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泉州常见鸟类识别.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310693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6.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常见鸟类识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泉州常见鸟类识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泉州常见鸟类识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泉州常见鸟类识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泉州常见鸟类识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泉州常见鸟类识别,鸟类识别应了解的知识,1、鸟类的季节型:留鸟 终年栖息在出生地,没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徒的习性,这类鸟叫做留鸟。候鸟 每年随季节变化,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迁居,这类鸟叫做候鸟。候鸟按其在具体地区的迁徒习性,又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迷鸟 飞离平时的栖息地或偏离正常的迁徒路线,生活在不该出现的地方,这类鸟叫做迷鸟。2、鸟类生态类群(1)走禽:善走,奔走、奔跑速度快。包括:鸵形目、美洲鸵目、鹤鸵目、无翼目、共鸟 形目。(2)游禽:趾具全蹼,满蹼或瓣蹼,善游,尾脂腺发达。包括:潜鸟目、目、鹱形目、企鹅目、 鹈形目、燕形目、鸥形目。(3)涉禽:嘴特长,胫长,涉水。包括:鹳形目、鹤形

2、目、鸻形目。(4)陆禽:嘴短,不等趾足,爪钝。包括:鸡形目、鸽形目。(5)猛禽:嘴强锐而钩曲,脚强大有力,爪锐而弯曲,翅强大善飞。包括:隼形目、鸮形目 (6)攀禽:适于树上攀援活动,不善步行。包括:鹦形目、鹃形目、形目、鼠鸟目、咬鹃目、夜鹰目、佛法僧目、雨燕目。 (7)鸣禽:善鸣啭,巧于营巢。包括:雀形目,识别野鸟应该掌握的技能,识别野鸟时,有些识别的诀窍和方法很值得借鉴。我们要在识鸟实践活动中多多摸索,逐步地掌握,这样才能使识鸟活动有很大的收获。1、识别鸟类六要点 大小与形状体形大小 我们可以先从最熟悉的鸟类开始,例如仔细比较麻雀、白头鹎、家鸽和白鹭四种鸟,掌握它们各自的体形、大小以及相互间

3、的比例关系。以后,每当我们发现一只陌生的鸟,就可以用这四种鸟的体形、大小作基准,看看它比其中什么鸟大,大多少;比其中什么鸟小,小多少,由此加深对陌生鸟的印象。用这种比较鸟类体形大小的方法,较用具体数字测量估计要形象直观。容易记住。嘴的形状 嘴是鸟类的取食器官。嘴的形状如何,不仅生动反映出鸟类会摄取什么样的食物,觅食时取何种行为习性以及栖息在什么环境中等,而且很便于识鸟者辨别。尾的形状 鸟的种类不同,尾羽形状也不同,因而反映在尾的形状上差异很大。尾的作用是平衡身体和调节转向,识鸟者据此可以联想鸟类与某种生活习性的适应关系。脚的形状 鸟类脚的作用是行走、抓猎物和攀树枝等,形形色色的脚直接反映了各种

4、鸟相应的行为和栖息特点。翅的形状 翅是鸟类的飞行器官,宽大的翅适于高空翱翔,短小的翅适于密林空间飞行,各种形状的翅是识别鸟类的重要依据。, 色彩与斑纹每种鸟外观上都有特征性的色彩和斑纹,这给识鸟者辨认带采了便利。鸟类外表比较容易观察到的是脸部、腹部、翼背部、腰尾部的色彩和斑纹,而翼腹部的色彩和斑纹只有在飞翔时才能辨认。 特定行为时的形态鸟类因种类的差异,表现在挺立、休息、爬树、行走、飞翔、游泳时所显示的动作形态颇有特点,识鸟者如能熟悉掌握这些特征,野外活动时只须远远看一下,便能较准确地认出持某种行为的是什么鸟。 鸣叫声野鸟大都性情羞怯,常躲蔽在林叶茂密处,不易见到,但不时可以听到它们优美而富有

5、节奏的鸣叫声,一些夜间才出来活动的鸟类,如夜鹭、夜莺,也只有凭其叫声才得知它们的存在。此外,许多长相近似的鸟类,听其叫声能够准确加以分辨。因此,根据鸣叫声辨别鸟类,是识鸟的重要途径之一。事实上在野外观察鸟类时,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这就是耳朵所听到的鸟种往往比眼睛看到的要多。因此建议识鸟者除了尽量用眼睛仔细观察外,应该凭籍各种鸟类的特征性鸣叫声辅助识鸟。具体做法是,先认定记住一种鸣叫声,然后想方设法去发现认识这种鸟,这样积少成多,通过鸣叫声识别更多的鸟。 栖息场所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特殊的栖息环境,这是永恒的自然规律。属于高山针叶林带的鸟类,不可能出现在平地草原;栖息在山泉溪间的鸟类,也绝对不会出现

