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一)前纺工序( ) 开松过程打击金属 块、 丝 等 杂物 产 生 金 属 火 花, 设 备、 管 道摩擦、 撞 击 产 生金 属 火花;( ) 电气火花、违章动 火和吸烟等点火源;( ) 原料缠绕转动轴发 热等引发火灾。清梳棉 火灾 中毒和窒息1( ) 机械打手观察窗、 检修 门 损 坏 或联 锁 装 置 缺 失、无 效, 无 警 示标识;从 抓 棉 至成 卷 的 机械 打 手 观察窗、 检 修门、 轧 点、传 动、 旋 转, 以 及 平台等部位( ) 机械轧点部位防护 装置 缺 失 或 生头 板 缺
2、失, 无警示标识;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2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机械传动、旋转部 位防 护 装 置缺 失, 无 警示标识;( ) 操作平台无防护栏 或防 护 栏 高 度设 置 不 符合要求;( ) 处 理 故 障违 规 操 作;( ) 擅 自 拆 除联 锁 装 置、 防护装置;()不采取生头板操作。( ) 锡林道夫三角区无 防护 装 置 或 联锁 装 置 缺失、 无效;( ) 刺辊后车肚门无防 护门, 联锁装置缺失、 无 效, 无 警示 标 识, 违规清洁刺辊后车肚。锡 林 抄 针门、 刺辊后车肚门, 以 及传 动、 旋转等部位3 机械伤害() 滤尘室部位设置
3、不当;( ) 滤尘室通风系统不 良或滤尘除尘失效;( )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 电气 设 备 的 选用 和 安 装不 符 合要 求, 在 粉 尘云状 态 时 发 生 电 气短路 及 燃 烧, 导致 粉 尘爆炸;() 有违章动火和烟头、打火机等外来火种;( ) 粉尘、 纤维、 花絮 积聚, 发生自燃。其他爆炸 火灾 中毒和窒息4 滤尘室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燃气管道腐蚀、 超 压等 原 因 造成 燃 气 泄 漏;( ) 避雷、 接地设施缺 失、 无 效,遭 受 雷 电 或静电聚积;( ) 机械运转发生故障 等原 因 发 生 纱或 布 燃 烧造成火灾;( ) 通风
4、不良导致局部 燃气 积 聚, 易产 生 爆 炸。火灾 爆炸5 纱( 线) 烧毛(二)织造工序( ) 隔热防烫措施不落 实;( ) 潮湿环境导致绝缘 失效。浆纱 灼烫 触电1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丝 绢 行 业的 缫 丝 场所 电 气 设备高湿 度 环 境 导 致电 气 腐蚀。触电和火灾2毛 纺 行 业的 洗 毛作业酸洗 作 业 劳 动 防护 用 品配备或使用不当。3 化学灼伤麻 纺 行 业的 脱 胶作业使用 含 氯 物 质 作业 不 当造成氯气伤害。4 急性中毒( ) 联苯醚泄漏,遇高 热、 明 火 或与 氧 化 剂 接触,引起燃烧;( ) 有 违 章 动火 和
5、烟 头、 打 火机 等 外 来 火 种;( ) 纤 维、 花絮 积 聚,发生自燃;( ) 电气火灾;( ) 联 苯 醚 泄漏 燃 烧化 纤 纺 丝工 序 中筛 料、 干 燥、纺 丝、 卷绕、 成 型 和触 及 可 燃、易燃原料( 分解) 产生有害气体;( ) 法兰漏浆、联苯醚 泄漏、 喷 丝板 堵 塞 造 成高温烫伤。火灾 中毒和窒息 烫伤5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违章动火、吸烟等 外来火种;( ) 通风管道不畅积淀 物起火;( ) 电气火灾;( ) 浸胶箱燃气泄漏。火灾化 纤 纺 丝、集 束、 牵伸、 卷 曲、 烘 干、切 断等生产环节6( ) 纺丝生头时
6、产生硫 化氢 废 气 造 成人 员 中 毒;( ) 调料间化工料毒物 泄漏;( ) 通风不良、废气排 放受堵;( ) 纤维燃烧产生有毒 烟雾。中毒( ) 蒸汽泄漏;( ) 牵伸热板灼伤;( ) 辊筒烫伤;( ) 粘胶液体喷出伤人;( ) 纺丝酸浴溅入眼睛;( ) 纺丝箱体和喷丝组 件高 温 介 质 意外 逸 出 或泄漏;灼烫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纺丝浆液管路阀门误操作;( ) 生头出浆液操作人 员站立位置不正确;( ) 未穿戴或不正确使 用防护用品。平台 或 操 作 地 面有 废 液造成滑倒摔伤。其他伤害二、 染整加工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
7、发生的事故类型(一)烧毛工序( ) 使用燃气 (如天然 气、 液 化 石油 气、 汽 化汽 油气、 发 生 炉 煤 气) 烧毛时, 燃气管道及汽 化 室 ( 含 有丙 烷、 丁烷等易燃易爆气体) 因腐 蚀、超 压 等 原 因 造成破裂、 泄漏;( ) 避雷、 接地设施缺 失或 无 效,遭 受 雷 电 或静电聚积;( ) 通风不良,烧毛废 气对人体伤害。火灾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灼伤1 燃气使用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二)印染和漂染工序( ) 双氧水储存时靠近热源 或 温 度 过 高,未 与易( 可) 燃 物等 分 开 存放, 缺少 泄 漏 应 急 处理措施;(
