瘤 ( neurofibromatosis ,NF1 )该肿瘤的患者沿着躯干的外周神经有多发性纤维瘤,皮肤上则可以见到多个浅棕色的“牛奶咖啡斑”,腋窝有广泛的雀斑,在少数患者肿瘤还有恶变倾向。现在已经知道与 NF1 发生密切相关的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称为 NF1 基因,定位于17q11.2,并且已经分离克隆。,2 . I 型神经纤维瘤,I 型神经纤维瘤,此外,基底细胞痣综合症( basal cell nevus syndrome ) 、恶性黑素瘤 ( malignant melanoma )

11、等也属于遗传性肿瘤。 还有一些肿瘤既有遗传的,也有散发的。前者在临床上按照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多为双侧发生、多发性、发病早于散发病例。这些肿瘤大多来源于神经和胚胎组织,虽然罕见,但是在肿瘤的病因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肿瘤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Wilms 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 ) 该肿瘤为眼球视网膜的恶性肿瘤,多见于幼儿,大部分患者(70 %)于 2 岁前就诊,发病率为 1:15000 28000。肿瘤的恶性程度非常高,可以随着血液循环转移,也可以直接浸入颅内。,视网膜母细胞瘤 临 床 症 状,根据其遗传基础,RB 可以分为:遗传型

12、 :占 40 %,多为双侧,发病早,恶性程度高。散发型 :占 60 %,多为单侧,发病较迟。该肿瘤的基因定于13q14。目前已经明确该基因是一个抗癌基因,其抗性作用是隐性的 ( r b ),基因突变称为显性后 ( RB ),抗肿瘤作用消失。,遗 传 基 础,Kundson 研究了 RB 的流行病学后提出了著名的“二次突变论”。遗传型的RB是因为患者从上一代得到了一个突变基因,在本人的视网膜细胞经过第二次突变后,就成为纯合体,从而发病。RB RB 正常人RB rb 含有一个突变基因的杂合体rb rb 患者,发 病 机 理,Wilms 瘤即肾母细胞瘤 ( nephr oblastoma ),是一种

13、婴幼期肾的恶性胚胎性肿瘤,约占肾肿瘤的 6 %,活婴中的发病率为 1:10000,3 / 4 的肿瘤均在 4 岁以前发病。患者可以伴有无虹膜症、半侧肥大、假两性畸形、智力低下等症状。,Wilms 瘤,Wilms 瘤,Wilms 肿瘤也可以分为:遗传型 (38%)多为双侧肿瘤,发病年龄较早。非遗传型 (62%)多为单侧肿瘤,发病年龄较迟。Wilms 瘤的基因 WT 定位于11p1315 其发病机理类似于视网膜母细胞瘤。WT 也是一个抗肿瘤基因。,许多事实都说明肿瘤发生中存在遗传因素,因此可以认为肿瘤是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其中一些遗传性肿瘤按照孟德尔遗传方式遗传。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遗

14、传的只是肿瘤的易感性,即易感基因。在个体易感的状态下,如果再发生体细胞突变,突变细胞基因容易转化为肿瘤。,四、肿瘤的遗传易感性,个体的肿瘤易感性是由特定的基因和染色体决定的。虽然对这些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是一些资料表明他们可以通过生化、免疫、或者细胞分裂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吸烟者容易患肺癌,但是并不是所有吸烟者都患肺癌。据调查: 非肺癌一级亲属,不吸烟,肺癌发生率为: 1 ;肺癌患者的一级亲属不吸烟 ,肺癌发生率为:1;大量吸烟 : 10。这说明遗传因素与肺癌发生的关系非常密切。,1 . 酶活性异常 肺 癌,多环苯蒽化合物 致癌的环氧化物(烟草),肺 癌,芳烃羟化酶 AH

15、H,( + ),AHH 的活性决定于单基因,定位于 2 p22, 为显性遗传。AA 低活性Aa 中等活性aa 高活性,异喹呱 羟化异喹呱 (烟草),异喹呱羟化酶D H,肺 癌,DH 的代谢能力前决定于单个基因 A, DH 代谢能力弱决定于单个基因 a 各类肺癌患者中 AA 占 78.8 % 大量吸烟未患肺癌的人中: AA 占 27.0 %(活性低)A a 占 63.1 % a a 占 0.9 % (活性高)因此,基因型AA 的个体容易导致肺癌,与染料接触的工人容易导致膀胱癌,这是因为染料中含有联苯胺的缘故。,联苯胺 致癌剂 致癌离子一种芳香族胺为前致癌剂,膀胱癌,N-羟化酶 羟化作用,酸性的尿