6、在河口海岸。所以记住有关鸟类的栖息环境,也是便于识鸟的一种方法。如果你大体知道了某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如地形、植被等;通常便能预测到该地区可能会观察到什么鸟。 出现时间除了留鸟以外,在各个具体地方,每种候鸟都有自己特定出现的时间。所以,如果预先已了解各种鸟在某地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既有助于辨别鸟类,又可引导我们在何季、何时观测到某种鸟。以上介绍的是辨别鸟类的六个要点。需要指出,这些只是最基本的识鸟方法,仅仅作为我们的入门指导。初次接触的应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这些要点,然后在实践中努力加以运用,并不断体会和充实这些要点。相信随着大家实践经验的增多,将会总结出更加完善、有效的要点。,林鸟分类各论,林鸟包

7、括陆禽类、猛禽类、攀禽类、鸣禽类四大生态类群。共含12个目:鸡形目、鸽形目;隼形目、鸮形目、鹦形目、鹃形目、形目、咬鹃目、夜鹰目、佛法僧目、雨燕目、雀形目。,一、隼形目,形态特征:肉食性猛禽,嘴基部通常被蜡膜或须状羽,蜡膜裸出。嘴爪强大弯曲,通常3趾向前,1趾向后,呈不等趾足。趾端钩爪锐利,鹗外趾能反转。雌鸟体型较雄鸟稍大。 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多样,白昼活动。鹰、雕能在高空持久盘旋和翱翔,隼能灵活而急速地追猎飞着的鸟类;多数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一般成对生活。在中国,隼形目猛禽多为候鸟。隼形目鸟类寿命较长,小型种类能活1525年,金雕能活80年。 分布:隼形目的鸟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8、。全球共4科,中国59种。福建省分布有2科39种。,1、鹰科,上嘴无齿突而具有弧状垂(圆垂突),个别具有双齿突。翼宽圆而钝,善于在高空持久盘旋翱翔,不如隼科飞行迅速。全世界218种,我国47种。福建分布33种 。 鹰科是一个成员非常复杂的科,我们所熟悉的猛禽如鹰、雕、鹞、鵟和兀鹫都是鹰科的成员。鹰科的鸟类一般都俗称为鹰。有时将体型较大的称为“雕”,体型较小的称为“鹞子”。,(1)黑翅鸢:白、灰及黑色鸢。特征为黑色的肩部斑块,长的初级飞羽。成鸟:头顶、背、翼覆羽及尾基部灰色,脸、颈及下体白色。唯一一种振羽停于空中寻找猎物的白色鹰类。,普通鵟:体型略大(55厘米)的红褐色鵟。上体深红褐色;栗色的髭

9、纹显著;下体具棕色纵纹。初级飞羽基部具特征性白色块斑。飞行时常停在空中振羽。,鹗:中等体型(55厘米)的褐、黑及白色鹰。头及下体白色,特征为具黑色贯眼纹。深色的短冠羽可竖立。,2、隼科,体型为中小型,上喙先端两侧具单齿突,下喙对应处有缺刻。翼形尖长,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多数种具有明显的髭纹。 大多数栖息于开阔地或疏林地区,而避开大片稠密的森林。食物大多是中小型鸟类及啮齿类动物等。广布全球,共58种。我国2属12种,大多为候鸟。福建分布6种。,(1)(白腿)小隼:体型微小(15厘米)的黑白色隼。上体黑色,下体白色,脸侧及耳覆羽黑色,耳覆羽周围具白色线条或块斑。,(2)红隼:赤褐色隼。

10、雄鸟头顶及颈背灰色,尾蓝灰无横斑,上体赤褐略具黑色横斑,背上具点斑。尾呈圆形,具髭纹。停栖在柱子或枯树上。,二、鸡形目,形态特征:一般与家鸡相似。喙短粗壮略拱曲;脚的三趾在前,大趾在后,雄鸟跗跖一般有距,有的种类雌性也有。尾很短,但雉类的鸟尾羽发达,有些种类有特别延长的中央尾羽。雄性羽毛多彩而艳丽,雌性羽色黯淡。有些雉类的头胸部有肉垂,发情期时会充血、充气。 生活习性:该目鸟类大多数为陆栖,而且是留鸟,主要取食植物,兼吃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唯角雉营巢于树上。雏鸟为早成性。有些雉类的 地理分布:鸡形目在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都有分布,都是陆栖鸟类,并多为留鸟。本目276种,分3科,我国有雉科1科,包括

11、2个亚科58种。福建省只有雉科1科10种。,3、雉科,头常有裸区或肉垂、肉冠。鼻孔裸出,有的种类有蜡膜(如雪鸡属),跗跖裸出,雄鸟足常有距1枚,但有的两性都有距如白鹇。,雉鸡:又叫环颈雉,俗称山鸡、野鸡,雄鸟头部具黑色光泽,有显眼的耳羽簇,宽大的眼周裸皮鲜红色。有些亚种有白色颈圈。身体披金挂彩,满身点缀着发光羽毛,从墨绿色至铜色至金色;两翼灰色,尾长而尖,褐色并带黑色横纹。,白鹇:尾长而白,背白,头顶黑,长冠羽黑色,中央尾羽纯白,背及其余尾羽白色带黑斑和细纹,下体黑色,脸颊裸皮鲜红色。,黄腹角雉:雄鸟浓棕色,上体具皮黄色大点斑,下体草黄。头黑,前领及颈侧斑块猩红;眼后具金色条纹,脸颊裸皮、喉垂

