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307678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析中美贸易摩擦Abstract: With the on-going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y and import-export trade, and with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gained from the WTO negotiations by the main industries having come to an end, China has entered into a period of highly frequent trade conflicts, especially in the Sino-US trade.

2、 As we see it, the Sino-US trade frictions in recent years are focused on four following aspects: anti-dump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MB appreciation and countervailing, while the root cause is the imbalance of the trade. As the Sino-US trade environment is be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ever-cha

3、nging, we shall not only study reasons why we have entered a period of high Sino-US trade frictions, but also find out the social impact of the frictions. This is the primary task of this paper. Finally, we also made a number of policy proposals a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ino-US trade frict

4、ion.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以及入世谈判中主要产业获得的过渡期大部分结束, 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看来,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反倾销” 、 “知识产权” 、 “人民币升值” 、 “反补贴”四个方面,而产生摩擦的根本原因就是中美贸易不平衡。面对复杂多变的中美贸易环境,我们不仅要研究中美贸易进入摩擦高发期的原因,而且要了解这些贸易摩擦对我国造成了哪些影响,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工作。最后,针对贸易摩擦的现状,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摩擦;产生原因;解决途径。引言:本文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对中美贸易摩

5、擦历史进程及其特征的分析,二是对现阶段中美贸易摩擦表象及其原因的探求,三是对中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贸易摩擦措施的讨论。正文:一、中美贸易摩擦历史进程及特征分析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美贸易的发2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89 年期间,中美贸易的规模有限,增长也较为迟缓。摆脱了众所周知的非经济因素影响以后,以 1992 年中国开始推进市场化改革为契机,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美贸易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 21 世纪以后,中国“入世”更是给中美贸易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中美贸易取得了长足进展。到 2008 年,中美

6、双边贸易总额增加到创纪录的 3337.4 亿美元 1。中美贸易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为世界所瞩目,也必然成为影响两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图表 1 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贸易总额的变化 3当然,贸易合作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贸易摩擦。就当代国际关系视野来看,作为中美经贸关系的一部分,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进程应该统一于中美经贸关系和中美政治关系的大历史进程之中。我们认为,当代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80-1989 年的经济性摩擦阶段;(2)1990-2001 年的政治化摩擦阶段;(3)2002 年至今的制度化摩擦阶段。(1)1980-1989 年的经济性摩擦阶

7、段从现有资料来看,1979 年 1 月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的糖精进行反倾销行为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首例反倾销案件;中美建交以后的第一次双边贸易摩擦发生于 1980 年,当年的 7 月 2 日美国对中国的薄荷醇进行了首次反倾销调查。 41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http:/ 理性透视中美贸易摩擦 周文贵,周晓宇(文献来源: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3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http:/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http:/ 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纺织品的配额问题上。纺织品一直以来是中国输美的最大宗商品,也是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出口拳头产品和争取外汇的主要来源

8、。中美恢复经济关系以后,中国也是从纺织品对美出口开始,积累了宝贵的外汇,为国内经济的起飞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79 年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对进口中国纺织品的七大类商品实行限额,中美展开了第一次纺织品协定的谈判。1980 年、1983 年和 1987 年中美达成三个纺织品协定,美对华纺织品配额限制品种由最初的 8 种扩大到 87 种,覆盖了中国输美纺织品的 85%,主要包括对绵运动杉、运动服、太阳浴衣、棉布西服式男上装和男童上装、棉布睡衣和便服等进口的限制,而且美国的行为经常是单方面的,中国对此作出了强烈的反应。期间,中美贸易摩擦的另类问题就是反倾销问题,此类商品是附加值较低的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

9、主要有打火机和工业用品之类的东西。1985年后,中美贸易中的转口贸易问题又日益凸显出来。 1这期间,美国处理对华贸易摩擦的主要方式和手段,除了谈判签订协议以外就是实施反倾销报复,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高额关税。据统计,1979-1989 年间,美国对华实施反倾销的数量是 18 件,其中对机电产品的反倾销有 4 件,对纺织品的反倾销有 12 件,其他 2 件,分别占同期世界所有对华反倾销数量比重的6%、12%和 3%,涉及金额 10 多亿美元。 2这期间,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特点有:(1)大多数贸易摩擦的起因都在经济性质的范畴内,且多表现为技术性问题,这种现象是建立在这个时期内中美两国良好的战略合作关

