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国 大 学 校长 致 辞 话 语系 统 的 变 迁 盛况 上 海 师范 大 学校 长 办公 室 摘 要: 以大学校长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讲话为案例,梳理了百年来中国大学校长致辞 的发展演化。民国时期的大学校长在致辞中注重探求教育本质、关注国家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学校长讲话政治意味较浓,强调又红又专;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大学校长的选拔任用高度行政化,他们的讲话呈现出同质化、模式化和专断化的 特点;2010 年以李培根院士毕业致辞为标志,中国大学校长的讲话进入一个多元 的时期, 力图以大学精神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前行道路。 关键词 : 校长致辞; 话语系统; 大学精神; 作 者简 介:
2、盛况,助理 研究员,文艺学博士,从事大学文化研究。 基 金: 上海市 “阳光计 划 ”项目(13YG40) Changes in the Speech Language System of Chinese University Presidents SHENG Kuang Presidents Offic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 Taking for example the speech of university presidents in opening and graduation ceremonies,this paper ela
3、borates o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 presidents speech.In the Republic of China,university presidents speeches were usually concerned with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al destiny.In a quite long period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university presidents tended to make politicall
4、y oriented speeches,emphasizing the socialist-minded and professionally competent feature.From 1980 s,their speeches began to present the feature of homogenization,stereotype and arbitrariness due to the strictly administrativ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And since 2010,with the graduation speech of M
5、r.Li Peigen as a symbol,their speeches have entered an age of diversity,which aim to kindle students roa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y spirit. Keyword : speech of university presidents; language system; university spirit; 话语系统包括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 简单来说,话语内容是指讲什么, 话语方式就 是怎么讲。话语系统是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中直接呈现出来的,它是人们所表
6、达 的思想观点或某种意图,反映出人们的世界 观、 价值观和 语言习惯、 思 维习惯 等。 近年来, 中国大学校长的致辞刮起了一股变革之风,一改过去的陈旧和沉闷,变 “ 宏大叙事 ”为“日常 话语”,变“共性表达 ”为“个性陈述”,引起了广大学 生的惊呼,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学校长,作为一所大学的符号、 知识与人 格 的化身,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或许只有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 上校长才能与学生有比较近距离的接触,因此在这两个典礼上的校长致辞更显得 弥足珍贵,可能会影响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观。文章将较为全面地 考察中国大学校长致辞话语系统的变迁,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
7、大学校长都 在思考什么,关注什么,期望什么?需要指出的是,文章的校长致辞主要指校长在 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一、民 国时期: 探求 教育本质, 关注国家 命运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期。 当时的中国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效仿西方 大学,继承了西方大学的传统使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国民的完整灵魂。 真正将西方大学理念引入中国的蔡元培先生早年深受柏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办 学模式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办综合性、 学术型大学的理念,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 高深学问的学府。 他在 1918 年北京大学的开学式上谈道 :“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 之机关, 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