8、) 烧碱、 硫酸、 盐酸 在丝 光、蜡 染 过 程 中 蒸 发雾 化 后 对 皮 肤、粘膜 等 组 织 有 强烈 的 刺激 和 腐 蚀作 用, 严 重时烧伤皮肤;( ) 雕白粉( 吊白块) 在 漂白 过 程 中分 解 产 生 有毒 气体, 能 使 作 业 人员头痛、 乏力。印 染 和 漂染 工 序 中双 氧 水、 酸、 碱 、雕 白 粉 等危 险 化 学品其他爆炸 火灾 中毒和窒息 化学灼伤等1保险 粉 储 存 不 当,遇 潮、 遇 热、 遇水 等 情 况会 引 起自 燃、 燃 烧 和爆炸, 释 放 有 毒 气体。印 染 和 漂染 工 序 中织 物 漂 白的保险粉火灾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2(
9、 续表) 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燃气管道或储气罐 发生泄漏;( ) 机 械 联 锁发 生 故 障, 排 气不 良, 在 关 车后燃 气 未 排 尽, 或燃气末排清点火;( ) 毛絮滤网堵塞或风 管未定期清理等;( ) 采用燃油导热, 高 温导 热 油 外喷、 泄 漏 或过热爆管。定 型 工 序中 热 定 型、开 幅、 烘 干等 燃 气 使用环节火灾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灼伤3印 染 及 整理 中 预 缩机 和 重 型轧 车、 辊筒 印 花机等( ) 轧点部位防护隔离 装置 和 电 气 联锁 装 置 缺失、 失效;( ) 处 理 故 障违 规 操 作。机械
10、伤害4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酸、 碱、 各 种 助剂 等 化学 品 因 操作 不 当 或 缺少 个体 防 护 而 与 人 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磅料配料( 磅料 配料室)5 化学灼伤染 罐 安 全 附 件 失效、操作不当导致超压。 容器爆炸染 色 ( 高温 染 罐)6染罐 未 完 全 泄 压情 况 下开启。灼烫 物体打击(三)后整理( ) 缺少联锁装置;1 烘干( 烘干机)( ) 操作失误。 机械伤害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一)服装制作推刀 操 作 不 佩 戴防 护 手套。1 裁剪 机械伤害缝纫 砸扣机操作不当砸手。 机械伤害2整烫 熨
11、斗 用 完 不 放 置在 指 定位置或装置上。灼烫 火灾34 压胶机 压胶机操作不当压手。 机械伤害四、 非家用纺织制成品行业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一)动力供应工序加 热 器 (循 环 泵) 管路管路漏油。 火灾 其他爆炸1(二)织造工序机台 操 作 时 衣 物、手 臂卷入。机械伤害织造1 胸锡 林 带 工 作 时挂 花 把手带入。机械伤害(三)成型工序油模温机加温( 一般为 ) 失 控 或受 损, 造成 加 工 的内 饰 材 料 燃烧,引 燃 周 围 可 燃 易燃品。1 油模温机加热 火灾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一)电气线路及设备
12、( ) 电 气 线 路违 规 安 装;触电 火灾1 低压电气线路 ( ) 用电负荷过载。2 电气设备操作 接线部位损坏。 触电( ) 未按规定进行绝缘 电阻安全检测;( ) 电源线中间有接头 或破损;( ) 跨越通道使用未采 取防碾压措施。移 动 式 电气 设 备触电3( ) 电 气 线 路发 生 短 路、 过载、接触不良、 散热不良;( ) 电气接地、防静电 装置缺失或损坏;( ) 电气设备、装置或 照明 器 具 配置 或 使 用 不当。电 气 线 路和 用 电设备火灾 触电4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二)特种设备特 种 设 备定 期 检验、检测未 按 规 定 定
13、 期 检验、1 检测。 机械伤害等特 种 设 备维 护 保养未按 规 定 进 行 维护 保 养。2 机械伤害等火灾 爆炸机械伤害等特种设备操作 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3( ) 燃气泄漏; 火灾 锅炉爆炸4 锅炉房 ( ) 锅炉超压。未按 规 定 使 用 专用 吊 具。5 起重作业 起重伤害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三)仓储( ) 随便吸烟等外来火 种;( ) 违章动火;( ) 电气火花;仓库( 原料、成 品、 辅料、 半 制品 等 丙 类仓 库)( ) 机动车排气管产生 火星;( ) 雷电袭击; 火灾1 ( ) 棉花等自燃。叉车 的 安 全 带、后 视 镜、 声 光
14、报警 装 置、 灭火 器 等缺 失 或 违 章 操作。 车辆伤害2 装卸作业 堆垛 或 车 辆 上 部进 行 高处 作 业 未采 取 防 护 措施。高处坠落人 员 站 位 不 当 被碰、砸。 物体打击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四)厂房厂区布局 厂房 布 局 不 符 合消 防 规定, 安全距离不足。火灾 爆炸1( ) 生产经营、储存场所 与 住 宿 场 所 “三 合 一” 混合使用;厂房使用 ( ) 车间布局过紧、 过 密。火灾 爆炸2试验室 实验 用 危 险 化 学品 储火灾3 存不符合规定。( ) 安全通道被占用或 不通畅;4 安全通道 ( ) 安全出口被锁闭。火