10、系基础之上。期间,双方都将经贸关系作为战略合作关系的有益补充。 (2)就主体的行为来说,所有的摩擦基本上以美国为主动,中国处于被动的地位。 (3)所有摩擦解决的模式为:美国提出调查和立案中国提出解释美国作出裁决和制裁中国作出让步双方达成协定。针对美国的反倾销裁决,中国消极对待,少有应诉和抗争。 (4)贸易摩擦的商品对象与中国对美出口最大宗的商品基本一致,大多数摩擦集中在低附加值的纺织品、化工材料和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上。 31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课题组:同异之间我国与美日欧大国经济摩擦的特点分析国际贸易2004 年第 3 期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课题组:同异之间我国与美日欧大国经济摩

11、擦的特点分析 国际贸易2004 年第 3 期3贾庆国等编著:棘手的合作 中美关系的现状与前瞻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年4(2)1990-2001 年的政治化摩擦阶段1989 年 6 月中国国内发生的政治事件,以及后来东欧与前苏联的突变改变了中美的战略合作关系。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性质和目标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中美双边的贸易摩擦日益恶化。1990-2001 年间的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最惠国待遇问题。最惠国待遇其实就是正常贸易待遇,它是指美国给予“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最惠国待遇期限只有一年,需每年经审议后才能延长,它是冷战的产物。1989 年前,

12、由于战略合作的需要,这种审议不过是例行公事。但自 1990 年后,每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审议便成为中美两国和美国国内对华政策辩论的一大焦点。1993 年克林顿还将对华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2001 年 12 月 27 日美国总统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从而结束了这场自 1980 年以来的年度审议的争议。 (2)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是 1990 年代中美贸易纠纷中的核心,中美之间围绕知识产权的争议好几次走到了贸易战的边缘,因为美国经常以“特别 301 条款”对中国进行威胁。虽然双方于 1992 年 1 月 17 日签署了中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 ,但美国将中国经常列入年度特

13、别“301”报告里的“重点观察国家”的名单之中。 (3)纺织品配额限制问题。由于输美纺织品贸易对中国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整个 1990 年代里纺织品贸易的配额问题依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在中美之间签订了第四和第五个纺织品协议的前提下,美国仍然不顾中国的反对,经常单方面违背协议而每年连续扣减中国所获的配额,同时还以虚假的转口贸易为借口对中国进行反倾销立案,使双边纺织品贸易摩擦冲突不断。(4)反倾销问题。据统计,1990-2000 年间,美国对华实施反倾销事件共 61 起,反倾销行为的频率明显加大,而且其处罚的随意性也更大,其中中国企业消极应诉及其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主要诱因。(5)贸易

14、平衡与市场准入问题。中美贸易逆差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既有统计的原因,也有贸易转移的原因,还有历史的问题。据中国的统计,在双边贸易中,美国从 1993 年才开始处于逆差的地位;而美国的统计显示,从 1983 年起美国就处于逆差地位。1990 年代,美国以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为由,公开指责中国对其产品出口设计贸易壁垒,对中国施加更大开放市场的压力。1992 年 10版5月,中美达成了市场准入谅解备忘录。1993 年后,中国由被动开放向主动开放市场方向转变,市场准入问题得以缓解。这期间,美国处理对华贸易摩擦的方式和手段仍然以反倾销的贸易报复为主,同时加大了对经济制裁手段的使用力度。经济制裁是西方

15、国家围堵共产主义国家的惯用伎俩,也是美国防范和遏制中国的重要手段。1989 年至 1991 年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的经济制裁。1992 年后情况逐渐好转,但美国一直保持对中国出口实行歧视性的管制和禁运政策。在 1990 年代,美国对华实施经济制裁的主要内容是以防扩散为由限制对华的高技术贸易。 1(3)2002 年至今的制度化摩擦阶段2001 年底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后,中美贸易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但入世的效应也激发了双边贸易摩擦的日益加深。由于世界贸易组织机制的存在,中美贸易摩擦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入世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不平衡问题。据统计,2

16、003 年中美贸易总额为 1263 亿美元,中国对美的出口额为 924.7 亿美元,进口额为 338.6 亿美元,中国对美贸易的顺差为 586 亿美元。由于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问题,美国便要求人民币升值,同时将国内制造业270 万的失业责任也归咎于此,这是不公正的。客观地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是国际范围内的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国对中国实施歧视性出口政策的必然结果。 (2)反倾销问题。自中美签定有关中国加入的协议以来,中美之间在反倾销问题上的冲突更加剧烈。据统计,自 2001 年到2003 年 6 月,美国对华实施反倾销 18 件,反倾销的商品对象主要是机电产品。美国对华反倾销越来越

