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众传媒的变迁,第四单元第3课:,一、报刊业走向繁荣,世界上第一家中文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在马六甲创刊。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刊。这些报刊有外文的,也有中文的。外文的报刊中,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北华捷报和万国公报。,(一)、中国报刊业的形成阶段,中国丛报是美籍基督教士在1832年独立创办的,专门向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介绍”当时中国各方面的情况,特别着重鼓吹侵略思想,以“中国通”的资格提供侵华具体方策。北华捷报是由英国人在1850年8月创办的,是上海出版最早的英文报纸。该报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停刊,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外文报纸。中文报刊主要就是引言中提到
2、的:东西洋每月统记传和申报。,东西洋每月统记传于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所以确切的说,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这些报刊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报刊诞生,无论在版式,内容和编辑方面都产生了示范和催生作用。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同一时期创办的报刊还有:王韬在香港主持创办循环日报和容闳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汇报。我国的报刊业逐步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出版的周报是:1609年德国的报道或新闻报最早的日报是: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大众化报纸:是1833年美国的纽约太阳报。,此后,中国人创办的报纸越
3、来越多。戊戌变法时期,出现了一些宣传改良思想的报刊.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的时务报。该报刊由梁启超主笔,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保守,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作用。辛亥革命时期比较著名的报刊就是民报。,(2)、中国报刊业的发展阶段,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民报以孙中山名义发表的发刊词,第一次公开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报大力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革命党人的主张。在国内进步分子中广泛流传,也和国外进步舆论相呼应,对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起了巨大作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比较著名的报刊是: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在
4、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般笼统地称为新青年。这个刊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俄国十月革命后,在陈独秀、李大钊主持下,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1923年6月,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这些时期的报刊已经成为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当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为了革命的需要我们党也开始创办报刊。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个中央级机关报。1931年12月在江西瑞金出版。最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
5、关报。,新华日报则是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新华日报在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领了舆论制高点,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我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我党沟通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现在发行的解放日报是1949年创办的,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而本课所说的解放日报,是1941年5月在延安创办的解放日报,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是当时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军情紧急,环境恶劣,该报在1947年3月停刊。虽然历时仅6年,但是它出色地完成了自己光荣的使命,新中国
6、成立初期,人民日报成为我党的主要舆论工具。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 1948年6月,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诞生,当时是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1949年8月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作为一张权威、严肃的综合性日报,人民日报凭借其高素质的采编力量,成为人民日报的特色之一,从而赢得大量国内外读者的信赖。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已成为人民日报的一面旗帜,被认为直接传达着党中央的声音,而倍受海内外读者、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重视。与此同时,光明日报等其他类型的报纸也很著名。然而,“文化大革命”对文化领
7、域的摧残,使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很多报纸停办,仅存几种报纸在内容和宣传手法上也是千篇一律。,第一问:郑观应认为办报纸的好处有:有利于救灾;有利于社会治安;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国家治理;有利于了解民情;有利于国防;有利于经济发展。第二问:1、报纸品种过多给读者增加了选择所需信息的困难;2、由于竞争压力过大,报纸可能提供假消息甚至是不良消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3)、中国报刊业的繁荣阶段。,(4)、中国报
8、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提问: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哪些?,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影视事业的发展,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忆功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显示的图像连接起来,如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并以每秒10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显示的话,人眼所看到的将是一组活动着的图像。,(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在电影发明仅仅10年后,中国就有了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190
9、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影片虽然粗糙,但是首映却非常成功,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的电影迅速发展并很快走向成熟。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此时电影的主流是左翼电影。著名的影片有狂流、渔光曲、风云儿女狂流是第一部左翼影片。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该片格调凄婉压抑,节奏缓慢抒情。尤其是多次出现的主题歌
10、渔光曲的词曲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影片在上海创连映84天的新纪录。,1935年3月,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获“荣誉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入低谷。同样是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谢飞、张艺谋、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电影媒
11、介的特点:1.时效性不强;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提问:电影媒介的特点有哪些?,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地也建成了地方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不过十几家。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2)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电视事业的大发展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电视逐渐普及;二、是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为什
12、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一、是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类节目;二、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互联网的优势: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三 、“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截至1996年10月31日,上网电脑29.9万台,www网站1 500个,上网人数62万人,到了1999年底,上网电脑即已达到350万台, www网站有15153个,上网人数890万个。到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而位居世界第五。,电子信箱:,下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