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医慢性病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3004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慢性病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慢性病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慢性病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慢性病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慢性病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慢性病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周英武 任明 胡镜清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 学院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疾病模式的转变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 以高血压、 糖 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 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 具有有 效、安全、费用低等特点, 能够显著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轻社会财政 负担。 近年来, 中医药的发展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中医药防治慢性 病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肯定了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突出作用, 然而, 由于各种原因, 相当一部

2、分中医慢性病防治成果, 未能进行有效推广, 慢性病成果与实践呈现各自独立, 互不联系, 成果难以向实际应用转化, 使得 巨大的科研领域投入无法达到疾病防治方面应有的效果, 无法对人类健康产生 有效的直接影响, 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文章就中医慢性病科研成果的转化 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医慢性病; 防治; 科研成果; 转化; 基金:2016年北京市东城区优秀人才资助项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疾病模式的转变,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 以高血压、 糖 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 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 我国已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例数达到

3、 2.6 亿, 慢性病已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威胁。 中医药作为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 技领域, 有着包括辨证论治、“治未病”、经络和脏腑等理论、治疗和诊疗方法 的体系;有着对慢性病防治系统的理论知识, 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完善的 理、法、方、药理论体系, 以及针灸、推拿等多种非药物治疗手段, 形成了防治 慢性病的优势。同时, 中医药具有有效、安全、费用低等特点, 能够显著提高慢 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轻社会财政负担。 1 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提出一系列新思

4、想、新论断、新要 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 (20062020 年)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把建设创新型国家 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目标, 提出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 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 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目标。为此, 16 部委联合 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 , 为中医药的中长期发展 指明了方向。 2015年12月22日, 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六十年之际1,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 重要讲话: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

5、科学的瑰宝, 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 前, 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 增强民族自信, 勇攀医学高峰, 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 充分发挥中医 药的独特优势,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切实把中医药这一 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 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李克强在批示中指出, 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进一 步增强使命感, 勇担中医药振兴发展重任, 适应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 坚持中西医并重, 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 借助现代技术, 推动重大新药创 制、 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取

6、得新进展, 在深入推进医改中发挥更大作用, 培养更多 优秀人才, 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在发展中 服务人民, 为丰富祖国医学宝库、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 贡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和李克强的批示并讲话: 在党和国家重视关怀下, 中医药事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要贯彻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坚持中西医并重,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加强多 学科联合科研攻关, 增强服务能力, 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人 类健康事业做出独特贡献。 2 我国慢性病防治形势严峻 人口老龄化趋势导致慢性病基础易患人群快速增

7、长, 慢性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 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不断地加快, 预计到2020年,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 将达到2.48亿, 占中国总人口的17.17%, 到2050年, 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 占 总人口的比例接近 30%。这意味着慢性病的易患人群正在不断扩大, 在很长的一 段时间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慢性病的威胁。 慢性病造成的巨大经济负担严 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慢性病所具有的病程长、难以治愈等特点, 决定了其 将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和经费。据研究测算, 我国的医疗经费2030 年将达到 148947亿元。在慢性病治疗费用的影响下, 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由1994 年的

8、3.22%提高到2000 年的4.05%, 2030 年将提高到24%。以这样的增 长速度看, 能否做好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 3 中医药科学研究现状 3.1 我国中医药科研机构科研的现状 科研主体多元化并以省属机构的人员为最多, 其中省属机构是中医药科学研究 的主力军。科研类型呈现多样化理论与应用研究并举, 根据20112013 年数据, 全国3 年应用研究的总数远远超过理论研究的课题总数。 科研经费达到一定规模 且呈稳定状态, 中医药科学研究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课题, 其经费也主要是 各级财政的投入。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成果呈现多样化, 体现在发表科技论文、出 版科技

9、著作、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新药证书、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植物新 品种权授予等方面2。 3.2 中医药科研成果 目前主要分为五类: (1) 基础研究成果:以人或动植物等为研究对象, 产生的包 含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数据、基本规律 等, 并具有学术价值或潜在实用价值的创新性结果。 (2) 临床研究成果:以患者 为研究对象, 产生的具有可直接用于临床, 能提高患者诊断、治疗水平的结果, 表现为新诊断方法、新治疗方案、新的组方等。 (3) 研究开发成果:以研发为目 的产生具有实用价值的结果, 如诊疗设备、新药 (含中药新品种) 、新工艺、新 技术 (中药加工、炮制、

10、种植繁育等) 、新的生产加工装备、新的活性物质、中 药新辅料等。 (4) 软科学研究成果:经过充分调研、专家咨询、学术研究等, 产 生的结果被相关部门采纳, 产生具有广泛效益的论文、 调研报告、 战略研究报告、 建议等。 (5) 方法学研究成果:为各种中医药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学支撑, 提高了 相关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产品研发、政策决策水平的研究结果3。 3.3 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1) 中医药学历来倡导的整体平衡协调的健康观, 有助于完善适合新的医学模 式下的慢性病防治管理理念。中医的阴阳概念涵盖了躯体、心理、环境 (社会环 境与自然环境) 等多方面的因素, 中医整体平衡协调的

