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讲 货币需求理论 主讲教师: 胡海鸥博士、教授,2,本次课主要内容:首先讨论20世纪初由费雪、马歇尔和庇古等经济学家发展起来的传统货币数量论,然后介绍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最后比较分析凯恩斯与弗里德曼两个理论的区别,以及他们的争论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丰富完善。,3,一、传统货币数量论1、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美国经济学家艾尔文费雪考察了货币总量(货币供给)与整个经济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支出总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著名的费雪交易方程式,它揭示了名义收入与货币数量和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 MV=PY (1) 在这个方程式中,M、P、Y、V分别代表流通中的货币量、价
2、格水平,总产出,4,和货币流通速度,PY为名义总收入。 货币交易方程式表明,货币数量乘以给定年份中货币流通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 在货币流通速度为制度条件决定而相当稳定,Y为人口、资源、技术条件及其它社会因素决定,不会轻易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费雪的理论假定,货币只有交易媒介的功能,而不讨论它的价值储藏功能。,5,所以货币量供给量只决定和影响商品的价格,却不影响商品、劳务的产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流通中的货币数量。,6,问题1: 传统货币数量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2、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持有货币,就是因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和财富储藏功
3、能,因为货币也是一种财富,货币需求中由财富引起的部分也与名义收入成比例。 剑桥大学教授庇古根据他的老师马歇尔的现金余额数量说,提出了剑桥方程式:其中P、R、K和M分别表示货币购买力、财富商品、货币占财富的比重和货币量。 该公式表明货币量M越多,货币购买,8,力就越低;反之就越高。人们持有的货币占财富的比重K越大,则币值越高,因为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少了;反之则币值就低。 该等式也表明货币需求与财富成同方向变动,因为该等式可以整理成M=KR/P 在K和P保持不变的情况下,R的大小关系到M的多少。 虽然剑桥经济学家常常将K看作是常数,并同意费雪的货币数量决定名义收入,9,的观点,但他们的理论却允许个
4、人选择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所以短期中,K存在着变动的可能性。如果其它资产的回报率和预期回报率发生改变,这就决定了货币需求并不与财富同方向同比例变化。,10,问题2: 费雪的理论与马歇尔理论在数学上颇为相似,其经济意义有什么差别,为什么?,11,3、费雪与剑桥学派的比较:费雪和剑桥货币需求公式的数学意义基本相同,但是,经济意义有很大的差别,剑桥的公式比较费雪的有新的发展。费雪交易方程式(1)可整理成 P=MV/Y 因为该方程式中的P表示商品的价格,而在剑桥方程式(2)中的P则表示货币的购买力,于是这两个的公式具有倒数相等的意义。 Y/(MV)=KR/M (3),12,等式(3)左边是费雪的货币需
5、求公式的倒数,右边是剑桥货币的细微差别,方程(3)的简约,就剩下1/ V =K 该计算结果表明这两个公式的数学意义基本相同, K与V之间的倒数关系就是货币的停留时间越长,而货币停留时间越长也就是货币流通速度越慢,反之则越快。也就是人们持有货币占财富的比重越大,速度越慢;反之则反是。,13,这两个公式的经济意义却有很大的差别。费雪的交易方程式着眼于货币交易媒介的职能,强调流通中的货币量对物价、币值的决定作用,而其流通中的货币量就是现金交易数量,其理论因此被称为“现金交易数量说”。 剑桥方程式不但考虑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还着眼于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强调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量对物价、币值的影响,其
6、货币量指的是现金,14,余额数量,剑桥方程式因此被称为“现金余额数量说”。 剑桥方程式比较费雪方程式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大进步,K与V在在经济意义上有着因果关系,是货币的停留时间决定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只是描述现象,k的研究才探讨现象的原因,后来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公式,实际上都是研究K具体化,也就是沿着庇古的方向作进一步展开。,15,问题3: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及其含义?,16,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是: MV=PQ M=QP/V只有在纸币,而不是金币流通的条件下 P=MV/Q,17,问题4: 马克思的公式与费雪的公式有什么不同?,18,费雪的公式表明商品和货币都没有价值,
7、是货币的数量决定商品的价格。马克思的公式表明商品和货币都有价值,不是货币的数量决定商品的价格,而是商品和货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因此不受货币量的影响,除非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金币必要量才会导致物价上涨。,19,问题5: 马克思的公式与费雪的公式的论断是否对立?,20,马克思公式与费雪的公式并非完全对立,尽管马克思并没有正面回答1718世纪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致使世界物价水平上涨一倍的现象,但是,劳动价值论中已经包含着黄金数量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的思想。 因为,黄金产量增加,就是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是单位黄金价值含量的降低,这还将导致所有存量黄金价值