12、及肉质角橘黄,喉垂膨胀时呈艳丽的蓝色和红色。雌鸟小,下体杂灰色,带白色矛状细纹,外缘黑。,灰胸竹鸡:特征为额、眉线及颈项蓝灰色,与脸、喉及上胸的棕色成对比。上背、胸侧及两胁有月牙形的大块褐斑。飞行翼下有两块白斑。雄雌同色。,三、鸽形目,形态特征:头小,嘴短细或甚短,嘴基被以蜡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质(沙鸡除外);颈和脚均较短,胫全被羽。尾发达,尾脂腺裸出或退化。 生活习性:沙鸡类栖息在沙漠、荒原地区,鸠鸽类栖息于多树或多岩石的山区和农村。在岩缝、峭壁或树木枝条上营巢。食物多是杂草种子、农作物种子和各类植物果实。 地理分布:广布于除两极外的世界各地。我国有2科:沙鸡科,世界有2属16种,中国有2属3

13、种。鸠鸽科,世界有40属280种,中国有8属31种。福建省仅分布鸠鸽科1科6种。,4、鸠鸽科,嘴较细弱,嘴基被软膜,鼻孔开在软膜上,有鼻沟。跗跖前缘被盾鳞,四趾在同一平面上,体无绒毛。 鸠鸽类几乎遍布于全球,植食性为主,繁殖期成对生活,营巢于树上岩隙或建筑物上。雏鸟为晚成鸟。本科302种,我国分布31种。,山斑鸠:颈侧有带明显黑白色条纹的块状斑,朱颈斑鸠:明显特征为颈侧满是白点的黑色块斑,火斑鸠:体小(23厘米)的酒红色斑鸠。特征为颈部的黑色半领圈前端白色。雄鸟头部偏灰,下体偏粉,翼覆羽棕黄。初级飞羽近黑,青灰色的尾羽羽缘及外侧尾端白色。雌鸟色较浅且暗,头暗棕色,体羽红色较少。,四、鹦形目,形

14、态特征: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嘴短厚,上嘴向下钩曲而覆盖向下嘴。鹦鹉的嘴强劲有力,上嘴可上下左右活动,对趾型足,爪尖锐弯曲,适合攀树。 地理分布: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都有分布。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本目共3科342种我国1科6种,福建省仅1种红领绿鹦鹉(Psittacula krameri)。,红领绿鹦鹉Psittacula krameri:中等体型(38厘米)而尾长的绿色鹦鹉。嘴红色;尾蓝色,端黄;雄鸟头绿,枕偏蓝,狭窄的颊纹延至颈侧狭窄的粉色领圈之上。雌鸟整个头均为绿色。,五、鹃形目,形态特征:为中小型攀禽。

15、尾长多超过体长之半。嘴微向下曲,但不具钩。足呈对趾型。 生活习性:大多为森林鸟类,树栖性,独居而不结群。杜鹃的生物学特性是巢寄生,产卵于其它鸟的巢中,靠其它鸟代为孵卵育雏。 地理分布:鹃形目世界性分布,有3科,约有150种。杜鹃科有36属132种,我国仅有杜鹃科1科7属17种。福建省分布有1科12种。,褐翅鸦鹃:大毛鸡、红毛鸡、黄蜂、毛鸡,体大(52厘米)而尾长的鸦鹃。体羽全黑,仅上背、翼及翼覆羽为纯栗红色。一连串深沉的boop声,开始时慢,渐升速而降调;复又音调上升,速度下降至一长连串音高相等的或缩短的四声boop叫声。,小鸦鹃:小黄蜂、小毛鸡,体略大(42厘米)的棕色和黑色鸦鹃。尾长,似褐

16、翅鸦鹃但体型较小,色彩暗淡,色泽显污浊。上背及两翼的栗色较浅且现黑色。亚成鸟具褐色条纹。中间色型的体羽常见。,大杜鹃 :中等体型(32厘米)的杜鹃。上体灰色,尾偏黑色,腹部近白而具黑色横斑。大杜鹃与四声杜鹃区别在于:四声杜鹃胸腹部的黑色横斑纹较粗。响亮清晰的标准型“布谷”声,故又称布谷鸟,通常只在繁殖地才能听到。,六、鸮形目,形态特征:为夜行性猛禽。本目鸟类头宽大,颈短,但转动灵活。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眼周围硬羽呈放射状排列,形成面盘。外趾能向后反转。爪强锐而弯曲。 生活习性:本目鸟类大多栖息于树上。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一贯夜行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

17、飞行颠簸不定有如醉酒。 本目共2科,我国均有。草鸮科世界有10种,中国有3种;鸱鸮科世界有126种,中国有24种,如雕鸮、鸺鹠、长耳鸮等。中国鸮形目的所有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草鸮科,头骨狭长,宽不及长的2/3,面盘完整,跗跖被羽,趾稀疏被须状羽。本科12种,我国2属3种。福建分布仅草鸮1种。,草鸮Tyto capensis:面庞心形。脸及胸部的皮黄色色彩甚深,上体深褐。全身多具点斑、杂斑或蠕虫状细纹如仓鸮。,8、鸱鸮科,头骨较横阔,宽约等于长的2/3。面盘存在或缺,存在时几乎为圆形。有些种类有耳突,如长耳鸮。脚全部被羽。中趾第一二趾节大致相当。本科134种,我国有26种。福建分布1

