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墨子·非攻》.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71150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墨子·非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墨子·非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墨子·非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墨子·非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墨子·非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墨子非攻,一、关于墨子和墨子,墨子:(前468前376据孙诒让考证),名翟。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 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国的大夫。 吕氏春秋当染则认为他是鲁国人。 也有文章相传他原为宋国人,但后来长期居住 在鲁国。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今人娱乐至死),墨子出身低微,“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qio ”。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

2、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法夏宗禹”,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称为“孔墨显学”。,孟子曾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朱的学说,主要提倡极端个人主义,实则是墨子功利主义、利他主义思想的一大反动。故孟子常把两者相提并论。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

3、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 (孙诒让墨子传略),(鲁问: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子墨子于鲁。曰:“吾以夫子之道说越王,越王大说,谓过曰:苟能使子墨子至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子墨子谓公尚过曰:“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抑越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则是我以义粜也。钧之粜,亦于中国耳,何必于越哉!” (公尚过是墨子的弟子,深得墨子器重。),墨子使公

4、尚过前往越国出仕做官。公尚过劝说越王。越王非常高兴,对公尚过说:“先生假如能让墨子到越国教导我,我愿意分出过去吴国的地方五百里封给墨子。”公尚过答应了。于是给公尚过套了五十辆车,到鲁国迎取墨子。公尚过对墨子说:“我用老师的学说劝说越王,越王非常高兴,对我说:假如你能让墨子到越国教导我,我愿意分出来过去吴国的地方五百里封给墨子。”墨子对公尚过说:“你观察越王的心志怎么样?假如越王将听我的言论,采纳我的学说,那么我将前往。或者越国不听我的言论,不采纳我的学说,如果我去了,那是我把义出卖了。同样是出卖义,在中原国家好了,何必跑到越国呢!”,“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

5、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鲁迅根据公输篇写成著名小说非攻,再现了墨子的传奇形象。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止楚攻宋”:战国初年,楚惠王意图攻宋,墨子求见楚惠王,陈述厉害关系,还当着楚惠王的面和公输般用皮带当作城墙,用小木板当作攻城器械,互比攻守城池的技术,来了一场精彩的攻防“论战”,最终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其间墨子的口才固然了得(先秦的名辩之学到墨子手中才真正达到完善,成为与古希腊逻各斯,天竺因明鼎立的三大逻辑系统),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的防御器械以及让弟子禽滑嫠等三百人守住了

6、宋城策略。战国初年的楚国是一个国力强盛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军事计划竟然被墨家这个学派的力量所改变,可见墨家在当时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和影响力。,墨子是战国显学墨家学派的论文集,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未必尽是墨子自著。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原有71篇,现存53篇。标志着论说文发展的新水平:有标题、中心突出、逻辑性强。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墨守(救守):墨子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

7、 墨子“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从“非攻”出发,论述了作为弱小国家如何积极防御的问题。墨子深知,光讲道理,大国君主是不会放弃战争的,因而主张“深谋备御”,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这些研究防御作战的论述,集中在备城门以下十一篇,形成了一个以城池防守为核心的防御理论体系。 墨子防御理论在中国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有关防御原则和战术的记述,多祖述墨子,以至于一切牢固的防御也被笼统称为“墨守”。,备城门等篇,提出了一整套防御作战战术原则。墨子通过禽滑嫠l的询问,对十二种攻城方法一一对以有效防御。如高临法、水攻法、穴攻法等,是当时颇为先进的攻城术,墨子对以别具匠心的应对措施,并详细解说

8、守城器械的制作方法、使用技巧等。 如果说范蠡是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朴素的积极防御理论,墨子则更多从作战角度探讨防御,形成了较完备的防御作战理论体系,而这一体系恰好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关系,对传统兵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想要深入了解墨子的思想,参考墨子闲诂、墨子校注。 墨子闲诂作者是孙诒让,成书于晚清,作者古 文功底很厚,作者治学很严谨,其书成就非凡,所 谓“有墨子以来,未有此书”,自有墨子闲诂之后, 所有研究墨家学说的,必从此开始。 墨子校注作者吴毓江,成书大约是民国晚期, 所以参考了多种孙诒让所未见的版本以及许多后来 的学术成果。墨子闲诂比较原汁原味,是必备的原著参考书。 墨子

