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 言关于这本书,今天我讲前言部分。我把我的这本书的定名为经方故事 。那么这个“经方”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张仲景的方子”是吗?经方在我看来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含义,传统的经方就是指伤寒杂病论 (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 )里的所有方剂。第二个含义就是经验方,能够流传千古,经久不衰它也是经方;故在我看来,经方不仅仅指伤寒论里的方,还有别的方子:比如李东垣创立的几个方子,参麦散、半夏白术天麻汤、补中益气汤;也包括后世医家的止血丹、安宫牛黄丸等等,这些也属于经方的范畴。总的来说,能够流传千古,历经临床检验而经久不衰的方剂,都属于经方。 为什么叫经方故事 ,因为大部分都是我用过的经方
2、,我要以故事的形式讲给你们听。特别是对你们这些初学者,第一就是能反映我看这个病用这个方子的心路历程,思考过程;第二、带有趣味性,通俗性,让你们马上能掌握这个方子,一听就会,一用就灵,这才是学中医的真正内涵。所以每一个方子都是一个故事。桂枝汤故事今天讲第一个桂枝汤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很成功,但从这个不成功的故事可以给你们一些启发。桂枝汤由哪几味药组成呢?桂枝三两,白芍三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二两。桂枝汤是一个发汗平剂,桂枝发汗,白芍敛汗,而干姜,大枣,甘草是一个调和剂,主要治疗营卫不和之证。但是现在桂枝汤在湖南用得并不是很多,而以前我在书上看到一个半身出汗的医案是以营卫不和来论治的。而这也
3、是我见过的关于半身出汗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患者是我的一个同事,一个小伙子,比我小两岁。有一次大概是夏天的时候去搞野营,外面可能湿气比较重,估计是感受了湿邪。第二天一回来,右边不出汗,左边出汗,体温偏高,有点怕冷。 “恶寒发热,半身出汗” 。他找我开方子,当时我第一反应这是个很明显的桂枝汤证。而仔细看了一下他的体征:舌尖有点红,右边有一点红色的疹子。虽然当时我也闪过一个念头,会不会是皮疹之类的呢?但是我也没多想,就开了一个桂枝汤原方,桂枝汤开了 10 克,白芍 10 克,生姜 6 克,大枣 15 克,甘草 10 克。一副药后,结果导致患者高烧,烧至 39 度 3,出疹,整个右边全是红色的疹子,喉
4、咙也肿得很厉害。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不是很成功。后请皮肤科主任会诊,诊断为水痘,于是他开出了一些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方子,如玄参,板蓝根,牛蒡子,葛根之类的对症药剂。病人吃了 6 副药后就好了,也没用什么西药。这个病案回顾起来,确实不是一个很成功的方子,但是也不是说完全不能用桂枝汤。他的出疹很可能就是由于桂枝汤发表发出来的。但这终究不是一个很成功的病案,我讲出来主要是为了提醒你们在临床上的思考需要全面一点,有时候符合经方还要从整体上来考虑。麻 黄 汤 故 事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麻黄汤的故事。麻黄汤的组成是什么?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枚,甘草一两。因为麻黄、桂枝合起来发汗比较重,所以麻黄汤跟桂枝汤
5、相比是一个发汗重剂。麻黄汤的治疗要点是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关节疼痛,还有喘而无汗。而在湖南的气候条件下使用麻黄汤容易导致喉咙痛,因为湖南的感冒是流黄涕,咽喉疼痛,多为风热内堵,所以在湖南能使用麻黄汤的几率不是很多,且包括在北方也不是很多。但是麻黄汤是不是就没用了呢?肯定不是的,今天讲一个麻黄汤治疗多毛症。这个故事不是我自己的,是我们湖南中医药大学的一个名老中医,似乎这个名老中医叫李聪甫。讲的是一个矿工,挖防空洞的,挖了几十年,退休一两年后,长了一身黑毛。他就很着急,到处看病,上海、北京、广州,湘雅都看过了没有效果,那些西医都说他:“你这个是退化,内分泌失调。 ”结果有一次他去成都看病,别人以