8、下降,在商品价值量不变,21,的情况下,黄金价值量的降低就是物价水平的上升。所以马克思的结论实际上与货币数量说殊途同归,但是,货币数量说不以劳动价值论,而是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22,问题4: 马克思以及传统货币数量说的通胀与宏观经济学中的通胀有什么差别?问题5: 货币储藏手段功能能够保证商品价格的稳定的吗?,23,确实黄金货币比信用货币稳定得多,因为黄金是有价值才进入流通,纸币则是流通才具有价值。 黄金具有蓄水池的功能,流通中的金币多了,其价格低于价值,用金币购买商品就不合算,金币就会退出流通,以其它形式储藏起来。反之,则会进入流通。 金币的这种调节作用可以使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适中,物价相应
9、稳定。然而,黄金的这种调节作用只是相对于纸,24,币而言的,因为,它只能将黄金价格调节得与其价值一致,却不能阻止黄金价值的下降。 如果黄金价值下降,即便黄金的价格与价值一致,物价还会普遍上升。这就是说,在黄金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物价仍然会上升,只不过比等量纸币的幅度要小而已。,25,问题6: 改革开放前,我国理论界如何推导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26,根据货币必要量公式得出这样的推导,(1)纸币必需代表有价值的东西,黄金或者实物,从而有黄金派和“两白一黑”派之争。(2)纸币流通要与金币流通相适应,货币流通要与商品流通相适应。 (3)货币发行要有物资保证,然后人民银行要在宏观上制定与国民经
10、济计划配套的信贷计划,在微观上每笔贷款的发放都要有物资保证。,27,物资保证并非抵押贷款,而是甲企业以它准备买入的乙企业的商品为保证要求银行贷款。它不是以此商品为还款的保障,而是为了保证发出的贷款有相应对等的物资。,28,问题7: 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的理论对我国货币银行制度的影响?,29,为保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相适应,在所有的商品都由国家生产的情况下,所有的货币供给都应为国家控制。 这就决定了所有的银行贷款都要根据总行分解下达的指标来进行,所有的存款都要上划总行,银行只能执行上级的指令,而没有自己独立的业务活动和信用创造活动。 没有银行间的交易也就没有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工具,计划经济
11、中的银行因此,30,不是真正的银行,甚至至今还有部分银行没有成为完全真正的银行。我们不难从偏高的不良资产比例和政府对银行业务的干预上找到证明。 根据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的理论,还可得出货币供给过多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的结论。,31,问题8: 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是否要相适应,为什么?,32,根据这个论断,在生产扩大、农业丰收、国际收支顺差时货币供给增加,反之则减少,然后可以实现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相适应。 这种情况即便在完全的计划经济中也无法做到,因为物资保证原则所指的只是全部已经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却没有包括精神产品、无形产品和潜在的商品,也没能排除冷背残次、卖不掉的商品。也不能排除商品价格
12、波动致使贷款,33,规模过大的可能。 如果实现了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那就一定使货币供给受制于经济运行状况。以至繁荣时央行只能增加货币供给,萧条时又只能减少货币供给,这既有悖货币作为经济运行的第一推动,又会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当时还认为,贴现具有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的意义,因为商业票据增加,就是商品供给量增加,对商业票据增加货,34,币供给,可以实现两者的相适应。 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因为贴现就是商业银行将它的资金贷给企业,而商业银行的资金也是流通中的,所以贴现并没有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再贴现的资金来自央行,具有增加货币供给的意义,但是,商业银行获得此资金后,准备下一次贷款
13、,所以具有货币供给先于商品供给的意义,而不是两者相适应。,35,问题9: 上述情况是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必然,还是后人的推导有误?,36,1970年,在美国的货币交易中与物质生产和流通的货币交易还占到80%,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仅仅5年,就演变成“倒二八”,即与生产流通有关的交易比重只剩下20%。根据有关资料,到1997年已经只剩下0.7%,1985-2000年,美国的物质生产值增加了50%,但货币流通却增长了3倍,就是说,货币增长率是物质生产增长率的6倍。从全球看,1997年国际货币交易额高达600万亿美元,其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之占1%,此外根据有关资料,目前全球的货币存量已相当于全
