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刘姥姥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92924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姥姥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刘姥姥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刘姥姥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刘姥姥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刘姥姥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 1999 - 09 - 23作者简介 徐青枝 (1969 - ) ,女 ,湖北荆门人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讲师。刘姥姥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徐青枝(荆门职业技术学院 中文系 ,湖北 荆门 448000)摘 要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悲剧内涵 :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孕育的“明月行中天 ,蝼蚁向之揖”的“奴性”。这不仅是她 ,而且是整个中国国民尤其是中国农民 ,过去现在所具有的民族“共相”。而这正是刘姥姥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关键词 形象 ;社会文化底蕴中图分类号 I2071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4657(2000) 02 - 0025 -

2、04(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 ,有了专门的乡土文学 ,出现了描写乡村生活 ,塑造农民形象的长短篇小说 ,鲁迅的阿 Q 正传、故乡 ,茅盾的春种、秋收 ,柳青的创业史 ,梁斌的红旗谱以及赵树理、周立波、刘绍棠、沈从文、高晓声、路遥等一大批名家和名作。他们塑造了我国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农民形象 ,蕴含着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中国古典小说里似乎找不到此类作品和此类典型人物的形象。红楼梦当然不是乡土文学 ,但在整个红楼梦三四百多号人物形象画廊里 ,刘姥姥是唯一的一个着墨较多的 ,又是古典文学里少有的一个近似于“农民”的乡下人 ,不论从哪个方面分析 ,刘姥姥的形象的意义都不可低估。过去 ,大

3、多数论者分析刘姥姥主要从两方面去认识 :一是普遍从政治历史角度认为刘姥姥是“贾府的一面镜子”。“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是贯穿红楼梦全书的一条重要线索 ,作者安排刘姥姥这个人物的用意 ,就是要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贾府的变化 ,并且借助这样一个穷苦人的切身感受 ,衬托出封建贵族的奢侈豪华 ,显示出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刘姥姥虽然来自芥豆之微的小小一个人家 ,却起到了贾府由盛到衰的见证作用。” 1 (P52) 二是王朝闻在他的论凤姐第 20 章中认为刘姥姥是一个“在贵族阶级游戏中充当的丑角。”“进大观园时 ,处于琏二奶奶所安排的丑角地位” ,“使人想到现实主义画家玛特依可笔下的那个宫廷小丑”。这是从美学角

4、度分析刘姥姥形象的喜剧效果 ,在整部红楼梦的大悲剧结局里 ,唯独只给了她一个较好的结局 ,“只有刘姥姥是一个例外 ,连那多福多寿的老太君贾母的下场也比不上她。作者何其对于这位穷苦老婆婆这样的偏爱呢 ? 仅仅以此一个喜剧性的角色用来反衬出全部大悲剧的阴惨 ,这个乡下老太婆的重量也就可知了。” 2 (P154)对上述的种种观点笔者均持肯定态度 ,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人物进行不同的分析是必要的 ,可行的。本文拟从社会文化心理底蕴的角度分析刘姥姥形象的潜在意义 ,并与52第 15 卷第 2 期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 年 3 月Vol. 15 No. 2 Journal of Jingme

5、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Mar. 2000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相比 ,以期获得别样的认识。本文认为 ,事实上 ,刘姥姥也是一个悲剧角色 ,正如阿 Q 的悲剧性格是以喜剧的形式表现的 ,同样令人悲哀。而且她的悲剧不显现于表层 ,不在于她自己 ,乃是整个封建儒家文化心理几千年附着于中国国民 ,特别是农民身上的共同悲剧 鲁迅曾把它定为“国民的劣根性”。我认为 ,这种劣根性首先表现为根深蒂固的“奴性”。这里有必要对“国民性”作一定的阐述。“国民性”是从日语传入的 ,其意为“一国或一民族全体共同具有的性质、感情。”它主要指一国或一民族的精神面貌 ,思想状况和种种情绪、