17、频繁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中国在入世时承诺的“非市场经济条款” ,在倾销价格的确定上使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很容易被判定为倾销;二是中国入世后,美国可以采用的对其国内产业进行保护的合法手段越来越少,反倾销便成为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门“重炮” 。 (3)纺织品问题。由于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中承诺,美国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管制制度将延续到 2008 年,纺织品配额问题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地延续下来。例如,1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课题组:同异之间我国与美日欧大国经济摩擦的特点分析 国际贸易2004 年第 3 期62003 年 11 月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针织品、胸罩和袍服三类纺织品实施为期一年的

18、保障措施。据悉,2004 年 6 月 29 日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又要求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袜类产品进行限制,以保护本国生产商的利益。 1这期间,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的解决方式仍以反倾销的贸易报复措施为主。例如,2003 年美国裁决中国可锻铸铁管件、2004 年 4 月裁决中国彩电、6 月裁定中国的家具等产品对美构成倾销损害。另外,美国还加大对华实施特保条款、保障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保护措施。特保条款与保障措施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对产业影响的认定是“严重损害” ,并针对所有进口国,如 2002 年 3 月美国的钢铁保障行动;前者对产业影响的认定是“市场扰乱”或“贸易转移” ,只针对某个国家,使该国企业

19、的某种商品出口很容易受到限制,如 2003 年美国对华纺织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自 2001 年到 2003 年 6 月,美国对中国实施保障措施 2 起,商品对象是矿产品和农产品;特别保障措施 3 起,商品对象是纺织品和机电产品。2002 年,我国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因遭遇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损失 34.7 亿美元。再者,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双边依赖程度的加深,2001 年后,美国对华经济制裁的政治因素逐渐淡化,但安全因素得以强化。 2附:下表为 1995 年至 2004 年全球反倾销立案、美国发起反倾销立案以及中国被立案情况项目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

20、001 2002 2003 2004 合计全球发起数 157 224 243 256 355 294 364 310 234 209 2646其中美国发起数 14 22 15 36 47 47 75 35 37 26 354中国被立案 20 43 44 28 40 43 53 51 53 47 411美国对中国发起数 2 6 0 1 6 7 8 9 9 6 54表格 1 :1995 年至 2004 年全球反倾销立案、美国发起反倾销立案以及中国被立案情况二、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及原因分析1苗迎春 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影响,当代亚太2004 年第 4 期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课题组:同异之间我国与美日欧

21、大国经济摩擦的特点分析 国际贸易2004 年第 3 期7A、近年来中美贸易争端迄今为止,中美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双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贸易额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在中美贸易额扩大的基础上,顺差明显。巨额顺差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曾做出重大贡献,但伴随着巨额的贸易顺差,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多,并且呈现出了扩大化、复杂化、多样化趋势。2006 年 11 月 21 日,美国对我铜版纸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拉开了对中国产品“双反”的序幕。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双管齐下的调查,已成为近两年来美国对付中国产品的主要贸易

22、手段,也成为了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最大和最凶悍的“拦路虎” 。继铜版纸“双反”第一案之后,美国开始加大了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的力度,截至 2008 年 8 月,美国共对中国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13 起,涉及产品有铜版纸、焊接碳钢管、复合编织袋、薄壁矩形钢管、非公路用轮胎、未加工橡胶磁、热敏纸、亚硝酸钠、焊接不锈钢压力管、石油天然气管道管、柠檬酸、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和厨房用金属架。涉案金额近 20 亿美元,加之近两年来的单一反倾销案件,中国产品涉案金额高达 30 多亿美元。 1“双反”调查为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设置了更高的门槛上述 13 起“双反”案件的调查,美国商务部已陆续作出终裁或初裁。从

23、目前已终裁的 8 起(铜版纸除外)和初裁的 3 起案件来看,除铜版纸胜诉、非公路用轮胎案个别企业税率较低外,其他各案的裁决结果对中国产品出口美国极为不利。中国企业被裁定的税率情况如下:案 件 进 程倾 销 税 率补 贴 税 率 合 并 税 率焊接碳钢管案终裁69.20%85.55%29.57%615.92%98.77%701.47%1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http:/ 214.95%295.23%亚硝酸钠案终裁190.74% 169.01% 359.75%焊接不锈钢压力管案初裁22.03% 1.47%106.85%24.10%128.88%石油天然气管道管案初裁67.83%81