6、为他是个怪物,要把他抓到笼子里面,送到动物园去。后来他回到长沙,别人说你去看看中医。于是他就找到这个老中医,老中医看了之后就问他,你是干什么工作的。他说我是挖防空洞的,老中医就说:“哦,知道了。 ”开一个方子。他就开了一个麻黄原方:麻黄 50 克,桂枝用 50 克,杏仁用 10克,甘草用 10 克。他说这个方子吃下去会很难受,但是要忍住,你先吃半剂,然后用被子压住。结果那个矿工就盖了三床被子,出了一身大汗,人非常受不了,很烦躁。大汗后,他身上特别痒,就去桡,结果毛一把就抓下来了。后来有记者问老中医为什么你会想到用麻黄汤,他说:“第一,肺主皮毛,麻黄入肺经;第二,从西医上讲,人的毒素排出去,一是
7、靠大小便,二是靠汗孔,他长期在防空洞里挖,毒气很重,汗孔关闭,毒素排不出去,排不出去就只能通过汗毛的异常生长来解决。现在我用麻黄,把汗孔重新打开,汗毛就失去了价值,所以就会脱落。 ”所以有时候用常见方治疗一样好,关键是你要深入地掌握其中内在的东西,这里我就补充一点。陆渊雷是民国时期的很著名的一个中医学家,他写过一本书,叫做伤寒论今释 ,他讲过:汗出而喘,麻黄汤发汗平喘。关于喘和汗,他的观点是麻黄汤发汗所以平喘,为什么发汗所以平喘呢?他就举了一个狗的例子,肺主呼吸,皮毛也呼出水蒸气,二者相互配合,哪个出了问题,另一个就会代偿。狗没有汗腺,夏天很热的时候,所以它就只能呼气。所以,有时候,中医不只在
8、于天天看书,而也在于对生活中人和事的观察与体悟。承 气 汤 故 事又是一个不成功的故事。那个时候我还是大一,刚出道,在学方剂学,学完回去就给别人看病。承气汤我是很熟悉的,承气汤四味药,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大黄导滞通便,芒硝泻热润燥,厚朴除满,枳实消痞。有一天一个病人来找我看病,他主要是大便结,口干,舌苔似乎是薄白苔。当时我看承气汤有几个类型,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所谓增液承气汤就是增水行舟。当时我想,这个人就是个增液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是怎么来的?就是一个增液汤和调胃承气汤。我觉得这个病就是增液承气汤的主证,所以给他开了 7 付药,可是开了 7 付药后他就再也没找过我了
9、。因为我们那里的农村仍然有赶集得传统,大概是半年后正好在赶集时我看到了他。他看到我时就跑。我觉得很奇怪,就叫住他,说:“你我开的那个药效果怎么样呢?”他说: “你别说了,吃了你这个药后,第一付两付,拉了好多大便,后面我就继续吃,你不给我开了 7 付吗?结果拉得我一塌糊涂,搞得我在卫生院输液输了好几天,还脱水了。 ”当时我一听就感觉好羞愧的。那时对疾病的把握肯定是很不深刻,换了现在我肯定不会给他开承气汤,更不会开 7付,顶多开个麻子仁丸就可以了。因为所有的承气汤都是治疗急症的,中病即止,大便通了后一付药都不必吃完。承气汤最多开一付,所以那个时候是年少轻狂不懂事。这虽然是个失败的病例,但这个失败的
10、病例也可以给你们一些经验。这就是承气汤的故事。苓 桂 术 甘 汤 的 故 事今天我讲解苓桂术甘汤的故事,它出自仲景的太阳病方。吴彬才你还记得苓桂术甘汤的组成吗?“我记得,它就是由茯苓、桂枝、甘草、白术组成的,但原书具体剂量记不太清楚了” 。 (它的剂量应该是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 甘草 各二两。 )这个方子在仲景 伤寒论中对应的条文是“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这个方的药味组成很简单,就只有四味药,属苓桂剂范畴。 “那彬才你认为茯苓与桂枝配伍有什么作用?”吴彬才:“温阳利水” 。在此方中确实是温阳利水化饮的作
11、用。这个方子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千万不要小看他的功效,如果这个方子运用得当,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它主要适用于水饮轻症,水液潴留,比五苓散对应的症状要轻,主要针对水饮停于中上焦,如果是下焦就用五苓散,在前面的故事中,我已经讲过,在此就不多说了。根据我的临床经验给你们讲两个典型故事。第一个故事,我在昆明市中医院急诊科工作的时候,当时一个 84 岁的老太太前来就诊,她的名字现在我依旧记得很清楚,叫钱美珍,是一个心衰患者,主要是感觉头晕,她这个头晕跟一般的头晕不一样,她睡觉时不晕,站着不晕,而是由睡觉到起床那一刻特别的晕,起床之后又没事了。当时我带着一些实习生前去问诊辩证,还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我一走