9、校注不免有些过度解释。从通俗易懂的角度, 先看墨子校注比较好。毕竟时代近些。,二、课文讲解,题解:淮南子泛论训,高诱注云:“非,犹讥也”。“非攻”是墨学的重要范畴,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伦理思想。非攻分上、中、下,此为上。,第一段: 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注释:说文云:“园所以树果,种菜曰圃。”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的果园,偷窃人家的桃李, 大家知道了就会责备他,上面执政的人抓住了就会 处罚他。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利己。,2、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

10、何故也?以亏人愈多,(依下文,当有“苟亏人愈多”五字。)其不仁兹甚,罪益厚。注释:范宁注云:“攘,盗也。” 兹、滋古今字。 译文: 至于抢夺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人,他的不义,又超 过进人家果园偷窃桃李的人。这是什么缘故呢?这 是因为损人越多,他的不仁就越深,罪责就越重。,3、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依上下 文,此句疑不当有“仁”字。)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 甚,罪益厚。 注释:栏,即阑之借字。说文门部云“阑,门遮 也。”广雅释室云“栏,牢也”。毕云:“说文无栏字。 玉篇云木栏也。” (清人毕沅,通过明道藏第一次整理墨子 ),译文: 至于进入人家

11、的牛栏马圈,强取人家牛马的人, 他的不仁义,又超过偷窃别人鸡犬大猪小猪的 人。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他损人越发多了。 如果损人越多,他的不仁就越深,罪责就越重。,4、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 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 其亏人愈多。 注释:“扡tu ,夺也。” (ch顺着木纹剖开: “析薪矣。” y1. 施加。2. 迁徙。) 译文:至于杀害无罪的人,剥去人家的衣服 皮袄,抢夺人家剑戈的人,他的不仁义,又 超过进人家牛栏马圈强取人家牛马的人。这 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他损人更严重了。,5、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 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译文:

12、如果损人越严重,他的不仁就越深,罪责就 越重。对此,天下的君子,都知道责备,说 那太不仁义了。,6、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译文: 然而现在最大的不义,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 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他们懂得 义与不义的区别吗?(从身边常理说起,归到攻人之国为大不义的 结论。语言质朴,却层层深入,易于让人接受。比 喻的使用使得文章明白易懂。),第二段: 1、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注释: 荀子正论篇云“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是百王之所 同也” 。译文: 杀害一个人,就说它不义,必定构成一条死罪了。,2、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

13、有十死罪 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译文: 如果以此推论下去,那么杀害十个人,就有十倍的 不义,就必定构成十条死罪了;杀害一百个人,就 有百倍的不义,就必定构成一百条死罪了。,3、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译文: 对此,天下的君子,都知道责备,说那太不仁义了。4、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谓之义。 译文: 然而现在有人竟至于大行不义,去进攻别国,人们 却不知道责备,反倒跟着赞美,说是仁义之举。,5、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 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注释:情、诚通用。如情知。 奚说:言何辞以解说也。 译文: 他们确实不懂得进攻别

14、国是不义的,所以把那些称 赞的话记载下来流传给后世。如果他们知道进攻别 国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那又怎么解释)记 载那些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进一步批评大为不义不但没有按照常理受到 惩罚,反而被当作义来记载。从逻辑上更进 一层,同时批评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对于战争 不知其非的现象。,第三段: 1、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 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 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译文: 假如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见一点黑还能说那是黑, 见很多黑却又说那是白,那么人家一定会以为这个 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假如他尝一点苦说苦,尝 多了苦却又说是甜,那么人家一定会认为这

