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用量与作用之关系,南通市中医医院首任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学术经验报告,朱良春,2,中药的用量,主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居住的地域、气候和选用的方剂、药物等进行考虑。由于使用目的的不同,用量也就有所不同。,3,同一药物,因用量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或产生新的功能,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超大剂量,用之得当,往往出现意想不到之奇效。,4,中药用量与作用的关系值得我们注意,正如日人渡边熙氏所说:“汉药之秘不告人者,即在药量。”,5,本品辛苦微寒,主要作用是活血调经,虽然本经曾提及“除水气”的效用,但应用者甚少。,一、益母草,6,至于以之用
2、治高血压、白喉等疾患,则前贤并未论及,而是近世医家在钻研实践中的发展,都与增加用量有关。,7,1.水肿,用作“调经活血”时,其用量一般为915g,倘作“利水消肿”之用,则需大量,始能奏效,,8,益母草之利尿作用,每日用3045g尚不见效,嗣加至6090g,始奏明显之效。尝用治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恒一剂知,二剂已。处方:益母草60g,泽兰叶20g、白槿花12g,甘草3g。,9,随证加味:风水型者加麻黄3g5g;实热型者加大黄5g8g,生槐角15g;气血虚弱者加当归10g,黄芪皮20g。对于单腹胀或其它水肿,均可用本品90g加入辨证论治方中,以增强“利水消肿”之作用。,10,2.高血压,特别
3、是产后高血压症,有显著清肝降逆作用。 别录曾谓其“子疗血逆,大热,头痛,心烦。”苏联学者研究,对动物血管有显著的扩张而使血压下降,并有镇静中枢神经系统及拮抗肾上腺素的作用,但用量也必须增至60g以上,始获显效。,11,益母草60g,杜仲15g,桑寄生30g,甘草6g。随证加减:肝旺头痛者加夏枯草15g,嫩钩藤20g,生白芍9g;阴虚者加女贞子、川石斛、大生地各15g。连服二剂后,血压即见下降,续服57剂,可获稳定。,12,3.白喉,鲜益母草汁外涂治疗白喉,效果显著。用治50余例,除一例并发肺炎外(住院一小时即死),其余均获痊愈。轻症只涂抹二三次即愈,重症住院40多例,只有两例结合注射白喉抗毒素
4、,用本品涂抹咽喉,其粘液和腐败白膜甚易唾出,一般在25天内,即行痊愈。,13,二、荠菜,茎叶多作蔬食,子、花入药,其实全草均有医疗作用。甘温无毒,能利肝明目,益胃和中,调补五脏。其主要作用有二:一为止血,用于咯血、崩漏;二为止痢。,14,实验研究,认为荠菜煎剂与流浸膏均有直接兴奋子宫等平滑肌及缩短动物凝血时间,降低血压等作用。子、花入药,其用量一般均在1015g。但民间单方用大剂量治尿滞留及乳糜尿颇有著效。,15,1.尿滞留,导尿仅能一时缓和症情,但本品服后却能于624小时内恢复自动排尿,迅速痊愈。唐药性本草:“补五脏不足,治腹胀”。大明诸家本草:“利五脏”。对病后排尿障碍有调整恢复的作用。,
5、16,药理研究证明它有直接兴奋子宫等平滑肌的作用,当然属于平滑肌组织的膀胱,必然也同时会得到兴奋、收缩而排尿的效果。每日约取新鲜荠菜250g,轻者减半,煎汤,每三四小时服一次,连续服之,直至奏效为度,孕妇忌服。,17,2.乳糜尿,相当于“膏淋”之候,其病因有二 :一属湿热下注,一为“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清气不升,下元亏损,精微不能固摄。前者易治,后者较为顽固。,18,用景岳举元煎加味或张锡纯氏膏淋汤,收效尚属满意,但部分疗效不显时,一经加用荠菜花45g90g后,即能提高疗效,,19,潞党参15g,生黄芪30g,炙升麻10g,怀山药30g,生白芍、菟丝子各12g,芡实15g,荠菜花45g。水
6、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连服四五剂后,即见效机,持续服1520剂,可以向愈。由丝虫病引起者,应加炮山甲6g,制昆布12g,萆薢5g。,20,三、半夏,生半夏辛温而燥有毒,一般多以姜制,用于和胃降逆、燥湿化痰,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对 急重顽疾,则难奏效。,21,关于生半夏的有毒、无毒的问题, ,生者固然有毒,但一经煎煮,则生者已熟,毒性大减,何害之有?余迭用生半夏918g治疗妊娠恶阻,恒一剂即平 ,从未见中毒及堕胎之事例。而治疗痰核及支气管扩张、疟疾等症,非生用较大量不为功。,22,1.妊娠恶阻,半夏对此确有殊功, 金匮要略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妊娠恶阻,并不碍胎;但后人因别录载有“堕胎”之说,遂畏