8、。 ”18 在第二年的 北京大学的开学式, 他又重申了这个观点。 在 1928 年西湖“国立艺术院 ”开学式 上,蔡元培再次强调 ,“学校为纯粹的学术机关,神圣之地 ”124 另外,梅 贻琦校长在1932 年清华大 学开学典 礼上“ 所谓大学 者,非谓有大 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 谓也”196 的发言,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 唐文治校长在1930 年该校第30 届学生毕业典礼上 “须知吾人欲成学问,当为第 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 而欲成第一等 学问、事业、人才, 须先砥砺第一等品行”1106 的表述已经成为永恒的名言。 另一方面,中国现
9、代大学产生 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在列强入侵和民族意识觉醒 的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的使命一开始便与民族存续和救亡图存密不可分。一批先 进的知识分子在探索中国的道路中逐渐认识到要救中国就要紧紧抓住 “教育” 这个根本问题,只有大力兴办教育、 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才能挽救濒临 灭亡的旧中国,因此 ,“教育救国”思潮空前繁荣。在这个时期的校长致辞 中 ,“救国 ”成为共同关心的主题。 如 “国立中山大学 ”邹鲁校长在 1935 年第9 届毕业生授予学位的典礼上大声疾呼 :“当兹内患濒仍,外患孔亟,我们的大学毕 业生,尚不能打破环境,创造事业,捍卫国家, 抵御外侮,还望谁人去负这种重大的 责任呢
10、?”164 提出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的张伯苓校长在1934 年南开大学 开学典礼上也是情绪激昂,他说:“我们要作新人,我们要为民族找出路。这是我 们的最后的机会了。再不争气,惟有灭亡。我们学校,今年要发挥旧有的精神,更 加努力, 先生肯牺牲,学生不怕难。你们不要空来,要得点精神,要振作精神,打倒 自己,你一定行。 ”161 民国时期的任何一所著名大学,其背后必有一位成功的校长,如北京大学蔡元培、 清华大学梅贻琦、 南开大学张伯苓、 浙江大学竺可桢、 武汉大学王星拱、 广西大 学马君武等,正是他们成就了这些大学。 一方面,近代中国大学校长的知识十分渊 博,许多校长可谓学术大师,有的还系统
11、地接受过西方教育,有着深厚的科学素养 和人文底蕴,用“学贯中西 ”来概括他们的学识一点也不为过。如蔡元培校长曾 经留学德国和法国, 王星拱校长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马君武校长是中国近代获 得德国工学博士的第一人,因此,他们对于欧洲高等教育的理念、 目标等有着清晰 的认知。 另一方面,之所以他们又被称为杰出的教育家,与近代社会转型对教育提 出的新要求、 国家民族危机赋予教育的新使命等时代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 因素共同作用于他们的致辞,使得他们的语言风格趋于理性,在洋洋洒洒数千言 中蕴含了某些睿智的观点,或是直言大学教育的本质,高扬思想自由、 学术自由的 旗帜,或是衷心劝诫学生对国家和社会要怀
12、有责任感,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贡献力量。另外,由于他们深受西方文明的熏陶,真正已将知识内化为对人的关 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命的敬畏、对人的尊严的珍视,致辞中也时时 流露出他们的平等意识、民主思想,比如谦称自己为 “鄙人”,称呼师生为 “诸 君 ”等等。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20 世纪70 年代末: 政治统帅全局, 兼顾 育人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以社会本位为最高宗旨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成为我国制定高等教育 政策、 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1956 年制定的 高等教育章程草案 第一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需要,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列宁主
13、义水平、 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掌握科 学和技术的最新成就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身体健康、忠实于祖国、忠实 于社会主义事业和准备着随时保卫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1958 年以后 ,“教育 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已经上升为学校的最高使命。1961 年制定的教育部直 属高等学校 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开篇即为 “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 是贯彻执行 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为社会主义建 设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 ”。 1958 年9 月17 日,时任 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校长的郭沫若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他 亲笔起草的开学典礼致辞内容,周恩来说:“ 可以,是施政方针了
14、。 ” 同年9 月20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大礼堂隆重举行,郭沫 若校长作题为 继承抗大的优秀 传统前进 的致辞,其中谈了对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的定位 :“是一所尖端科学加共产主义的大学,也就是又红又专、 红透专深的大 学。 ”他在致辞中谈道 :“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党的坚强领导是占第一位 的一条 大 纲。 校长、 教员和学生都必须服从党的指挥,谁也不能例外。 假使我们忽视了 思想教育,那我们就会犯错误,不仅学校办不出成果来,另一优的政治水平也可能 降低,那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他还对学生提了一个特别 的希望:“本校值得 夸 耀的是, 在1 600 名同 学中,党团员
