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70574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9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一节 藏象学说,人体的内脏统称脏腑。 脏腑学说的特点: 是详于脏而略于腑。,一、五脏,五脏生理特点: 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生理特点: 受盛和传化水谷,(一)心 Heart,1.心主血脉(泵血功能) 心气推动血在脉(脉管)中 运行,周流不息,如环无端, 维持全身的血液供应。 心(血肉之心)是血行的动力器官。,2.心主神,主持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主接受外界刺激而作出反应。,3.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的经络上系于舌,舌为心之窍心 心的功能可以从面部色泽变化显露出来,(二)肺 Lungs,1.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一身之气,与宗气的生成与气机的调节有关。 肺主呼吸之

2、气,通过肺的呼吸,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2.肺主宣发肃降,(1)宣发:肺气向上、向外运动。表现三个方面:1、呼出体内浊气,2、向上向外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3、宣发卫气到体表。 (2)肃降:肺气向下、向内运动。表现三个方面:1、吸入自然界的清气,2、将津液、水谷精微向下布散,3、清除呼吸道异物。 两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使呼吸道通畅。 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导致肺气上逆,出现咳嗽,气喘。,3.肺主通调水道,通过肺的宣发,使水液向外布散 通过肺的肃降,使水液向下布散 所以肺能通调水道,如反之则出现水肿、痰饮。,4.肺合皮毛,开窃于鼻,肺宣发的卫气和津液有温养和润泽皮毛的

3、作用 鼻与喉相通,联于肺,鼻的嗅觉与喉的发音都依赖于肺气的作用。,(三)脾 Spleen,1.脾主运化 (1)运化水谷消化、吸收、输布 消化:饮食变成水谷精微(结构比较简单、分子比较小的物质)的过程。 吸收:水谷精微进入经脉(血循环)的过程。 输布:水谷精微吸收后,由脾将其运送到全身。 (2)运化水液水液的吸收、输布,2.脾主升清,脾气的特点是上升,其一是:将水谷精微上输到心肺头目,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其二是:维持内脏位置恒定。 脾气不升头晕目眩,腹胀泄泻 脾气下陷脱肛,内脏下垂,3.脾主统血,统摄血液使其循经而行 脾不统血出血,4.脾主肌肉四肢,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充养肌肉四肢 脾气健

4、运肌肉丰满、壮实有力 脾不健运形体消瘦、肌肉松驰,5.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健运食欲口味正常 脾失健运食欲不振,口淡乏味 口唇色泽是脾运化功能的表现,(五)肝 Liver,肚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1.肝主疏泄,(1)调畅气机 气机调畅,气、血、津液运行正常 (2)调畅情志 气血调和,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3)促进消化 有助于脾升胃降二者之间协调 2.肝主藏血 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固摄血液,防止出血 3、肝主筋,其华在爪 筋即是筋膜,是连接关节、肌肉,主管运动的组织,其依赖于肝血的濡养。 如肝血不足,筋失所养动作迟缓,屈伸不利,肢体麻木,震皽 爪为筋之余,即指甲和扯甲 4、肝开窍于目

5、 目的视觉功能依赖于肝血的濡养,3. 肝主筋,其华在爪,筋即是筋膜,是连接关节、肌肉,主管运动的组织,其依赖于肝血的濡养。 如肝血不足,筋失所养动作迟缓,屈伸不利,肢体麻木,震皽 爪为筋之余,即指甲和扯甲 4、肝开窍于目 目的视觉功能依赖于肝血的濡养,(五)肾 Kidney,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肾有贮存和封藏精气的作用,精为有形物质。 精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肾精的功能可概括为肾阴与肾阳。 肾中精气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2.肾主水,主持调整人体内水液代谢,通过肾的气化功能 3. 肾主纳气 调节呼吸,使肺吸入之清气下达于肾,使呼吸有一定的深度。 4.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