6、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从本质上说 ,它是那个民族或国家中的社会心理 ,具有更多的社会属性。它虽然表现为社会的一种“共相” ,但并不是超阶级的思想心理 ,也不是各阶级思想心理的融合一致 ,因为“国民性”的具体表现 ,在阶级社会里必然会深深打上阶级的烙印。“国民性”在鲁迅的创作中是一个总纲 ,他对“国民劣根性”形象的批判 ,五花八门 ,形形色色 ,难以穷尽。如瞒和骗、爱面子和做戏、看客式的无聊、卑怯和势利、保守和善变、调和折衷、偏激和好走极端、自我安慰、狭隘、安于命运、苟活心理、奴才式的破坏、家奴、恶奴、洋奴 总之 ,鲁迅笔下的“国民劣根性”中典型的一类就是“奴才相”。对此 ,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梁

7、启超、严复、邹容等就曾提出 ,尤其邹容还大声疾呼 :“拔去奴隶之根性 ,以进为中国之国民”。鲁迅继承了他们的批判精神而且更深入一步地将这样的内涵予以演绎 ,指出他的目的是“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揭出病苦 ,以引起疗救”。曹雪芹没有生活在鲁迅时代的经历和认识 ,当然无法全面揭示这种劣根性的实质 ,但在刘姥姥身上曹雪芹却用现实主义的神笔真实地揭示出国民劣根性的最基本内涵。(二 )小说第六回写刘姥姥。已经 75 岁的刘姥姥进荣国府“不为别的 ,只因他 (女婿狗儿 ) 老子娘在家里连口吃的都没有”。说白了 ,刘姥姥“舍出老脸”是因为女婿之穷困难熬 ,想扯着某种关系进荣国府 ,“打抽丰”、“告帮”

8、 ,希望贾府能“舍米舍钱”于她。这虽不等同于街头乞丐 ,但却比乞丐好不到哪里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绝没有“人穷骨头硬”的农民的传统精神美德。刘姥姥在此时显出了十足的奴相 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积垢 ,“明月行中天 ,蝼蚁向之揖”式的攀附心理和行为丑态 ,在一个乡下人身上原形毕露。“这种情形是刘姥姥一个人的经验吗 ? 这是千千万万人民中的蚂蚁向着天中的明月进发的路啊 !” 2 (P146) 的确如此 ,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一些不良的社会心理、心态、情感、积习、积垢几乎无所不在 ,红楼梦里的贾雨村 ,贾府的上上下下 ,大大小小的主子、奴仆有几个不是这个样子呢 ? 在一个“积年的乡下老寡妇”那里则更加

9、根深蒂固 “ 20 年前你们原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 ,如今王府升了边任去求人家 ,要是他发一点好心 ,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瞧 ! 刘姥姥还将她的“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的理论演绎传授。由此可见 ,这种封建传统儒家的文化观念 ,是如何在人们心理深层形成厚重的积淀并一代又一代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被继承下来的。这种民族的共相已经深深地烙进了国民的性格里无法抹去 ,也难怪阿 Q 在画押后还说 :“过了 20 年又是一个 ”这省去的部分着实让人回味无穷。今天 ,中国的农民是否不再有这种奴性了 ?不 ! 社会生活中高官贵人 ,普通百姓都效仿着刘姥姥将此“明月行中天 ,蝼蚁向之揖”的封建文化“发扬光大”

10、 !刘姥姥身上有着这种民族的“共相” ,但刘姥姥毕竟是她自己 ,她有她的个性。(三 )刘姥姥进大观园 ,颇费了一些心思 ,很有一套她自己的心计和谋略。在“明月行中天 ,蝼蚁向之揖”的民族“共相”的行动基准的指导下 ,刘姥姥有意地流露出一些“劣根”来。在这些62“根”里又见出一些我们民族共有的社会心态和文化情感。1、迂回战术 ,拐弯抹角 ,曲径通幽鲁迅笔下的中国农民有内向型和外向型之分 ,内向型的农民如闰土 ,祥林嫂 ,往往是安于现状 ,逆来顺受 ,茫漠苦涩 ,抑郁麻木以至人情的隔膜。刘姥姥当不属于此类 ,而应属于另一类如阿 Q、爱姑一样的外向型。他们的悲剧性格是以喜剧的形式表现的 ,同样令人悲