7、而不用,余用半夏为主药治疗恶阻,无一例失败。,23,半夏918g(先用小量,不效再加;制者无效,则改用生者,并伍以生姜三片),决明子12g(炒打),生赭石15g,旋复花9g(包),陈皮3g。水煎取一碗,缓缓服下;如系生半夏,则每次仅饮一口,缓缓咽下,每隔15分钟,再服一口,约半日服完,不宜一欲而尽。,24,2.痰核,痰之为病,其变化最多, 纲目 “痰涎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倘入于筋膜或皮里膜外者,则将遍身起筋块,如瘤如栗,皮色不变,不疼不痛;或微觉酸麻,即今之皮下结节。,25,我除部分用控涎丹治疗外,部分体质较虚者,则以生半夏为主药,辨证施治,生半夏9g(可逐加量),白芥子9g(炒研包
8、),生牡蛎24g,制海藻、制昆布、大贝母各9g,炙僵蚕12g,生姜四片,每日或间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痰多者加陈京胆9g,海浮石15g。,26,3.支气管扩张症,咳呛痰多者,用姜春华教授拟方加味,其方为:生半夏、炙款冬、前胡、南天竺各9g,川贝母6g,生姜三片。余增加黄荆子15g,金荞麦30g,红枣三枚。奏效更著,咯血时加大小蓟各18g、血余炭12g、煅花蕊石15g。,27,4.疟疾,“无痰不作疟”,而生半夏有燥湿化痰之功,对疟疾亦有佳效。余曩以生半夏为主药的“绝疟丸”(验方)治各种疟疾,不论久暂,均奏著效。,28,生半夏、炮干姜各150g,绿矾、五谷虫各60g。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2g,
9、儿童按减,需于疟发前四五小时以开水送下。每日疟及间日疟均一服即愈,其重者需再服始止。,29,四、槟榔,本品是破滞杀虫的名药,一般多配合其它杀虫或消积之品同用,如单味作为驱除钩虫或绦虫用者,必需用生者大量始效。治钩虫病之剂量,增至7590g,大便中虫卵始阴转。嗣逕用大量,一次即瘥。,30,但一次服用75g以上时,在半至一小时左右时,有头眩怔忡、中气下陷、面色白、脉细弱等心力衰竭的反应现象,约经二小时许始解, “药不瞑眩,厥疾不瘳”,31,处方:槟榔(生者效佳,打碎,其饮片因水浸关系,效力大减)7590g,水浸一宿,翌晨煎汤,空腹温服。如贫血严重,体质虚弱者,需先服培补气血之品调理,然后再服此方。
10、,32,五、金樱子,性味酸涩而平,酸则能敛,涩可固脱,一般多用治遗精、久泻、带下、尿频等证,移治“阴脱”之子宫脱垂症,理固能通,但必需增至一日120g始行。,33,用金樱子治疗203例子宫脱垂,内服12疗程后,近期追访有效率为76,我观察了部分病例,其效亦同。但以患者年在35岁以下,脱垂程度较轻而白带较少者,疗效为著。部分服后有二便欠利,少腹胀痛等反应,停药即行消失。,34,每日服125ml,相当于生药125g。早晚二次用温开水冲服,连服三天为一疗程,间隔三天,再连服三天为第二个疗程。,35,六、夏枯草,性味辛苦而寒,善清肝火、散郁结。临床配合养阴柔肝药治阴虚肝旺之高血压症,配软坚消瘿之品治瘰
11、疬,但以大剂量治疗痢疾及肝炎,则是在前人实践基础上有所发展了。,36,1.痢疾,用夏枯草每日3060g治疗菌痢共30余例,全部痊愈。其中以退热为最快,平均3.1天;住院日数平均为5.2天;大便培养均阴转。,37,研究证明夏枯草有利尿作用,可使血压下降;井有抑制霍乱、伤寒、痢疾、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生长作用,每日用夏枯草60g水浸煎2小时左右,分四次口服,每7天为一疗程。,38,2.肝炎,以夏枯草煎成流浸膏每次服约含生药30g,一日三次,对于肝炎而转胺酶升高者,有顿挫调整之效;一般服57日,即能见效。,39,转氨酶升高时,多属肝热郁结、湿热壅滞之咎。夏枯草苦辛而性寒无毒,专入肝胆二经,能补厥阴肝家之
12、血,又辛能散结,苦寒则能下泄以除湿热,所以能收到满意之效果。,40,七、刘寄奴,味苦性温,功擅活血行瘀,通经止痛,一般用量为915g。全草均入药,但用其鲜根每日120g,水煎早晚分二次服,连用15日为一疗程,对于丝虫病、橡皮肿,具有捷效。,41,药后腿围缩小者占93.3,患腿组织软化、皮肤松弛者占73.3%。服药时间最长者15天,最短者10天。其所以见效之理,个人认为有三点:一是因本品苦能降泄,温能通行,善于破血除胀;二是专用生根,长于消肿:三是加大剂量,增强效能,所以在短期内获得好转或痊愈。,42,八、紫草,甘咸气寒,专入血分,功擅凉血解毒,对于血热毒盛的痧痘斑疹、丹毒风疹等症,有清泄解毒之