18、2种。,领鸺鹠:纤小(16厘米)而多横斑,眼黄色,颈圈浅色,无耳羽簇。上体浅褐色而具橙黄色横斑;头顶灰色,具白或皮黄色的小型“眼状斑“;喉白而满具褐色横斑;胸及腹部皮黄色,具黑色横斑;大腿及臀白色具褐色纵纹。颈背有橘黄色和黑色的假眼。虹膜黄色;嘴角质色;脚灰色。,斑头鸺鹠:体小(24厘米)而遍具棕褐色横斑的鸮鸟。无耳羽簇;上体棕栗色而具赭色横斑,沿肩部有一道白色线条将上体断开;下体几全褐,具赭色横斑;臀片白,两胁栗色;白色的颏纹明显,下线为褐色和皮黄色。虹膜黄褐;嘴偏绿而端黄;脚绿黄。,长耳鸮:中等体型(36厘米)的鸮鸟。皮黄色圆圆面庞缘以褐色及白色,具两只长长的“耳朵“(通常不可见)。眼红黄

19、色,显呆滞。嘴以上的面庞中央部位具明显白色“X“图形。与短耳鸮的区别在于耳羽簇较长;脸上白色的“X“图纹较明显;虹膜橙黄;嘴角质灰色;脚偏粉。,七、夜鹰目,形态特征:头大颈短,体树皮色,具蠹状斑(模糊的细斑纹眼大,侧位。嘴基宽阔,嘴端略具钩,嘴裂深,达后眼。口须甚长;中趾特别延长。 生活习性:通常栖于山林间,为夜行性鸟类,大多顺枝栖止,故称“贴树皮”。夜鹰鸟有冬眠蛰伏现象。 地理分布:本目几遍布全世界。蟆口鸱科仅分布于东洋界和澳洲界,林鸱科仅分布于澳洲。本目共5科93种,我国有2科。,9、夜鹰科,夜鹰腿短,口裂宽,口须长且多,擅长在空中捕食昆虫。夜鹰广布于全球,有18属78种,我国2属7种。福

20、建仅2种分布,(1)普通夜鹰:外侧四对尾羽具白色斑纹。雌鸟似雄鸟,但白色块斑呈皮黄色。,八、雨燕目,形态特征:小型攀禽。尖翼狭长,适于飞行和悬停。尾型主要是深叉形,足大多呈前趾型。液腺发达,营巢时用自己唾液混合所取得的材料,市场上所售 “燕窝”。 生活习性:在飞行中进行捕食昆虫或啄食花蜜,可悬停。雨燕是一些体型非常小而飞行技术极其高超的鸟类。 地理分布:种类非常多,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但绝大多数产于热带地区。共有3科,我国有2科。其中蜂鸟科的鸟仅在美洲分布。,10、雨燕科,嘴短阔而扁平,嘴尖稍下曲,无口须。颈短。翼尖,前趾足,四肢均向前。爪弯曲而极侧扁,中爪内缘无锋利而内突的“刮刀”。 雨燕在空

21、中飞捕活虫为食,甚至收集巢材交配也可在空中进行。休息时都挂在垂直的岩壁上而不落在树冠上,也不落地。在岩壁树洞建筑物上营巢,两性育雏,初出雏裸露无羽。本科84种,我国9种。福建分布3种。,白腰雨燕:体型略大(18厘米)的污褐色雨燕。尾长而尾叉深,颏偏白,腰上有白斑。与小白腰雨燕区别在于体大而色淡,喉色较深,腰部白色马鞍形斑较窄,体型较细长,尾叉开。,小白腰雨燕:喉及腰白色,尾为凹型非叉型。与体型较大的白腰雨燕区别在于色彩较深,喉及腰更白,尾部几乎为平切。,十、佛法僧目,形态特征:最重要特征是并趾足,前三趾基部有不同程度的并合。嘴长或强直。羽色艳丽,有时具金属辉亮,或是黑白斑驳状; 生活习性:生存

22、环境多样,栖息于林区及水边。 地理分布:佛法僧目的鸟在除两极和部分海洋岛屿外地区都有分布。佛法僧目有9科201种,我国有5科25种。,12、翠鸟科,羽色艳丽,有时具金属辉亮,或是黑白斑驳状;嘴直长而粗壮,尖端尖。 本科鸟既非游禽也非涉禽的水滨鸟类,常在林间小溪附近活动。吃昆虫和小鱼等。全球分布,本科92种,我国11种。福建分布7种。,冠鱼狗:体型非常大(41厘米)的鱼狗。冠羽发达,上体青黑并多具白色横斑和点斑, 蓬起的冠羽也如是。大块的白斑由颊区延至颈侧,下有黑色髭纹。下体白色,具黑色的胸部斑纹,两胁具皮黄色横斑。雄鸟翼线白色,雌鸟黄棕色。,斑鱼狗:黑白色鱼狗。冠羽较小,具白色眉纹。上体黑而多