11、哀。有人认为刘姥姥是个丑角 ,其结局以喜剧告终 ,但其审美效果几乎与阿 Q、爱姑是一样的。有人认为刘姥姥愚昧无知 ,其实并不 ,“她似乎粗直、却绝不鲁莽 ,似乎无知 ,却绝不低能 ,也颇有心计 ,但不邪佞” ,2 (P153) 其实她精明着世故着 ,甚至还有着出人一等的智慧。她是外向的 ,她虽战战兢兢 ,但却以轻松愉快的姿态获得成功 ,达到了她的目的。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只想见“金陵王家二小姐” ,现在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 王夫人。可这哪有那么容易的 ? 不过刘姥姥自有打算。她采用的是迂回战术。她先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 ,周大爷不在 ,自然找周瑞家的 周大娘 ,见了周大娘 ,又尽捡好听的说 :“原来

12、特来瞧瞧嫂子你 ,二则也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 ,若不能 ,便借嫂子特致意罢了”。她拐弯儿还是把来意说明了。刘姥姥当然不是无心插的这根柳 ,但这“柳”却真荫护了她 ,她虽没见着王夫人 ,却见着了王夫人的“代管家”凤哥儿 ,真算是她的运气。2、伺机索求报答 ,与人方便 ,自己方便刘姥姥年老但心却不老 ,她能非常恰当地处理“献”与“索”的辩证关系。她采用迂回战术找周大娘并不是无心的 ,而是有意的 ,既然她还记得 20 年前与金陵王家的事情 ,当然不会忘了与周大娘的“方便” ,那便是“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 ,其中多得狗儿相助” ,所以才趁机适时索求一回报答 ,周大娘爱面子 ,就还了方便

13、给刘姥姥通了个信 ,才使得刘姥姥“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了达到告帮的目的 ,刘姥姥更是把这种施舍与告贷的关系处理得天衣无缝。二进荣国府 ,见了平儿 ,说 :“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 (瓜果蔬菜 ) ,并没敢卖呢 ,留的尖儿孝敬姑娘们尝尝这些野意儿 ,也算是我们的穷心。”刘姥姥头一回进府空手却得了 20 两银子 ,这回将“穷心”“献”上去索求的当然是较之丰富的施舍。在大观园 ,虽受尽了侮辱 ,但却见了贾府的最高统治者 ,而且“长了见识” ,“吃了”、“玩了”、“住了” ,临行时人人送礼 ,满载而归呢 (第 42回 )弄得刘姥姥千恩万谢了。这刘姥姥深刻地领会着“献”与“索”的连环效应 ,果然 ,将要回家

14、时 ,平儿说 :“到年下 ,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干儿、葫芦条儿 ,各种干菜都带些就是了”与人方便 ,自己方便 ,也成为我们民族社会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悲的是 ,刘姥姥并没有意识到“献”与“索”里包含的剥削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实质 ,劳动者对寄生虫没有憎恶 ,却在求施舍、贡奉献受玩弄的同时对统治阶级 ,剥削阶级充满了感激、欣羡 ,这不是十足的奴颜谄相 ,变态的扭曲的巴结嘴脸和卑躬屈膝曲意奉迎的奴仆行径么 ?正如王朝闻先生在论凤姐第 20 章里分析的“不知道这位满载而归的人物 ,是否以为贾府的厚赠已赎回了她做人的尊严了 ,弥补了她所遭到的侮辱”。但这或许正是刘姥姥精明之处