13、作用,能预防麻疹:通常用量为915g。,43,别录虽载有“通水道,疗肿胀满痛”之说,但用大量治疗绒毛膜上皮癌,则是近几年的事,仅以姚津生氏报导的三例来说,一例葡萄胎后发现绒毛膜上皮癌,虽即行全子宫切除术,仍继续发现左肺上部转移性癌肿,遂用紫草每日60g,水煎分二次服,先后共服1800g,经摄片证实病变巳吸收,健康恢复,从事正常工作。一例病情与上相同,服药20天,即显著好转:余一例无效 。,44,九、甘杞子,性味甘平,功专润肺养肝,滋肾益气,对于肝肾阴亏,虚劳不足最为适合,一般用量为915g,但用量增至每日60g,则有止血之作用,凡齿宣、鼻衄及皮下出血之久治不愈,症情顽缠者,服之均验;如用量小于
14、45g,效即不显 。,45,十、苍耳草,性味苦辛而温,能祛风化湿,一般多用于头风鼻渊、风湿痹痛及疮肿癣疥,常用量为915g,但增大其剂量,则能治疗麻风及结核性脓胸,其治麻风的剂量,曾有分为每日120g,次煎服;每日360g,二次分服;每日960g,三次分服等三种,而其疗效亦随剂量之加大而提高。,46,至于治疗结核性脓胸,根据叶如馨氏报导,亦需每日用210g左右,奏效始著,服后能使脓液减少、变稀,血沉率降低,连服三月,疮口即逐步愈合。,47,性寒,味大苦,善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一般常用量为35g左右,由于其性寒味苦,大量或久服,易于损胃,故常与温药并用,如香连丸、姜连散、戊己丸、交泰丸等,正如
15、李时珍所言:“一冷一热,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而无偏胜之害。”用量一般均在常用量上下 。,十一、黄连,48,仝小林教授,常用黄连治疗糖尿病,取得突破性进展,他说:“黄连最苦,然治疗糖尿病这一甜病特效。我用黄连,通常剂量为每日30克,而治疗糖尿病酮症,一日最多达120克,降糖迅速。”通过回顾性分析显示,有35%患者减少降糖西药的用量,30%仅用中药来维持稳定而理想的血糖水平,许多曾经胰岛素用量很大的患者,甚至完全停用胰岛素。,49,陈某,男,36岁。2010年7月9日入诊。因血糖升高1月就诊。患者1月前因口渴明显查FBG:20mmol/L,诊断为糖尿病,注射几日胰岛素后,因工作较忙未再继续治疗
16、。刻下症见:口干口苦甚,饮水多,乏力明显,汗出多,小溲频数,舌红,苔黄,脉滑数。查FBG:22.1mmol/L,2hPG:34.99mmol/L。,50,西医诊断:糖尿病 中医诊断:消渴中医辨证:火毒炽盛,耗伤气阴治法:清火益气滋阴处方: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加减黄连90g,干姜20g,黄芩30g,西洋参9g,知母60g,桑叶30g,怀山药30g,山萸肉30g。,51,二诊:患者服药4帖,口渴、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查FBG:15mmol/L,2hPG:21mmol/L,调整处方为:黄连90g,生石膏60g,知母60g,天花粉60g,西洋参9g,山萸肉30g,葛根30g,怀山药30g,桑叶30g,酒
17、军3g,生姜5片。,52,患者服药10剂,口渴、口苦、乏力、汗多等症状缓解约80%,查FBG:67mmol/L,2hPG:911mmol/L,故调整处方为:黄连30g,黄芩30g,知母30g,天花粉30g,葛根30g,生姜5片,继续调治血糖。,53,按:患者初诊表现一派火毒炽热,耗伤气阴之象,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故亟需迅速控制火势,此时常规用药恐杯水车薪,必以大剂量苦寒清火之品直折火毒,方能控制火势,故主以90克黄连功专泄火解毒,直压火势,并以20克干姜顾护中阳,防止苦寒伤胃。,54,同时配合知母、桑叶、怀山药等大量滋阴清热益气之药,以迅速补救耗伤气阴,防止其因火势鸱张而枯竭,配合黄连为标本兼治
18、。二诊已明显收效,继续以90克黄连,清除毒火余氛,至三诊时火毒已完全控制,故中病即减,改黄连为30克调治。,55,十二、酸枣仁,性味酸平,入心、肝、胆、脾经,有安神,滋养之功,对失眠、惊悸有效。一般用量奏效不著。考金匮要略酸枣仁汤原用量为二升,折算应为180克,故作为失眠用时,应加大剂量,我常用3040克,仅有小效,今阅仝小林教授医案,其用量多在120180克,因其无毒,可放胆用之。,56,王某,女,76岁。2009年6月3日初诊。因彻夜难眠数月就诊。刻下症见:彻夜失眠,上半身出汗,下肢凉,时心慌,纳可,夜尿频,大便多。舌苔厚,质紫暗,舌底瘀,脉弦数。既往史:糖尿病1年,甲减5年。,57,西医