23、具白点。上胸具黑色的宽阔条带,其下具狭窄的黑斑。,白胸翡翠:颏、喉及胸部白色;头、颈及下体余部褐色;上背、翼及尾蓝色鲜亮如闪光。,蓝翡翠:蓝色、白色及黑色翡翠鸟。以头黑为特征。翼上覆羽黑色,上体其余为亮丽华贵的蓝色/紫色。两胁及臀沾棕色。,普通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白。橘黄色条带横贯眼部及耳羽。,13、蜂虎科,羽色艳丽,大都有黑色的贯眼纹。嘴细长而拱曲。中央尾羽大都延长。 栖息于林缘。飞翔如燕,空中捕食或在大动物背上啄食,吃蜂类和其他昆虫等。本科分布于旧大陆的热带和温带地区,计24种,我国6种。福建仅分布栗头蜂虎1种。,栗头蜂虎Merops viridis:绿色

24、及棕色蜂虎。头顶、枕及上背亮栗色,两翼及尾绿,腰艳蓝,喉黄,黑色的前领纹过上颊,贯眼纹黑。,15、戴胜科,羽色斑驳状;头上有美丽折扇状羽冠,嘴直长而拱曲。 独居或小群活动,地栖,但在树上过夜,偶见飞捕昆虫,营巢于树洞柴堆墙壁等,繁殖季节雄鸟喂雌鸟,雌鸟孵卵。两性育雏。本科1种,即戴胜。,戴胜:具耸立粉棕色丝状冠羽。两翼及尾具黑白相间的条纹。嘴长且下弯。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17、啄木鸟科,嘴呈角锥状,多数种类上下嘴端截平而侧扁如楔,嘴基羽毛的羽枝呈须状。舌细长而能伸缩自如,多为楔尾,羽轴粗硬。 啄木鸟是沿树干攀缘的林栖鸟类,主食昆虫的幼虫。每年都在心材糜烂的树干上凿新洞为巢。本科

25、全世界共204种,我国29种。福建分布12种。,白背啄木鸟:黑白色啄木鸟。特征为下背白色。雄鸟顶冠全绯红(雌鸟顶冠黑),额白。下体白而具黑色纵纹,臀部浅绯红。,十二、雀形目Passeriformes,该目种数最多,占鸟类全部种类的一半以上。嘴形直或稍拱曲,先端尖或略具钩,善鸣啭,4趾3前1后,均在一个平面上。后趾发达,后爪较粗壮,常大于中爪。 多为树栖,在地面活动时,大都跳跃而不善行走,而且巧于营巢, 雀形目分科还存在争议,按山阶芳磨把全世界雀形目分为59科,中国28科。这28科的排列顺序可编成歌诀:阔八百燕鹡山椒,鹎和太平与伯劳,黄鹂卷尾椋燕贝鸟,乌鸦禾乌小鹪鹩,岩鹟山雀旋木,攀啄太绣文雀了

26、。中国28科694种。,19、百灵科,后爪直长。尾长短于翅长。上体大多为斑杂的褐色,属草原荒漠鸟类,通常结群活动,地栖性,吃虫子昆虫等。本科鸟类鸣声清脆,共80种,我国13种。福建分布2种。,(1)云雀:顶冠及耸起的羽冠,尾分叉,羽缘白色。与鹨类的区别在尾及腿均较短,具羽冠且立势不如其直。,20、燕科,嘴形短阔而弱,从背面看近似于正三角形,嘴裂深,口开的大。翼尖长。两性羽色相同。在开阔的空中飞翔,历久不休,大多集群。吃昆虫。大多数为候鸟。本科77种,我国11种。福建分布4种。,(1)家燕:辉蓝色及白色的燕。上体钢蓝色;胸偏红而具一道蓝色胸带,腹白;尾甚长。,(2)金腰燕:浅栗色的腰与深钢蓝色的

27、上体成对比,下体白而多具黑色细纹,尾长而叉深。,21、鹡鸰科,体形修长,嘴较细长。平尾,有的尾长大于翅长,最外侧尾羽有白斑或几白斑,后趾与爪均较延长。 多在近水的岸边或沼泽地活动。吃昆虫、软体动物和某些植物。本科54种,我国18种。福建分布11种。,(1)灰鹡鸰:尾长的偏灰色鹡鸰。腰黄绿色,下体黄。与黄鹡鸰的区别在上背灰色。成鸟下体黄。,(2)田鹨:栖于开阔草地。上体多具褐色纵纹,眉纹浅皮黄色;下体皮黄。脚黄褐,后爪明显肉色。,(3)树鹨:具粗显的白色眉纹。与其他鹨的区别在上体纵纹较少,喉及两胁皮黄,胸及两胁黑色纵纹浓密。,粉红山椒鸟:具红或黄色斑纹的山椒鸟。特征为颏及喉白色,头顶及上背灰色。