11、健康观是与新的医学模 式下的慢性病防治管理理念相一致的。 (2) 中医药学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维护模式, 有助于充分发挥采用中医药治疗 的慢性病患者的自我主观能动性。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密 切相关, 慢性病管理的核心是促进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需要的是 患者个人生活方式的调整, 强调慢性病患者本身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积极参与, 主动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医生治疗, 这与中医学提倡的 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中医学强调以病人为中心, 强调 医患沟通互动, 重点强调在医生专业知识的指导下, 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12、 合理进行自我管理, 顺应四时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合 理膳食结构、 调畅情志、 劳逸结合, 持乐观平和的情绪, 适量运动, 使气血调畅, 脏腑功能保持正常, 从而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这才是实现慢性病防 治管理的根本方法。 (3) 中医药丰富且有效的干预技术, 为慢性病患者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慢性 病的防治管理过程非常复杂, 不仅要求未病先防, 还要求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 而中医学形式多样且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技术, 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 从而适用 于慢性病患者防治管理的多个环节, 为慢性病患者防治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中医通过四诊合参, 重视个体化辨证施治, 除了采用中草药来调理人

13、体状态, 还有针灸、推拿、导引、气功、药膳等多种非药物疗法的防治手段。对于慢性病 患者的后遗症, 在中医辨证的指导下, 综合运用针灸推拿和导引气功这些手段 可疏通经络, 恢复机体平衡, 促进慢性病患者后期机体功能的康复, 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量, 也是其特色的优势。 4 存在问题 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领域有着独特优势, 随着国家大力扶植和发展中医药, 中 医药的科研成果数量更是逐年增多。但是, 由于信息闭锁、转化渠道不足等各种 因素影响, 相当一部分中医慢性病防治成果, 未能进行有效推广, 出现了慢性 病成果与实践呈现互相隔离的态势, 成果未能或无法向实际应用转化, 使得其 在科研领域的巨大投入,

14、 难以与疾病防治方面应有的效果相适应, 从而无法对 人类健康产生有效的直接影响, 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 如何促进中医 药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中医药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当前中医慢 性病防治科研成果转化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4.1 中医药科研项目立项多而研究成果少 国家和各级科研机构对中医药科研给予了大力支持, 大量的科研项目得以立项 研究, 但是存在部分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产出不及预期甚至零产出的现象。 产生 此现象可能的因素有:科研项目立项不科学、 研究方法有漏洞未能得到研究成果。 4.2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中医药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不到 10%, 直接能

15、转化为产品的不到 5%4, 而据有关统计, 美国的科技成果利用率平均高达 80%85%, 日本为 60%75%, 法国为50%60%。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医药科技成 果对人类健康贡献的大小, 也关系着作为“朝阳产业”的医药产业对经济贡献 率的高低。 高校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诞生地, 但是目前存在许多的科研成果没有推 广转化, 制约地方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的因素主要有5,6: (1) 科研项目立项不 科学, 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难以无缝对接。 (2) 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不健全, 科 研成果推广转化的活力难以全面激发。 (3) 专业服务机构和平台不完善, 科研 成果及信息难以顺畅沟通。 (4)

16、科研经费不充足, 科研成果推广转化难以有效 保障。 (5) 成果转化的观念淡薄。 (6) 政策、体制不够完善。 4.3 重视前沿研究, 对基层的实际需求关注较少 当前中医药科研的内容和眼光紧盯学科前沿研究, 对实际应用关注较少, 忽略 了基层医疗机构最迫切的需求, 已经研发的科研成果在基层无用武之地, 科研 成果与实际需求无法对接。 4.4 中医药防治慢性病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国家投入不足。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滞后。专业人才匮乏, 中医药慢性病防治专 业人才缺失是制约中医药慢性病防控体系发展的瓶颈。 实用性特色技术流失严重 7。 4.5 科研投入与科技创新不足 中医药资源作为我国原创的科技资源

17、, 目前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的科技创新 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1) 科技创新主体单一, 动力不足。主要以高等 中医药院校和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科研院所为主体, 而大中型企业, 尤其是 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类企业, 设置科研机构的比重比较低, 仅为 50%左右。企 业对于研发缺乏兴趣和重视。 对自主产权的新药较少倾注精力去研发, 造成市场 上难有大品牌、大品种。 (2) 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的科研创新平台分布较为 分散, 且彼此间较少进行协同研发。 在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领域, 重点实验室 严重不足, 工程 (技术) 中心也不足, 创新平台数量较少, 而且分布零散, 彼 此间缺少协同机制

