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7 年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积累应用 10 分1. 填空题。 (5 分)(1)宋词有借助意象写秋的,如柳永雨霖铃首句“ ”,李清照声声慢下阕首句“ ”;有直接写秋的,如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篇句“ ” 。 (3 分)(2)不少成语出自经典作品,如“豁然开朗”出自 , “ ”源自秋水中河伯自省被有学问的人耻笑。 (2 分)2. 选择题。 (5 分)(1)你乘游轮“夜游浦江”时想用诗句描述所见美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下列最贴切的一项是( ) 。 (1 分)A.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B.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C. 河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
2、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2)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中国人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发烧,家人用中医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 。法庭上,面对控方律师嘲讽似的提问及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读” ,许大同感到百口莫辩。填入上面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A. 虽然孩子病好了但许大同被指控。B. 因为此事许大同被指控虐待了孩子。C. 这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被指控。D. 许大同因为虐待孩子被指控。下列为控方律师设计了提问,最贴切情境的一项是( ) (2 分)A. 许先生,刮痧疗法怎么没能治好中国那些东亚病夫?B. 许先生,难道丹尼斯背上的印痕是你爱孩子的吻印吗?C. 许先生,你
3、说“经脉穴位”能治病,能解释一下吗?D. 许先生,你就是靠这种野蛮治病方法活到今天的吗?一、积累应用 10 分(1) (3 分)寒蝉凄切 满地黄花堆积 楚天千里清秋(2 分)桃花源记 贻笑大方2(1) (1 分)A (2)(2 分)B (2 分)B(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8 分)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唐)刘长卿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占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注】皇甫侍御,即皇甫曾。时贬为舒州司马。刘长卿,时因得罪观察使,贬- 2 -为睦州司马。白云:代指刘长卿居处。12.在内容上写标题直接照应的一项是( )(1 分)A.首
4、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13.对本诗景物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荒村”句写诗人居处荒凉,夕阳返照之下显得更加凄清。B.“落叶”句描绘出黄叶翻飞的景象,衬托诗人心境的悲凉。C.“野桥联写出雨大桥断、山路难行,巧妙地暗合了标题。D.“何人”句以“白云”代诗人居所,又隐喻友人志行高洁。14.皇甫曾写唱和诗云“沧州自有趣,不便哭途穷。”辨析刘诗和皇甫诗表达情感的不同。(4 分)(三) (8 分)12 (1 分)B13(3 分)D14(4 分)答案示例:刘诗表达了友人不辞辛苦来访的惊喜与感激, “独”字写出了身处荒凉之境的孤寂与失意,尾联抒发与朋友惺惺相惜的感慨;皇甫诗劝慰
5、朋友要乐享山水之趣。评分说明:刘诗情感分析 3 分 皇甫诗情感分析 1 分2017 年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积累应用 (10 分)一、积累运用(10 分)1.填空。 (5 分) (每空 1 分)(1) ,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 夕阳下, ,两三航未曾着岸。 (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 (3) 登金陵凤凰台中,李白感伤皇帝被奸臣蒙蔽的两句诗是:“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2 分)A.在通往机场的大道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数万名欢送的人群。B.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C.多年老友的书店终于要开业了,再忙我也要光临。D.洪水退去之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
6、支援灾区。3.王教授书斋落成,同事老李要送一联诗句给他,以下最合适的是:( ) (3 分)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5 分) (1)露从今夜白(2)酒旆闲;远浦帆归(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2 分)D3.(3 分)C(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6 题。 (8 分)【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乔吉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 ,直泛沧溟 。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 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 慢整,牵动一潭星。【注】青云兴:做官的兴头。
7、沧溟:指江海。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丝纶:指垂钓的丝线。14.“中吕”是这首诗歌的( ) 。 (1 分)A.曲牌 B.词牌 C.宫调 D.套数15.分析诗歌画线部分的作用。 (3 分)16.诗歌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及表现手法都颇具有矛盾性,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4 分)14.(1 分)C15.(3 分)多用比喻,以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营造了清朗明丽的意境,讴歌山水的美丽,为后文写弃官归隐作了铺垫。16.(4 分)诗歌塑造了秋天江边垂钓的渔父形象,既表现了渔父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流连山水的闲适之意,又不期然地表现了隐逸者避世而又寂寞的内心矛盾,
8、体现了雅俗兼至的艺术特色。2017 年金山区高三语文一模卷(时间:150 分钟,分值 150 分)2016 年 12 月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10 分)1、积累(7 分 )1.(1)多情自古伤离别,_。 (柳永_ )- 4 -(2)_,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2.(1)杜甫的月夜诗中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种从对面入笔,曲折地表达情感的手法相似的一句是_,_。3.在网购中, “草”字通常可以理解为长势很凶猛的购买欲。而网络语言“拔草”意指把心痒痒的购买欲给“拔”除了。很多吟咏小草的古诗可以形成有趣类比,如:“_,_”,表达出购买欲也是随季节变迁,每到换季时节总会悄然萌生:“_,
