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休息!,何为批判? “批判”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它包括观念形态的精神批判活动和物质形态的实践批判活动这两大批判形态或批判方式。哲学的反思活动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精神批判活动,它直接地表现为对“思想”的批判过程。这主要表现为使含混的思想得以澄清、使混杂的思想得以分类、使混淆的思想得以阐释和使有用的思想得以凸显的过程。,第一段(第1页)主要说明作者在德法年鉴曾经打算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说进行批判,后来改变的看法。他认为把仅仅是针对理论思辨的批判同实际问题的批混淆在一起是不妥当的。 同时作者也说明,手稿不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一部分,即使涉及到国家、法、道德等,也只是从国民经济学本
2、身的需要出发的。,手稿序言内容,德法年鉴是德国“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刊物”。1844年2月底只在巴黎用德文出版了12期合刊号,主编阿卢格和马克思。由于当时卢格患病,这一号主要是由马克思编辑的。这号合刊包括卢格写的德法年鉴计划、杂志撰稿人之间的8封通信、马克思的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恩格斯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以及其他人写的3篇文章、两首诗、一份官方判决书和编后记刊物的展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文章表明,他们最终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843年夏天,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完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从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律观
3、转向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一部重要法学著作。马克思之所以写这部著作专门对黑格尔的法律哲学进行分析和批判,是与马克思早期的法律思想及其演变历程密切相关的。,国民经济学是当时德国人对英国人和法国人称作政治经济学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采用的概念。参见本书p193第4个注释。,第二段(第3至4页) (1)手稿对国民经济学进行了认真的批判研究 ;(2)手稿的主体部分应该是讨论国民经济学问题的,因为全书的结论来自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研究;(3)但上述结论本身不是关于国民经济学的,而是关于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问题的。,第三段:作者想要说明的是,“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整个实证的批判”的哲学基础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
4、学。 同时作者也说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是继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之后包含着理论革命的惟一的著作。,费尔巴哈把人当作自己哲学的基本核心,强调人不是抽象的“自我意识”,不是自然界的“异在”,而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具体的肉体个人。 “真理、本质、实在仅仅在感性之中”。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第430页。) 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类全体成员之间的共同性和统一性。这种共同性和统一性,首先表现为每个人都有生命,因此同自然界进行着新陈代谢的物质交换,也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人的本质。其次,人们之间的统一性表现为爱情和友谊。“如果人的本质就是人所认为的至高本质,那么在实
5、践上最高和首要的基则,也必须是人对人的爱。”(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第315页。)再次,人人都有意识,都有理性。,第四段(第4至6页):作者认为,本书最后一章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是完全必要的。作者认为,当代批判的神学家不仅没有完成完成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而且没有意识到对之进行批判的必要性。 批判神学家的同时表明自身思想的不同。批判的神学其起点是某种前提,即各种思想原则,公理,是自明的、不容怀疑的。但马克思却认为这种自明值得怀疑,现代思想家则追问根据这一最幽暗的、被遮蔽的东西。这种前提不是从现实出发的,而是思想性的。,课间休息!,笔记本:分作三栏,各栏分别加上标题工资、资
6、本的利润和地租。马克思在阐述和分析时按标题分三栏或两栏书写,后来甚至不分标题分栏书写。,笔记本: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资本家、地主的不同的经济状况以及由私有财产造成的工人的异化生存,工人的人的本质的丧失。,笔记本内容,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隐蔽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7页,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工 资,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7、“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隐蔽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7页,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隐蔽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7页,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工 资,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
8、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隐蔽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7页,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工 资,第一部分(第1至3段):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论述了资本、地租和劳动的分离对工人来说是致命的。 第3段:说明工人的工资就是维持工人及其家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费用。,第二部分(第4段至13段):作者从价值规律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入手,说明了工人工资的各种变化情况,目的在于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第4段:如果工人的供给大于资本家对工人的需求,则一部分工人势必会失业流浪街头乃至被饿死。,第5段:如果工人的供给超过资本家对工人的需求,不仅工人的工资降低的趋势
9、,而且在社会分工有很大发展的情况下,工人的生活就会每况愈下的情形。,第6段:当市场价格倾向于自然价格时,工人遭受的损失时最大的。,第7段:市场价格的偶然波动对地租和利润的影响都没有对工资的影响明显。,第8段:作者举例说明,当资本家赢利时工人不一定有利可图,而当资本家亏损时工人则一定倒霉。,第9段:作者说明劳动力价格与生活资料的价格是成反比的。,第11段:作者说明不同行业的工人的劳动价格的差别,要比不同投资部门的利润的差别要大得多。,第12至13段:作者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对比,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工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斗争,资本家则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绞尽脑汁。这里已经揭示出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矛盾所
10、在。,第三部分(第14段至26段):作者列举了三种社会财富状态中工人的生存地位状况。,第15段:在社会财富处于衰落状态中,工人遭受的苦难最大。,第16段:对工人是惟一有利的是财富正在增长中的社会。这是因为,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客观上为工人的就业提供了更过的机会。然而,这里也存在一些对工人还是不利的因素。,第17段:作者论述了工资的提高将会引起工人的过度劳动,从而会缩短工人的寿命。,第18段:作者讨论了导致社会财富日益增长的两个可能的方面:一是大量劳动的积累导致的资本积累。然而,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越多,他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就越来越多地积聚到资本家的手中;二是资本积累引起社会扩大分工。但是,社会
11、分工使得工人越来越依赖于劳动本身,成为劳动机器。如此,工人在精神和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的波动,依赖于资本的使用和资本家的兴致。,第19段:在财富增长的社会中,只有最富有的资本家才靠利息生活。而大多数资本家不得不把自己的资本投入到经营中去,这样势必会导致竞争的加剧。这样,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的现状,部分资本家沦为工人,扩大了工人的队伍,资本家数量的减少会加剧工人之间的竞争,这对工人来说是致命的。,第20段:通过以上分析,作者想说明:即使在对工人最有利的社会状态中,工人的命运也是悲惨的:劳动过度或早死、沦为资本家的奴隶、发生新的竞争以及一部分人饿死或乞讨。,第21至22段:作者补
12、充说明:一是大量劳动的积累导致的资本积累。然而,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越多,他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就越来越多地积聚到资本家的手中;二是资本积累引起社会扩大分工。但是,社会分工使得工人越来越依赖于劳动本身,成为劳动机器。如此,工人在精神和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的波动,依赖于资本的使用和资本家的兴致。,第23至25段:作者说明了在社会财富已经达到它可能达到的顶点的社会中,工人之间为就业而进行的竞争达到了异常激烈的地步,以致于工资会缩减到仅仅是维持现有工人人数的程度,而超出的工人将会被活活地饿死。,第26段:作者总结了三种社会状态中工人生存的状态:在社会衰落中,工人的贫困日益增加;在增长中,贫困具有多种形式;在达到完满状态中,贫困保持不变。,第四部分(第27段至末尾):作者批判了国民经济学的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