16、 液中形成,非致癌剂,动物实验已经证明,动物暴露于芳香族胺的环境后,缺乏芳香胺乙酰化能力的动物可以发生膀胱癌,而有乙酰化能力的这不发生膀胱癌。,膀胱癌,N-乙酰化酶,XP 一般不存在染色体异常,但是 DNA 修复有缺陷。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以形成嘧啶二聚体,必须进行修复, 这种DNA 的修复包括:光修复: 光修复酶 ( photolyase )暗修复切除修复:特殊的核酸内切酶重组修复:重组蛋白 REC A由于患者缺乏特殊的核酸内切酶,导致突变率增高,在此基础上形成肿瘤。,着色性干皮病,机体的正常免疫监视 ( immune surveillance ) 系统不仅能够抵御外来抗原的侵入,同时也能识别

17、成为“异己”的突变细胞,并加以排斥。免疫缺陷能使突变的细胞得以逃脱这种监视而发展成为肿瘤。许多免疫缺陷患者都有易患肿瘤的倾向,例如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系统肿瘤等。,2 . 遗传性免疫缺陷,先天愚型的患者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 5 1 8 倍。这两种疾病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即细胞分裂机制的紊乱。此外,Klinefelter 综合症患者易患男性乳腺癌;一些两性畸形的患者中(主要是表现型为女性而有XY核型者),由于发育不全的性腺(睾丸的残留组织),也容易发生精原母细胞瘤和性母细胞瘤。,3 . 染色体病,第三节 肿瘤的染色体异常,几乎所有的肿瘤都有染色体异常而且被认为是肿瘤细

18、胞的特征。 一个肿瘤的瘤细胞染色体有许多共同的异常,这可以用他们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突变细胞,即肿瘤的单克隆学说来解释。但是癌细胞群体又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核型也可以不断演化。,干系( stem line ) :指一个肿瘤中最常见核型的细胞群体,肿瘤的生长主要是干系增殖的结果。 在肿瘤细胞中一些染色体畸变是致死的,而另外一些畸变经过选择而获得生长优势,逐渐形成占据主导地位的细胞群体。这样干系就形成了。 旁系 ( side line ) :指 肿瘤细胞群体中除干系以外的非主导的细胞系。 由于条件的改变,旁系可以发展为干系。有的肿瘤没有明显的干系,有的则可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

19、干系, 众数 ( modal number ) :指干系的染色体数目。,正常人的体细胞数目是 2n。 肿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多数为非整倍体:超二倍体 ( hyper-diploid )亚二倍体 ( hypo-diploid ) 高异倍性 ( hyper-aneuploid )瘤细胞的染色体的增多、减少并不是随机的。许多肿瘤比较常见的是 8、9、12、21 号染色体的增多,7、22、Y 染色体的减少。,1 . 肿瘤的染色体数目异常,肿瘤中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易位、缺失、重复、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倒位等各种类型。 标记染色体( marker chromosome ):一般指肿瘤中经常出现的异常

20、染色体。 非特异性标记染色体:只见于少数肿瘤细胞,对整个肿瘤不具有代表性。 特异性标记染色体:经常出现在某一类肿瘤中,对该肿瘤具有代表性。特异标记染色体的存在支持肿瘤起源于一个突变细胞的设想。,2 . 肿瘤中染色体结构异常,原发性染色体异常 ( primary chromosomal aberration ) 致癌因子作用于遗传物质的直接结果,与引起肿瘤发生的因素有关,一般是非随机的,甚至是特异性的。 继发性染色体异常 ( secondary chromosomal aberration) 是癌变过程中细胞分裂紊乱的产物,多为随机的、多样的。但是由于存在克隆演化,有些异常的细胞具有增殖优势,从

21、而使一些继发的染色体异常多次出现,也可以表现为非随机的。因此继发的染色体异常的意义在于扩大畸变的效应,使细胞变成高度恶性的细胞。,Ph 染色体,又称为费城染色体 ( Philadelphia chromosome ) Nowell 和 Hungerford 于 1960 年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 ) 细胞中有一个小于G 组的染色体,由于首先在美国费城 ( Philadelphia ),故命名为 Ph 染色体。 最初认为是 22 号染色体的长臂缺失所致,后来显带证明是:t (9;22)(q34;q11)。 9q34:原癌基因 abl, 22q11:bcr 基因 ( break poin