9、_” ,则是真切地呈现了购物欲总是挥之不去,不管别人劝阻还是自我放弃,隔几天又会浮上心头的情形。将以下诗句依次填入上文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D.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应用(3 分)4.在下面的情景中,最合乎情理的表述是( )小红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她拿着人生第一笔工作获得的酬劳,回家激
10、动又兴奋自豪地说:A.爸爸,周末我跟你去看电影。B.我带你去看电影,就这个周末,爸爸。C.爸爸,周末我带你去看电影。D.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就这个周末,爸爸。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10 分) 一、 (7 分) 1 (2 分)(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 (1 分)(2)位卑则足羞 2 (1 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3 (3 分) (A) 二、 (3 分)4 (B) 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15-17 题(8 分)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 【朝代】宋代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
11、,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注】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 5 -15.(1 分)从字数上看,这首词是口口16.(2 分)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开头一句先以景起,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的良辰美景。 、B.“抹”字写足了一望无际的荒凉之景,今昔对比的亡国之情于此淋漓出焉。C.下片起笔以“燕子”为转接之物,化用刘禹锡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表达的情感大相径庭。D.整首词写春天的景色和西湖的荒凉是实写,而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17.(5 分)赏析作品中两
12、处问句在推动词人情感发展中的各自作用。_三、 (8 分) 15 (1 分)长调 16 (3 分) (C) 17.(4 分) (每个问句各 2 分,1 分内容,1 分作用)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原来这样的良辰美景,却已是接近尾声了,再能游览几番?就要等到明年此时才能重睹芳春!一种惜春之情油然而生。 (1 分内容)此一问句由先前晚春时的莺歌燕舞,春意浓厚的愉悦之情转为惜春之情,推动了词人的情感发展。 (1 分作用)“当年燕子知何处?”下阕中问句则化用刘禹锡诗歌,写出了昔盛今衰的兴亡之感,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1 分内容)由上阕中的惜春之情转为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将词人的情感推向
13、高潮。 (1 分作用) 两处问句使得整首词在严整的章法中又不失自然流动之势。 2017 年普陀区高考一模(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2016 年 12 月)一、积累运用(10 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 分)(1)蟹六跪而二螯,_,用心一也。 (_劝学 ) (2 分)(2)渐风霜凄紧,关河冷落,_。 (八声甘州 ) (1 分)(3)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感慨秦汉历史变迁的两句是“_,_”。 (2 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 分)(1)朋友将留学远行,依依不舍,此时最适合赠别朋友的是下列诗句中的( ) 。 (2 分)A、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 -
14、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画线处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 ) (3 分)在几代考古工作者 50 多年的不懈努力下,二里头遗址的全貌愈发清晰:这里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络,发现了最早的宫城,发现了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作为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开城市布局和规划的先河,_。A、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B、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C、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D、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1、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荀子 (2)残照当楼 (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 (1)B(2)C (三
1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3-15 题。 (8 分)赠从弟 【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注】刘桢,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从弟,堂弟。13、这首诗第一句中“亭亭”表现出松树_的形象。 (2 分)14、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对仗尤为工整。B、第二句两个“一何”凸现强烈的情感色彩。C、诗人由外而内揭示松柏孤傲不群的个性。D、整首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精神追求。15、刘祯的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 ,请结合本诗歌作简要赏析。 (4 分)_- 7 -
16、_13、挺拔耸立14、B 15、答案示例:作者开笔便让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然后再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紧接着连用两个“一何” ,先慨叹谷风之凛冽,简直就要横扫万木;后叙写松枝之苍劲,更显出松柏那“其奈我何”的刚挺难摧,然后赞美松柏在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却依旧端然挺立,一“正”一“常” ,语势铿锵,正气凛然。结尾自问自答,点出“松柏有本性”后戛然收笔,意蕴深沉。诗歌气势激宕,语言不事雕琢而刚劲有力,读者于涵咏之际,恍可见到,那苍劲的松柏,还久久矗立在眼前。 闵行区 2016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一 积累应用 10 分1.默
