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购物中心在经营中如何应对租金下滑.doc

上传人:上善若水 文档编号:327860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购物中心在经营中如何应对租金下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购物中心在经营中如何应对租金下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购物中心在经营中如何应对租金下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购物中心在经营中如何应对租金下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购物中心在经营中如何应对租金下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http:/ 2009 年 08 月 20 日 09:02 新浪乐居商业地产频道图为 2009 中国购物中心年会分组会议现场2009 年 8 月 20 日, 2009 第三届中国购物中心年会在青岛颐中皇冠假日大酒店举行。下午,与会嘉宾就如何打造赚钱的购物中心、购物中心投融资经营中如何防止租金下滑、购物中心如何使人们生活变得快乐、商业地产新形态等四个话题展开分组讨论。以下为第二组讨论的图文实录:主题:购物中心在经营中如何应对租金下滑主持人 杨泽轩:我们一会儿先围绕一个大的话题“如何打造赚钱的购物中心?”来讨论,接下来我们讨论“租金下滑如何逆转”,大家想一下招。之后就是投融资条件的情况。我们接下来

2、先说如何打造赚钱的购物中心,大家先做一个引领的思路,我的建议就是如何打造赚钱的购物中心,大家可以从“怎么叫赚钱?如何赚钱?”这两个纬度谈一下,咱们至少围绕核心一点,哪怕意见不是太全面,但是观点比较突出。最好结合当前的形势,再有一些奇招。租金下滑的逆转,建议大家可以结合案例,包括自己公司的、外面听到的都提一些招。我想这里面,郑先生这边、王总、张总、潘总,有很多都在实际项目操作,今年都面临到改合同的时候,面临租户有要求,大家可能都有一些方法可以一起探讨一下。第三个就是投融资条件了,这个不是所有人都能探讨的。http:/ 年要开业的购物中心,但是到 2009 年还是没有开业,开业的购物中心基本上有一

3、些只有三分之二的品牌入户,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觉得也和赚钱有关系,有一些购物中心的人流到三层以上就上不去了,三层、四层的商业普遍都空着,这是一个问题,没有人气很难实现运营商赚钱的需求。另外,在北京购物中心,也比较扎堆,量也比较大,很多的品牌千店一面,给很多有购买力的 30 岁左右的消费层,也有很大的困惑,就是说除了解决这个目的性消费之外,这种冲动性的消费很难刺激,所以我觉得,如何赚钱?我也希望在座的很多的商业地产的精英们,大家在现有的品牌之外,能不能引进一些比较新的点?因为其实我们也做了一个调查,30 岁左右的女性,基本上在美国可以达到 200 种服装品牌供她选择,在国内基本上就是 20 家品

4、牌可以选。所以让这种品牌的资源丰富起来。另外这种业态的搭配,因为北京工作压力蛮大的,下班之后大家的消费,我们的休闲能不能在购物中心能够实现这样的流程?我觉得也是比较重要的。主持人:总结一下是不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团队问题。第二个就是新品牌的资源。第三个是讲的购物中心内部整合一体化?形成更强的合力?赵姝妯:对,冲动性消费非常的重要。邢和平:购物中心,我们首先要认清什么是购物中心,因为在购物中心这个概念里面,我们很混乱,通过我们对全国的这种购物中心课题的调研,大家对购物中心的认识都非常低。购物中心怎么区别于百货?怎么区别于超级大卖场,怎么区别与商业街?抓住核心了之后,对购物中心有了很准确的认识,你

5、才能组成你自己的核心的商业竞争力,为什么?因为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者,不是经营商品的,直接说它应该是经营商户的,怎么经营它里面的商户?每一个商户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业态分布,但是作为购物中心的管理者,他能够给商户提供很好的经营环境。http:/ mall 也算进来,可能不止是 10 多个类,实际上就是把不同的东西弄进来,然后把人气提起来,让你有收益。这种业态的分配和组合,战略分配是怎样的?有的一期、二期出了问题之后,就放弃或者是转移了所有权,这样出了问题,就中断了,所有的经营就断掉了,这样业态就无从谈起。第三个是技术经营层面的问题。技术的问题,挣钱是无穷尽的,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根据自己管理团

