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页,中国崛起与周边争端,主讲人: 湘潭大学贺 鉴 博士贺鉴简介:国际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湘潭大学国际关系硕导,武汉大学首位全额资助“剑强国际法高级访问学者”。注重学以致用,多次应邀参加省部级专家咨询会,为商务部国际官员培训基地做主题讲座;为空军装备部政工干部培训班做国际形势报告;参加解放军总参部、中国维和部队培训中心、外交部主办的相关会议,主要观点和建议被军方和政府采纳 。,第2页,中国崛起与周边争端,中国崛起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的争端中国崛起与中苏(俄)边界问题,第3页,中国崛起与中苏(俄)边界问题,主讲人:贺 鉴 博士,第4页,中国崛起与中苏(俄)边界
2、问题,一、中苏(俄)关系的发展变化 二、中苏(俄)边界的变迁:以外蒙古争端为核心,第5页,当今中国版图,第6页,元朝的版图,第7页,清朝的领土总面积到底是多少?,有人说1200多万平方公里,有人说1300多万平方公里,如把1860年前清朝版图和现在中国相比较,现在的中国至少减少了300多万平方公里,那就是沙俄于19世纪割占我国的超过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再加上分裂的外蒙古约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另外西藏先后被割去许多土地,比如“麦克马洪线”起码超过10万平方公里,再加上西南失去的领土,如果还可以算上“尼布楚条约”中清朝放弃的贝加尔湖以东的土地,至少有50万平方公里,恰克图条约放弃的萨彦岭以北之
3、地,清朝至少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版图 。,第8页,第9页,晚清中国地图,第10页,一、中苏(俄)关系的发展变化,(一)中苏“蜜月期”的友好合作 (二)中苏分歧和决裂 (三)中苏关系正常化和中俄关系平稳过渡 (四)中俄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发展,第11页,(一)中苏“蜜月期”的友好合作,从历史中走来的中苏关系 毛泽东访苏和中苏新同盟的建立 苏联的慷慨援助与中国的全面学习,第12页,(二)中苏分歧和决裂,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 苏共二十二大之后的大论战 中苏两党、两国的彻底决裂,第13页,(三)中苏关系正常化和中俄关系平稳过渡,消除“三大障碍”,中苏关系“冰消雪融” 戈氏访华与中苏关系正常化 新的建设性
4、伙伴关系,第14页,(四)中俄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发展,国际大背景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9.11事件”后中俄两国的交往与合作 对中俄关系的思考与展望,第15页,二、中苏(俄)边界的变迁: 以外蒙古争端为核心,(一)尼布楚条约与恰克图条约 (二)北京条约与瑷辉条约 (三)勘分西北界约记 (四)中俄蒙协约 (五)中俄协定 (六)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16页,中苏边界的划分始于17世纪。沙皇俄国于16世纪中叶向东扩张,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与中国发生边界问题。在中俄东段和西段边界,通过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中俄北京条约(1860)、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中俄伊犁条约
5、(1881年)及几个勘界议定书,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入了俄国版图。,第17页,在中俄中段边界,19世纪末叶以来,沙俄政府除通过控制中东铁路,进一步向中国内地扩展其势力范围外,还把当时属于中国的外蒙古看作是自己拥有特殊利益的地区,策动外蒙古与中国分离,并武装侵占了外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1917年以后,中国历届政府曾就外蒙古问题与苏俄、苏联政府反复谈判、交涉,至1946年1月5日国民党政府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原中俄中段边界大部分成为蒙苏边界。至此,在沙俄利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蚕食鲸吞之后,中俄之间7300余公里的边界线基本确定下来。,第18页,(一)尼布楚条约与恰
6、克图条约,外蒙古包括喀尔喀四盟(车臣汗、土谢图汗、札萨克汗、三音诺颜部)和科布多等地,它地处大漠南北,位置十分重要。17世纪前期,随着内蒙古各部相继并入清朝,喀尔喀三部于1638年遣使至盛京,向满清政权奉表称臣。至此,外蒙古亦归入清朝版图。到康熙年间,清政府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盟旗制度,用来管理外蒙事务。,第19页,尼布楚条约,同一时期,沙俄殖民者通过一个世纪的侵略扩张活动,逐渐占领了远东的西伯利亚地区,并以此为基地,向东扩张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向南则扩张到外蒙古地区。在黑龙江流域,沙俄侵略者的行为遭到中国军民的奋起反击。中俄两国政府于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以此确立了两国的东部边界。
7、,第20页,恰克图条约,早在17世纪前期,沙俄殖民者通过武力占领等手段夺取贝加尔湖一带的土地,并企图以此占领整个外蒙地区。 中俄两国于1727年8月签订了边界条约布连斯奇条约。不久,双方又签订了两份文件阿巴哈依图议定书和色楞额议定书,对两国边界事宜进行了具体规定。 在此基础上,两国政府于1728年10月签订了总条约恰克图条约。共十一条,它对边界、逃人、贸易诸问题一一做了规范。,第21页,在边境方面,条约规定:两国边界在恰克图河溪之俄国卡伦房屋,在鄂尔怀图山顶之中国卡伦鄂博,此卡伦房屋鄂博适中平分,设立鄂博,作为两国贸易疆界地方后,两国疆界立定,遣喀密萨尔等前往。从额尔古纳河到齐克达、奇兰、以楚