19、诊断:失眠,甲状腺功能减退,糖 尿病中医诊断:失眠,消渴治法:交通心肾,养心安神处方:炒枣仁合交泰丸加减炒枣仁120g,黄连30g,肉桂6g,山萸肉30g,五味子15g,煅龙牡各30g(先煎),58,2009年6月10日二诊:服上方7剂,每晚睡眠3小时左右,仍入眠困难,多梦易醒,上半身汗出减少,畏寒,心悸减轻,小便频略减,大便质稀,日行12次,舌暗苔薄黄,脉沉细弦。FBG:410mmol/L,2hPG:5.78.8mmol/L。加强养心安神之力,处方:上方中炒枣仁加至180g。,59,2009年6月17日三诊:服上方至第4剂时,睡眠明显改善,每晚睡眠45小时。近来乏力明显,余无不适。,60,按
20、:炒枣仁一药,本草备要谓之“补而润,敛汗,宁心,甘酸而润,专补肝胆,敛汗,宁心,疗胆虚不眠”。因其补心胆功效卓著,故被用作治疗失眠之主药。酸枣仁用量宜大,凡虚劳不得眠者,均可以之治疗,用量多在6090克之间可取效,重症顽固者,可逐渐加量使用。辅以交泰丸之交通心肾之引经作用,失眠治疗效果颇佳。对焦虑症伴失眠者,可用大剂量(180克)配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效果佳。(引自重剂起沉疴),61,讨论: 以上仅是举例而己,类似者是不胜枚举,如用大剂量的防风解砒毒、桂枝治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木鳖子治癌、青木香治高血压、鱼腥草治大叶性肺炎、合欢支治肺脓疡、大蓟根治经闭、枳壳治脱肛等等,但就本文所列述者而言,己充分
21、地说明中药用量与作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重要的。,62,中药用量的决定,是要从多方面来考虑,但要它发挥新的作用或起到特定的疗效时,就必须突破常用剂量,打破顾虑,才能达到目的;正如孙台石在简明医彀所说:“凡治法用药有奇险骇俗者,只要见得病真,便可施用,不必顾忌”。剂量是方剂的核心、灵魂,处方是否有效,除了辨证明确,施治得当,剂量就是提高疗效的关键。,63,近贤冉雪峰说“凡大病需用大药(大剂量),药用得当,力愈大功愈伟”。因此,中药用量与作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重要的,是使用中药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64,为什么增大剂量能加强或产生新的作用呢?是否可以说是符合“量变质变”的法则呢?不过,加大剂量必须在
22、一定条件下,在一定限度内确定,才能由合理的数量的变化,引起良性的质量的变化。,65,明张景岳曾说:“治病用药,本贵精专,尤宜勇敢;但用一味为君,二三味为佐使,大剂进之,多多益善。夫用多之道何在?在乎必赖其力,而料无害者,即放胆用之”。,66,增大剂量,是根据古今文献资料线索的引申,或是民间实践经验的事实,通过临床实践、系统观察才提出的。所以加大用量,不是凭空臆测,戴复庵在证治要诀中提到:“药病须要适当,假使病大而汤小,则邪气少屈,而药力已乏,欲不复治,其可得乎?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竟不得灭,是谓不及。”,67,中药加重用量,产生新的功能,发挥它更大的作用,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但在具体应用时,还必须辨证论治,因证选方,随证加味,不能简单草率,这是使用中药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68,增大药物用量,使之发挥更大作用,要有选择性、目的性的进行,不是所有药物加大了剂量,都会加强和产生新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因为增大剂量,可以加强药效,就忽视了小剂量的作用,形成滥用大剂量的偏向 。,69,因为疗效的高低与否,决定于药证是否切合,所谓“药贵中病”,合则奏效,小剂量亦能愈病。“轻可去实”,所以戴复庵又说:“二者之论(指太过、不及),惟中而已;过与不及,皆为偏废”,是辩证的持平之论 。,70,报 告 到 此 结 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