14、球GDP年总值60倍。 王建:倒萨战争的目的是打击欧元 经济学消息报2003年4,25,37,主要是后人的推导有误。 如果货币是信用的载体,那就无需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相适应,政府只要维持货币的良好信誉,就无需制定控制整个货币流通的详尽计划,我国的货币银行制度就有可能走上不同的发展轨道。 如果不讨论计划经济全面国家控制的思想的话,马克思的理论中也包含着货币是信用的载体的思想。 从偶然的价值形态到扩大和一般的,,38,乃至货币形态,作为等价物的商品都以它们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商品的价值,人们接受作为等价物的商品,不是因为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因为它能换到所需的使用价值,代表商品价值的使用价值因此成了信用
15、的载体。 简单的社会信用关系依附在实物商品或者黄金上,人们对等价物能够与一切商品交换的能力的信赖决定了,不管什么商品,只要它能赢得人们的信赖-与,39,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它就能充当货币的材料,而无须作为其他商品的代表进入流通。 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复杂的社会信用就依附在纸币上,纸币就是货币,而不是什么其它东西的代表。 央行的职责是管理社会信用,也就是实现货币供给与社会信用相适应,各商业银行是经营信用的企业,这样的货币定义与现代银行制度的运作就没有矛盾,40,问题10: 为什么我国的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41,尽管,货币流通不能、也不必始终保持与商品
16、流通的相适应,但是,通货膨胀在本质上仍然反映货币供给量与商品供应量的失衡,货币发行过多是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但不一定是充分条件。 如果商品的系列,从实物商品扩展致潜在商品,未来商品,货币供给对应实物商品少了,仍不足以造成通货膨胀。 进一步说,货币在本质上是信用,信用不是个定量,而是个变量,只要货币供,42,给量增长不超过社会信用量的增长,单位货币的信用含量就不会下降,也就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就像小绍兴鸡的牌子值两个亿一样,政府管理货币能力的信誉远远可以超过任何商业信誉,这是币值稳定最重要的保障。 在这个意义上,控制货币供给量就是为了恢复公众对货币的信心,所以具有制止通货膨胀的效果。 这就能够解释
17、2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43,长9%以上,物价增长6%,货币供给增长24%,特别是1994-2003,8之间物价甚至还有下跌的现象。,44,Second、Keyness theory of liquidity preference 1、The motive of Keyness monetary demand: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凯恩斯假定只存在货币和债券两种金融,资产,货币具有流动性,却没有收益;债券流动性不强,却能带来收益。 同时,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认为利率将趋向某个正常值。,45,如果利率低于正常值,人们预期未来债券利率上升和债券价格的下跌,他们更
18、愿意以货币,而非债券形式储藏财富,这就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当利率超过正常值时,人们预期未来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投资债券可以有盈利。利率越高,人们预期持有债券的收益越高,越超过持有货币的收益,他们越愿意持有债券而非货币,从而使得货币需求减少。,46,根据这样的推理,凯恩斯断言利率上升导致货币需求下降;反之则货币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同利率高低负相关。2、 The function of Keyness monetary demand : 凯恩斯进一步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与经济形势和货币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动,基本不受其它因素影响;用于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19、,则与利率反方向变化。将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综合起来,得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公,47,式: (4) 凯恩斯指出,在利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L2恒等于零, M=M1。此时,M的改变就等于M1的改变,所以有 M1V=PY 这就得出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相同的结论。由于,古典学派只看到货币的交易媒介作用,却没能看到它的价值储藏作用,所以认为货币是中性;凯恩斯则,48,看到并强调了货币的第二个作用,故而得出货币影响就业和国民经济的结论。,49,问题11: 根据凯恩斯的这个理论,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果比较差的原因?,50,我国货币供给增加,利率和投机性货币需求都不变,且投资对利率的反应不灵敏,投资乘数较小,投资的
20、的效率较低,货币供给只影响交易性货币需求,而很少影响投机性货币需求,这是货币政策效果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51,Third、The development of Keyness theory1、Baumols model:鲍莫尔象许多经济学家一样,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也要受利率的影响。 因为企业或个人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所以在货币收入和支出的间隔中,将收入的大部分先转化为生息资产,到支出时再陆续转换成现金,可以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 当然,将非现金资产变为现金,需要手,52,续费,但只要利息收入超过手续费就有利可图。且利率越高,利息超过手续费的可能就越大,平均的现金持有就会越少,现金的交易需求也