8、库河为界,从此以西以沙毕纳依河岭(沙弼奈岭)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第22页,条约明确了两国的中部边界,遏制了沙俄对外蒙古地区的侵略。 进一步巩固了中央政府在外蒙古的主权。清政府派官吏率卫队常驻库伦。此外,清政府还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科布多参赞大臣和阿尔泰大臣,与当地王公、喇嘛一同管理外蒙古事务。 外蒙古作为当时中俄两国陆地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对加强两国联系、发展两国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条约签订后,中国北部的边疆地区在一百多年内保持了相对的平静。,第23页,(二)北京条约与瑷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利用清政府内外交困之机,以武力相威胁,逼迫清政府签订了瑷辉条约和北京条约(又
9、称北京续增条约),非法割去我国东北地区领土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第24页,(三)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10月7日,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 俄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是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的又一个掠夺性条约。重新规定从沙宾达巴哈起至浩罕边界为止的中俄西段边界,新界以西原属中国的土地划归俄国,连被中俄北京条约列为界湖的斋桑淖尔、特穆尔图淖尔等也被划入了俄境。,第25页,(四)中俄蒙协约,1915年6月7日,中俄蒙协约在恰克图正式签订。共二十二条,:外蒙古承认中俄声明文件及声明另件;外蒙古承认中国宗族权,中、俄承认外蒙古自治政府并保证不干涉外蒙古
10、的自治;库伦活佛哲布丹尊巴呼图克图汗名号受中国民国大总统册封;中俄承认外蒙古自治政府有办理一切内政并各外国订立关于自治外蒙工商事宜国际条约及协约之专权;,第26页,中国货物运入外蒙古须纳内地货捐,洋货由外蒙古运入中国内地,应照1881年之中俄陆路通商章程所定之关税交纳;中国属民在外蒙古之民刑案件由中国官员审理,蒙人与中国属民之民刑案件,由中蒙官员会同审理,各按自己法律治罪;中国可在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及恰克图等处驻扎办事大员及佐理专员之卫队,人数上库伦不能超过200,其它各处均不能超过五十;中俄声明文件、声明另件及俄蒙商务专条继续有效等。,第27页,中俄蒙协约的签订,被沙俄视为外交的巨大胜
11、利。它将沙俄几年来通过俄蒙协约、中俄声明文件、声明另件等掠取的特权以条约的形式巩固下来。中国方面,虽然俄国承认外蒙古为中国领土,但依据协约中国仅能派出少量的卫队,根本不足以维护自身权益。而协约赋予中国的诸如“宗主权”、“册封哲布丹尊巴呼图克图汗名号”等虚名根本不足以掩饰中国在外蒙古主权的丧失。但随着三方协约的签订,民国初期喧嚣一时的外蒙古问题也暂告一段落。,第28页,(五)中俄协定,1924年5月31日达成协议。顾维钧和加拉罕各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政府外交部正式签署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以下简称中俄协定)、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以及七个声明书、两个换文和一个议定书。 中俄协定共十五条,对于外蒙古
12、问题,协定第五条规定“苏联政府承认外蒙为完全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及尊重在该领土内中国之主权。,第29页,从1915年的中俄蒙协约到1924年中苏悬案协定的签订,外蒙古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外蒙古历经“自治”、取消自治,最后在苏俄的扶持下再次“独立”。虽然中苏两国通过大纲协定明确了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但苏联从自身利益出发,继续在外蒙古驻扎军队,扶持外蒙古红色政权。中国仅仅取得了名义上的“领土主权”,但中国既没有派出任何管理机构,也没有在外蒙古驻扎一兵一卒,根本无法行驶主权,从而导致了外蒙古事实上的独立。,第30页,(六)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协定的签订并未使
13、中国收回外蒙古的主权。在条约签订后不久,中国国内局势再次陷入混乱,1927年,伴随着国民革命军的胜利北伐,蒋介石控制下的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统治中国,但国民政府执行的反苏反共政策致使两国关系迅速恶化,中苏两国甚至断绝了外交关系,而外蒙古问题也随之搁置。,第31页,“九一八”事变后,东亚局势日趋紧张,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立即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苏联以此为契机,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国民政府方面,自1932年淞沪抗战后,“联苏制日”的的主张开始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中苏两国开始着手复交谈判,且立场日趋接近,并于1932年12月12日通过外交换文,重新建立了外交关系。,第32页,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4
14、5年8月,国民政府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外蒙古问题,条约,国民政府在给苏联政府的照会中表示:兹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然承认外蒙古之独立,即以现在之边界为边界。1945年10月22日,外蒙古政府采取了以记名投票的方式就外蒙古是否独立进行了全民公决。根据库伦当局公布结果:参加投票的487409人全部赞成外蒙古独立。1946年1月5日,中国国民政府正式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第33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14日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通过该条约,苏联在战后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实