17、写。 (3 分)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三山半落青天外,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2. 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1 分)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可怜后主还寺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C.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 下列诗句中,未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1 分)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C.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4. 古人常以荷花喻人,下列诗歌中的荷花
18、,不具此意的一项是( ) (1 分)A.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B.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C.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D.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5.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1 分)A.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8 -B.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C.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D.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6. 春节将至,某汽车运输公司的停车场要贴一副对联,下列不宜作为春联的一项是( ) (
19、1 分)A平安靠好司机,场兴有主人翁。 B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C大干快上多装,争分夺秒快跑。 D场兴我兴皆兴,场荣我荣俱荣。 7. 下列各项排序,最适合填入方框中的一项是( ) (2 分)保障发展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共同捍卫人类发展权利,相信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摘自人民日报 2016年 12 月 2 日)也需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 中国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 互鉴发展经验 还需作出更大努力 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A. B. C. D. 1. (3 分)想佳人妆楼颙望 一水中分白鹭洲 郴江幸自绕郴山2.(1 分)D 3.(1 分)
20、C 4.(1 分)D 5.(1 分)B 6.(1 分)C 7.(2 分)C(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 1921 题。 (8 分)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三)王安石浅浅池塘短短墙,年年为尔惜流芳。向人自有无言意,倾国天教抵死香。须袅黄金危欲堕,蒂团红蜡巧能装。婵娟一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19. 王安石,字 ,号半山。世人又称 。 (2 分)20. 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有五个韵脚。B.首联写出了梅花所处的位置与环境。C.颔联写梅花不仅貌美而且散发芳香。D.颈联写人喜欢梅花而挂上黄金红蜡。21. 请对诗歌的尾联进行赏析。 (4 分)- 9 -
21、19. (2 分)介甫 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荆国公)20. (2 分)D21. (4 分)采用比喻(比拟)手法,把梅花比作冰雪(为梅花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梅花不惧寒冷、迎接春天的孤傲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及高洁无畏的内心情怀。2017 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0 分)1.把下列名篇名句补写完整。 (3 分)(1)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2) ,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白梦游天穆吟留别 )2.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 分)月夜中,杜甫在描写妻子独自看月的情景后,写出了希望结束两地看月的诗句:“ , 。 ”
22、3.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名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2 分)周恩来总理为中国的崛起强大,为世界的和平进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他的品德风范,中国人民崇敬追随,世界人民也敬佩向往。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4.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3 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内容取向的显性知识,如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一般文化等原理类知识; ,包括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策略知识、情境知识和反思知识等为基础的课程知识、教学设计知识、教学过程知识、组织管理知
23、识和人际知识等,即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的核心知识,是关于如何教和怎么支持学的知识。A.还要掌握核心的教学取向的实践知识B.还要掌握隐性的实践取向的教学知识C.更要掌握丰富的实践取向的隐性知识D.更要掌握基础的教师取向的丰富知识一积累应用 10 分1. 3 分 (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2)青冥浩荡不见底2. 2 分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3. 2 分 B- 10 -4. 3 分 C(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8 分)金错刀行 (南宋)陆游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24、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注释】错:镀镶,装饰。 天汉滨:汉水边。 南山:终南山,一名秦岭。 楚虽三户能亡秦: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1 分)A.本诗是古体诗。 B.本诗是歌行体。 C.本诗不造意境。 D.本诗三次换韵。16.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第五句到第八句塑造了渴望杀敌立功的爱国志士的群像。B.“千年”句书写了作者报国无门、忠而被弃的人生遭遇。C.“南山”句雪光刀光相映衬,烘托了作者的凛然与雄心。D.