21、同样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所以,凯恩斯交易需求只受收入的影响的结论就可能是错误的。鲍莫尔假定:(1)人们按规律间隔获得收入Y,支出是连续的和均匀的。,53,(2)生息资产一律采取政府短期债券的形式。(3)每次出售债券间隔数量K相等。 鲍莫尔认为,保存现金与保存其它存货一样有成本。其成本是持有现金所牺牲的利息r和出售债券时所支付的手续费b。因为每次债券出售额都为K,而支出总额为Y,故在整个支出期间内,全部手续费为bY/K。因为支出是一不变的流量,所以在整个支出期间的平均现金余额为K/2,,54,损失的利息收益为rK/2。若以C为持有现金的总成本,则有下式:,(5),因为人们一定会追求持有现金成本的
22、最小化,因此求K的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以求得C最小时的K值,,55,解此式得:,求式(6)的两阶导数: (7),式(5)的开口向上,表明K为极小值。因为人们在整个支出期间的平均交易余额为K/2,所以,若以实际现金余额的形式来表示,则保持现金成本最小的,56,平均交易余额应为:,(8),或 (9) 其中,P为一般物价水平这就是著名的“平方根公式”。 它表明,当交易量或手续费增加时,最适度的现金余额就将增加,而当利率上升时,这一现金余额就会下降,这种变化不成比例。,57,现金交易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分别为0.5和0.5,现金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而与利率成反比。鲍莫尔模型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3、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可归纳为: 第一、鲍莫尔模型论证了最基本的货币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受利率影响。这一论证表明,不能影响利率的货币政策作用是有限的。,58,第二、根据平方根公式,货币存量的增加,将导致收入以平方根成比例增加,所以,为使公众能吸收追加的货币,收入的增加必须大于货币供给的增加。这就证明萧条时期货币政策效果比凯恩斯理论预期的更大。第三、鲍莫尔模型的基本结论也可用于国际金融领域,即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国家收入)大于国际储备(国家现金存量)的增长速度。,59,对鲍莫尔模型的批评主要在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都不是常数,而是变量。,60,2、Huilun model
24、:惠伦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也要受利率的影响。因为影响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非流动性成本,持有该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和变化状况。非流动性成本是指因低估某一支付期间内的现金需要,少持有或不持有预防性货币余额而可能造成的损失,该成本之高甚至是很难估量的; 如果人们持有较易转换成现金的资产,61,(如各种票据),非流动性成本就等于由非现金资产转换成现金的手续费。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是指为此而放弃的一定利息收益。 所有这些构成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总成本。货币持有者为预防意外而持有较多的货币,减少了预期非流动性成本,却增加了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反之,如果持有较
25、少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就减少了持有预防性现金余,62,额的机会成本,却增加非流动性的成本。利润最大化目标就要将这两种成本之和降到最低限度。由此得出惠伦公式。 C = MrPb (10) 其中r代表利率,M代表预防性现金平均持有额,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就是Mr。b代表每次将非现金资产转换成现金的手续费,P代表一定期间内这种转换的可能次数,则预期非流动性成本就为Pb,C代表的是全部总成本。 惠伦假设,为避免风险,而将资产转换成现金的概率为,63,代入式(10),S为净支出的标准差,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总成本就成了:,(11),对式(11)求M的一阶偏导数,并令其为零:,(12),(13),6
26、4,式(13)表明,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同净支出分布的方差、非流动性的成本b正相关,与持有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利率r负相关。式(13)由此证明了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同样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越高,此项货币需求越小;利率越低,此项货币需求越大。 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1/3,预防性现金余额的需求对收入和支出的弹性为1/3,而在鲍莫尔模型中,现金交易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分别为1/2和-1/2。,65,问题11: Compare the diference between the baumol model an huilun model.,66,鲍莫尔模型和惠伦模型的论证分析方法都相同,都是
27、将现金持有的成本和提取现金的费用加起来求它们的最小值。 其差别在于现金提取次数的假定不同,鲍莫尔模型假定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均匀地提取加以所需的现金,惠伦模型则假定人们按造某种概率提取预防所需的现金。 还有鲍莫尔的货币持有要取平均值,因为有持有最多到下降为零,而惠伦的货币持有始终保持一个值。,67,鲍莫尔和惠伦模型持有现金的比较,68,问题12: 鲍莫尔模型和惠伦模型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69,3、Motify the keyns model:根据鲍莫尔模型和惠伦模型,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应被修正为 M=L1(i,Y)L2(i) (14) 并可进一步简化成 M/P=L(i,Y) (15)