15、灾(五)危险作业( ) 未制定危险区域动火作 业、 有 限 空间 作 业、 高 处 作业、 大 型 吊装 作业、 临 时 用 电 作业、 断 路 作 业、动 土作 业 等 危 险作 业 管 理制度;( ) 未执行危险作业管 理制度。火灾 爆炸中毒和窒息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触电等1 危险作业管理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未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 辨 识, 并 在作 业 场所 设 置 明显 安 全 警 示标识;( ) 未落实作业审批制 度, 擅 自 进入 有 限 空 间作业;( ) 未 按 照 “先 通 风、 再检测、后作业” 程序 作业。2 有限空间作业 中毒和窒息
16、(六)机械设备和操作缺少 机 械 安 全 防护 装 置。1 机械运动部分 机械伤害(七)职业健康未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场所进行检测, 未将检测 结果公布、 存入档案。职 业 病 危害 检 测职业病1未按 规 定 进 行 职业 健2 职业健康体检 康体检。 职业病未按 规 定 及 时、如 实地向 当 地 主 管 部门 申 报生 产 过 程存 在 的 职 业病 危害 因 素 或 未 申 请变更。职 业 病 危害 申 报职业病3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八)劳动防护用品未建 立 针 对 岗 位和 职 业病 危 害 因素 的 劳 动 防护 用品 配 备 和 发 放 标准, 或
17、未 按 规 定配 备和发放。存 在 职 业病 危 害 因素 场 所 和人身伤害场所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职业病等1劳 动 防 护用 品 使用员工 未 按 规 定 正确 使 用劳动防护用品。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职业病等2(九)维护保养和检修运动 部 件 未 完 全停 稳 时作业。1 维护保养 机械伤害中修 以 上 的 检 修作 业 未制 定 和 落实 专 门 的 安全措施。检修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等2(十)打包作业( ) 积尘未及时清理;作业区域 ( ) 违章动火; 火灾1 ( ) 吸烟等外来火种。序号 场所 环节 部位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自停控制失灵或设 备故 障 导 致 提升
18、 箱 落 下;( ) 打包时非操作人员 进入工作区域;( ) 主压、 预压上升或 下降 时, 违章 伸 手 操 作。打包操作 机械伤害2主要防范措施 依据( ) 排除金属杂物: 在第一道抓棉应安装强力磁辊, 在输棉管 道等部位安装金属探( 吸) 除装置, 将金属杂物从原料中分离, 在输棉管中设置屏障, 将打开、 扯松的原料中的金属杂物排 除;( ) 控制与消除火源: 严禁违章吸烟或外来火种进入, 按规定 配备灭火器材并定期维护和检测其性能,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 和喷淋等系统; 进入车间机动车采用防护完好的电瓶车或排 气管加装火星熄灭防护装置, 设置防火分区, 采用 、 级 不燃性建筑材料、 装修
19、材料, 安装防火门进行分隔; 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 ) 检查和清洁: 及时清除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位或照明灯具上 的纤维、 花絮缠绕、积聚, 及时现场巡查清除可燃杂物。 棉纺织企业安全生产规程 ( ) 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 棉纺织企业安全生产规程 ( )( ) 在抓棉机吸斗观察窗, 混开棉机滚筒部位、 滚筒顶盖、 打手部位, 开棉机打手部位和成卷机综合打手处等机械打手 观察窗、 检修门应安装电气联锁与机械联锁的保险装置, 做 到完整、 可靠、 有效; 纺 织 机 械 安 全 要求( ) 当设备运转时, 观察窗、 检修门应确保无缺失, 不可打 开;( )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
20、 全要求 ( )纺织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一)前纺工序主要防范措施 依据( ) 机械打手观察窗、 检修门使用有机玻璃, 厚度不小于 毫 米, 且无破损缺口;( ) 机械打手采用网孔结构补风门时, 其开口宽度、 直径及圆 孔的短轴尺寸必须小于 毫米, 与危险区域的安全距离必 须大于 毫米;( ) 成卷压辊棉层轧点部位配备生头防护装置, 做到完整、 有 效, 未采取自动成卷的设备应配备生头板;( ) 按标准设置操作和检修平台。 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 ) 锡林道夫三角区应安装安全档板,采取联锁装置, 当设备 运转时, 抄针门打不开, 做到完整、 可靠、 有效; 棉纺织企业