25、本诗最后用叹词、反问和典故,抒发了誓死抗金的豪情。17.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前四句。 (4 分)_(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517 题。 (8 分)14. 1 分 C16. 3 分 B 17. 4 分【答案示例】前四句塑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首二句以物写人,以刀的外观和内质之美写自己品行高洁、才能卓越。第三句直接表达未为国建立功业的遗憾,第四句以动作刻画形象, “提刀独立”写对杀敌的渴望, “顾八荒”写自负英雄的豪迈气概。【答案示例】前四句塑造了一位渴望建功立业的大丈夫形象。 “刀”用来杀敌却镶金嵌玉,利气冲天却置于室内,这里托物写人,借“刀”被闲置暗示自己无用武之地。 “丈
26、夫”却“五十功未立” ,直抒浩叹。 “提刀”写急欲上阵, “顾八荒”写壮志难酬而更慷慨激昂,这些动作和神态都突出了自己的爱国热忱。从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三个方面评分。- 11 -崇明县 2016 学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 文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一、积累应用(10 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 分)(1)不应有恨, 。 (宋苏轼水调歌头 )(2)位卑则足羞, 。 (唐韩愈师说 )(3) ,断桥头卖鱼人散。 (元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4)舞台上遭逢苦难久别重逢的夫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7、,此时可以用琵琶行中哪两句诗句来形容这种场景: , 。(5)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 登快阁中“ , ”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在下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痣是一个具有癌细胞的基地,这些癌细胞为什么不能施展它们的魔法与威力呢?这是因为人体里有一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制止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 。内质网能细致地辨认出痣里头的致癌基因。当它们发现这些坏家伙后,会立即停止该基因的蛋白质折叠。A这种抗癌机制能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是内质网B它们就是人体细胞内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C这种抗癌机制负责将
28、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生成D它们就是人体细胞内的内质网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一 积累应用 (10 分)1 (1)何事长向别时圆(2)官盛则近谀(3)落花水香茅舍晚(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5)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2.B(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16 题。 (8 分)雨 伞 (元)萨都剌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秋竹。 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晴天却阴雨却晴,二天之说诚分明。 但操大柄常在手,覆尽东西南北行。- 12 -【注释】 本诗作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当时天下群雄鼎立,割据一方。14本诗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 (1 分)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9、( )(3 分)A “剪纸调膏护秋竹”叙述了伞的制作材料以及具体工序。B “雨里芭蕉声簌簌”采用比喻手法写出雨打伞盖的声音。C “晴天却阴雨却晴”一语双关既写伞之用又写时代之变。D “覆尽东西南北行”直接抒发作者对掌握大权者的情感。16有人评价这首诗“下半首愤疾刻露,殊少蕴藉”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评析。 (4 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16 题。 (8 分)14托物言志15D16评分说明:评价 1 分;分析 3 分。参考示例 1:本诗上半首描摹雨伞的形态、制作过程以及具体功用,体现了咏物诗的随物赋形、巧妙神似的特征, (1 分)而下半首由晴雨的变化转入议论,对那些一旦操执权柄便任行
30、天下者充满愤慨之情。 (1 分)尽管依然借助雨伞来表达情感,但是,其所指过于明晰和直接, (1 分)因此,缺乏含蓄,略显直露。 (1 分)参考示例 2:本诗上半首描摹雨伞的形态、制作过程以及具体功用,体现了咏物诗的随物赋形、巧妙神似的特征, (1 分)而下半首由晴雨的变化转入议论,对那些一旦操执权柄便任行天下者充满愤慨之情。 (1 分)其情感抒发比较强烈,但是,依然是借助雨伞这一物象来含蓄表达,(1 分)因此,我认为并非过于直露和缺少蕴藉。 (1 分)虹口区 201 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高三语文试卷 201612一 积累应用 10 分1默写填空。 (5 分)(1)_,层林尽染