28、雄鸟:头灰、胸玫红。雌鸟:腰部及尾上覆羽的羽色淡染黄色,下体为甚浅的黄色。,23、鹎科,枕部多具发状纤羽,颈羽稀少。两性羽色相同。 栖息于森林或林缘,有的活动与疏林和灌丛,善鸣啭。多数为留鸟,北方种类迁徙。分布于亚非两洲,本科121种,我国21种。福建分布9种。,(1)红耳鹎:黑色的羽冠长窄而前倾,特征为黑白色的头部图纹上具红色耳斑。,白头鹎: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白喉红臀鹎:臀红。与红耳鹎的区别在冠羽较短,脸颊无红色。,(1)太平鸟:尾尖端为黄色而非绯红。,(2)小太平鸟:尾端绯红色显著。,25、伯劳科,嘴强健,上嘴尖端钩曲,并有缺刻和齿突。头侧大都具

29、有黑色贯眼纹。爪尖锐。 独居,栖息于视野开阔处守候猎物。性凶猛好斗,吃昆虫,在树上或灌木丛中营巢。本科79种,我国10种。福建分布6种。,棕背伯劳:尾长的棕、黑及白色伯劳。额、眼纹、两翼及尾黑色,翼有一白色斑;头顶及颈背灰色或灰黑色;,26、黄鹂科,嘴形较粗厚,嘴峰稍拱曲,上嘴先端具缺刻。圆尾,长度适中。 雌性孵卵,雄性协助,两性育雏。本科28种,我国5种。福建仅分布黑枕黄鹂1种。,黑枕黄鹂:黄色及黑色鹂。过眼纹及颈背黑色。,27、卷尾科,嘴形强健,上下嘴端有缺刻。翅长而圆,尾长,呈叉状,某些种最外侧尾羽向上卷曲或延长呈球拍状。 独居,树栖,吃虫和花蜜。树上营巢,雌性孵卵,两性育雏。分布于东半

30、球,本科20种,我国7种。福建分布4种。,黑卷尾:蓝黑色而具辉光的卷尾。尾长而叉深,在风中常上举成一奇特角度。,发冠卷尾:黑天鹅绒色卷尾。头具细长羽冠,尾长而分叉,外侧羽端钝而上翘形似竖琴。,28、椋鸟科,嘴形近直尖而较细长或嘴峰拱曲,尖翼或方翼,尾短,爪钝。 栖息于开阔地,席结群生活,杂食性,两性育雏。分布于东半球,多数种类迁徙。本科112种,我国18种。福建分布9种。,丝光椋鸟:灰色及黑白色椋鸟。嘴红色,两翼及尾辉黑,头具近白色丝状羽,上体余部灰色。,黑领椋鸟:黑白色椋鸟。头白,颈环及上胸黑色;背及两翼黑色,翼缘白色;尾黑而尾端白;,八哥:黑色八哥。冠羽突出。嘴浅黄,嘴基红色;脚暗黄。,2

31、9、鸦科,为本目的大型者,嘴脚均粗壮,嘴几与头等长。翼圆,常具大斑块。 属留鸟,结群活动,大胆而富于侵略性,大多树栖,杂食性,筑巢于树上树洞或岩洞中,两性共同营巢。两性育雏。世界性分布,以北半球为主。大部分种类不迁徙。本科114种,我国30种。福建分布10。,灰喜鹊:细长的灰色喜鹊。顶冠、耳羽及后枕黑色,两翼天蓝色,尾长并呈蓝色。,喜鹊:具黑色的长尾,两翼及尾黑色并具蓝色辉光。,大嘴乌鸦:闪光黑色鸦。嘴甚粗厚。与小嘴乌鸦的区别在嘴粗厚而尾圆,头顶更显拱圆形。,小嘴乌鸦:黑色鸦。与秃鼻乌鸦的区别在嘴基部被黑色羽,与大嘴乌鸦的区别在额弓较低,嘴虽强劲但形显细。,30、河乌科,体羽紧实,体色为灰,褐

32、色或黑色。嘴直而稍细长,上嘴临端具缺刻,嘴缘近端部有细密的锯齿形缺刻。无嘴须。脚粗长,跗跖前缘被靴鳞。中爪或具栉缘。 独居,是本目水栖性嘴强的鸟类,主要栖息于水质清洁的山溪流地带,能潜水,在水中捕食,吃水生昆虫软体动物、鱼等。本科共5种,我国2种。福建仅分布褐河乌1种。,褐河乌:深褐色河乌。虹膜褐色;嘴深褐;脚深褐。,31、鹪鹩科,嘴形较细长,尾或短或长,脚强跗跖前缘被盾鳞,爪长。 独居于阴暗潮湿地,性活泼,鸣声嘹亮和动听。 飞翔力弱,巢在树洞岩洞建筑物等上,雌性或两性孵卵,两性或仅雌性育雏。大部分分布于美洲。本科60种,我国1种。,鹪鹩:褐色而具横纹及点斑。尾上翘,嘴细。深黄褐的体羽具狭窄黑

33、色横斑及模糊的皮黄色眉纹为其特征。,32、鹟科,(一)鸫亚科 嘴长适中,或细或粗,上嘴端具小缺刻。鼻孔不被羽,其上缘被盖膜。尾短而平或长而凸,跗跖较长而强壮,前缘被靴鳞。体色多样,两性相同或不同,幼鸟常具有点斑或鳞斑。 独居,但有的在非繁殖季节结群。树栖或地栖,鸣声多样,吃昆虫浆果种子,主要在地上取食,在树上或岩隙中筑巢。两性育雏。全世界共317种,我国86种。福建分布30种。,蓝喉歌鸲(蓝点颌):特征为喉部具栗色、蓝色及黑白色图纹,眉纹近白。,红喉歌鸲(红点颏):具醒目的白色眉纹和颊纹,成年雄鸟的特征为喉红色。,北红尾鸲:红尾鸲。具明显而宽大的白色翼斑。头顶及颈背灰色而具银色边缘,中央尾羽深