22、t cluster region ) 新的重组基因具有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这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原因。,(1)Ph 染色体,Ph 染色体的重要临床意义:大约有 5 % 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都是Ph 阳性,因此它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也可以用作区别临床上的相似血液病,例如 Ph 为阴性的其他血液病(骨髓纤维化)。有时Ph 先于临床症状出现,故又可以用于早期诊断。此外,已知 Ph 阴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对治疗反应差,预后不佳。,在 90 % 的 Burkitt 淋巴瘤病例中可以见到一个长臂增长的 14 号染色体 ( 14q+ )。这是一条 8 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的一段 ( 8q24 )易位到了

23、14 号染色体末端 ( 14q32 ),形成了 8q- 和 14q+ 两个新的染色体。,2 . 14q + 染色体,除了上述两个高度特异性的标记染色体外,其他的还有:脑膜瘤 22q-、或者整个 22 号丢失。少数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有 13q- 。另外一些标记染色体和染色体结构异常不是某一肿瘤所特有的,例如巨大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巨大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双微体、染色体粉粹等。,第四节 癌基因,在致瘤病毒、人体和动物肿瘤中发现的可以导致细胞恶性转化的核酸片断。称为癌基因。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两类。病毒癌基因、原癌基因(或者细胞癌基因)无论病毒癌基因还是细胞癌基因被激活后均有诱导肿瘤发生的作用,所以有时候

24、我们又将肿瘤细胞中的癌基因称为肿瘤癌基因。,一、癌基因的概念,病毒癌基因 ( virus-oncogene;v-onco ) 指病毒核酸能够使细胞恶性转化的片断。 原癌基因 ( proto-oncogene,pro-onco ) 在人类、哺乳动物如大鼠、小鼠,乃至酵母、果蝇中发现的与肿瘤病毒癌基因的同源顺序。这种基因是正常的细胞基因,其表达产物的功能在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但是,这种基因一旦被某些因素激活就会转变成有转化能力的癌基因。,最近有的人倾向对细胞癌基因与原癌基因给以不同的定义: 原癌基因是在生理情况下与调控细胞繁殖、分化密切相关的细胞基因,当原癌基因在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下活化而表现

25、出转化活性时,就变成细胞癌基因。,病毒癌基因与细胞癌基因非常相似,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细胞癌基因:含有内含子或者插入顺序。病毒癌基因:不含有内含子。二者在外显子序列中仅有非常微小的差别,他们的外显子在进化过程非常保守,这表明他们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在进化上的重要性。,二、癌基因与细胞癌基因的差别,根据癌基因编码蛋白质功能、性质进行分类。 1 . 蛋白激酶类酪氨酸蛋白激酶: src、fgr、yes。丝氨酸 / 苏氨酸蛋白激酶: raf、mos、 2 . 生长因子类 sis PDGF-2 ; int-2 EGf 的相似物; erb-B EGf 受体 3 . GTP结合蛋白类产物具有GTP酶的活性 ras

26、 ( H-ras;K-ras ) 4 . 核蛋白类 产物与DNA 结合,与复制启动有关 myc ;fos;jun;erb-A,三、 病毒癌基因的分类,原癌基因的分类与病毒癌基因一样,根据其蛋白质产物的功能、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蛋白质激酶类: c-raf;c-mos;信息传递蛋白类:c-ras 家族 生长因子类: c-sis 核蛋白类: c-myc;c-fos,四、 原癌基因 原癌基因的分类,基因位点在同种内的各个个体之间是恒定的。例如:ras:1p21 c-myc:9q34 c-src 20q12-12 2 . 大多数都含有内含子。 3 . 从未发现与完整的、或者有缺陷的内原性病毒顺序相连,

27、说明 C-onco 是细胞固有的,而不是病毒带入的。 4 . C-onco 从酵母到人类普遍存在。 5 . 有些 c-onco 在病毒中并没有发现,例如:B 细胞淋巴瘤的 BlymI;T 细胞淋巴瘤中的 Tlym1、Tlym2。 6 . C-onco 在顺序上都非常保守。 7 . 产物的种类繁多,但是都与细胞生长、繁殖、分化的控制有关。,原癌基因的共同性质,有些原基因的结构与其相对应的病毒癌基因非常相似,在受到射线、化学致癌物的作用下,发生微小的变化,就会成为有致癌活性的癌基因。例如H-ras 。,五、 癌基因的激活 1 . 点突变,各 种 ras 基 因 点 突 变 的 情 况,突变原理:在

