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文学.ppt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3314557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168 大小:9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文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文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文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文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文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编 明代文学 (13681644),绪论,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可以嘉靖为界分前后两期。 一、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一)商业经济繁荣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使文学日趋市民化、商业化、通俗化。 明初 “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 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 文学商品化,带来晚明文坛的污秽浊流。,(二)新兴的王学左派肯定人欲、张扬个性, 使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增强,诗文领域出现袁宏道的“性灵说”,小说、戏曲出现金瓶梅、“三言”、“二拍”牡丹亭等写时俗、写物欲、写性爱的作品。 (1) 明初思想文化界死气沉沉。 (2) 中

2、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心”:王阳明说:“此心纯是天理”。“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传习录上)禅宗大师认为:“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倒”(紫柏老人集法语)。,(3) 明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张扬世俗情欲: 李贽:“人必有私”(藏书卷2) 汤显祖:“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卷34) 袁宏道: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明代文学分期 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1) 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曲、小说成就较高, 三国、水浒问世。(2)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渭和四声猿、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吴

3、承恩和西游记、兰陵笑笑生和金瓶梅、冯梦龙和三言、凌濛初和“二拍”等皆为大家大作。诗文最突出的是“公安派”。,(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传统文学观念向来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而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浓,朝臣、文人也开始喜好。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说)。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政)。 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捷且深”。,明代俗文学的繁荣:首先是小说勃兴: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三言

4、”“二拍”为代表。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问世;“四大声腔”的昆山、弋阳腔火爆。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传奇剧牡丹亭、杂剧 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第一章 明代诗文,第一节 明前期诗文,一、宋濂、刘基、高启1、宋濂 主张“以道为文”,作品多道学气。传记文秦士录王冕传杜环小传记李歌等,写壮士、文人、市井平民,却生动传神,呼之欲出。送东阳马生序围绕劝学中心,寓道理于事实描绘之中,语言质朴,笔调流畅,为传世名作。,2、刘基 元末进士,明朝开国功臣,明初著名诗文家。寓言体散文最具影响,卖柑者言是传世名作。文中深刻揭露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构思巧妙,讽刺辛

5、辣,语言犀利。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共18章,195篇,写于元末。狙公章较为著名。长篇神话诗二鬼,隐喻自己和宋濂遭遇,曲折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想象丰富,风格雄浑,颇具浪漫色彩。,3、高启 长州人。元末隐居不仕,入明任翰林院编修。性情疏放,39岁被朱元璋腰斩。有青丘高季迪诗文集。高启“诗才雄富”,“为一代巨擘” (四库全书总目凫藻集提要)。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二、台阁体与茶陵派1、台阁体 指明初永乐、弘治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三杨”在明初均以大学士辅政,其诗文多应制、题赠、颂圣内容,貌似雍容典雅,安闲和易,实

6、则陈陈相因,空虚浮泛,在诗坛影响极坏。2、于谦 是台阁颓风中一枝独秀的诗人,其石灰吟咏煤炭借物言志,清新刚劲,质朴无华,明白如话。,3、茶陵派 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李东阳著有怀麓堂诗话一卷。,三、前七子的复古诗文1、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2、李梦阳:号空同子,其文学主张是:不满宋人“理语”,推崇民歌“真情”:他认为 “宋人主理,

7、作理语”,宋“无诗” (缶音序) “古之文,文其人如其人便了,而今之文,文其人,无美恶皆欲合道”(论学上篇)。,“真诗乃在民间” “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学子之作“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诗集自序)主张模拟前人诗文格调:明史李梦阳传:“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 李梦阳说:“夫文与字一也。今人模临古帖,即太似不嫌,反曰能书,何独至于文而欲自立一门户邪?”(再与何氏书),李梦阳诗文创作:总体成就不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梦阳“其诗才力富健,实足以笼罩一时。而古体必汉魏,近体必盛唐,句拟字摹,食古不