3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千营共一呼。 (卢纶塞下曲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4)王先生买了一套房子,朋友向他祝贺,他却引用了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己的惭愧心情。他引用的名句应该是:_,_,-_。(5)很多市民往往认为市级大医院的医疗水平一定比其他医院高,其实韩愈在师说中就说过“_”,有些二级医院在某些病症上的医疗水平远远超过大医院。2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5 分)- 13 -(1)李白好饮酒,对酒放歌,常成名句,如“_”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C
3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有些同学总想在学习上走捷径,却不知孔子早就说过“_”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D君子上达,小人下达(3)如果杜甫给李白写信,那么信中用的称谓应该是:A自称甫,称对方白 B自称甫,称对方太白C自称子美,称对方白 D自称子美,称对方太白(4)皇皇古柏道,每一段时光总会有不同的人经过,_,如今都已化作云烟,只有古柏还依然屹立,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守护者。A或英雄豪杰,或仁人志士 B或芸芸众生,或匹夫匹妇C或骚人墨客,或一介书生 D或仕宦商贾,或贩夫走卒(5)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
33、化无常,_,我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即根据云的形状来判断天气。那些薄云,_;那些厚云,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A云是天气的招牌 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B它是天气的招牌 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C云是天气的招牌 象征着晴朗的天气D它是天气的招牌 象征着晴朗的天气一、1.(1)看万山红遍(1 分) (2)独立扬新令(1 分) (3)山河表里潼关路(1 分) (4)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1 分) (5)术业有专攻(1 分)2C C B D B(5 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416 题。 (8 分)双调沉醉东风柴炭行 (明)陈铎守行市随时不肯,躲奸猾漏税抽分。逢寒长价钱,遇缺无分论,欺负杀
34、冻饥穷民。但愿残冬暖似春,教那厮折本。【注】随时不肯:始终不肯让价。 分论:分辩说理。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 (1 分)A古体诗 B小令 C近体诗 D诗余15对本作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柴炭商坚守商品价格,维持着市场稳定。B遇上天气寒冷,柴炭商们还要趁机涨价。C柴炭商想尽办法欺压甚至杀害穷苦百姓。- 14 -D作者希望冬天温暖如春,好让柴炭受损。16本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颇为统一,相得益彰,请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5 分)(三)14.B(1 分)15.B(2 分)16.思想感情 1 分,语言特点 1 分(嬉笑怒骂、口语化、直白等均可) ,结合作品 1
35、 分,一致性分析 1 分,效果 1 分。 (5 分)2017 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三)默写。 (7 分) 12.(1)于是废先王之道,_,以愚黔首 。 (贾谊过秦论 ) (2)_,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3)东隅已逝,_。 (王勃滕王阁序 ) (4)古代游子常以“月”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 _, _” 就是明证。(5)两位遭遇不幸、经历相似而又初次相逢的人,未免感慨万千。可以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来表达此时心迹的是:“ _, _” 。 (6)赞颂老师或教师自己表示对事业忠诚,多会用李商隐无题中的两句:“ _, _” 。 (7) “
36、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是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 _, _”的诗句。 12.(7 分) (1)焚百家之言 (2)士不可以不弘毅 (3)桑榆非晚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315 题。 (8 分)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注】 李剑州,时任剑州刺史,有才能而未被重用。文翁,西汉蜀郡守,以政绩卓异闻。李广,西汉名将,战功卓著
37、却未能封侯。滟滪,即滟滪滩,长江三峡著名险滩。13.对本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 15 -A.“使君”指李剑州,他在剑州做了三年刺史。B.引用李广喻指李剑州未被重用。C.“路经”两句交代作者将赴荆南所经之地。 D. 末句说作者到了荆南回望蜀中,怀念故人。14.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A.前四句写李剑州的政绩与政治待遇 。B.后四句写自己意想中“将赴荆南”的情景。C.“滟滪” 、 “一钓舟” 、 “沧浪”等词语,展示了一幅扁舟出峡图,表现了诗人不避风险的豪迈气概。 D.全诗由李剑州写到自己,再由自己的离别之情折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起结转合自如。
