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章.ppt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313354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9.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两大特点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包括:嫡长子制、庙数之制、分封制度。二、专制主义严密。持续时间长,而且存在日益强化的趋势。专制制度和带有血缘温情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深深影响中国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史学、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甚至科学技术。,西方古代社会,1、血缘纽带的薄弱古希腊神话、成长环境:海洋型的地理环境斯巴达人2、抗争精神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抗争,内 容,宗法制度的产生和确立,宗法制度影响下的传统社会结构特征,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第一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一、宗法制度的产生

2、1、纵看 原始群居 氏族 部落 (血缘纽带) 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决定了血缘关系的地位与表现形态,中国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态被长期保留:中国在进入文明时代后,依然维系着人类原有的血缘关系,这正是由于中国的自然环境和境内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华民族是在一块广袤的大陆上独立发展起来的,自以为成天下之中,很早就实行聚族而居、流动性不强的定居农业生产和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很早就形成了安土重迁的传统,传统的农耕社会理想即如老子的“小邦寡民”和陶渊明的“桃花源”社会。由这种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使然,氏族社会的解体在中国极不充分,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和血缘观念大量积淀下来,在

3、新的社会历史条件演变为宗法制。,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而西周建立后,统治者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尚书大传上说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西周宗法制度的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度等。,2、横看:家族由若干具有亲近的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在以父系血缘相联结的组织中,若干出自同一男性祖先的家族又组成宗族。尔雅释亲即把由同一高祖父传下的四代子孙称为宗族(五服:指亲属在丧礼中依据其与死者亲疏关系程度而穿的不同式样规格的丧服,有斩缞、齐缞、大功、小

4、功、缌麻等,后作为亲属关系等级秩序的标志。家族与宗族密不可分,有时甚至合二为一。由于宗世代相传成一系统,有一定的法则,即“宗法”。,宗法制度小结,定义 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宗族成员各自不同权力和义务的法则。亦叫宗法制度。 功能确定继统秩序和在宗族内部依血缘关系区分尊卑亲疏、规定各自权利和义务。与此相适应,为了加强宗族内部的凝聚力,祖先崇拜被推进到新的高度。,建构 在社会结构中,由家族聚合为家族,再由家族纠合为宗族,并与邻里乡党组成村社和社会,进而构成国家。社会组织主要是在父子、君臣、夫妇之间的宗法原则指导下

5、建立起来。,二、宗法制的确立,(一)嫡长子继承制1、宗法制度的核心。始于商代末期,周王室推行固定的嫡长子继承制春秋公羊传:“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优点:定名分,即王位早有归属。防止兄弟之间为争王位而造成的祸乱。,3、弊端:嫡长子继承王位是天经地义,他的贤与不贤不在考虑之列。矛盾一旦激化,必然导致兄弟相残。原本想制止兄弟间为争王位而残杀的初衷最终没有实现,(二)封邦建国制,1、简称封建,即分封制。是古代国君分封诸侯、巩固政权的制度,周代创立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相表里,构成了封建君主制度的坚实基础。2、宗法制在商代已经出现,分封制是在宗法制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宗法制确立了王位的继承权

6、,没有王位继承权的王室宗亲便被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3、出发点与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4、内容: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三)宗庙祭祀制,宗庙:包括天子在内的各级大宗供奉祖先神位的场所。 目的:为了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 核心:强调尊祖敬宗,家族本位。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郑玄注说:周制,七庙包括太祖庙一,文王和武王庙二,亲庙四。(亲庙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四庙)天子祭祀七代祖宗。,宗庙祭祀制度,自周代开始,经过秦汉,曹魏至清代基本上保持了下来。只是有些朝代的宗庙的数量有增减。如王莽祭九庙。唐开元十年立九室祭九代祖先