15、占84%,同学们的政治品质和思想水平是有一 定的高度的,但我们不能以此自满。 我们希望全体同学都能成为党团员,随着年龄 和思想的成长都成为党员,使我们的学校成为百分之百的党校。 ”2 在同年中国 人民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吴玉章也谈了红与专的问题 :“只专不红固然不对,只红 不专也是无用的。只红不专,便是空头 政治家;只专不红,就会迷失 政治方 向。 ”2 清华大学蒋南翔校长在 1958 年迎新会上对新同学提出要求 :“一句话,就是希望 大家成为共产主义的劳动者。 大家可能有的想当工程师,有的想当科学家,这些我 们都不反对。 但是对所有的同学,无例外地,要求你们首先都成为一个脑力劳动与 体力劳动相
16、结合的共产主义的劳动者。 ”在同年的毕业典礼上,他希望这一届毕 业生 “不管你们到什么地方,都要成为共产主义的播种者 ”;在1965 年毕业生大 会上,蒋南翔校长再次强调 :“要做三大革命运动战士,就必须思想过硬、 业务 过 硬、身体过硬。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之中的高等教育成为实 现国家目标的工具。 “大学由此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属于党的意志的学术, 这包含着为实现党的长期任务或当下目标而发挥作用的基础与技术科学,以及为 论证党执政的合法性而运转的 社会科学; 二是从属于党的发展所需的后备军 培养的教育活动,这包含主导教学的思想政治课程,划分为不同专业
17、、 为将来 专 业对口 地工作而进行准备的学科教学。 ”420 世纪50 年代,中央人民政府任 命了一批具有党内中高级干部背景的大学校长,主要由无产阶级革命家、学术大 师(社会知名人士)、 著名教育家、 军队高级将领、 党内多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 知识分子组成,包括复旦大学陈望道校长、武汉大学李 达校长、暨南 大学陶铸 校长等。 “源自党内中高级干部的大学校长们大都是党内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的知识分子,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打下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有很高 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 ”5因此,一方面, 在面对学生时,他们的发言自觉地继 承了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政治路线在 教育领
18、域的延伸和拓展,洋溢着 为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家的背 景或者从事教育事业的角色意识也促使他们在讲话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培养要求, 如重庆大学校长郑思群在开学典礼上公开声明 :“我们的学生和毕业生,应该是 德、 智、 体三者兼备的 、 全面发展的人,三者缺任何一方面,都叫做不合格。 ”2 新中国的校长们大都德高望重、学富五车、严于律己,怀着一颗对高等教育事业 无限忠诚、奋发图强的心,因此,学生也是在敬仰和激动中聆听他们的演讲,其演 讲激励鼓舞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 三、20 世纪80 年代 至2010 年前后: 官样 套话泛滥, 共性表达 至上 20 世纪
19、 80 年代是以经济、 科技、 教育领域的 体制改革为主旋律的。 在当时传统 的计划管理体制下, 权力高度集中,高等学校作为主管部门的行政下属,对办学和 教学、科研等事务缺乏自主权,直接影响了学校活力 和教育质 量的提高。1984 年12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出通知,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校务委员会。1985 年发 布的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将扩大办学自主权、 实行校长负责制 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始成为我国高校 内部管理体制的基本制度和明显特点,大学校长的角色成为一个必须接受党委领 导的负责人与执行者。 改革开放30 年来,大学校长的选拔、任用以听
20、命于上级为主,其产生方式与管理 方式仍然高度行政化,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及其程序的规定进行操作。 因此 ,“大学 校长是官 ”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 另外,根据学者研究表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我国大学校长人选以理工科背景居多,他们过多地关注于本人学科领域的发展, 对大学治校、高校管理的反思性成果与言论明显少于本专业的成果6 。大学校 长作为大学的主要治理者,有必要通过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以形成其独特的 治校理念和教育思想。 然而,其对高等教育研究不足,不利于其把握教育规律,也 很难提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等。 用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的 话讲就是 “不懂教育,也不研究教育,
21、只会说官话,而不会说行话”。 于是,大学校长们做起了官样文章,讲话也向党代会报告或政府工作报告靠拢。 一 位在某高校党委宣传部工作过十几年的老师回忆说,校办甚至有个讲话稿库,每 年开学时,工作人员会从讲话库里调出那篇用过很多次的文档 ,“年年第一句话 都是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 ”。有一次,他想给校长写篇有个性一点的致辞,校 长觉得不习惯,讲稿最后被扔进了垃圾桶。他总 结出过去三十多年大学校长们致 辞的模板:开学典礼就是 “欢迎加几点要求”, 毕业典礼是“欢送加几点希望 ”, 年年如此,校校相同 今天,问遍周围在过去 30 年读过大学的人:你还记得大 学校长的开学致辞吗?很多人一开始是迟疑, 然