6、队的特点,挣钱的办法有的是,不是我们在这里列举出来的,我觉得这是第三个层次问题。但是在日常维护当中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日常的经营当中,如果连续不起来的话,或者经营团队在细节上出了问题,就会引起商户的反感,或者是集体的罢工,所以是战略层次方面,作用不是很大,但是操作里面又是最重要的。总结概括起来,怎么样打造一个挣钱的 SC 业态?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在战略策略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张锋:我是从商业地产开发来讲,商业地产怎么赚钱?肯定不是拆散板,我们看前期的规划,做完了之后,我们还是通过后期整体的招租或者是整体的经营实现租金价值,然后我们推算出一个售价,作为商业地产商肯定是要卖一

7、个项目,而是通过经营价值,根据租金算出售价,然后卖给一个经营商。今天咱们讨论的话题,是怎么赚钱?赚钱要说两方面,一个是花钱的,一个是赚钱的。怎么赚钱?得最起码要有一个租金的支持,租金而且是随着项目的发展,应该持续的发展,应该把租金持续的提高。花钱方面就是一个成本的控制,当然作为怎么能够实现一个高租金?就是刚刚潘总说的,方方面面太多了,从规划、定位、组合、招商、人力等各个方面,都是一个基础。主持人:这是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问题,成本、收益。王海:怎么赚钱?其实每一个企业办法也不一样,赚钱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企业是拿商业地产起家的,想从小做大,很小的杠杆的撬动,利用中国的投资需求,大家对商业资产

8、的投资需求来做的。现在中国的老百姓知道地产的渠道很少,买地产股票也好象波动很大,所以我觉得这样赚钱,其实也是无可非议,只是一种模式,只不过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果你不考虑经营会面临很多的问题,这些年我们也看了很多的项目,卖掉之后,很多大的机构比如说阳光 100(企业专区,旗下楼盘),包括万达早期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因为卖不高。但是往往大型商圈卖不完,卖不完就存在一大块价值没有兑现,这个资产如果不经营的话,可能最后就发现会出现麻烦。http:/ 18%的份额,能源、石油等等石油企业也是非常好,还有就是高速路等很多的东西也是非常好,因为现金流回来之后,就投到房地产,我相信任何一个换了靠他做原始积累的

9、发展商,看他的现金流,都是要赔死的,投资这么大,一平米都不卖。但是现在他们,养了 5 年之后,做的非常好,他们做商业地产的初衷是什么?降低整个集团现金流,为了保值增值。能做到这样的很少。但是我觉得首先在中国做商业地产,老百姓投资地产的想法还是很多的,因为老百姓有了财产之后,都交给基金公司等放心的地方,但是其他的品类的投资还在开发当中。现在我们最近也在和嘉实基金沟通,他们现在已经接到国家第一批试点的基金,现在也在和我们基金的探讨。也就是说,很多的商业地产,如果仅仅靠前两种这么做,肯定做不过来,一种是都拿来做、拿来卖,肯定会做坏。还有就是大集团用来抗风险,这个确实很好,但是一个城市不可能所有都是这

10、样,做不好。这就需要大量真正以商业地产作为主页的开发商和经营上,采取更好的商业模式,更有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去经营,然后去赚钱。所以我觉得商业地产和公寓、住宅、写字楼最大的区别,就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目的就是产生一个预期,说将来上升公司每年都可以产生盈利,是将来可以持续性的,你给它的市盈率是 1/20,这也是了不得的。最好的还是做 6.5-7%,所以我觉得商业地产以后的主流的赚钱,应该是有一批专业的投资商和运营商,是靠商业地产做起来的。像和记黄埔不靠商业地产做起来的,这种很好,我们就要靠商业地产起家,政府也不能接受,所以我觉得以后主流的应该怎么赚钱?我觉得就是专业的商业地产做运营商,专业的做商业地