8、化,亦往往有之。所谓武库之兵,利钝杂陈者也。其文则故作聱牙,以艰深文其浅易。明人与其诗并重,未免怵于盛名。”歌行诗石将军战歌林良画两角鹰歌,讲究结构章法,描议结合,笔力雄健。散文游庐山记梅先生墓志铭,或写景状物,或刻画商人,清新生动,是较好之作。,3、何景明: “前七子”领袖,提倡复古与李一致,言论偏激:杂言十首说:“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无诗”。与李空同论诗书说:“近诗以盛唐为尚。宋人似苍老而实疏卤,元人似秀峻而实浅俗。”在学古途径、方法上,何不像李那样“尺寸古法”,而主张“领会神情”、“不仿形迹”,提出学古要“舍筏登岸”,“不相因袭,而相发明”,从而达到“自创一堂室,一户镛,成一家之言

9、”的目的。(与李空同论诗书),第二节 明后期诗文 一、后七子的复古诗文1、后七子 也叫嘉靖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2、李攀龙 总体继承“前七子”复古主张“其持论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明史李攀龙传),2、王世贞:号弇(yn)州山人,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明史王世贞传:“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20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

1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自古文集之富,未有过于世贞者”。王世贞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174卷,续稿207卷,读书后8卷,诗文集合计接近400卷。,王世贞文学影响极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自梦阳之说出,而学者剽窃班马李杜;自世贞之集出,学者遂剽窃世贞。” 王世贞四部稿有艺苑卮言12卷,全面反映他的文学主张。 王世贞也是个复古主义者,他继承前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理论,曾说:“诗必盛唐,大历以后诗勿读。” (艺苑卮言卷3),王世贞诗歌: 早期多模拟诗经乐府以及李、杜,佳篇不多。中后期始不满于死板模拟,表现出才力雄健、学识富赡的特点。但过于贪多求博,锤炼不够,不免泥沙俱下。五律登太白楼写得天空海阔,

11、气势豪迈,体现出与太白精神相接的自我意识;袁江流钤山冈当庐江小吏行模拟孔雀东南飞之体表现严嵩专权误国,嬉笑怒骂溢于言表,拟古并非亦步亦趋,时代气息浓烈。,二、归有光和唐宋派1、唐宋派 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重大启迪和影响。,2、归有光 号震川,昆山人。家世寒儒,自幼苦读,但场屋不利,60岁始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有震川集。唐宋派中真正能摆脱道学束缚并取得较高成就的是著名散

12、文家归有光。 归有光宗奉传统儒道,酷好司马迁,爱讲“龙门家法”,对宋元文也不排斥。他重抒情,认为“圣人者,能尽天下之至情也”,这“至情”即“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泰伯至德),观点显异于唐、王。,归有光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记叙往事、哀悼亲人之文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最为人传诵。这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从一些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素材,加以锤炼,以简淡之笔,传人物之神,表真挚之情。,项脊轩志:题虽写轩,实则怀人。借一轩以记归家三代妇女。睹物思人,悼亡念存,虽笔触很清淡,却感情极真挚。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归震川直接八家。姚惜抱谓其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是与

13、太史公深有会处,不可不知此旨。”王锡爵明太仆寺丞归公墓志铭:“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世贞归太仆赞并序:归文“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三、公安派和竟陵派 1、公安派 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公安派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2、袁宏道 在三袁中成就最高。其文学主张: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称其弟

14、文“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好诗好文都是“任性而发”。主张表现自然之“趣”“韵”: “趣得之于自然者深,得之于学问者浅”,“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序陈正甫会心集)。稚子“叫跳反掷”,醉人“嬉笑怒骂”,因“理无所托”,所以“自然之韵出”(寿存斋张公七十序)。,推崇 “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歌谣(序小修诗)。继承元白传统,语言平易,不用典故,多用俗语,“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将“性灵”神秘化,有唯心倾向。袁宏道认为:“心灵无涯,搜之愈出”(袁中道袁中郎先生全集序),说它如“山中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

15、,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袁宏道诗文创作 诗歌成就不高。游记、随笔等小品,以抒情叙事为主,笔调轻快洒脱,清新自然,给人以活泼爽朗之感。如满井游记、虎丘记等。,3、竟陵派 是继公安派之后,以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在反复古、重性灵上与公安派一致,但他们不满公安派鄙俚、轻率、浅露的流弊,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诗归序),即通过乞灵于古人,达到一种“灵”而“厚”的创作境界。因此表现出“幽深孤峭”的风格。显示了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4、复社和几社复社:明末以张溥、张采为首的具有政治斗争色彩的文化组织。其宗旨是“兴复古学,务为有用”。文学上反对公安派、竟