22、后摇头。对于他们来说,大学校长 的开学讲话就像开学典礼上主席台那排面无表情的校领导一样,面目模糊7。 这个时期的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或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 同质化。 照抄照搬、 移花接木,语言上下雷同。 “同学们,你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 时代,光阴似箭,时不我待 ”“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今天你以母校为 荣,明天母校以你为荣 ”这些语句可能出自任何一个校长之口。二是模式 化。发言的框架结构每年都基本相同:开学典礼发言往往是 “祝贺+学校的历史、 家底、 办学理念、 大学精神等介绍+对树立理想、 学会做人和勤奋学习的要求 ”; 毕业典礼发言往往是 “祝贺+对在校几年时光的
23、简单回顾+对终身学习、追求卓 越、 感恩母校等提出希望 ”。 三是专断化。 大 学校长的致辞更像一个官员的讲话, 扮演的是人生导师的角色,腔调总是居高临下的,一上来就是要求学生要如何如 何,应该怎么怎么样。 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这样的讲话已经越来越不受 学生 的欢迎了。 四、2010 年以来: 凸 显以人为本, 重拾大 学精神 大学校长毕竟是这个社会中人文素养最高的群体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逐 渐努力融入教育家的角色,开始有意识地抛弃官话、 套话,以平民视角与人文关怀, 认真地走进学生的世界,关注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情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 言,以真挚的情感和直面问题的诚恳态度发表演
24、说,畅谈大学精神抑或未来人生, 逐渐得到学生的热烈追捧。 其实早在世纪之交之初,一些认识到问题所在的大学管理者已经开始主动寻求改 变致辞的内容和风格。2001 年至2010 年,朱苏力担任了北京大学 法学院院长,就 在这几年间,他的一篇篇或酣畅或温馨或感人肺腑或催人奋进的致辞开始在网上 疯传。 他的致辞完全逃脱了古板严肃,显得文采飞扬,致辞里的语言超乎寻常的动 人。在6 月这个本来就有些缠绵的季节里 ,“ 你我都如流水”“走不出的风 景 ”“你柔软地想起这个校园 ”等毕业致辞标题无疑拨动了所有离别的弦歌,不 过朱苏力没有让这种情绪太过停留,他告诉学生们 ,“你得是有出息的孩 子 ”“社会不会等
25、待你成长 ”“责任高于热爱 ”。他自己曾言:“ 即使院长 身份,也拒绝官话、 套话、 空话、 大话;力求言之 有物,言之成理,拒绝真理的诱惑, 拒绝公共知 识 分子 公共益多、 知识益少 的通病;面对学生、 老师或其他受众, 坦诚交流自己对一些事 情的观察、 思考、 感受 和经验,既不强求,也不迎合。 ”8 2010 年无疑是大学校长致辞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在华中科技大学 2010 届本 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在 2 000 余字的演讲稿中,把4 年来的国家大 事、 学校大事、 身边人物、 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 李培根 16 分钟的演讲,被掌 声打断30 次。全场 7 700 余
26、名学子起立高喊 :“根叔!根叔!”他告诉学生要学 会坚强 :“ 也许你会选择 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一员。 没关 系, 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 ”他告诉 学生不要回避责任 :“ 我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 我记得你们 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 冷的冬天手脚冰凉, 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 气。 ”他告诉学生他读懂了学子的心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 被坚 强 ,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 中去闯荡。 ”这次毕业典
27、礼的讲话,一字一句都是根叔 “自己想的、自己写的、 自己敲的。连敲都 没有请秘书帮忙,最后完稿于飞机上 ”9。 熟悉的网络语言让学生们振奋、欢呼,大学校长致辞的面貌从此进 入了一个 新 的时期。2011 年,各大学的毕业致辞呈现出异常活泼的态势,北京大学校长周其 凤寄语毕业生忘记 “ 浮云”就不会“伤不起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致辞中套用 当年流行的凡客体, 并送了“独立思考、 善于作为 ”8 个字给毕业生; 上海交通大 学张杰校长对学生说 “因为你们,我拥有了 一个永远 青春的名 字 杰 哥 ”, 希望学生坚守高尚以对抗精神的沦丧 这个时期的校长发言风格尽管 百花齐放,或温情,或幽默,或理性
28、,但都是真诚的,了解这些学生的所思、所想、 所盼,并力图以大学精神的光芒照耀学生的前行道路。 无论社会如何浮躁,大学如 何迷失, 年轻学子们仍然保留着对崇高、责任、自由、平等、感恩等词语的尊重 和信仰, 并以热烈的掌声来表达此时此刻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文章比较粗线条地将中国大学百年来校长致辞的话语系统分为 4 个时期,并对其 产生原因作了一定探索。从百年历史来看,中国大学校长致辞强烈地受到两个因 素的影响:一是时代,正如英国剑桥大学常务副校长阿什 比 (E.Ashby) 所言“任 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 ”,时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 的发展,也深刻 地影响着大学校长的致辞;二是个性,只要是一个有思想、 敢负责、 说真 话的校长, 就一定会在学生重要的人生里程碑上留下大学精神的印记,告诉学生坚守人生的 意义,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走好未来的人生之路。 反观西方大学校长的致辞,他们更 关心亘古既有的传统价值,包括对国家乃至世界局势的分析,大学的精神传统和 人文情怀以及对将来的人生应采取的态度等。不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大学校长 的演讲都应追求 “不仅有着强烈的个性,更有演说的灵魂和启迪人们思考问题的 智慧。 大学有两样东西是不能缺乏的:一是她的历史感,二是她的生命感。 大学校 长的演讲是将两者结合最完美最紧密的大学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