11、产,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做商业地产,是赚长期的钱。相应的现金流要支持,可能就有投融资体系,其实有了这个,才有赚钱的条件,我就先说这么多。吕洪超:在前面,各位专家谈的都是比较明朗,到了我这里观点就很少了,我谈两点,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前期的工作就是定位,我觉得一个购物中心的定位非常关键,包括选址,在城市当中或者是行业当中的定位非常关键。再者就是牵扯到卖场里面的动线规划、业态的组合、客http:/ 33 万平,现在商业面积开业是 16 万平,三期商业面积是 8 万平,现在已经开业三年,到今年为止我们已经开始盈利了,盈利的效果还是不错,虽然有去年经济环境的影响,从去年年底我们受到的冲击应该是比较小

12、,到了去年年底到今年,我们的租金不仅没有降反而还在提升,今年综合的提升在 5 毛左右/平。所以说,通过我们购物中心,因为购物中心我们分三期,第三期开业的三年,这三年当中,我们调整的品牌大概是 90%,基本上商场都调整了一遍,但是到今天,应该说还算不错。在潍坊当地做的还是不错的,在山东应该目前购物中心,像这种比较综合的,我们目前还是做的比较大的,或者说是第一个。主持人 杨泽轩:到我这里,我根据我的见解提几个看法:第一个,战略层面,这个可能是把方向做对,我提一个不同的看法,考虑产业链的问题。赚钱是刚刚大家也提到了,真正赚钱,看做产业链上的全段还是一部分,这里面决定了你到底赚多少?怎么赚?这是第一个

13、,最赚钱的是做产业链。第二个,策略层面。刚刚也提到了,我们也非常认同就是成本和收入的问题,所谓赚钱的问题就是成本而言,这里面涉及到,商业地产的成本控制,万达是怎么控制的?是靠前面的拿地把成本压的很低,这是一个核心的成本控制模式,当然别的可能也不同,咱们就不说了。收入有很多的办法,刚刚也讲了,方法太多了。但是核心我觉得还是要围绕刚http:/ SM 广场、万达的城市综合体,还有本土的新城市广场等等,购物中心还是挺多的,但是真正到现在为止,感觉经营情况比较好的,也还是在逐渐的慢慢的进入佳境的状况。感觉他们从业态的定位,还有资源招商这个方面来说,特色性比较少一些,都是一些大家长期看到的百货、电器等,

14、定位来说比较大同小异一些,所以我们觉得可能从核心的产品的资源上来说,应该有一些比较新一些的东西。再加上各位老总说的关于后期的经营管理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就说这两点吧,谢谢大家。主持人 杨泽轩:我们第一轮简单的过了一圈,相信王总这边已经把观点浓缩了,一会儿让王总把大家的观点,我们一起捋捋,大家再对观点深入进去,可能从不同的纬度、角度大家都有一些探索,我们请王总把讨论归结一下。王海: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我就尽量把大家遗漏的做补充一下。http:/ 2、3 年,但是没有看未来,这种风险一定要提前看到,要制定合理的策略。这里面我们有不同的战略有不同的风险,我觉得风险恰恰是倒过来的。从做的角度,自然就

15、是想盖房子去卖,然后赚差价。我们应该也感受到这几年的形式,这种模式风险也是最大的,不可能做到 100%的销售,而且销售的部分,在售后的经营上也会出问题,所以这种风险最大。风险最小当然是做成一个现金流的池子,挣钱了之后,就降低风险,这种风险是最小的。我们从战略层面上讲,把商业层面打造成一个产业链,这是有一定规模的地产。这种风险相对我觉得比其他的几点要小。再往下就是作为一个现金流风险的补充,然后用来抗风险,这种风险是最小的。我们打造一个产业链,还是靠地产来赚钱,既有住宅又有写字楼,又有商业,整合的种类越多,肯定合力越大,这种风险相对第二小。风险再往下,相对变大的,我就是做商业地产的。你的现金流充不