7、。,左宗右社:今北京故宫前左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便是明清的太庙,右侧的中山公园是明清的社稷坛,还有祈年殿、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都是明清皇帝祭祀的地方。民间仍保留着设堂室祭祖的传统。 中国传统的宗庙祭祀制度不仅世代相传,影响到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宗族意识,而且也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日本人、新加坡人、香港人也很讲究祭祖。,第二节 宗法制度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一、春秋以后宗法制的发展演变:春秋以后,完整意义上的西周宗法制度开始瓦解。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政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天子失官,官学在四夷”;“得士则昌”,战国时期,出现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如郡

8、县制:由军事征伐灭邻国和有居民点扩展而建 官僚制:将相辅政,中央设置各部门 符玺制:授官授印,免官还印。 上计制:年终地方、下级向中央、上级的考核汇报 选拔制:举荐、军功、直接上书游说等手段,秦:废封建,立郡县; 废井田,开阡陌;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对于血缘宗法制度和观念产生了较大冲击。 汉代延续宗法制度,并与专制制度相融合,极大影响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社会生活。,二、宗法社会结构的特征: 1.家天下长期延续 2.封国制度不断 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4.家国同构,由于家国同构的格局,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忠孝相通的观念: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一、中国与欧洲

9、政体: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马克思把君主专制分为两种类型:欧洲型和东方型(亚洲型)。东方型以中国、土耳其为代表,国家政权绝对地集中到君主手中,君权第一,政治至上,不存在一种与君权抗衡的势力。,欧洲欧洲君主专制政体出现在封建社会晚期,阶级基础是僧侣、地主和新兴资产阶级 。路易十四: 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和榜样,二、中国君主专制的特点:1、 以武力为先导史记:“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 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氏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黄、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终擒杀之。启杀之;大战于甘。,2、抑制神

10、权 贞人 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 控制宗教势力:道、佛等,殷王武丁贞问妇好患疾刻辞卜甲,3、人身控制严密中国最早实行人口统计和户籍登录管理制度。 据周礼载,周朝专设大司徒之职,“人民之数”。 在国家基层社会中,往往实行什伍里甲制度,这种制度是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春秋齐国推行什伍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长、伍长负责闾里治安。秦国商鞅变法后实行什伍连坐法,其影响一直到近现代控制生计:土地管理,4、经济基础稳固“理民之道,地著为本”君主专制的经济基础是:A、土地的国家所有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打击工商业:维持小农经济,父母官,5

11、、专制时间漫长专制时间漫长。 君主专制官僚政体从春秋时代产生起,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皇帝。(两千五百多年),6、专制程度高,中央集权日趋极端抑制相权 秦始皇 康熙:事无巨细,均由一人亲理 秦汉丞相,东汉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 魏晋中书,南朝门下君主专制政权高度集中,没有民主缺乏自我更新能力,其集权程度,从总的趋势来看是日益强化 朕即国家,臣民从思想到人身自由被牢牢控制。文字狱、灭族、连坐、廷杖即君权的极端形式。,独裁: 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康熙:今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物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心躬自断制,连坐:明太祖在位时丞相胡惟庸案株

12、连三万余人,大将军蓝玉狱连一万五千余人。成祖时方孝孺被夷十族,坐死者八百四十七人。 草木子云:“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若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也。”,三、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由此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有其正、负两方面的价值和作用。,正价值:使国人异常重视宗法伦理,重视道德修养,更注重家、国一体观念与家庭家族的亲情、人际间的和睦、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封建社会中法制观念淡薄,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宗法伦理道理的规范性不容小视。人们普遍能感受到道德舆论的