16、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问时事倾向,重新标举“复古” ,为现实斗争服务。作品多表现时事,富于激情张溥五人墓碑记:记叙苏州市民同阉党的斗争,颂扬为正义而献身的“五义士”。文字简洁,感染力强。,几社:明末以陈子龙、夏允彝为首的文社组织。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相同。陈子龙:文学上以诗著名,七律最富特色。秋日杂感十首表现怀念故国、哀悼烈士的沉痛心情,长歌当哭,苍劲悲凉。夏完淳:杰出的少年民族英雄和早熟作家。14岁参加抗清,牺牲时年仅17岁。其诗歌细林夜哭哀悼老师陈子龙,散文狱中上母书都悲壮感人,堪称千古不朽的杰作。,5、小品文 不具体指某一特定文体,尺牍、游记、传记、日记、序跋、铭、赞都可包括在内。是

17、指体制短小、轻隽灵巧、真情流露的“小文小说”,以区别于以往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最著名小品文作家是张岱,其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西湖香市西湖七月半等均脍炙人口。另外,王思任、徐弘祖小品也相当知名。,第二章 明代杂剧,明杂剧成就: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载有523种,可考者349种。明杂剧成就上不能和元杂剧比肩,下不能和明传奇抗衡。但在体式上比之元杂剧,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明杂剧发展:可分前期、中后期。前期作家、作品数量虽多,但题材单调,成就甚微,多是宫廷派作家朱权、朱有燉(dun4)的喜庆剧、道德剧、神仙剧。明中叶后,杂剧内容和手法都有创新。出现不少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体式短小精悍,多南北合套或

18、纯为南杂剧。徐渭最负盛名。,第一节 明前期宫廷派杂剧,1、皇家贵族朱权、朱有燉杂剧 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世称宁献王。政治上隐晦一生。其太和正音谱是我国第一部戏曲理论专著,对古代戏曲的体制、流派、制曲方法、戏曲声乐理论、北杂剧曲谱,都有相当研究。 朱权杂剧: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和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前者是神仙道化剧;后者为才子佳人剧。但卓文君新寡私奔,抛弃富贵,卖酒为生,有一定进步意义。,朱有燉,号诚斋。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之子,世称周宪王。著杂剧31种,合刊为诚斋乐府,包括喜庆剧10种、神仙剧10种、节义剧9种、水浒剧2种,内容价值不大。 朱有炖杂剧形式多有独创: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

19、全用北曲等惯例。牡丹园一本五折二楔子,旦、末、外均唱;仗义疏财有李逵与燕青的对唱、齐唱;神仙会采用南北合套,末唱北曲,旦唱南曲。 朱有炖杂剧语言:质朴本色,深得后人称赏。,2、御前侍从贾仲明、杨讷杂剧 贾仲明,山东淄川人。天性明敏,博究群书,明成祖御前得意侍从,著杂剧16种,今存5种。代表作萧淑女情寄菩萨蛮,曲词绚丽,但生动、自然韵味不足。 录鬼簿续编:据说出自贾氏之手,它是继元钟嗣成录鬼簿之后,记载元明之际杂剧作家作品史料的著作。 杨讷,字景贤,蒙古族人,长期居住杭州。著杂剧18种。今存西游记,6本24折,根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故事改编,对小说西游记有一定影响。,第二节 明中后期杂剧的转

20、型,1、转型期杂剧特点 从发展线索看,前期创作紧靠明初,此后几十年沉寂。至弘、嘉间始有转机,万历后佳作迭出,杂剧连贯发展。 从创作倾向看,中后期杂剧打破前期题材团圆喜庆、伦理教化、神仙道化的偏狭,思想渐次深化,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兴盛。 从杂剧体式看,中后期多南北合套,或纯是南曲。剧作多称意而写,短小精悍。 从艺术成就看,中后期作品有传世之作。,2、王九思与康海杂剧王九思,陕西人,曾任吏部郎中,后遭贬。文学上与康海齐名,都在“前七子”之列。杂剧有杜甫游春和中山狼。 杜甫游春借老杜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唱词愤激慷慨,痛快淋漓。但书卷气浓,有案头化倾向。 王九思中山狼主题与康海中山狼相似,形式上

