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知识树.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71652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知识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知识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知识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知识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知识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写 作,阅 读,基础知识,阅读,文学常识,诗词,诗歌,句式,注释,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标点,句子,短语,词汇,文字,拼音,修辞,表达,初中语文知识树,分类,语言,结构,顺序,线索,要素,文体,表达方式,记叙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时间,结果,经过,起因,人物,地点,人物,空间,时间,感情,事件,事物,描写,修辞,表现手法,起因(开端),经过(发展、高潮),结果(结局),理解词句,记叙文常见文体,散文,小说,新闻,通讯,童话,寓言,传记,戏剧,形散而神不散,人物、情节、环境,反映社会现实,用事实说话,及时准确,详细深入报道事件,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幻想

2、丰富,夸张强烈,劝寓、讽刺,戏剧冲突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真实性、文学性,记叙顺序,把事物的发展清楚叙述出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产生悬念,避免叙述单调,插入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曲折有序,补充人物和事件,内容更充实,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生动具体 形象的表 现事物的 特性,增强语言 的生动和 形象性,节奏感强 有音

3、乐美,突出事物 的本质特 征加强渲 染力,加强文章 气势加重 感情表达,设置悬念 引人注意 启发思考,加强语气 增强文章 表达效果,理解词句,注意修饰 限制成分,强有力 的动词,富有感 情色彩 形容词,特殊的 副词,抓住中心 运用修辞,结合背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社会环境,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自然环境,交代背景,1 推动情节发展;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交待地点,增加真实性; 4.为情节展开作铺垫。,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寄情于物,寄情于事,寄情于人,画龙点睛 解释并升华作品主题,答题策略:文中的XX句,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4、承上 启下,打下伏笔做铺垫,照应前文前后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答题套路:运用XX表现手法,烘托或突出了感染力很强(给读者的感受或效果),议论文,要素,方式,方法,结构,语言,论点,论证,论据,立论,驳论,准确周密,结论,本论,引论,答题套路:运用了XX论证方法+证明了观点+论证的作用。,对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论点,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通过论题推断论点,论据,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概括具体,个别一般,现象本质,原因结果,主要次要,列数字,打比方,作诠释,画图表,分类别,摹状貌,作比较,下定义,引用,生动,平实,事理,事物,个别一般,概括具体,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5、序,说明方法,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策略:运用XX说明方法+自身作用+说明了,常见文体 科学小品文结构 语言特点,事物 事理,说明文,表现手法,写作对象,准确 简明 周密,总-分,文 言 文,曲,绝句,律诗,近体诗,词,实词注释,乐府诗,句式,传记 、序 、 说 书,古体诗,古诗词,古代散文,文学常识,作者,作品,姓名,时代,地点,评价,所学课文,代表作,出处,口诀:名 时 地 评 作,对于名家要求识记,文言文体裁,乐府诗,曲,古体诗近体诗,词,律诗绝句,诗经,文言文,图示,按体裁,楚辞,文言文注释,句式,文言文,信 达 雅,注释要求,实词,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性活用,虚词,之 1、.作

6、代词(1)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 “她”“它(们)”“这件事”等。我。复制代词:这,此。 2、动词“往”,“到去” 3、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也可不译。 4、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5、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6、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7、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8、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而 1、表顺承 可译为“然后”“就” 2、表转折 可译为“然而”、“却”“可是” 3、表并列 可译为“又”“并且”,或不译4、表修饰,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着”、“地”,或不译 5、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或

7、不译。 6、表示因果关系,“因而”,以 1、表行为动作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2、表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译为“拿”“用” 3、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凭借”“依靠” 4、行为动作的对象 可译为“把” 5、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按照” 6、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7、表结果 可译为“以致” “以至于” 8、动词,“以为,认为”。 9、通“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 10、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的限定 11、表连接 可译为“而”,或不译 12、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 13、复音虚词“以为” (1)把当作或作为。 (2)认为。 14、复音虚词“所以” (1)

8、“用来 ”或“用?方法来” (2)“?的原因”其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2.、其中,其中的。 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等。 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11、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于 1、对,

9、对于。 2、介词:在。 3、连词:与,跟,同。 4、从,自。 5、到。 6、在方面。 7、比。 8、被。 9、表原因:因为 、由于 10、向。 11、给。 12、于是 在这时。 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在这件事上。 在这种情况下。 对此。为 1、动词:成为,变成。 2、动词:做、担任、当 3、作为,当作。 4、是。 5、以为,认为。 6、动词,译为:制造、修筑、接受等,翻译比较灵活。 7、介词: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8、指心理活动。 9、为了。 10、给,替。 11、对,向。 12、连词,表因果关系 “因为” 1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文学常

10、识,作者,作品,姓名,时代,地点,评价,所学课文,代表作,出处,口诀:名 时 地 评 作,对于名家要求识记,诗歌,现代诗 (新诗),古诗词 (旧体诗),曲,古体诗 (音律为标准:唐诗为界) 近体诗,词,律诗,诗经,乐府诗,诗歌,绝句,楚辞,文字,汉字构造,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查字典,音序检字法 部首检字法 笔画检字法 四角号码检字法,笔画笔顺,文 字,六书,形,义,词汇,词汇,词义,词的色彩,词组,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拟声词等,主谓、偏正、并列、动宾、介宾等,褒义、贬义、中性,句式,句子,用途(语气) 结构 成分,仿写 修改病句,单句,复句,知识,能力,标点符号,句

11、中符号,句末符号,重点标点及其作用,引号 1. 表示引用。 2. 表示特定称谓。 3. 表示特殊含义。 4.表示讽刺和嘲笑。5.突出强调。 冒号 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破折号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语音的延长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表示插说 5.加强重点 6.分行举例 7.用在副标题前 8.标明作者 9.补充说明 10.引出下文 11.表示意思的递进 12.表示总结上文 13.表示话未说完 省略号 1、引文中的省略 2、列举的省略 3、重复词语的省略 4、说话断断续续

12、的省略 5、意在言外的省略 6、语意难尽的省略 7、语言中断的省略 8、含糊其辞的省略 9、表示沉默的省略 10、数字延续的省略 11、语音延长的省略,初中常见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3、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7、主客颠倒:8、分句位置不当: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2、动宾搭配不当: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主宾搭配不当: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2)缺谓语(3)缺宾语(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5

13、)关联词语残缺: 2、赘余 (1)主语多余(2)谓语多余:(3)宾语多余:(4)附加成份多余: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2)语句杂糅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2、句子歧义: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2、范围不清:3、强加因果:4、否定失当:,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 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3、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 4、逻辑

14、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修改病句方法 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几种务必注意的病句类型 1、“是”和“成为”要小心,前后是否一回事。“避免”“预防”“忌”“仿造”,看看是否说反了。 2、分数倍数要注意,减少不能用倍数;搭配介词要想清,是否意思有问题。 3、“是否”“可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双重否定表肯定,多用一个又否定。 4、习惯错用的词: “约左右”“近左右”“余左右”“达多(以上)”“超过以上”表意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