16、充,比如说永旺是日本的模式,风险是随着积累来降低的,做的越多,风险越小,做了 15 个了,我做 16 个的时候,风险肯定比 15 个小得多。在做第一个的时候,风险非常大,做第二个的时候,风险有二分之一。这种就需要我们认准目标,不要看短期,如果只是看一个项目,你就可能风险会更大,所以要尽快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提到战略层面。风险最大的就是一开始说的卖地盖了产品把它卖了,我觉得这个偏离了商业地产的本质,本质就是要赚长期的钱。这是战略层面的确定很重要。然后就是策略层面。就是确定了战略,我们选择的是中间的这一点,我们做产业链,即使我没有产业链,我是一个纯粹的产品,但是我也要好好的经营。在战略层面

17、,我觉得不补充一下,除去刚刚的成本和收入的问题,还有就是现金流的筹备的问题,另外还要加上一个拿地,一个是拿地成本降低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自己完成的项目,也有很多是政府方面的推动。我觉得一个商业地产,政府给的投入,远远大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长期的经营,不光是自己经营的租金,比如说北京的项目,我们算是差不多租金 1.4 亿,我们http:/ 5 万,也就是说,1.4 的租金收进来,就看租户的销售额,他们在这里做的生意,除了付你的租金,他们还有很多的成本,比如说很多的经销商,货是从别人那里拿的,中间的毛利率还跟不上开发地产。所以他们在这里差不多要做 10 亿的生意,这 10 亿的生意,给政府带来的效

18、益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政府把这块地给谁办一个企业,三年会孵化出一个年销售 10 亿的企业,而且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们去年也没有觉得经济危机的影响,也就是说,政府带来的效益,远远超出把这个地给别人做一个企业。所以我觉得从策略层面,商业地产拿地,应该有充分的优势比住宅拿的更便宜。我们去年成都很特别,很多的商业地产的地价远远低于住宅用地,非常好的地段。也有人拿了之后,没有做商业,但是政府的导向还是很清晰的。所以我觉得策略层面,首先是拿地这个层面,咱们得先看大成本,经营上成本的压缩肯定要做的。然后就是整个资金,找地之后,如果地很贵,成本首先下来了,然后就是找钱的成本,什么献最便宜?现在找钱,无非一种就

19、是间接融资就是银行,一种就是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咱们的成本是有官价,而且不能阶段式定价。一旦有经营收入的时候,你所拿到的贷款比率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你手里球越多,玩起来越有空间,比如说你做第一个商业地产,你可能手里只有一个球,可能你和银行谈,你只能从商业贷开始做起,但是你做第二个就不一样了,你手里有一个,随时可以把它变成一个比较低的融资成本,但是我觉得中国下一步,也需要整个咱们这个行业推动直接融资渠道。我们现在房地产企业有一些资本市场的平台增发,都是将来要八仙过海的,地和钱的成本是大成本,这两个成本搞定了,然后就是微观成本,就是经营过程当中的成本的控制和收入,这里面其实我们在经营一个项目当中

20、,我们要把成本要转化成利润,就是很多事情本来要花钱的,但是最后就是赚钱的。第三就是技术层面。就是细到每一个项目的操作,我觉得商业地产是一个全程的概念,很多的项目做起来有问题,就是前期的建设和后期的管理没有一个连续性,所以我觉得总结大家说的,从动线、业态,动线就是和硬件息息相关,不光是一个客流的问题,很重要的够是一开始的很多基建设施的安排,其实商业地产成本设施过程当中,土建占的比例也是非常大,相反一些基建设施,不光是空调、电梯,还有就是水电等,花钱是比较多的,就像建一个生产线一样,如果现在生产线还是 VCD 的,但是现在大家用的是 DVD,那生产线肯定是不值钱的,但是往往我们看项目的问题是什么呢?首先土建阶段有一个动线的问题,这是经常容易犯错误的问题,还有就是基建设施不到位,这就导致不光是公共空间很难营造舒适的环境,空调等各方面的配比都不合适,还有就是和业态规划完全偏离,想做餐饮完全做不了,做了之后,很多的方面都有问题。所以硬件,除了动线,基建设施也是非常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