21、安全生产规程 ( )( ) 刺辊后车肚门安装防护装置, 做到完整、 有效; 纺 织 机 械 安 全 要求( ) 剥棉部位应安装安全防护罩。 ( )( ) 合理设置滤尘室, 与其他部门应按规定设置防火间距, 禁 止将滤尘室设置在车间的地下室、 厂房的中心位置、 多层建 筑内、 车间与车间之间, 以及人员较多的地方, 设置明显标 志和安全防护区域;( ) 与车间连在一起的滤尘室应设置建筑防火防爆分隔, 有必 要的泄压泄爆措施;( ) 淘汰、 更新落后的滤尘设备设施; 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 定 ( 国 家 安全 生 产监 督 管 理 总局 令 第( ) 按标准规范设计、 安装、 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
22、系统, 满足 车间、 生产除尘系统的吸风量和粉尘捕集要求; 号)( ) 控制与消除火源:严禁违章动火或外来火种进入滤尘室,及 时清除粉尘积聚。 粉 尘 防 爆 安 全 规程( ) 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主要防范措施 依据( ) 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设计、 安装燃气管道、 贮罐、 设置汽化 室, 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 二级, 与其他部门保持符合规定 的防火间距, 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护区域, 禁止将汽化室、 贮罐设置在厂房的中心位置、 多层建筑内、 车间与车间之间,以及人员较多的地方;( ) 与车间连在一起的汽化室、 贮罐应设置建筑防火防爆分 隔, 有泄压泄爆、 遮挡强光、 通风降温等设施
23、;( ) 管道、 贮罐和设备的焊缝、 阀门、 法兰和与贮罐壁连接等 处完好无泄漏,管道外敷防腐绝缘层, 并加设阴极保护装置;( ) 严禁违章吸烟、 非工艺性火源或外来火种进入汽化室危险 区域;( ) 安装气体泄漏、 火灾感温等装置和自动灭火喷淋设施; 发 生泄漏时, 紧急关闭系统、 停止设备运转, 并及时扑灭烟火;( ) 按规定落实通风排气、 喷淋降温、遮挡强光等措施, 防止 燃气泄漏; 并禁止使用容易产生静电、 火星的工具;( ) 改善烧毛作业环境, 保持车间良好通风; 城 镇 燃 气 管 理 条例( ) 按规定发放、 正确穿戴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禁止穿 着产生静电、 火星的服装进入危
24、险工作区域;( 国务院令第 号)( ) 现场设置警示标识和危险化学品 。 城 镇 燃 气 设 计 规范( ) 城 镇 燃 气 技 术 规范( ) 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 棉纺织企业安全生产规程 ( ) 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 )( ) 蒸汽管道、 箱体、 排气装置应当采取隔热防烫措施;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 ) 浆纱和浆纱烘箱设备内及潮湿处的电气装置、 工作照明、电气线路应符合国家规定, 采用安全电压及防水、 防潮灯具。主要防范措施 依据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 )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 ) 适当缩短更换周期;(二)织
25、造工序( ) 加强检查和维护。重点对面部、 手部、 上肢等重点部位的防护。 按标准配备和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 理 规 范 ( 安监 总 厅安健 号)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 理 规 范 ( 安监 总 厅安健 号)按标准配备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严格维保检查, 及时发现消除泄漏点;( ) 及时巡查, 清除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位或照明灯具上的纤维 缠绕和积聚;( ) 严禁违章动火和外来火种进入; 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 ) 安装火灾报警联动监控和自动灭火等装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 )( ) 联苯箱体和直( 弯) 管应完整无泄漏, 联苯装置防
26、爆膜应可 靠、 有效;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 )( ) 现场宜安装气体泄漏自动报警装置,在处理有毒有害气体 泄漏或有烟雾的事故时应佩戴好防烟( 毒) 面具。主要防范措施 依据( ) 严禁违章动火和外来火种进入, 动火作业须按特级动火 审批; 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 ) 严禁热媒泄漏和热媒敞放, 及时消除设备泄漏点, 确保设 备安全防护完好、有效, 热媒泄漏应及时处理干净;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 )( ) 及时清除积聚设备、 管道或照明灯具上的飞花、 纤维以及 可燃杂物;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 )( ) 定期保养通风管道, 清洁积淀物。( ) 处理有毒有害气体
