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化学科第一次月考试题(满分 100分,时间 60分钟)一、选择题(2 分20=40 分)1. 下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对玻片呼气 B蜡烛燃烧 C湿衣晾干 D灯泡通电发光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这是铁的(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物理性质 D 化学性质 来源:21 世纪教育网3某同学要用托盘天平称量 3.5g 药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你认为此时他应该( )A. 减少药品 B. 向右盘中加砝码 C. 移动游码 D.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4下列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来源:21 世纪教育网A漏斗 B烧杯 C量筒 D试 管5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
2、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利用化学变化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不相符的是( )A合成药物 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农药 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 增进人体健康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来源:21 世纪教育网A尝药品的味道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总分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B为了节约火柴,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量筒不可用作反应容器D为了节约,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7加热试管,不会引起试管破裂的是( )A 试管里装有水 B 加热时试管外
3、壁有水C 加热时,试管未先均匀受热 D 很热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8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来源:21 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9、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 C、打磨后镁条变亮 D、放出大量的热10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11、某校 907 班沈妮同学收集的药品说明书上这样写到:本品每片主要成分及含量为: Ca40mg、P31mg、K
4、7.5mg、Mg 100mg、Cl 7.5mg、Fe 27mg。这里的成分及含量是指( )A、原子 B、离子 C、分子 D、元素1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 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隙B 100mL 酒精和 100mL 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1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2 个氧原子O 2 ; 硅的元素符号 Si ; 2 个氮气分子 2N2 B、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质子数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周
5、期表元素排列顺序质子数C、铁由分子构成 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D、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14、用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15、3、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4、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2(2012 年烟台市)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B.饼干在空气
6、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6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8在铝箔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铝箔变小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耀眼的强光 D生成白色固体1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3下列各图中“” 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
7、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1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DCO 2和 CO 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15 右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下列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物质都有是由分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A BC D16若 R元素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粒子的核外有 2个电子层 BR 元素是金属元素C该粒子是
8、阳离子 D该粒子的最外层有 8个电子17下列对相应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A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较大 两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的运动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 用于冰进行人工降雨;用铜制作导线 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2.市场上出售的许多食品中都含有添加剂。膨松剂就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把它加入面坯中,使面坯疏松或松脆,你认为其中没有添加膨松剂的是( )A.面包 B.生日蛋糕 C.香肠 D.饼干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燃烧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
9、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稀有气体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5.(福州)根据图 2-1 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 2-1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 17B氯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C当 x=8 时,该微粒是阳离子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8.图 2-3中 的 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图 2-3二、填空与简答20(1)用化学符号表示:2 个氢原子: 3 个铝离子: 21、下列物质: 澄清石灰水 氧气 二氧化碳 铁水 净化后的空气 硫磺 1 2 3 4 5 6冰水 五氧化二磷 稀有气体(填序号) 7 8 9(1)属
10、于混合物的有 。(2)属于纯净物的有 。(3) 属于化合物的有 。(4)属于氧化物的有 。(5) 属于单质的有 。16.物质都是由_、_或_等微粒构成的。如:二氧化碳是由_构成的;铁是由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构成的。22、某同学用如图 2-11 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 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有密封的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为 5 cm 处。图 2-11(1)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_ 。(2)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白磷(足量) _,活塞向(填“左”或“右” )_移动。(3)实验结
11、束后,恢复到常温,活塞应停在约_厘米处,据此可得出结论是_。23、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小兰同学用图 2-12 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 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_ 。图 2-1225.下列是有关木炭的叙述: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木炭能燃烧;在我国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 来源:21 世纪教育网将木炭粉碎;木炭可制成黑火药;取一块木炭点燃;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发出白光。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属于化学
12、变化的是_;20(共 16 分,每空 2 分)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基本途径。请你参与探究金属铜的化学性质:观察与问题:将一小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表面变黑。假设与预测:假设 铜片加热变黑,是因为火焰的黑烟附着在铜片上;假设 铜片加热变黑,是 因为铜片与 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与事实:实验 将铜片放入一支开口的试管中,再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片刻,发现铜片 (“变黑”或“不变黑”);实验 将铜片放入一支充满氮气的试管中并塞上橡皮塞,再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片刻,铜片 (“变黑”或“不变黑”)。解释与结论:上述实验证实,假设 (“正确”或“不正确”);实验证实,假设 (“正确”或“不正确”)。
13、表达与交流: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实际上是铜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拓展与迁移:既然铜片在空气中加热时,铜片能发生上述化学反应,联系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也发生类似的反应,证明了金属在空气中点燃或加热,金属都可能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其它金属,也应该相似。例如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的文字表达式是 。三、实验探究题25(18 分)图 1 是小红按某资料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 2,实验装置如下:图 1 改进前 图 2 改进后实验操作:a向盛有 2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 34 滴无色酚酞溶液,
14、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b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c在 B、C 试管内分别倒入 5mL 烧杯中的酚酞溶液( 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 A,D 试管中分别倒入 2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 2 连接好,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 提示:酚酞溶液遇碱变红,氨水是碱;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极易溶于水)请回答:(1)进行操作 a 的实验目的是 。(2)操作 c 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_。21五、计算题(8 分)18、已知 X、Y 原子的质量分别为 2.32510-26kg和 5.882510-26kg,标准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为 1.66110-27kg,求这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写出原子名称,指出每种原子各含多少数目的核外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