21、首开单折短剧体制。,康海,陕西人,翰林院修撰。常与李梦阳唱和,也是“前七子”成员。因曾拜谒当朝宰相刘瑾而后被革职。杂剧代表作是中山狼。 康海杂剧中山狼取材其师马中锡中山狼传,属讽刺世情的寓言剧。抨击人类最卑鄙、可耻的恩将仇报品格,讽刺东郭先生迂腐懦弱、执迷不悟。主题集中,富教育意义。结构紧凑,曲词、宾白豪放、巧妙。 康海中山狼影响巨大,除王九思的同名剧外,杂剧还有陈与郊中山狼、汪廷讷中山救狼,传奇有无名氏中山狼白猿。,第三节 徐渭及其讽世杂剧,1、坎坷潦倒的奇才狂人徐渭,字文长,浙江山阴人,多才多艺。“尝自言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徐渭杂剧也堪称明代第一。,“半生落魄已

22、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题墨葡萄诗) 徐渭才学奇,身世奇,性格也奇。 明人梅国桢与袁宏道书称之为“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袁宏道则称:“予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畸)也哉,悲夫!”(徐文长传,2、四声猿与歌代啸杂剧四声猿,四本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 (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 (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 (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 (5折)“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四声猿的内容和艺术: 抨击、嘲弄封建的黑暗政权、虚伪神

23、权、专横男权,表现作者愤世嫉俗、憎恶现实的叛逆精神。 艺术形式打破传统惯例,短小精悍;既用北曲,也用南曲;或独唱,或对唱,自由灵活。又用浪漫手法,阴间阳间,前世今世,真真幻幻,虚虚实实,构思巧妙。曲词宾白,本色自然。杂剧歌代啸:相传徐渭作。四折可分可合。是一部寓庄于谐的闹剧、市井讽刺剧。,第三章 明代传奇,“传奇”:最早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小说也有“传奇”一类;元末明初,传奇又往往指杂剧, 明嘉靖以后,“传奇”一般专指杂剧以外、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明代传奇:发源于宋元南戏。初期体制不完善,内容陈旧、保守。中叶以后迅速崛起,其势头远超当时杂剧,成为明代戏剧主流。明传奇与元杂剧前后辉

24、映各领风骚,汇成中国戏曲文化的洋洋大观。,第一节 明中叶“三大传奇”明初传奇有明显道学气、八股化。嘉靖、隆庆剧坛出现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 “三大传奇” 。1、李开先的宝剑记宝剧52出,由水浒林冲故事改成。突出了林、高斗争是忠奸斗争。林冲形象也一改被动反抗而为主动出击,更加突出他嫉恶如仇、正直不苟的人格精神。这与作者当时深受奸相严嵩倾轧而罢职闲居有关。宝剧艺术并不成功:结构松散,情节重复,生旦以外形象模糊。语言偏于文雅雕琢。,2、梁辰鱼的浣纱记浣纱记也叫吴越春秋 45出,剧以范蠡、西施悲欢离合的爱情为线索,演述吴越两国的兴亡。剧本批判吴国君臣骄奢腐化,歌颂越国君臣艰苦奋斗,特别突出范蠡、西施为国

25、雪耻甘愿献身的崇高精神。浣纱记艺术上突破了夫贵妻荣大团圆结局,新人耳目。宾白骈散互用,曲词俊语如珠。首次用改革的昆山腔演唱,细腻舒徐,圆润柔美,对昆腔传播与发展有极大影响。,3、无名氏的鸣凤记鸣凤记41出,写嘉靖时奸相严嵩父子专权,内任党羽,外用军财,致使倭寇侵界,河套失陷,朝政日非。以夏言、杨继盛为首的忠直朝臣前仆后继与之斗争,犹如“朝阳丹凤一齐鸣” 。鸣凤记人物众、头绪多、情节繁,忠奸斗争一线贯穿。一方是 “八谏臣”,一方是大奸臣。剧中人物、事件大都真实,是著名时事剧。演出时“令人有手刃嵩贼之意”(吕天成曲品)。打破生旦团圆旧套,但情节不够紧凑,人物性格也嫌浮泛。,第二节 明后期传奇的繁荣