38、 15.就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4 分)13.(2 分)D14.(2 分)C15.(4 分)本诗运用对比有两处:一处在诗的前半部,将李剑州的“能化俗”的政绩与“未封侯”的待遇作对比,为其不公的政治处境鸣不平;通过“文翁” “李广”用典,精炼含蓄。另一处在诗的后半部,将“一钓舟”与“滟滪”之“沧浪”作对比,展示赴南荆途中的险恶,惊心动魄。 (指明对比得 1 分,赏析 2 分,文字 1 分)浦东新区 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2016.12一 积累应用 10 分1按要求填空。(5 分)(1)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 ) (1 分)(2)万里
39、归船弄长笛, 。 (黄庭坚登快阁 ) (1 分)(3)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1 分) (4)老子和荀子均以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 ;而荀子则说“_,_。 ”(劝学 ) (2 分)2按要求选择。(5 分)(1)下列不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言的一项是( )(1 分)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C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里的励志条幅是( ) (1 分) - 16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如切如蹉,如琢如磨C水滴石穿,绳锯木
40、断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3)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 分)A校报希望发表小明的文章,编辑写信说:“敬祈惠允。”B小明送小强一幅画,小强说:“我定当惠存。”C某综合医院开业广告:“本院开业,诚邀惠顾。”D小明收到赠书,扉页上题写:“惠赠样书,请君雅正。1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 分) (2)此心吾与白鸥盟(1 分) (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 分) (4)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2 分)2.(1)C (1 分) (2)A (1 分) (3)A(3 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416 题。(8 分)紫萸香慢 近重阳 姚云文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
41、。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平。记长楸 走马,雕弓笮柳 ,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注】姚云文:宋末元初文学家。入元,授承直郎,抚、建两路儒学提举。长楸:古 时 道 边 种 楸 树 , 绵 延 很 长 , 称 “长 楸 ”。 笮 柳 : 以 箭 射 柳 。 笮 , 竹 制 盛 箭 器 , 引 申 为 射击 。14重阳节是每年的 (写具体日期)。(1 分)15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绝怜”直接抒发作者对多日风雨后暄明景象的喜爱
42、之情。B上片通过今昔对照,写出重阳日因战争和天气而格外冷清。C下片引用汉家陵的典故,让诗歌的意境显得更加深沉悠远。D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于一体,深化了作品主题。 16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4 分)(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416 题。(8 分)14 (1 分)(农历)九月初九15 (3 分)B16 (4 分)由开头偏多风雨的担忧到重阳暄明的绝怜欢快之情,通过虚字“正” “更” “又”层层铺陈转到羁怀忆友之悲慨,再过渡到“凄清,浅醉还醒”的孤寂、感伤中,通过对过去豪情的追忆与今天年老无功的感叹(“长楸走马,雕弓笮柳,紫萸一枝传赐”的对比映衬),进一步翻
43、转出故国之思无以报国的无奈与悲愤之情(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失路之- 17 -悲) 。松江区 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高三语文(满分 150分,完卷时间 150分钟 2016.12第 一 部 分 积 累 应 用 ( 10 分 )一、按要求填空。(7 分)1. _,复行数十步,_ 桃花源记2. 楚天千里清秋,_辛弃疾水龙吟3.杜甫在登楼诗中“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的诗句是_。4.中国历来强调德治,孔子曰:“为政以德, _, _。”(论语为政)二、按要求选择。(3 分)5.如果你画了一幅骏马图,想在上面题写一些字,下列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A.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 B.白雾鱼龙气,黑云牛马形C.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D.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一、积累与运用1.豁然开朗2.登建康赏心亭3.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4.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