28、一些化学诱变剂,如亚硝胺甲脲 ( NMU ) 诱发乳腺癌细胞基因组,活化 Ha-ras 基因,推测 NMU 能够引起鸟嘌呤 O6 为甲基化。如不能被修复,则在复制时,鸟嘌呤被腺嘌呤取代,则其 p21 蛋白的序列发生点突变,导致甘氨酸 天冬氨酸。,12 位 甘氨酸,天门冬 氨 酸,GC GC GC GC AC AT CG CG CG,O6 甲基化 复制,促进原癌基因具有活性,在于使其表达增加,产生较高水平的转录产物。病毒的启动子、增强子或者长末端顺序的插入,都会使癌基因激活。,2 . 插入激活,染色体的易位类似于启动子的插入。 染色体的易位导致癌基因的重排,从而激活癌基因。最为典型的是 t (

29、9q34;22q11 )t ( 8q24;14q32 ),4 . 易位激活,原癌基因因某种原因自身扩增而过渡表达。在肿瘤细胞中,尤其是胚胎神经组织细胞中有时见到的双微体 ( double minutes;DM ) 、染色体上的均质异染色区 ( homogeneously staining region;HRS )就是癌基因扩增,扩增的倍数可以达到数百到数千倍。人类三种原癌基因的扩增最为常见,它们是myc、ras、erb-B。,5 . 基因扩增,六 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第五节 肿瘤抑制基因,肿瘤抑制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又称为抗癌基因 ( anti-oncogene

30、 )抗癌基因的功能是抑制细胞的生长和促进细胞的分化的基因,具体的功能有:诱导终末分化; 维持基因的稳定。触发衰老,诱导细胞程序化死亡调节细胞的生长,抑制蛋白酶活性。改变DNA甲基化酶的活性(甲基化酶可以打开、关闭、基因,甲基化酶也可以引起基因的突变)促进细胞间的联系。,13q14 ; 200kb; 27 个外显子; 948个氨基酸改变方式:缺失、突变、甲基化。生物学功能:转录因子; RB 基因被磷酸化后将失去活性,不能抑制细胞的生长。G1 否G1、S、M 是,RB 基因,认识上的三个阶段: 肿瘤抗原 癌基因 抗癌基因 5个高度保守区:1319;117142;171192234258;27028

31、6。 生物学功能:转录因子,为将G1 期 DNA 损坏的检查点。 正常的 P53 在细胞中易水解,半衰期为 20 分钟 突变的P53 在细胞中不易被水解,半衰期为 1.47 个小时。,P53 基因,第六节 肿瘤的发生的遗传学说,一、体细胞突变 ( somatic mutation ) 或者单克隆起源假说 二、二次突变论 三、肿瘤发生中的多步骤遗传损伤假说,肿瘤可以看作是在个体的遗传物质基础上,尤其是在个体对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致癌因子引起细胞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结果。这种异常大多数不是由生殖细胞得来的,而是在体细胞中新发生的基因突变所致。发生突变的癌前细胞在一些促癌因素的作用下发展为

32、肿瘤。因此有人认为大多数肿瘤可以看作一种体细胞遗传病。,一、体细胞突变 ( somatic mutation ) 或者单克隆起源假说,Kundson ( 1971 ) 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遗传分析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 “ 二次突变论 ”。无论是遗传性肿瘤还是非遗传性肿瘤的发生均需要经过二次或二次以上的突变才能使细胞癌变。所不同的是遗传性肿瘤的第一次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或者由亲代传来,第二次发生在体细胞中,从而使细胞癌变。而散发的肿瘤两次突变都发生在体细胞。,二、二次突变论,该假说认为:一个细胞的恶性转化至少需要两次以上的遗传损伤的打击,对有的组织来说需要两次以上的遗传损伤的打击。正常的细胞以一种恰

33、当的机制控制自身的生长,一次突变只能体引起细胞某种程度 的增殖,并不足以使细胞完全脱离正常的调控机制。,三、肿瘤发生中的多步骤遗传损伤假说,正常的细胞以一种恰当的机制控制自身的生长,一次突变只能体引起细胞某种程度 的增殖,并不足以使细胞完全脱离正常的调控机制。所以这样说有着令人信服的理由:据估计人体细胞总量约为 1014,而每个基因在复制过程中的突变率为 10-6,如果一次突变足以引起细胞癌变的话,那么癌变将每天发生。,因此,带有单一突变的细胞将有完全正常的表型或者稍有一些生长优势。随着进一步遗传损伤的发展,细胞获得更大的自主性,其繁殖能力增强,最后再多次遗传性损伤影响下,细胞完全癌变,并侵犯邻近的组织,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肿瘤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