24、.52%18.89%31.65%86.72%106.79%柠檬酸案初裁119.41%156.87%1.41%97.72%134.75%254.59%表格 2:截至 2008 年中国企业被裁定税率 1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众多银行倒闭,股票市场剧烈震荡,进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据估计,美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财富损失高达 15 万亿美元。美国在扩大内需受阻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甚至通过本币大幅贬值、增加各种形式补贴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致使1 表格来源:浅析美国对华出口产品“双反”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9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作为世界第三贸易实体和第二大

25、出口国,中国深受其害。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有 19 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了共 88 起贸易救济调查(反倾销 57 起、反补贴 9 起、保障措施 15 起、特保 7 起) ,涉案总额 102 亿美元,数量和数额同比分别增长 29%和 125%。其中,美国最甚。统计显示,今年 19 月,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14 起,虽然数量同比下降6%,但涉案总额达 58.4 亿美元,同比大幅上升 639%。而且,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今年 9 月共召回 7 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 15 次,其中中国产品被召回 6 次,居第一位。以下是近期中美贸易摩擦的具体情况:时间 产品 详情11 月6 日铜版纸美国

26、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定,对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铜版纸、从中国进口的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双反”关税。11 月6 日汽车中国商务部宣布,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 2.0 升及 2.0 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11 月5 日油井管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输美油井管反倾销反补贴案的倾销调查初裁,决定对从我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 99.14%的反倾销税。11 月4 日原材料美国就所谓的中国原材料出口问题请求世贸组织设立专家组。11 月3 日金属丝托盘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输美金属丝托盘实施惩罚性关税。10 月30 日无缝钢管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 6:0 投

27、票同意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此举有可能导致对从中国进口价值 3.82 亿美元的钢管征收 100%的关税。10 月 中美双方在杭州中美商贸联委会上达成共识,承诺共同反对贸1029 日 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不出台新的贸易保护措施。10 月20 日锦纶6 切片中国商务部公布了对原产于美国等地的进口锦纶 6 切片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决定。自 10 月 20 日起,对进口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该产品征收保证金。10 月12 日聚酰胺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自 2009 年 10 月 13 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等地的聚酰胺-6,6 切片征收最高 37.5%的反倾销税,期限为 5年。9

28、月28 日聚氯乙烯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自 2009 年 9 月 29 日起,继续对原产于美国等地的进口聚氯乙烯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 5 年。9 月13 日汽车产品、肉鸡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依照中国法律和世贸组织规则,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联合调查。9 月11 日轮胎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 35%,第二年为 30%,第三年为 25%。表格 3:2009 年 9 月以来中美贸易争端 1可以看到,今年进入 9 月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B、原

29、因分析针对上述层出不穷的中美贸易争端,我们归纳出如下 7 个原因:(1)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用经济模型证明, 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收支逆差, 如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5%,, 两国之间就会发生“ 激烈摩擦” ;如果超过2%,,就会引起报复措施;如果对一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一30%,那就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成为政治问题 2。如下表所示,20031 表格来源:中美贸易战_财经频道_腾讯网 http:/ 孙勇海全球贸易摩擦出现新趋势 光明日报 2006 年 3 月 16 日,第 12 版11年中国贸易顺差达到中美贸易额的46.39%;2005年,美

30、方逆差进一步扩大,达到2016.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4.5%。在这样的形势下,发生中美贸易摩擦就在所难免了。(数据来源:转自理性透视中美贸易摩擦 周文贵,周晓宇(文献来源: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附:1998 年2003 年期间美国的总贸易逆差和对华贸易逆差年份经常项目余额总额(10 亿美元)对华出口(10亿美元)对华进口(10亿美元)对华贸易余额(10亿美元)对华贸易逆差占其总逆差的比例1998-163 14 71 -57 0.341999-262 13 81 -58 0.262000-375 16 100 -84 0.222001-358 19 102 -83 0.232002-41