27、泄漏或有烟雾的事故时应佩戴好防烟( 毒) 面具;( ) 粘胶纺丝车门窗要随手关闭, 防止硫化氢废气外泄;( ) 浸胶调料间闲人莫进, 执行操作规程; 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 ) 浸胶机每周进行停产测修, 每年一次停产大检修;( ) 日常巡检通风电气控制装置, 保证通风排气处于良好状 态。( ) 作业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 ) 作业现场划定安全区域; 纺 织 机 械 安 全 要求( ) 进行专门培训; ( )( ) 配备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主要防范措施 依据( ) 作业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 及时冲洗地面废液。主要防范措施 依据( ) 按照标
28、准规范设计、 安装燃气管道、 贮罐、 设置汽化室, 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 二级, 与其他部门保持符合规定的防 火间距, 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护区域,禁止将汽化室、 贮 罐设置在厂房的中心位置、 多层建筑内、 车间与车间之间, 以及人员较多的地方;( ) 与车间连在一起的汽化室、 贮罐应设置建筑防火防爆分 隔, 有泄压泄爆、 遮挡强光、 通风降温等设施;(一)烧毛工序( ) 管道、 贮罐和设备的焊缝、 阀门、 法兰和与贮罐壁连接等 处完好无泄漏。管道外敷防腐绝缘层, 并加设阴极保护装置; 城 镇 燃 气 管 理 条例( ) 严禁违章动火、 非工艺性火源或外来火种进入汽化室危险 区域;( 国务院令
29、第 号)( ) 安装气体泄漏、 火灾探测等装置和自动灭火喷淋设施, 对 现场燃气浓度含量进行检测, 发生系统泄漏时, 紧急关闭系 统、 停止设备运转, 并及时扑灭烟火; 城 镇 燃 气 设 计 规范( ) 按规定落实通风排气、 喷淋降温、遮挡强光等措施;( )( ) 进入危险工作区域应穿着防静电服装, 禁止使用容易产生 静电、 火星的工具; 城 镇 燃 气 技 术 规范( ) 现场设置警示标识和危险化学品 。( ) 危 险 化 学 品 管 理条 例 ( 国 务 院 令第 号) 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 棉纺织企业安全生产规程 ( ) 印 染 工 厂 设 计 规范( )主要防范措施 依据
30、(二)印染和漂染工序( ) 漂白剂储存仓库、 设施应达到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规定, 设 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护区域;( ) 设置建筑防火防爆分隔和遮挡强光、机械通风等设施, 相 抵触的或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 防止包 装及容器损坏;( ) 安装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气体报警装置;( ) 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应急预案、 危 险 化 学 品 管 理条 例 ( 国 务 院 令第 号)危险化学品 等文件, 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 ) 按规定发放、 正确佩戴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包括应 急眼罩、 空气呼吸器、 乳胶手套等) , 现场安装
31、洗眼器、冲洗 淋浴装置。 印 染 工 厂 设 计 规范( )( ) 保险粉储存仓库、 设施应达到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规定, 设 置明显安全警示标识和安全防护区域, 实行双人双锁;( ) 设置防火防爆、 密闭分隔的建筑和吸湿干燥、 遮挡强光、 机械通风等设施,储存于阴凉、 通风的库房, 与氧化剂、酸 类、 易( 可) 燃物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 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 远离火种、 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安装易燃易爆、 有 毒有害气体报警装置, 配备相应消防器材如砂土、 干粉、 二 氧化碳等灭火器, 发生事故时用干石灰、 沙或苏打灰覆盖泄 漏物, 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处置;( ) 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 等文件; 危 险 化 学 品 管 理条 例 ( 国 务 院 令第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