15、,或者正是曹雪芹的用意。“如其不然 ,一进贾府就哭穷诉苦 (什么也不奉献 ) ,也许别人会当她一个乞婆打发她走路 ,倘或是她太表现出愤慨不平 ,那又会变成贫富斗争史的一页了”。 2 (P151) 刘姥姥虽外向 ,但内心却蕴藏沉重的使命 ,艰苦的心情 ,这是她不同于阿 Q、爱姑之处。为了告帮成功 ,除了战战兢兢 ,巴结他人 ,与人方便外 ,她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3、逢场作戏 ,随机应变 ,自轻自贱刘姥姥不同于阿 Q 麻木健忘 ,又不同于爱姑洋洋自得 ,但随机应变 ,自轻自贱却是他们72的共性 ,这也是“国民的劣根性”的一个方面。刘姥姥久经世故 ,会说话 ,能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见什么人说什么

16、话”。见到贾母 ,她立刻想出一种奇特的称呼 :“请老寿星安 !”。其实 ,她自己比贾母还年长。但她能抓住封建统治者图福寿 ,讲吉利 ,究福贵 ,爱奉承的社会心态 ,处处只贬自己 ,作贱自我 ,自轻自贱 ,这种奴性主要表现为在大观园中甘于受人摆弄 ,长幼不论贱视自己 ,成为被大观园众人调笑耍弄讥讽的“小丑”。首先拿她当牺牲品的是主子凤姐。一心要使老太太高兴的凤姐 ,随时随地翻花样讨好贾母 ,除了瞒骗外 ,还别出心裁 ,利用刘姥姥有求于人不得不委屈求全的弱点把她当供奉贾母的祭品使用 ,诱导刘姥姥做出一些不光彩的即兴表演。凤姐为她插花 ,把她打扮成了小“老妖精” ,她还说 :“今儿老风流才好。”吃饭

17、时 ,凤姐偏捡鸽子蛋给老刘 ,引出老刘以牛的食量自比 :“老刘 ,老刘 ,食量大似牛 ,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其次是众小姐们的戏弄、嘲笑、挖苦 ,林黛玉贵眼低视 ,妙玉换盏 ,再其次连奴才也同样把刘姥姥当作取笑的对象 ,以鸳鸯为首 ,与凤姐一唱一和 ,把刘姥姥当作“女篾片” ,拿她取个笑儿 然而不论是被主子玩弄 ,还是被小姐欺视 ,奴才戏耍 ,这位“女篾片”都知而不恼 ,虽有所意识但甘于作牺牲 ,用奴才式的自贱作了自我安慰和麻醉。“且听姑娘说哪里话 ? 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 ,可有什么恼的 ? 不过大家取个笑儿。”刘姥姥对受了捉弄表示不满 ,可她立即这样反转来道好。这种见风使舵 ,卑躬曲膝的

18、奴才行径自然会让我们想到阿 Q 的挨打。乡下穷人的自卑与自负矛盾地组合在一个人身上 ,使刘姥姥性格呈现立体感 ,耐人寻味。不论是王朝闻还是太愚先生抑或还有许多其他的研究者 ,都注意到了刘姥姥形象的多层意义 ,性格的两重性 ,在给予她批判的同时又为她掬一捧同情 ,给出一些肯定 ,有的还依据后 40 回写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给她较好的结局 ,得出曹雪芹对刘姥姥基本上是持肯定态度的结论。但本人认为 ,从曹雪芹对刘姥姥的先后着墨来看 ,批判重于同情。对刘姥姥 ,我们既觉好笑 ,又觉同情 ,见其可怜 ,但更怒其不争。4、少见多怪 ,老露憨相 ,出尽洋相在小说短短的篇幅里 (指写刘姥姥 ) ,还将刘姥姥的这种