13、影响和约束,以求得道德价值的实现,使中华民族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英国著名作家格林:“我被中国人吸引了。特别是他们那宝贵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钦佩他们远大的历史观,他们固有的彬彬有礼的行为,他们对友谊的特大度量以及他们对朋友的忠诚我佩服他们民族的无畏精神和他们几乎不惜任何代价维护原则的坚强决心。我欣赏他们深沉而热烈的感情,这种感情常常隐藏在容忍的品质之中。我佩服他们那自然而文雅的礼貌,对老年人的尊敬和对年轻人的关切。如果我处在一个紧要关头和遇到一个真正的危险时,我情愿要一个中国朋友和我站在一起,而不要其他任何人。”,三字经,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14、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一、仁爱孝悌 二、谦和好礼 三、诚信知报 四、精忠报国 五、克己奉公 六、修己慎独 七、见利思义 八、勤俭廉正 九、笃实宽厚 十、勇毅力行,伦理类型是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斯宾格勒把道德灵魂当做中国文化的基本象征。 黑格尔: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西方:智性文化;中国:德性文化,负价值(1)、抑制法制和民主: 强调道德的作用而无形中忽视了法制的作用与建设。真正的“法治”没有建设起来。民主精神也受到抑制。(2

15、)、道德的限制性: 只有当道德律内化为人主体内在自觉性时它才起作用,故法制有其必然性。韩非就曾宣扬道德无用论,否认仁义的积极作用,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则阐述了道德与法制不可偏废的重要性。,(3)、泛化:使古代中国成了泛道德主义社会,泛道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所谓泛道德主义,就是道德意识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占据主要的地位,并涵盖渗透到其他一切社会领域,道德为其它一切领域的最高原则,(4)、道德作为手段的虚伪性: 道德说教与真正的修养脱离,会使道德在整饬人心时显得苍白无力。伪善的道学家往往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道德成了人们谋取利益的工具。清代进步思想家戴震指责宋明理学“

16、以理杀人” 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何愁不太平”。,(5)、作为政治工具的道德: 虚伪:道德总是为政治所利用,成为政治的工具乃至帮凶。宗法与专制的联姻,使得封建专制变成异常的严固,同时又在宗法伦理的面纱下变成温情脉脉。凶器:“文化内辑,武功外悠”一语道出了几千年封建帝王的驭人术。伦理道德规范被用来箝制人们的思想与个性,真正成了所谓的“凶器”! 在泛道德主义的封建社会中,获利的是少数特权阶层,牺牲的却是广大黎民百姓的自由与平等!,(6)、排它性: 使得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天理去人欲”的修身养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心理,从而为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

17、极大的阻碍作用。,2、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这种范式也影响到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也有正、反两方面的价值和作用。,正价值:1)文化归属感:中华民族有着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和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民族的整体观念极强,以龙的传人而自居、自豪,在国家道德理念上皆认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向往和平,渴求统一,往往具有大一统的国家理念。,我不怕死 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 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 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亲爱的人, 我对你们如此无情,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 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18、。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 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2)人生价值感:有着强烈的入世、参与政治的人生愿望,对个人修养有着极浓厚的“内圣外王”的心态,对人生追求则往往抱着经世致用的思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能把人的自我修养、完善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两相结合起来,对国家与民族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如张载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负价值:1)不人道:专制是靠剥夺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少数人的一种工具,与民主背道而驰,封建专制有着不完善、不人道的一面,对民众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利。 经济剥削、人生权利的剥夺、政治压迫使人

19、民遭受极其残酷的待遇。如元曲家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养奸 : 封建政体也养成了污浊的官场和大批的滥官污吏等社会蠹虫,他们蝇营狗苟,或者官官相护,或者尔虞我诈,滥施权力,草菅人命,歧视生民地位,漠视人民权利乃到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对人民敲骨吸髓,置生民死活于不顾。 在政治作为中,有着极强的官僚作风。此乃人民穷困之源,是社会不稳定、动乱的主要因素,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3)奴性心态: 政治型范式在社会上普遍养成官尊民卑、官本位的思想意识,渴望成为“人上人”,平步青云,升官发财,使国人对政治有着严重的服从心态,迷信权力、崇拜权威,缺乏个人自信心,在政治权力下表现出奴性心态。百姓生民普遍缺乏生存空间,不能享受基本的人权(如言论自由),未受到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对待,社会上的多数人反而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官方的绝对霸权。,3、宗法与专制结合,在政治上的表现则是礼法合流、儒法合流,“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在文化上的反映则是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血腥冷酷的专制披上了宗法伦理温情脉脉的面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