26、 1、剧坛概况万历后传奇极盛,汤显祖及其“临川四梦”出现。沈璟作为“吴江派”领袖,在理论和创作上与“临川派”争胜,促进了传奇发展。从剧作精神看,明后期传奇张扬个性解放,批判封建礼教,常以婚恋自由具体演绎,于是有不朽作品牡丹亭娇红记等问世。从声腔发展看,传奇多用典雅的昆腔,具较高的文学品位。民间弋阳腔与各地方戏结合,也有不少多彩剧目。,2、沈璟的昆腔创作 沈璟,江苏吴江人。历任兵部、礼部、吏部主事、员外郎。37岁告病归隐。晚年专意于戏剧理论研究和剧本创作,改编、创作17本昆剧,名为属玉堂传奇,现存7种。 沈璟传奇:多从传统道德出发,抨击世风堕落。名作有义侠记、博笑记 ,“命意皆主风世”(吕天成义

27、侠记序)。 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全面构建以昆腔为主体的传奇格律体系,是曲家的填谱法则。,3、“沈汤之争”和吴江、临川派 (1) “沈汤之争”焦点: “律”与“意”关系 沈“强调音律”,不惜“因律害意”: “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二郎神论曲) “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li)嗓。”(同上) 汤“推崇意趣”,不惜“因意害律”:“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答吕姜山)“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 王骥德曲律杂论 ),(2).吴江派:因领袖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成员有余姚吕天成、叶宪祖,苏州冯梦龙、袁于令,上海范文若

28、,嘉兴卜世臣,吴江沈自晋等昆曲作家。多是沈璟的子侄、门生或朋友。作品多宣扬传统伦理道德,讲究格律严整,语言本色。剧目常被后世搬演。,(3)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cheng2)、孟称舜等人。4、玉簪记红梅记娇红记,第四章 汤显祖,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和创作,一、生平与创作 1、生平:汤显祖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个腐败、黑暗王朝。21岁中举,后来科考一再受挫,34岁才中进士,在南京作太常寺博士。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批评时政,被贬广东徐文县任小

29、吏,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后因爱女、娇儿、大弟先后夭折,毅然辞官,隐居临川玉茗堂。,2、创作 传奇五种: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梦”。,一、牡丹亭题材渊源及故事内容(全名牡丹亭还魂记)1、牡丹亭题词:“传杜太守事,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微更而演之。”2、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洪迈重刻增补燕居笔记) 王思任:“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二、牡丹亭的时代意义,1、揭示了“情”与“理”的尖锐冲突,肯定和提倡人的情感价值,表现了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1)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

30、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情:“人生而有情”、“万物之情,各有其志”。理:驳“程朱之理”、立“心学之理”。 (2)、作品中情与理的矛盾。 以情反理(程朱之理)情理合一(人性自然之理) “鬼可虚情,人须实礼”,2、崇尚个性解放,尊重人的自由权利,突破禁欲主义。,(1)、由“欲”到“情”的创作构思。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第十出惊梦) “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第十二出寻梦) (2)、为实现生命价值(爱情美满)奋力抗争的主体信念。

3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第十出惊梦皂罗袍,(2)、杜丽娘青春觉醒的女性形象。“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冯小青:“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汤显祖哭娄江女子二首:“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 商小玲演寻梦而死。 (3)暗寓了苦闷、寻求、反抗的知识分子形象。“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第二出言怀),四、牡丹亭的浪漫主义风格,1、主题上

32、:为演绎生死“至情”,剧中主人公对“情”执著追求,对“理”强烈反叛,最终如愿以偿,实现理想,主题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色彩。 2、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因病而死,死而再生。与意中人先有梦中结合,继而阴间结合,最终人间结合。没有爱可得到爱,没有情人可生出情人,现实生命死亡可作为理想人生起点。 奇幻情节和感人形象,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带有时代特征。,一、“临川四梦”的另外三戏 1、紫钗记作者题词:“霍小玉能做有情痴,黄衫客能做无名豪。余人微各有致。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2、南柯记淳于棼顿悟:“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第三节 汤显祖的其他