34、黑褐。臀部有时为棕色。,白顶溪鸲:体黑色及栗色溪鸲。头顶及颈背白色,腰、尾基部及腹部栗色。,小燕尾:黑白色燕尾。尾短,头顶白色、翼上白色条带延至下部且尾开叉。,鹊鸲:黑白色鸲。雄鸟:两翼及中央尾羽黑,外侧尾羽及覆羽上的条纹白色,腹及臀亦白。,紫啸鸫:通体蓝黑色,仅翼覆羽具少量的浅色点斑。翼及尾沾紫色闪辉,头及颈部的羽尖具闪光小羽片。,虎斑地鸫:具粗大的褐色鳞状斑纹的地鸫。上体褐色,下体白,黑色及金皮黄色的羽缘使其通体满布鳞状斑纹。,灰背鸫:灰色鸫。两胁棕色。雄鸟:上体全灰,喉灰或偏白,胸灰,腹中心及尾下覆羽白,两胁及翼下橘黄。雌鸟:上体褐色较重,喉及胸白,胸侧及两胁具黑色点斑。与雌乌灰鸫的区别

35、在上体灰色较重,嘴黄;与雌黑胸鸫的区别在胸较白。,乌鸫:体型略大(29厘米)的全深色鸫。雄鸟全黑色,嘴橘黄,眼圈略浅,脚黑。雌鸟上体黑褐,下体深褐,嘴暗绿黄色至黑色。此鸟与所熟悉的乌鸫为同一种类。与灰翅鸫的区别在翼全深色。虹膜褐色;嘴雄鸟黄色,雌鸟黑色;脚褐色。,(二)画眉亚科,大多嘴强,嘴缘光滑或临端缺刻。鼻孔大多局部被羽或刚毛所覆盖,嘴须发达,翅短圆而稍凹,足强健善跳跃。跗跖前缘被盾鳞,但有时鳞片间分界不明显。 单独或结群在灌丛中活动,树栖,有些种以地栖为主,不善远飞,多为留鸟,有的有季节性垂直迁移,食昆虫和其他小动物、果实,在地面上草丛中或树上营巢,两性或仅雌性孵卵。两性育雏。分布于东半

36、球,共282种,我国135种,占我国鸟类种类的1/10强。福建分布28种。,黑领噪鹛:棕褐色噪鹛。头胸部具复杂的黑白色图纹。,红嘴相思鸟:色艳可人的小巧(15.5厘米)鹛类。具显眼的红嘴。上体橄榄绿,眼周有黄色块斑,下体橙黄。尾近黑而略分叉。翼略黑,红色和黄色的羽缘在歇息时成明显的翼纹。虹膜褐色;嘴红色;脚粉红。,(三)莺亚科,体形稍纤细,嘴形较细,上嘴或具缺刻,翼短圆,凸尾居多,跗跖稍细,前缘被靴鳞,偶或具盾鳞。多数种类羽色单调,通常两性羽色相同。 独居或结群,树栖性,活泼好动,飞翔力强,吃昆虫等,在树木灌丛中筑巢,两性育雏,主要分布于东半球,共395种,我国95种。福建分布38种。,东方大

37、苇莺:褐色苇莺。具显著的皮黄色眉纹。野外嘴较钝较短且粗,尾较短且尾端色浅,下体色重且胸具深色纵纹;嘴裂偏粉色而非黄色。与异域分布的大苇莺的区别在体型较小,初级飞羽的凸出较短而胸侧多纵纹。,(四)鹟亚科,嘴较扁平,基部较宽,上嘴微有缺刻,嘴峰有脊。嘴须发达,鼻孔多被垂羽掩盖。跗跖细而短,前缘被盾鳞。趾细弱。 栖息于森林灌丛。独居,脚弱不适于步行,有的有悦耳的鸣叫。吃昆虫和蜘蛛,杯状巢,置于岩隙树洞或枝杈上,两性育雏。遍布东半球,大多迁徙。共378种,我国40种。福建分布15种。,寿带(鸟):中等体型(22厘米,雄鸟计尾长再加20厘米),有两种色型,头闪辉黑色,冠羽显著。雄鸟易辨,一对中央尾羽在尾

38、后特形延长,可达25厘米。雄鸟具两种色型,均不同于紫寿带:上体赤褐,下体近灰。雌鸟棕褐,头闪辉黑色,但尾羽无延长。,33、山雀科,嘴粗壮,略呈圆锥状,无缺刻。头部有黑色的大斑。栖息于密林以至沙漠中,大多不迁徙。 结小群,树栖,飞翔力弱,性格活泼好动。多在树上觅食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也吃坚果种子等。分布于北美洲和旧大陆。本科55种,我国21种。福建分布7种。,大山雀:结实的黑、灰及白色山雀。头及喉辉黑,与脸侧白斑及颈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具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红头长尾山雀:活泼优雅山雀。头顶及颈背棕色,过眼纹宽而黑,颏及喉白且具黑色圆形胸兜,下体白而具不同程度的栗色。,