18、, 导致科研成果难转化。 (3) 不重视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 资源的科技创新投入, 分散重复。“十二五”期间,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共投 入约400亿元, 而美国强生制药一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400亿元, 而到中药新药 创制的经费只有1/3 左右。我国中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约为 1%2%, 而国际领先药企的比重是 10%20%。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科 研投入更是不足, 缺少大项目, 而且分散在不同部门、 不同单位, 低水平重复现 象突出。 (4) 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资源研发的科技创新导向偏离, 目标不清。 当前, 对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科研的评估更多采用现代医学的评价方

19、法和标 准, 加上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模式, 导致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创新探索性的 科研课题少, 围绕重大疾病防治联合攻关的“大兵团”模式少, 转化为市场和 临床技术的少。 4.6 内在转化动力缺乏 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评估重科研水平, 而不重视成果转化。 企业重扩大产能规模, 轻成果研究创新。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重学术理论研究, 轻成果转化实践。研发 方和应用方之间又未能有效衔接等。 这些问题, 使成果转化无论是在研发方还是 应用方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5 对策 (1) 激发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科研创新的潜力, 促进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 化。 (1) 把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继承创新研究提升为国家

20、科技战略。中医药 及传统民族医药是我国为数不多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 是我国医药卫生领 域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把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继承创新研究作为国家科技 战略的重要方面, 制定国家中医药继承创新计划。 (2) 改革中医药及传统民族 医药科技管理体制。 在国家科技计划 (专项、 基金等) 管理部门联席会议框架下, 建立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科技会商协调制度, 加快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科研管理专业机构建设。 创新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科研评价方法, 完善评价标准, 体现同行评议。改革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科技奖励制度, 在国家科技奖励、院 士评选等方面, 对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领域单列或明确为

21、单独领域。 (3) 聚 焦重大需求, 加大支持力度。 建设国家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科研创新平台, 组 建国家实验室, 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建设一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中心和 基地, 深化国家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建设, 形成开放、 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 围绕人类重大健康问题凝炼一批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科 技创新的大项目,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传统研究方法, 开展多领域、 跨学科联合攻关, 产出一批原创性、 引领性、 前沿性重大科技成果, 并转化为产品、技术和服务。 (4) 加大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力度。 优化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

22、所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 加快培养一批中医药及传统民族医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完善中医药及传统民族 医药科研人才岗位管理, 推动人才流动。改革分配机制, 体现知识价值导向。 (2) 构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法律保障机制8:改革中医药科研项目管 理体制中的法律环境, 增强科研单位的成果转化意识和能力。 建立宽松的融资法 律环境, 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科技税收优惠制度, 用法 律、 法规和政策等多种手段调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让所涉及的各方当事人的积极 性, 从法律、法规上促进、规范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的发展, 提高中介 服务水平和能力, 依法建立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转

23、化联盟, 形成转化的集合优 势。 (3) 加强中医药科研项目管理9:加强中医药科研项目立项和中长期规划。 加强 科研经费的管理。加强中医药科研人才培养, 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促进中医药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4) 建立中医药防治慢性病体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中医药特色的 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多元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部门协作, 健全中医药防治 慢性病科技创新管理体制。 加大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科研投入, 加快中医药防治慢 性病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数字中医药, 构建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科技综合 服务平台, 注重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实用性特色技术推广力度。 6 结论 中医药法颁

24、布以来, 围绕振兴中医药发展的主题会议陆续召开。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方面有具有有 效、安全、费用低等特点, 能够显著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并表达出“推 动中医药走向全世界”的愿望。 中医药慢性病防治科学研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结 合, 研究方向与基层需求相结合, 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中医药科 研离不开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 是中医药科研之魂, 中医药科学研究只 有不断创新, 开辟新途径, 中医药才能屹立于世界医林。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研成 果的转化, 要加强中医药科研项目管理, 联系实际需求, 慢性病成果与实践相 适应,

25、并且科研成果本身条件可靠, 经得起实际应用的验证。 根据需要, 建立健 全中医慢性病防治体系, 使中医慢性病防治规范化, 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防治慢性病, 也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应用平台。 此外, 还要构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 化的宏观法律保障机制, 用法律保护研究者的权益, 提高研究者推动研究成果 转化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佚名.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 60周年李克强作出批示表示祝贺 J.中医杂志, 2016 (1) :6. 2黎东生, 陈冠林.20112013 年我国中医药科学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 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20) :162-164. 3高凡珠, 刘保延, 李

26、振吉, 等.中医药科技成果概念及其分类评价与转化的 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 18 (12) :5-8. 4祁芳, 袁吴刚.中医科研应避免短期行为N.健康报, 2010-05-07 (003) . 5徐胜球, 张峻霞, 张庆.地方高校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J.中国轻工教育, 2011 (4) :54-56. 6刘京丽.关于高校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几点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 :93-94. 7蔡秋杰, 张娟, 党海霞, 等.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 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 (2) :4-7. 8程玲俐, 周海洋, 马雪梅.构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法律保障机制J. 医学与法学, 2014 (6) :9-12. 9叶其馨, 黎壮伟, 张广丽, 等.加强中医药科研项目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 药导报, 2009 (16) :171-1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