31、8 22 125 -103 0.242003-489 29 152 -124 0.25表格 4:1998 年2003 年期间美国的总贸易逆差和对华贸易逆差 1(2)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拥有市场份额的多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代,各国经济发展对市场,特别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市场成为各国经济发展1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统计局(www.census.gov)12的稀缺资源。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寻求和占领新的市场仍将是各种经济力量争夺的焦点。就中美贸易关系来讲,美国要求在资本、能源、通信、航空等领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为保护某些国内的幼稚产业

32、,还不能完全开放本国市场,所以在市场问题上中美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1(3)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见车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 。在美国,钢铁、纺织业、汽车制造业等都属于“夕阳产业” 。由于劳动力成本高,这些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例如,2009 年,曾经的汽车行业巨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份额进一步下降,尤以美国本土的降幅最大,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按照古典贸易理论,美国应从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如中国等进口,以节约资源、提高福利水平。然而,美国纺织品、钢铁和汽车生产商认为中国廉价产品

33、的大量涌入对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纷纷转向政府寻求保护,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从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频繁。 2(4)美国国内的政治因素美国总统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对华政策都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也是赢得选举最方便的武器之一。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已经举行的总统大选共有 4 次,从这一时期的情况来看,每逢大选临济,两党总统候选人就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各种问题显示强硬立场,发飙颇具贸易保护色彩的言论,这机会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会随着美国大选而成周期性。 3(5)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正如克里斯

34、托弗莱恩指出,强国争夺是国际政治中的正常现象,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前国地位的上升,中美冲突不可避免,不加管制的自由贸易只1 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解析 王丽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3 月刊2 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解析 王丽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3 月刊3 美国利益集团对美中贸易摩擦的影响 齐东峰 开放导报 2006 年第 3 期13会加快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因此,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应从战略而不是从市场考虑来推动,华盛顿不能阻止中国上升到强国地位,但多少总能控制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资源的重新配置虽然有利于整个社会

35、福利的提高,但却给试图维持单级世界的美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美国向来有运用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实行复合遏制的历史。 1(6)中国的固定汇率制度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以美元表现的商品价格偏低,从而促进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并且限制了美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自从 2001 年以来,美国开始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其经常项目逆差,若美元政策提高了美国产品对欧元区和日本的竞争力,但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人民币也随美元一起贬值,使得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也增加了。在美国看来,中国利用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分享了美元贬值的好处,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2009 年 11 月 10 日,美

36、国总统奥巴马在访华之前就曾公开表示,他将在访华期间同中国领导人“讨论汇率等一系列问题,我相信美中两国能够达成广泛的一致,以促进双边贸易,从而帮助经济成长, ”从中足以可见汇率问题对中美两国贸易的重要性。 2(7)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1、出口商品结构过于几种。多年来我国出口属于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贸易利益远小于贸易增长,而且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容易授人以柄,成为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理由。中国出口的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鞋、玩具等,这些产品大都已进入产品成熟期,市场上供大于求,势必导致激烈竞争。即便计算机、汽车等表面上看是高技术产品,但这些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在中国的生产

37、加工则是简单的加工装配。由于低技术含量的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小,此类产品的大量出口只会导致价格的不断下降,易给进口国造成低价倾销的印象,从而遭到进口国的贸易限制或制裁。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1 苗迎春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影响 当代亚太2004 年第 4 期2 叶波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对策 理论界2005 年第 9 期14的经济依存度较低,这加大了贸易风险。有数据表明,从 1980 年至今,美国的外贸依存度大体稳定在 14%20%之间,而中国从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 15%一路蹿升。据商务部统计,2002 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 51%,2003 年为6

38、0.2%, 2004 年伴随着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大幅度攀升,外贸依存度更达到了创纪录的 80%(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http:/ 13、探求中美贸易摩擦最佳解决途径(1)早日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加入 WTO 以来,已有很多国家先后承认了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套在许多中国企业头上的“紧箍咒”。它不仅阻碍了中国企业更深更广地参与和融入到世界贸易和国际经济中去,而且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且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主要原因。对中美双方来说,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它代表着美国

39、对中国经济性质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成绩的认可度。因此,中国应在政治层面上对美国等采取歧视性措施的主要成员施加压力,迫使其早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出口产品结构根据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在贸易过程中各方均能获利,但中美双方却并非如此。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1 于铁流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管理世界, 2004 年第 9 期。15,而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实际贸易过程中,美国在自由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时,却对其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时设置诸多限制。显然,美国对华贸易的限制制约了