33、作品,3、邯郸记 卢生大悟:“糊涂帐,六十年光景,熟不得半箸黄梁!” 二、“临川四梦”的比较 汤显祖“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王思任牡丹亭序)。 1、“四梦”相同处:一是均系改编前人旧作而赋予新的内容;二是均以“梦”为关键情节而现出浪漫特色。,2、“四梦”不同处:首先,从题材内容看,前两剧属儿女风情戏,女性为主;后两剧属政治问题剧,男性为主。其次,从哲学主张、理想皈依看,风情戏标举真情、至情可歌可泣;政治戏揭示矫情、无情可鄙可憎。晚明王思任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情也。”(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汤显祖:“词家四种,里巷儿童之技。人知其乐,不知其悲!” 最后,从曲词

34、风格看,风情戏艳丽多姿;政治戏尖锐深刻。,第五章 三国演义,“历史演义”之代表作,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 。 李商隐骄儿诗:“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说明三国故事晚唐已众口喧腾。宋元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戏曲舞台的三国戏。作者“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明高儒百川书志),写成小说。,二、三国演义作者 早期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有太原、东原、杭州、庐陵多种说法。 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明王圻稗史汇编),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胡应麟少室山房

35、笔丛)。2、罗贯中著作:录鬼簿续编录其杂剧三种: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五种。,三、三国演义主要版本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2、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伪李评本”。3、毛本: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第二节 三国演义内容和思想,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纵向看,三国演义描

36、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二、三国演义的思想

37、主旨,三国演义主题纷争:1、“正统”说 2、“忠义”说 3、“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4、“反映三国兴亡”说5、“歌颂理想英雄”说6、“赞美智慧”说7、“天下归一”说8、“讴歌封建贤才”说,9、“悲剧”说 10、“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 11、“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 12、“宣扬用兵之道”说 13、“人才学教科书”说 14、“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 15、“总结历史经验”说 16、“无固定主题”说等,三国演义主题概括: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

38、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一)明君贤臣理想1、政治上行“仁政” 刘备 “仁君”典范:“仁”为赢得民心手段:当安喜尉:“与民秋毫无犯”“远得人心近得民望”;理政新野:“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当阳撤退: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兵进西川:“秋毫无犯”,百姓“焚香礼拜”。“仁”为安身立命准则: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不顾幼子唯恐赵云有失;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兵临西川不忍取。,曹操 “奸雄”代表,“奸绝”: 奸诈残暴、嗜杀成性: 坑杀降卒;血洗徐州;“衣带诏”株连家族,勒死孕妇;恩将仇报杀吕伯奢; 疑而杀人

39、: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梦中杀人:贴身侍卫 酒中杀人:扬州刺史刘馥。 借刀杀人:名士祢衡 伺机杀人:行军主簿杨修,2、人格上重“忠义” “三国演义可以通之妇孺,今天下无不知忠义者,演义之功也。”(清王侃江州笔谈) 诸葛亮 “忠”的楷模对蜀汉“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卷2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克尽臣职守。辅佐刘禅:力撑危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关云长“义”的化身,“义绝”:“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毛宗岗读三国志法) 下邳(pi)降曹:曹操赞曰:“财贿

40、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华容释曹:后人诗赞:“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如日,名誉震乾坤”;“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功名”。,3、才能上尚“智勇” 诸葛亮 “智”的符号,“智绝”: 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 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 占荆、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 博望坡出奇制胜;智激周瑜、孙权; 草船借箭;筑坛祭风; 三气周瑜;安居平五路;空城计等。 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司马懿称诸葛是“天下奇才”,“吾不如孔明也”。,(二)“拥刘反曹”倾向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

41、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2、“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 (1)从官方史学看,“拥刘反曹”表现的是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2)从民间文艺看,“拥刘反曹”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3)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有不满异族统治、要求“还我大汉”的民族性,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三)道德悲剧意识作为道德悲剧,三国演义写了中国人世代苦苦追求和向往的“仁政