28、 这也就是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函数,它表明,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由利率和收入两个因素共同决定。,70,4、托宾理论的发展:凯恩斯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只是说明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之间选择,却不能解释人们同时持有债券和货币。 托宾认为投资者是风险的规避者,所以投资风险增加,收益也需增加作为补偿,于是投资随风险和利率上升一起增加,债券增加相应是货币的减少,反之则是货币的增加。 货币的持有随风险的提高,债券持有的减少而增加。,71,该解释使得货币需求理论能够比较符合实际地说明人们为何同时持有债券和货币。同时,根据以下的图可以得出,由资产分散决定的现金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 上半图的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表
29、明风险与收益同方向变动时,人们效用的相应变化,在坐标轴的左端,零风险零收益,表明人们持有现金,而不持有债券。在坐标轴的右端,风险大收益,72,大,人们持有债券,而不持有现金。中间各点是既持有现金,又持有债券的某种组合。 下半图的左边,从上往下是债券持有的增加,右边从下往上,是现金持有的增加,通过中介的45度线,可以完成对现金和国债之间的分隔,现金多则国债少,国债多则现金少。在下半图的左上方,表明持有债券不持有现金,右下方持有现金不持有债券。,73,平均预期收益率=0P+(1-P)i,74,75,76,5、托宾理论的局限:在该模型中只有货币和债券,而不包括其它金融资产;交易成本昂贵,小投资者不适
30、用这分散化理论;该模型忽略了价格波动对现金需求的影响;现金也不是唯一无风险的资产。,77,6、希克斯的理论:有的金融资产,如国债流动性强,没有风险,这就对持有现金为避免风险的理论提出挑战。希克斯的模型对此做出了回答,他假定人们将财富分布于现金、股票和债券。如图2-4,股票的价格由OE向左增加,债券的价格由OB向右增加,MUE和MUB分别是股票和债券的边际效用,现金因为没有收益,其边际效用曲线与横轴平行。在三种资产的边际收益都为零时,,78,其组合符合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的要求,所以股票为OEA,债券为OBC,现金为CA。若投资者对未来预期乐观,股票和债券的边际效用都提高,其边际效用线分别移向MUE
31、和MUB,股票和债券的持有量相应为OEF和OBF,现金的持有为零了。,79,80,希克斯引进无风险,但略有收益的国库券,其边际收益线高于并平行于横轴,该资产使得现金的持有为零。 财富因此分配在三种资产,股票、债券和国库券上,其最优组合在三种资产边际效用线的交点上,故股票为OEE、国库券EF、国债OBF。,81,82,问题: 凯恩斯以后理论的发展是否表明凯恩斯理论是错误的?,83,尽管许多人对凯恩斯理论作了很大的丰富、发展和完善,但是,这并不表明凯恩斯理论的不合理。不能设想,在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量很少的时候,它们会具有利率弹性;也不能设想,在凯恩斯那个时代,金融资产的数量和品种都有限的情况下,需
32、要复杂的资产组合理论。 这就是说,凯恩斯的理论还是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他那个时代的货币金融形势,但是,它不能充分反映凯恩斯以后时代的货币金融形势,所以,我们不能以以后的理论发展否定凯恩斯的理论。,84,四、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弗里德曼给传统货币需求说以新的解释,他认为货币数量说并非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是明确货币需求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 他深入分析了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得出了他的货币需求函数,这个货币需求函数被称为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新解释。他用一个多元函数来表示货币需求:,85,(16) 在此式中,Md为名义货币需求量,f代表函数关系,p代表物价水平
33、,rb是债券利率, re是股票利率,1/pdp/dt是物价变动率,Y是恒久性收入,W是非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比率,U是反映主观偏好和风尚,及客观技术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数。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86,他认为,货币需求也像消费需求一样,主要由恒久性收入决定,在长期中,货币需求必定要随恒久性收入的稳定增加而增加。 他将一个较长时期的周期收入的平均值看作是恒久性收入的近似值。尽管,恒久性收入在周期内也发生波动,但其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要小的多,故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货币需求也比较稳定。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另一个特点,87,是强调货币需求通过货币
34、数量影响总支出和实际产量,他认为现金余额的变化影响广义资产和利率,从而将货币数量的变动传导至产成品的需求上。 弗里德曼主张采取稳定货币供给的政策,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原因,只有避免采取剧烈的和反复无常的货币政策,才能给经济提供稳定成长的条件。,88,问题13: 为什么凯恩斯的理论不提其他金融资产,而弗里德曼则将它们都包括其中?,89,五、两种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1、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凯恩斯主义认为,人们的持币动机可以分为交易、预防和投机动机;决定交易与预防动机的是收入水平,而决定投机动机的是利率的高低。在短期内,收入的稳定决定货币需求的变化主要受利率影响,利率的经常变动决定货币需求的不稳定