40、其比较优势的发挥。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同时,还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从而使我国尽快摆脱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逐步向高层次、高技术产业不断推进和升级,降低同他国产生贸易摩擦的程度。(3)改变中美两国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由外贸拉动向内需拉动过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美两国经济相互联系、彼此依赖的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状况,但这种依存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国部分产业与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一旦对美国出口减少将会严重影响这些行业的发展;第二,中美贸易在双边出

41、口总额中的份额不对称,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出口都占到中国出口额的1/5左右,而美国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较小。因此,从长远发展战略来看,我国应将宏观调控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我国拥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十分庞大,而且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潜在的市场需求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在现阶段,扩大内需应将满足内需作为前提,满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包括贫困群体的要求。 1(4)利用多边机制解决贸易摩擦 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我们应熟悉和适应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实战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学会运用争端解决机制。

42、国人应当加快熟悉规则的步伐,特别是要熟练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贸易战,打赢贸易战做好准备。 2(5)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解决贸易摩擦 有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包括三个部分:市场预警,政策预警和政企沟通一个1 张守德我国目前扩大内需的有效措施 商业现代化2006 年第 24 期2 王勇中美经贸关系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7 年版16完善的预警机制,需要加强三个主体的作用一个是政府,政府有关部门要跟踪一些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进口与出口激增,进口与出口价格急速变化的产品驻国外新闻记者也应具备极强的经济意识,及时跟踪和报导国外反倾销或限制进口的动向性信息,特别是对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

43、一切限制进口措施要进行详细报道。二是建立对政府有影响力的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以发挥其协调,谈判和行业约束及服务的功能行业协会,积极主动地应对,指导、协调涉案国内企业参与应诉,力争取得对我有利的结果。三是国内企业不但要学会规则解决国际贸易摩擦,更要学会如何避免摩擦。我国应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 1(6)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减少贸易摩擦 我国目前被指控倾销的产品大多是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本身很容易被替代。事实证明,技术层次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容易被反倾销,从而减少

44、与其他国家之间在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摩擦。因此,无论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还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都应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只有让产品本身具有一种价值感,才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反倾销,另一方面又形成稳定的顾客群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走品牌竞争的策略才是出路。为此,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创新,并尽可能给企业更多途径降低维权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到国外申请专利,这样不仅可以在国外市场获得创新所带来的利润,降低出口中知识产权问题带来的风险,还可以应对来自其

45、他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 2(7)以积极地心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从中国的角度看,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因此,会出现所谓的贸易纠纷,但这并不代表中美贸易状况恶化。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包括贸易冲突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冲突,1 刘建明袁永友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及对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 年第 8 期2 刘建明袁永友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及对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 年第8 期17这些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寻找一条双赢之路,在中国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对美国国内市场的冲击,逐步消除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正处于

46、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面对如此众多的贸易摩擦,我们需要在思想上正视,在战略上重视,做到“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在充分把握和理解 WTO 规则的基础上,以科学和符合国际规范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经贸权益,弱化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总结: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要全面真实地理解中美贸易摩擦的性质与内涵,不能忽视另外两个大背景:一是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二是中国的崛起与融入世界的进程,这两个进程的结合使中国不自觉地进入了“国际经济摩擦时代” 。在一定意义上说,中美贸易摩擦是正常而可以理解的,但无论好与坏,它对中美关系和世界

47、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总之,中美关系始于经济和系于经济,也将发展于经济,虽然这个进程尚存在许多摩擦和矛盾。中美两国政府应该表现出更多的诚意和宽容,不应激化矛盾,而应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协商和交流,进而解决有关贸易摩擦问题。附录:参考文献:1、 理性透视中美贸易摩擦 周文贵,周晓宇(文献来源: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课题组:同异之间我国与美日欧大国经济摩擦的特点分析 国际贸易2004 年第 3 期3、 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影响 苗迎春 当代亚太 2004 年第 4 期4、 浅析美国对华出口产品“双反” 调查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5、 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解析 王丽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年 3 月刊6、 美国利益集团对美中贸易摩擦的影响 齐东峰 开放导报 2006 年第 3期7、叶波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对策 理论界2005 年第 9 期188、于铁流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管理世界, 2004 年第 9期9、张守德我国目前扩大内需的有效措施 商业现代化2006 年第 24 期10、王勇中美经贸关系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7 年版11、 刘建明袁永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贸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