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谈谈你对中小学生发展时代特点的认识。解答: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主体之一,其健康和谐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1)生理成熟期提前。生理成熟期提前,青春期教育任务繁重,性教育话题敏感而又急迫。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神经系统和性发育较之过去有了巨大的变化:A、我国中小学学生其生理特征有了明显的变化,身体和身高有了明显的增加,性发育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明显提前;B、高中生的身高、体重接近成人标准,脑机能、性机能发育成熟,性意识强烈。在这一阶段,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生理成熟状况,开展适度的性教育,对学生的性意识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2)思维活跃,学习兴趣低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儿童主动交
2、流、发展的关注度不高,并且传统教育多以预设的外在目的,成人世界的要求来代替儿童的主动发展,这就造成了儿童主动发展意识薄弱、主动发展能力不强。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的大多数学科失去学习兴趣而不愿意学习;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活力,学习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缺乏自制力和顽强毅力;心智活动能力差,在学习中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畏难情绪陡增,注意力分散,学习缺乏系统性和长久性。根据一系列的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采取措施。(3)价值观念多元化。传统社会中,社会的道德信念和标准相对单一,人们能通过基本相同的标准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在相同的价值选择的背后,人们的道德推理
3、基本相同。但是在多元社会中,相同的价值选择的背后却存在着不同的逻辑推理。当今的多元化社会多种价值取向并存,传统道德沦丧,主流文化价值观影响力薄弱,学生无法正确做出抉择,对此,学校主流的价值观教育要从内容、手段、方法上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生活。(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在青春期心理困扰。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又有强烈的自我体现意识,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对与异性交往存有误解。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但不能理性分析事情。容易出现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等问题。他们强调自我与社会融合,利己与利他兼
4、顾,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重视自我发展。鲜明的自我利益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义、强烈的个性表现欲望,但多表现为自我中心主义,团结、协作,团队精神不足。在这一时期,要进行积极引导。(5)心理问题增多。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包括认知降碍、行为障碍、情绪情感障碍、儿童期特种障碍等。中学生心理问题:认知失衡、情意失衡、欲求失衡等,这些问题在青春期对孩子的发展造成很大困扰,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都要注重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哪些特征。解答: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尊师就是尊
5、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爱生就是爱护学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现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关系。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共享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欢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共享共创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 3.试述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从教育社
6、会学角度看,教师与学生是属于学校中泾渭分明的两种成员,教师是社会文化的代表者与文化传递者,属于“规范性文化”;学生则是社会未成熟者与文化学习者,属于“需求性文化”,而且教师与学生一般存在年龄差异。因此,教师要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就必须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其思想、兴趣、需要、知识水平、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认同学生,信任学生,做一名知心教师。(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要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成长。那么对于学生就必须要有非常深刻的认识。要了解学生的本质特点,要清楚学生的社会地位和在教育中的地位,当然,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自己对自己的定位
7、也要清晰,以适应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操作。(3)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的任务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享有的权利不同,但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都具有独立的人格,拥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许多调查表明,现代的中学生都喜欢朋友式的教师,有才、乐观、宽容、公正是他们所认同的教师品质。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需要尊重、需要平等对待,这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在尊重、平等、公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学会了做人。(4)主动沟通,善于交往。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建立,都需要积极的沟通过程,师生关系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教师与学生关
8、系的多层次性,使得他们之间的沟通更加复杂,容易因理解问题产生冲突。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和交往策略,主动与学生谈话,采用多种沟通渠道,如电话、网络、书信、组织活动等,密切与学生的关系,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5)教师努力提高自我修养。教师的人格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富有人格魅力。具体而言:教师要能真诚地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言行一致,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人格品质,也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使学生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要严于自律,做到“慎独”,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
9、.简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要求具有工作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不能一刀切。同时要考虑各个教育阶段的衔接。(2)稳定性和可变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要求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要根据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点,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方法,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3)不均衡性和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师把握其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个体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而且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4)整体性。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