19、乡下人的傻相、憨相、穷相、洋相描写得淋漓尽致。如辨识黄杨套杯木质上的笑话 ,看见架子能学话的鹦哥的趣谈 ,吃了特制的茄子后的自嘲 (他嘲 ?) ,关于银筷子、镶金、象牙筷子的逗笑 ,猛吃鸽子蛋 ,不识自鸣钟 ,一头撞到画壁上 ,醉卧怡红院 在这些细节里 ,还应看到其所包含的另一层文化底蕴 :城乡文化的差异、隔阂和冲突 ,加上农村人对城市生活的盲目仰羡。这些正是农民“奴性”的心理根源。中国的农民经历了几千年的苦难历程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 ,仍有许多封建文化的厚重积淀剥蚀不去。我们的社会文化观念 ,思想意识深层依然流淌着这样一种“奴性”的作风和习气。这不是刘姥姥的一个人的悲剧 ,这是中国农民的悲剧。

20、所以当我们反复读到刘姥姥时 ,却不再笑得起来。曹雪芹虽然没能如鲁迅一样把刘姥姥塑造成一种象征或一个阶级的代表 ,但他却以先见者的眼光和视角透视到了我们民族灵魂中那块永远不可痊愈的疮痂 ,谁碰一下都会感到隐隐作痛。刘姥姥形象以其共性和个性的双重意义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文化底蕴 ,这和鲁迅先生的阿 Q 一样具有无可置疑的价值。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72 级 1 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 M1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512 太愚 1 红楼梦人物论 M1 上海 :上海书店 ,19901【责任编辑 :荆云】82ABSTRACTS OF MAJOR ARTICL ESOne Year

21、 Anniversary of the New Village Committee Organization Act(ZHAN Cheng-fu)Abstract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new Villagers Committee Organization Act in theview of policy study and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publicity ,training , auxiliary construction ,the overa

22、ll level and its en2forcement. While confirming the positive aspects ,the need-to- be- solved aspects also need urgent handling.Key words :Villagers Committee Organization Law ;villagers self-government ;enforcementOn the Problems of Village Committee Election(LI Xiao-ping ,LU Fu-ying)Abstract : In

23、case of a village ,such disorders are analyzed in Villagers Committee Election ,as unsatisfactory electing in2stitutions ,informal processes ,uncertain and illegal results ,and irregularized electors and so on. And then the main causesare being short of respective regularities ,little endeavor of th

24、e government and villagers little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Atlast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Villagers Committee ; democratic election ;disorderModern Annotation of Chine se Cla ssical Poetry( GONGJu- shan)Abstract :Deeply formulated by the orderly will of the Confuci

25、anism , Chinese classic poetics follows the key principle ofthe writing mirroring the philosophy so that it has the coded program for the content and the style , with national character2istics and world-wide significance. In this essay I m trying , in many- sided reference to Marxist-Leninist orient

26、al Logos ;the writing mirroring the philosophy ; the codes for the content transformation to modernizationGranny Liu s Soci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XU Qing-zhi)Abstract :The image of Granny Liu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shows the tragic connotation in the form of a comedythe slavish nature forme

27、d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by the confucianism in feudal sociey. This is the national common ap2pearance ,in the past and nowadays ,not only for her ,but for the whole Chinese ,especially the peasants in China.Key words :image ;social cultural connotationForm and Content ,Another View(SHAO Wei-jia

28、)Abstract :From aesthetic view ,this paper lays particular stress on form and holds a meaningful discussion as to the organ2ic system of form and content , form better than content , relatively form without content and content without form and transformation between content without form and form wit

29、hout content ,and other aesthetic phenomena ,characteristics andviewpoints ,which are seldom known or not approved by academic school. The purpose is to open up the eyesight of aes2thetic field and evoke the concern of people with some interest.Key words :form and content ;an organic system ;indepen

30、dence ;arrangement of ideas ;form better than content ;the cont2ent system of formContext ,Comprehension and Expre ssion(SHAN Wen- bo ,ZHANG Ping)Abstract :Pragmatics is the course that specialize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usage of language context is the focus of prag2matics. All aspects of context may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utterance and thus affect249第 15 卷第 2 期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 年 3 月Vol. 15 No. 2 Journal of Jingme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Mar. 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