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讲:曹 艳,教学媒体及其运用,中职骨干教师培训,案例导入,导入,媒体的作用,A、展示事实; B、创设情景;C、提供示范; D、呈现过程,解释原理;E、设疑思辨,解决问题;F、其他。,案例导入,媒体的概念,1,教学媒体的理论基础,2,多媒体课件的开发,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4,5,教学媒体的本质,目 录,CONTENTS,目录,含有信息是媒体的必备条件,媒体,媒体的概念,是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信宿的一切技术手段。,媒体,媒体的概念,媒体,哪些媒体与我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媒体的概念,教学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教学目的的信息。,用于支持教与学的活动。,媒体的概念,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媒体的概
2、念,教学媒体的分类,媒体的概念,思考:,你们在课堂中常用的媒体是?,其他的老师常用的媒体是什么?,媒体的概念,教学媒体应用观念,媒体的概念,目录,麦克卢汉的媒体观,教学媒体的本质,麦氏观点,媒介就是信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有“冷”、“热”之分,麦氏理论对教学的影响,教学媒体的本质,目录,戴尔的“经验之塔”,教学媒体选择的理论基础,1、戴尔认为学习应该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展开。,2、选择教学媒体,既要考虑到其传递效率,又要考虑到认知效果。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媒体的抽象层次。,3、从书面知识向实践的迁移,也是影响我们媒体选择 的重要因素。,(1)依据教学目标 (2)依据教学内容
3、 (3)依据教学对象 (4)依据教学条件,媒体选择的依据,教育学与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3、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原则,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5、启发性原则,6、循序渐进原则,7、巩固性原则,教学原则,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原则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去教学,善于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抽象层次。,教学原则,编制教学媒体时注意:1、编制教学媒体时,充分发挥它的长处,克服短处,尽可能做到形象与抽象相结合。2、编制教材时,尽量在书中加入一些图片、图表、流程关系图等等。,教学媒体编制的理
4、论基础,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原则,在编制教学媒体时要注意:1、既要按教学大纲作统一要求,又要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能符合大多数同学的要求。2、在编制了统一教材同时,应考虑个别同学的需要,编制一些大纲要求外的参考资料。,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靠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教学原则,在编制教学媒体时应注意:1、选用生动的素材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把它转化为求知欲。2、设置悬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媒体编制的理
5、论基础,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进行教学。,教学原则,编制教学媒体时注意:1、系统课程的教学媒体要按照学科逻辑体系的先后顺序编制,严格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专题知识应按旧知到新知,从易到难逐步呈现。2、循序渐进不是慢慢进。,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巩固性原则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成为学生的永久性记忆,当需要时能随时准确无误地再现出来加以运用。,教学原则,编制教学媒体时注意:1、选取的画面素材典型生动,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2、教材结构合理,条例清晰,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容易理解、记忆。3、重点的内容、画面镜头要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有必要地重复
6、。4、重要的段落结尾有简明小结。5、教学媒体中可提出课后作业、思考题、实验等等。,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对教学媒体的影响,可以按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编制相应的教学媒体,一种新型媒体出现,往往会产生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心理学与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注意对学习认识活动的作用:(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2、注意分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注意,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3、编制教学媒体可利用的注意规律(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2)善于运用从无意注意转换为有意注意的规律(3)保持有意注意的规律,
7、注意,4、注意规律对教学媒体编制与利用的影响(1)注重开头(2)控制不同部分的刺激强度(3)利用动作引起刺激(4)利用刺激物的新异性(5)利用内容呈现方式的特殊性,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6)利用提问、联系和思考题等方式和生动形象的画面保持注意的稳定性(7)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与理论抽象交替进行,控制好这种交替节奏(8)画面所呈对象排列要有规律,知识要在学生接受范围之内。(9)视听教学媒体的画面与解说要配合恰当,注意,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部分感觉: 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整体反映(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1、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
8、的相对性(4)知觉的理解性,感知,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感知,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2、感知规律(1)刺激强度规律(2)整体规律(3)对比规律(4)主体对象与背景的相关规律(5)言语引导规律,3、感知对教学媒体编制与利用的影响(1)教学媒体呈现的画面大小、颜色以及声音强度能 使学生在适当距离内能清楚感知。(2)教学媒体的画面构图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感知,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3)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物不要出现在画面上(4)背景的色彩不宜过分鲜艳,喧宾夺主(5)主体的明亮度要高(6)主体的实现可以使用特写或跟踪手法(7)在感性材料出现之前、之中、之后配合文字解说,感知,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
9、基础,整体性 整体规律 (1)选择性 刺激强度规律 (2)相对性 对比规律 (3)(4)主体与背景相关规律 (5)(6)理解性 言语引导规律 (7),感知,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感知识事物在头脑中的直接映像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印迹在头脑中的再现1、记忆分类(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记忆的过程分为了 识记保持重现 三个环节,记忆,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2、记忆对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的影响(1)教学媒体应选用难度适中而新颖的题材,生动有趣的画面和解说。 (2)教学媒体应注意内容展开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应讲清道理。(3)重视复习环节,对重要的内容用多种形式去重复,结论用文字去复述。(4)重视开头和结尾部分。(5)应加强实践活动指导。,记忆,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思维活动过程是由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环节交错有机构成。,思维,1、思维对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的影响(1)媒体手法与思维活动过程相配合。(2)媒体的整个结构应符合学生思维活动规律。(3)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贯彻教学媒体始终,这样可 引导学生思维。(4)教学媒体应提供一定数量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 的感性材料,使学生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教学媒体编制的理论基础,小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