39、34、科,嘴形直较长,无缺刻。翼端圆形,平尾或圆尾,常有白斑,足强健,适于攀缘,后趾长于外趾而略短于中趾。 大多独居和树栖,吃昆虫、坚果种子等,分布于北美洲和欧亚大陆。本科25种,我国11种。福建分布2种。,普通:而色彩优雅的。上体蓝灰,过眼纹黑色,喉白,腹部淡皮黄,两胁浓栗。,35、攀雀科,大都是体形很小的鸟,嘴端甚尖,几呈细锥状。鼻孔为短的硬羽所掩盖,无嘴须。凹尾。 栖息于有树木沼泽的半开阔地区,而不在森林里。囊状巢吊悬、于水面上方的树枝或近水的树上世界性分布。全世界共10种,我国2种。福建仅分布中华攀雀1种。,中华攀雀:顶冠灰,脸罩黑,背棕色,尾凹形。,36、啄花鸟科,体形小,嘴短而基部

40、较宽,嘴缘先端具均匀细密的锯齿。嘴须短,着生于下嘴基部。尾短,脚短,外趾基部2节与中趾并连。 吃昆虫、花蜜、浆果等。啄花鸟喜活动于花朵上,可传播花粉,此科仅分布于亚洲南部南洋群岛及大洋洲。不迁徙。本科59种,我国6种。福建分布2种。,(1)朱背啄花鸟:体小(9厘米)的黑色及红色啄花鸟。雄鸟:顶冠、背及腰猩红色,两翼、头侧及尾黑,两胁灰,下体余部白色。雌鸟:上体橄榄色,腰及尾上覆羽猩红,尾黑。亚成鸟清灰色,嘴橘黄,腰略沾暗橘黄色。,(2)红胸啄花鸟:体型纤小(9厘米)的深色啄花鸟。雄鸟:上体闪辉深绿蓝色,下体皮黄,胸具猩红色的块斑,一道狭窄的黑色纵纹沿腹部而下。雌鸟:下体赭皮黄色。亚成鸟:似纯色

41、啄花鸟的亚成鸟但分布在较高海拔处。,37、太阳鸟科,体纤小,嘴细长,嘴缘具细密的锯齿。舌呈管状,尖端分叉,跗跖被盾鳞,外趾基部约1节半与中趾相连,雄性羽色华丽,富金属光泽,雌性暗淡。 喜栖息于开花的树上。飞行快,鸣声尖锐。吸食花蜜,也吃昆虫果实等。囊巢状,置于树枝端或树叶下。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地区。本科117种,我国12种。福建仅分布叉尾太阳鸟1种。,叉尾太阳鸟:顶冠及颈背金属绿色,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闪辉金属绿色,中央两尾羽有尖细的延长,外侧尾羽黑色而端白。头侧黑色而具闪辉绿色的髭纹和绛紫色的喉斑。,38、绣眼鸟科,小型,上体几纯绿,喉鲜黄色,眼周有小羽片构成的白色眼圈,故名。 羽色两性相同,

42、幼鸟似成鸟。树栖,常与其他鸟类结成小群活动,吃花丛中的昆虫花蜜果实。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本科84种,我国3种。福建分布2种。,暗绿绣眼:上体鲜亮绿橄榄色,具明显的白色眼圈和黄色的喉及臀部。胸及两胁灰,腹白。,红胁绣眼鸟:上体灰色较多,两胁栗色(有时不显露),下颚色较淡,黄色的喉斑较小,头顶无黄色。,39、文鸟科,嘴粗短呈圆锥形。嘴缘平滑无缺刻。脚强,跗跖具盾鳞。 多数两性羽色相同。树栖或地栖,大多终年结群。吃谷物及其他种子,仅在繁殖期吃昆虫。巢多种,雌性或两性孵卵,两性育雏。仅分布东半球,少数种类迁徙。本科274种,我国19种。福建分布4种。,麻雀:顶冠及颈背褐色。颈背具完整的灰白色领环。,白腰文鸟:上体深褐,特征为具尖形的黑色尾,腰白,腹部皮黄白。,斑文鸟:暖褐色文鸟。羽轴白色而成纵纹,下体白,胸及两胁具深褐色鳞状斑。,40、雀科,嘴呈短而粗的圆锥形,嘴缘平滑,末端尖,翼短圆以致长而稍尖,跗跖前缘被盾鳞。 独居或结群,食物以谷类种子为主,地栖或树栖,鸣声多样。本科种类繁多,共436种,我国85种。福建分布26种。,黑尾蜡嘴雀:黄色的嘴硕大而端黑。黑色头罩的大型灰雀,体灰,两翼近黑。嘴端黑色,,黑头蜡嘴雀:圆墩的雀鸟。黄色的嘴硕大。似雄性黑尾蜡嘴雀但嘴更大且全黄,臀近灰,三级飞羽的褐色及白色图纹有异。,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