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二节 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 结构【教学目标】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知识梳理】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宇宙的物质组成:主要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2天体系统的层次(1)形成: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 成。(2)层次:特别提示 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宇宙范围 。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 Error!八 大 行星 分 类(2) Error!运 动特 征(3
2、)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2特殊行星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宇宙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2)自身条件Error!特别提示 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也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表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适宜于生命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 。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影响(1)能量来源Error!(2)动力来源: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2太阳活动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 层的为黑子,B 层的为耀斑,其
3、周期约为 11 年。(3)主要影响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四、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波速的变 化。(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代码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A 横波 较慢 固体B 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2)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波速代码 名称A 波 B 波C 莫霍界面 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D 古登堡界面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C 以上为地壳,C、D 之间为地
4、幔,D 以内为地核(由 E 外核和 F 内核组成)。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特别提示 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 五、地球的 外部圈层1A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 要成分是氮和氧。2B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3C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 球 上 存 在 生 命 的 条 件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5、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1)“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一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二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方面来分析。三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方面来分析。四看 :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来分析。 航 天 基 地 的 区 位 分 析我国航 天基地的分布1航天 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卫星
6、发射基地选址条件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加大发射的推动力,节省燃料和成本;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设备运输;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和发射安全性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区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发射时间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 、管理、回收。我国有
7、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发射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 的作用,节约能源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 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无大河湖泊,少森林地区 地 球 的 内 部 圈 层信息解读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 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 【典型例题】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与 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
8、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厚度 特征地壳 平均厚度为 17 千米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大陆 地壳厚、海洋地壳薄上地幔 物质状态为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幔 下地幔2 800多千米 物质状态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均较大外核 物质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地核 内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 400多千米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 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从图中“地球公转轨道”和三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可知:为火星,为金星。尝试解答 A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简述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
9、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答案 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2011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下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获取和解读信息 图中所展示的是火山喷发的情景,即该山为火山,是由火山喷发物堆积而形成的山,其矿物主要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一般认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尝试解答 D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读图回答(1)(2)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
10、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等值线含义的理解,云量越大,表示该地的日照时数越少,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阴雨天越多。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数值在 5052 之间,乙地在 6466 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 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故 B 正确。第 (2)题,乙地等值线向较低处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该处为雅鲁
11、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通道,因而云雨量比两侧多,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答案: (1)B (2)A(2011海南地理)能被植物光合作 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 19612007 年我国年平均 PAR 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 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2)乙地 PAR 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植被少C地势高 D云雨少(1)读图获取有效信息。(2)光合有效辐射极大值地区及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 PAR 强度值最大,四川盆地最小。如仅考虑光合用效辐射,青藏高原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3)降水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晴天多、雨日少,PAR 值高;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日多、晴天少,PAR 值低。答案: (1)D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