35、。 货币主义则认为,决定货币需求量主要因素是恒久性收入。弗里德曼通过统,90,计分析证明:利率每增加或减少1%,货币需求只减少或增加0.15%;而收入每增加或减少1%,货币需求将增加或减少1.8%。由此可见,利率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很小,而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因为恒久性收入是指人们在长期中的正常收入,这种收入的稳定,决定了货币需求的稳定。,91,2、货币供给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过利率影响国民收入,因为预期利润率与利率的差额决定投资,投资通过乘数作用决定国民收入。 此外,未来的竞争形势、技术变革、需求大小、政治情况,甚至资本家的情绪和信心都对投资有
36、影响。相对其它变量,货币供给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只能是间接的、次要的。,92,货币主义则认为,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国民收入,只影响价格;但在短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既引起价格的变化,也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 因为,弗里德曼强调财富相对价格的变化,在工人存在着“货币幻觉”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将落后于产成品价格的上升,企业家扩大生产规模,失业减少,国民收入增加。,93,但是工人会从“货币幻觉”中反应过来,工资上升使得生产要素价格和产成品价格回到原来的水平上,企业家减少投资,失业回升。 货币供给增加在短期中的产出效应最后都转化成价格效应。所以,货币供给是决定国民收入变动的主要因素,弗里德
37、曼强调“只有货币最重要”。,94,问题14: 你认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那个最重要,为什么?,95,3、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传导变量是利率。 因为,利率不变,货币供给增加,使得人们实际持有的货币超过他们愿意持有的,他们将此超额货币购买政府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上升和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通过乘数的作用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反之,人们就反向操作,利率上升,投资和国民收入减少。,96,货币主义则认为,利率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比其它资产预期回报率的影响要小,所以货币供给本身就是影响国民收入的重要变量。 他们认为,公众并不象将凯恩斯所说的那样,只是在货币和
38、国债两者之间进行选择,而是有更大的财富选择范围。也就是说,在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人们还可以选择其它形式的资产,因为利率下降,其它有价证券和实物资产的价格也会变得相,97,对便宜,这就吸引人们对这些资产的购买,于是刺激消费和投资,致使国民收入增加。 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同样传导机制的逆向运作,致使国民收入减少。,98,P,Q,D1,MR1,MC1,Q1,P1,MC2,D2,Q2,P2,MC3,MR2,图4-22:菲利普斯曲线的微观基础,P3,99,100,101,4、对货币政策的选择:凯恩斯主义比较重视财政政策,而相对轻视货币政策。因为财政政策是政府当局的主动性行为,而货币
39、政策则要通过影响人们的投资消费欲望再影响他们的支出,其方式迂回,效果较差,更因为在危机时期,人们的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货币供给的增加都可能进入流动性陷阱,而无法对国民收入产生积极的影响。 货币主义坚持剑桥的经济学传统,认为,102,自发的市场力量可以促使经济趋向均衡,尽管货币主义并不完全否认国家的作用,但他们主张依靠自由市场的调节作用,取消国家对经济活动的人为干预,这实际上淡化了财政政策的作用,突出货币政策的效果。 但是,他们反对凯思斯主义“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政策充其量只能在短期中增加产出,而在长期中只会造成物价水平的上涨。,103,不仅于此,因为经济运行有其固有的周
40、期性倾向,而管理层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判断和决策,以及政策生效都有一段时差。 这就是说,管理层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的紧缩政策,很可能在萧条时期发生作用;而在萧条时期采取的扩张性政策,则可能在繁荣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是“熨平”,而是扩大经济波动的幅度。,104,所以货币主义主张采取“规则”的货币政策,即不管经济运行的状态,货币供给都按预期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之和增长。,105,问题15: 你认为那种货币需求理论更符合我国的实际?,106,回家作业1、作图说明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上升的机制。2、作图说明信贷配给理论的主要含义。3、作图说明通胀预期造成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4、为何美国买卖短期国债可以调节整个利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