15、个人是 不知辩别苦甜的了。,2、今小为非,则知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 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 乎? 译文: 现在有人犯了小过失,大家都知道去责备他;然而 有人犯了攻占别人国家的大罪过,却不知道去责备 他,反倒跟着称赞为仁义之举了。这还能说他们懂 得辨别义与不义吗?,3、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文: 由此可知天下的君子们,对义与不义的分辨 是多么混乱啊!,在实践中,墨子也身体力行,反对战争,阻止战争。但他这种主张,在当时是不现实的。当时统一的趋势使得兼并战争不可避免。文章有了标题,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论证过程层层深入,显得逻辑性强。多种浅显易懂的比喻的使用

16、,使得文章具有说服力。作者以日常生活的例子为比喻,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攻国是大不义,表明了作者反对战争的基本观念。并分析和批评了当时对战争从而誉之的现象。如何看待战争?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延续千百年的难题。,三、难点分析,1.非攻的主要思想内容。墨子身处战国时 代,频仍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下 层人民对战争普遍有抵触和厌恶情绪。墨子学 派基本代表了下层人民的理想,要求统治者爱 人民,因此反对一切战争,本文着重论述攻人 之国是错误的,希望从理论上说明战争本身的 不义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 呼声。但在当时,兼并战争在国家统一过程是 难免的,他的主张是不现实的。,2.非

17、攻一文的主要论说手法。非攻的主旨是反对攻人之国,以为攻国是不义之战。展开论说时,作者并没有在一开头就指出观点,而是从一连串日常生活的小事小非入手,由小及大,展开层层推理,然后引出作者真正要说明的攻人之国这件大事。作者分别用“窃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牛马”,以及用“杀不辜人”和不辨黑白甘苦等行为来作比喻,由浅入深,逐层地揭示攻人之国者“亏人以自利”的本质,指出攻国之“非”与“不义”,加深对文章主旨之揭示。这比先提出论点然后举例说明要亲切而具有说服力。文章运用比喻,寥寥数语便将非攻的大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四、重点字词,1竊,說文米部:“盜自穴中出曰竊。從穴米,廿禼皆聲也。” 2虧,說文虧

18、部:“氣損也。從虧雐聲。說文虧部之字皆與氣息、助詞有關。 3義,說文我部:“己之威儀也。”乃儀之古字。而後用作誼字(誼古義字),又加人旁造威儀字。 4甘,說文甘部:“美也。從口含一,一,道也。”按此一乃指食物。 5攘,說文手部:“推也。”此即推讓、揖讓字之本義。又有止義,又有竊義。,辨析:盗、贼、窃、偷 盗和贼都用作名词,上古盗贼二字跟现代意义正好 相反。今所谓贼上古叫盗;今所谓强盗,上古叫贼。 论语阳货:“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窬y,从墙上爬过去。 庄子让王:“卞随辞曰:后伐桀也谋乎我,必 以我为贼也。”可见盗是偷窃的,贼是抢劫的。 但强盗也可以称为“盗”。庄子胠箧:“圣人生 而大盗起”这也

19、许是比较后起的意义。 在上古“贼”主要指违法乱纪、犯上作乱的人。或指 事物的败坏者。左传宣公二年:“返不讨贼。” 论语阳货:“乡原,德之贼也。”这是“盗”没有 的意义。,“盗”又作动词,表示偷东西。 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奸。”“贼”用作动词,是伤害或杀害的意思。 庄子秋水:“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左传宣公二年:“使鉏麑贼之。” ( chu ni大力士),“窃”用作动词,与“盗”同义。 荀子修身:“窃货曰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盗”和“窃”的区别是,“盗”可以用作名词,“窃”不用 作名词。,“偷”字在上古只当苟且讲。 荀子王制:“使百吏免尽而众庶不偷,冢宰之事也。” 孙膑兵法将失:“令数变,众偷,可败也。” 汉代以后,“偷”字才有偷窃的意思,与“盗”、“窃”成 为同义词。 淮南子道应:“楚有善为偷者,往见(子发)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 后汉书虞诩传:“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先秦口语一般用窃、盗,以窃为多; 两汉时期窃、盗、偷三者同时使用,盗占优势; 魏晋时期偷的使用超过其余两者,并沿用至今。 窃、盗、偷的历时更替,反映了这组常用词的 演变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