15、现的远东战略目标太平洋出海口和不冻港,至迟到1952年底将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作为苏联远东战略一部分的外蒙古问题,中方主动提出了新政权承认蒙古与1945年宣布独立的既成事实,并建议以互换照会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第34页,照会全文,根据今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和大连的协定,我仅以此声明,缔约的双方在如下事项中应达成理解: 1、由于上述条约和协定的签订,缔约的双方同意宣布:1945 年8月14日中苏之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及其所有附件全部无效。 2、缔约国双方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这一点因为1945年在外蒙古进行的
16、证明其要求独立的公民投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业已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而获得了充分保证。,第35页,显然,中方希望通过顺利解决外蒙古问题来废除1945年的中苏条约及协定和所有附件。苏联方面经过考虑,原则上同意了中国的方案。 至此,外蒙古的地位正式地确立下来。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成为国际上具有合法主权地位的国家。,第36页,苏俄两次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但都落空,俄国十月革命后,1919年7月25日,列宁的苏俄政府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宣言中提出废除的中俄条约仅指19世纪末至十月革命前夕沙皇政府单独与中国政府订立的中俄密约(1896年)、辛丑条约(1901年)和俄日签订的侵华条约,并不
17、包括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订立的不平等的中俄条约。,第37页,1920年9月27日,苏俄政府又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明确宣布“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这一次对待中俄历史遗留问题的立场似乎较第一次宣言进了一步,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以后的中苏磋商和谈判中,苏方代表始终坚持维持旧的不平等的中俄界约的立场,只是在“不坚持江左64屯归俄国保有”上表现出唯一的一次让步。,第38页,1923年,苏联政府表示要以“完全承认中国在其领土上的主权”为重新签订条约的基础,但这里的“领土”指的只是中东铁路沿线地区及中国政府向旧俄政府提供的租界。面对中方代表提出的“
18、取消中国与旧俄帝政时代各约”的要求,苏方代表表示赞成,但其中有关中俄界务的应予除外。 在1924年3月的中苏谈判中,北洋政府要求废弃旧约,苏方拒绝。,第39页,1924年5月31日,中苏正式签订了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其废止旧约与划定疆界两项均同于草案。此后至1926年,中苏双方举行会谈,商议重新划界,订立新约。谈判无果而终。这样,两国疆界未能重新划定,两国平等新约未能签订,中苏边界问题成为悬案保留下来。 民国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有再正式提出这个问题。但苏联政府却在20年代末至40年代期间,乘中国国内混乱之机,又在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地段,把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七百多个中国岛屿划去六百多个,面积达一
19、千多平方公里 。,第40页,1991年中俄国界东段协定 1994年中俄国界西段协定 2004年10月中俄关于两国边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标志着四千三百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此次中俄两国延续了两百四十多年的边界问题,最终在百分之百共识的基础上获得了最终解决,这将进一步增强双方的政治互信,丰富中俄战略伙伴协作关系的内容,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睦邻合作提供了可靠保障,为世界各国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争端树立了成功典范。中俄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第41页,结论,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俄边界在数百年内历经变化。在中国强盛之时,中央政府对边界的控制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在中国强盛之时,中外通过签订条约,使中国对边界的主权得到明确的宣示和巩固;在中国实力衰落之时,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地赔款,掠取非法利益。总结历史经验,国人只有自强不息,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才能保证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受到侵犯。这就是中俄边界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第42页,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