6、华在发 5、肾开窍于耳和二阴,二、腑,(一)胆,1、贮存排泄 胆汁,以促消化 2、主决断,(二)胃 Stomach,1.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接受容纳食物。 腐熟:进行初步消化。,2.胃主通降,胃气以通为用 胃气以降为顺,(三)小肠,1、小肠受盛化物 受盛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 食物在小肠内进一步消化 2、小肠分清别浊 将精华吸收,将残渣下输大肠。,(四)大肠 Large intestine,1、大肠主传化糟粕 将小肠下输的食物残渣,向下传导,同时吸收其中部分水液,将糟粕化为粪便,经肛门排出。,(五)膀胱 Urinary bladder,1、贮存和排泄尿液。,(六)三焦,1、主持诸气,疏通水道 上

7、焦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 中焦消化吸收,化生气血 下焦排泄糟粕和尿液,(四)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包 功能与脏相似:藏精气而不泻 形状与腑相似:中空 故称奇恒之腑,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一、精 广义的精: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狭义之精:肾所藏之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二、气,1、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运动的属性。 2、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攝作用 气化作用,3、气的分类,根据生成、分布、功能分: 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三、血,1、血的生成: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2、血的功能营养和滋润 3、血的运行周身

8、血脉之中,(四)津液,津液为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1、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同正常水液 2、津液的功能 滋润濡养、化生血液,第三节 经络学说,一、经络的概念及组成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组成: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络脉,二、十二正经的名称、分布、走向和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命名: 根据脏腑、阴阳、手足 十二经脉的分布: 上肢为手经、下肢为足经、内侧为阴经、外侧为阳经 走向和交接规律: 流注次序:,三、奇经八脉,1、任脉: 2、督脉: 3、冲脉: 4、带脉: 5、6、阴维脉、阳维脉 7、8、阴蹻脉、阳蹻脉,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再临床上的运用,(一)经络

9、的生理功能经气 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感应传导作用 4、调节机体平衡,(二)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运用,1、说明病理变化 经络是传递病邪的途经 2、指导病症的诊断 肝经布两胁,如两胁疼痛则为肝胆病变 3、指导疾病治疗 针灸按犘 药物治疗 养生保健,第四节 病因,一、六淫 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杂合性、转化性等特点。,(一)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数变 3、风性主动 4、风为百病之长 常见风证有:1、伤内 2、内痹,(二)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

10、,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常见寒证:1、伤寒 2、寒痹 3、寒伤脾胃,(三)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上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3、暑多挟湿 常见暑证:1、伤暑 2、中暑,(四)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 3、湿性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常见湿证:1、伤湿 2、湿痹,(五)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常见燥证:1、温燥 2、凉燥,(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致肿疡 常见火热证:1、实火证,二、疫疠,(一)疫疠的含义

11、: 疫疠: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感致病因素 (二)疫疠的致病特点: (三)影响疫疠发生流行因素:,三、七情,(一)七情的含义: 七情:即怒、喜、思、悲、恐、忧、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恐称为“五志” (三)七情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2、影响脏腑气机,四、痰饮、瘀血,(一)痰饮 1、痰饮的含义: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较稠厚的为痰,清稀的为饮。 2、痰饮的形成: 病因: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劳逸 病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 3、痰饮的病证特点:,(二)瘀血,1、瘀

12、血的含义 指经脉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溢于脉外的“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消散而留滞于体内。 2、瘀血的形成 一是:气虚、气滞、血寒、血热致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脏腑经络而成;二是:外伤出血,或是气虚失血,或血热妄行等内外伤原因造成离经之血,积成体内。 3、瘀血证候特点 (1)疼痛、(2)肿块、(3)出血、(4)发绀,五、饮食、劳逸,(一)饮食 饮食不洁、不节、偏嗜均可操作脾胃 (二)劳逸 劳力伤气、劳神伤心(脾)、房劳伤肾,思考题,1、各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2、气的概念、生成、功能是什么? 3、背出并写出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4、说出任脉、督脉的循行及其基本功能。 5、何谓六淫?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 7、何谓七情?试述七情的致病特点。 8、何谓痰饮、瘀血?其临床表现有哪些?,以上为第三章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内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