12、进去看到这位老太太牙齿洁白,于是我对实习的学生说,这位老太太一看她那洁白的牙齿就知道她的肾气肯定很旺盛,然而我让老太太伸出舌头辨舌苔时,她的牙齿全掉了,原来是一口假牙,当时我特别尴尬,真想找个地方钻进去。她的苔少、舌胖大。脉滑,口干,喝水不多,大致症状就这样。当时,我跟我的老师讨论,他问我准备用什么方子,我让老师先说。他说用沙参益胃汤,他认为是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喝水,无苔或少苔。我说应该是水饮,因为她是个心衰患者,肯定有水液潴留,其次舌体胖大,脚微肿,为什么无苔了,因为她长期服用利尿剂,肯定无苔,且她口干喝水并不多。当时我就和老师争执起来了,互不妥协,我就说,老师你先开,如果效果不好,我再
13、用这个方子,他说“可以” 。结果第二天他忘记了,我就开了苓桂术甘汤,老太太吃了两副药后感觉效果特别好,头不晕了,总共只吃了几副药就病愈出院了。她的症状应证了伤寒论里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当然,我开的不是原方,还合并了另一个方子“葶苈大枣泻下汤”以泻肺下水饮,当时我开了茯苓 25 克 桂枝 10 克 白术 25 克 大枣 25 克 葶苈子 10 克甘草我没开,有水肿的我一般不用甘草,因为甘草能生肿满,依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会导致水液潴留,所以我没开,我用了大枣,它既能健脾又能利水,这是第一个关于苓桂术甘汤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是我在心内科时遇到一个病
14、人的相关情况,他姓李,是我们医院一个护士的爸爸,身材高大,是个老干部,他不是心衰而是高血压,但症状和前面那个人病人相似,也是一坐起来就头晕,但别的水饮方面症状比较重,恶心、呕吐、头重,我舌脉都没诊就确定为水饮证。当时我想都没想就开了苓桂术甘汤,而且是按原方开,因为他没有水肿,茯苓 12 克 桂枝 10 克 白术 6 克 甘草 6 克 我们的药是在医院煎熬的,熬好之后他拿着用杯子装的药跟我说“江医生,你这个方子有没有用啊?你看这个水是清的,药都没熬黑,我不相信会有效果呢!”我说:“李老,你尽管相信我,会有效果的,先拿回去吃咯。 ”结果第二天,他走过来说:“你这个药效果太好了,吃了之后症状就缓解了
15、” 。这个病人前后只吃了几副药,症状就基本解除,血压也降下来了,很快就出院了。通过这两个病例,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你们以后在临床上,无论是遇到心衰病还是高血压病,大都会有“水钠潴留”病机出现,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导致水钠排不出去,加重心脏负荷,血管扩张,导致血压升高,此方治疗水饮恰好可以缓解水钠潴留。且中药温阳利水剂不能和利尿剂等同,利尿剂是通过肾脏把水液从小便排出,而中药温阳利水剂是重新调整水液输布。比如水肿形成跟组织液有很大关联,中药是把组织液里的水吸收到血管里再传到温阳利水健脾,所以有些水饮病人也有口渴症状,这怎么解释了,它是水液分布不均,不能上承于口腔,服中药后,水液重新
16、分布均匀,口渴也就缓解了,所以温阳化饮对临床上的心衰、心脑血管疾病有非常好疗效,到此,这个方子的两个故事就讲完了。白 虎 汤 故 事今天讲一个白虎汤故事,白虎汤的组成是什么?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其实在张仲景伤寒论里“大渴大热,汗大出,脉洪大”不是白虎汤的主证,而应该是白虎加人参汤的主证。众所周知,经典的白虎汤能退热,那么它实际上能不能退热呢?当然可以,只是很容易反弹。现在我就讲一个自己给自己开方子的故事给你们听。 2003 年是 SARS 流行的一年,那个时候很紧张,我们不能出去。同学在外省实习的,都在宾馆里面关起来。有一天我们寝室里 8 个人,全都发高烧,那就吓住了,因为都是三十八九度。
17、当然我也发了高烧。他们都跑去附一打点滴,每个人花了几百块钱,我就自己给自己开方子,我心想我学了这个东西还不给自己开开方?03 年时我是读大三,下了必死的决心,就开了个方子。当时开的就是白虎汤,加了点银花,连翘,板蓝根。开了石膏 25 克,粳米 15 克,金银花 10 克,连翘 15 克,板蓝根 10克,甘草 15 克。吃了一副药,出了身大汗,就好了。我花了多少钱呢?我花了1 块多钱,而他们花了百来块钱,效果差不多。当时刘校长还提了水果来看我们,因为我们病了。所以我到现在还是很记忆犹新的,这是我自己给自己开的方子,白虎汤。蒲 黄 滑 石 散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回湖南工作的时候。一个女孩子,叫张静,2