42、”理想的破灭。在小说中,代表道德理想、王道仁政的刘蜀集团,被代表社会现实、霸道暴政的曹魏集团所毁灭;而时代风云中的杰出人物,又由于天命和性格过失造成了自己无法弥补的命运悲剧。整部作品在理想和历史、正义和邪恶、感情和理智、“人谋”与“天时”的冲突中透露出一种悲怆和迷惘的心理,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追寻和呼唤。,1、历史道德悲剧,(1)历史道德的衡量标准。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经53) (2)历史道德观的破灭。“仁政”毁灭,“霸政”得逞。 (3)三国演义中历史道德悲剧倾向的产生原因。,2、英雄道德悲剧,三国演义陈叙百年

43、,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塑造了一批千古风流人物,组成了一部流传千古的中华悲壮英雄史诗。他们的命运不是把个人和家庭的悲剧,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时代悲剧。作品中英雄悲剧命运是受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所制约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体因素。,(1)三国演义的英雄史观 (2)英雄悲剧的具体展现 刘备悲剧:“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践义”伐吴而造成彝陵惨败。 关羽悲剧:“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遭杀戮悲剧。,诸葛亮悲剧:“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阻;“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盾而选择后者,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

44、,积劳成疾, “出师未捷身先死”。 庞统说:“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道德仁义,只会到处碰壁。 “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霸王矣!”(韩非子六反,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一、“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 艺术虚构的主要技法: 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如“失、空、斩”。 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如“三结义”、“古城会”、 “借东风”、“华容道”。 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张辽投降曹操。 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怒鞭督邮”改刘备为张飞。 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如“赤壁之战” 。,二、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 “陈叙百年,该括万事”(高儒

45、百川书志),规模宏大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呆板。 五条线索:东汉灭亡为引线,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魏、蜀、吴三线的兴衰是主线。 魏、蜀矛盾为主干;蜀汉为重点;诸葛亮为中心,隆中决策为关键。“其余枝节,皆从此生”。 诸葛亮开头分析形势,即前35回的情节概括;其出山后主要故事,即隆中决策的具体演绎;其死后姜维九伐中原,则是“受丞相遗命”“以继其志”。最后一卷才以三国归晋作结。,三、出色的战争描写 1、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三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的火攻,但官渡之战是烧粮草;赤壁之战是烧战船;彝陵之战是烧营盘。烧粮草在平原,烧战船在水上,烧营盘在山林。 2、注重表现战争中的“智谋” 。官

46、渡之战,袁绍败于无智;赤壁之战,孙、刘胜于斗智;彝陵之战,东吴显是智胜。 3、注重在战争中写人。详写战前谋划;详写主动、得胜方。 4、注重场面气氛渲染,多用张弛结合、动静结合手法。,四、特征化的艺术典型,(一)特征化性格的特点: 1、单一性:指这类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足以撑得起整个形象。2、稳定性:指人物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稳定不变,类似雕塑,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3、和谐性:指形象内部诸因素非常和谐,没有现象与本质、理智与感情的矛盾。,(二)塑造特征化性格的手法: 1、出场定型。人物一出场、一亮相,就对其性格给与概括性评论,为其性格定型,此后就不

47、再发展变化。 2、反复皴染。就是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3、善用传奇故事、生动细节突出性格特征。关羽斩华雄,张翼德大闹长坂坡。 4、善用对比、烘托手法。官渡之战袁曹对比;三顾茅庐,层层烘托。,五、历史演义体的语言 1、“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既有史志文言的精华,又有讲史话本的通俗,半文半白, “易观易入”,雅俗共赏。 2、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叙述又长于简笔勾勒,简洁明快,富阳刚之气。 3、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但在善用口语乃至方言方面,与水浒传、金瓶梅仍有一定差距。,六、三国演义的影响在三影响下,明清历史演义极盛,孙楷第中

48、国通俗小说书目统计有163部。较有特色的作品: ()列国系统:明代余邵鱼列国志传,冯梦龙新列国志;清代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隋唐系统:明代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袁于令隋史遗文。,第六章水浒传,“英雄传奇”之代表作,“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 “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一样,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英雄传奇”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历史演义”则比较注重依傍史实; “英雄传奇”以塑造一个或多个英雄人物为重点,而“历史演义”着眼于全面描写一代兴废或几朝历史; “英雄传奇”一般是由宋元小说话本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而“历史演义”是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