18、4 岁,是个吸毒的,还打 K 粉。她主要是小便疼痛,一天解小便要解十多次,尿道口灼热疼痛,抗生素用了很久,反反复复,到处看病,到处住院,但是小便疼痛的症状始终没有得到缓解。到我这里看病的时候,她的舌苔是黄腻苔,胃口一般。这个病人我当时就认为是阴虚夹有湿热,小便不利,再加上她还有淋症。金匮要略里有一个方子,叫做“蒲黄滑石散” ,我用得很多。蒲黄,清热利湿又可以化瘀;滑石,它具有滑利之性,通彻尿道效果真的特别好。当然我还加了另一个方子,叫做金铃子散,她不是吸毒吗?我延胡索用了 10 克,川楝子用了 10 克,连续开了3 次方子,差不多 9 付药,很满意的出院了。蒲黄滑石散是治疗一个淋症的方子,效果
19、特别好,我的另一个老病人,一个老太太,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尿路口肥大压迫,还插了导尿管,用了这个方子后,居然连导尿管都拔了。小 柴 胡 汤我们开始讲小柴胡汤,这是一个千古名方 。它有七个主症,七为药。下面我们开始讲一个小柴胡汤治疗感冒:我在昆明的时候,一个老太太七十多岁,也就是 08 年 5 月 12 汶川地震那年,恰好这个老太太是 5 月 12 出生,5 月 12 来住院,几个巧合!所以我印象特别深,她主要是发烧,每天一到下午就发烧,一发烧就想呕吐,开始就怕冷,然后就发热,发热就要呕吐,吐出来就感觉好点,我们就按一般的肺部感染治疗,用抗生素。但用了抗生素还是发烧,检查看有没有伤寒,结核等别的病
20、,结果出来一看都没有。当时我们的主任性李,我就说我们考虑下:病人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口干口苦,舌苔白腻偏黄,脉是个玄脉。李主任问我开个什么方,我就说小柴胡汤,后面我就开了个小柴胡汤,还加了 2 味药。加了荷蒂;考虑他是个暑邪,还加了一味藿香。具体的计量我也记不清楚了。结果吃了一付药,他的症状就没有了,总共吃了 3 付药,第三付她没吃,她说这个药太苦啦。当时柴胡我是用的 30 克,张仲景原计量是 8 两,用的最大。当时她吃了一付就发汗,就没有了那种寒热往来,吃了第二付,基本症状就缓解了,第三天我就再跟她开了个四君子汤加山药、竹叶心。吃完之后她第三天那种气阴两伤的症状也没有,调理下脾胃。第二个关于
21、小柴胡汤的故事,我不是用的小柴胡汤原方,而是用的小柴胡汤变方,柴葛解肌汤。我的一个学生李丹,她就是头疼,痛在两侧,眉菱骨的地方也痛。开始是恶寒,怕冷,发烧,体温是38 度,后面是 39 点几,越来越高。口苦,不想吃东西。一身疼痛。小便稍微有点黄,大便有点稀。胃口很不好等表现。当时我在考虑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风寒感冒,比如麻黄汤,大青龙系列。但她舌苔是黄腻地 ,脉是滑的,就有点不太适合。风寒感冒桂枝汤肯定是用不上。银翘散也不行,因为银翘散是发热恶寒,恶热出汗,咽喉疼痛,桑菊饮也不适合。如果是用小柴胡汤原方,口苦咽干,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这些症状她有,但她还有头身疼痛。小柴胡汤治疗
22、疼痛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就想到要在此方上化裁一下,用柴葛解肌汤。当时的计量我是记得。柴胡 40 克,黄芩 8 克,法半夏 5 克,白芷十克,葛根 25 克,羌活 10 克,连翘 6 克,桔梗 5 克,甘草了 20 克。开了之后我要她先抓一付,她吃了一付之后就不痛了,一身疼痛就没有了,后面第二次还是没有力气,口苦,轻微有点发烧,看到这个情况,我就不用柴葛解肌汤还是用小柴胡汤,第二次我就把白芷去掉,羌活改成 6 克,柴胡这个时候我就只用 10 克了,黄芩用5 克,甘草用十克。第二天用这个小柴胡汤,第三天她口不苦了,但觉得没有力气,这就是一个气阴两虚我就给她用了个生脉散。怀参 10 克,生地 10
23、 克,五味子 6 克,玄参 10 克,沙参 10 克。总共用了这么四付,她的感冒就好了。这是关于柴胡汤治疗感冒。下面讲一个关于小柴胡汤治疗头疼的病案。朱丹熹在丹熹心法里面讲过,治头疼可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治疗头疼一半用生黄芩,一半用酒黄芩。我治疗最成功的一个是在昆明一个骨伤科的病人,那个主任请我去会诊,是一个女病人,被电摩托撞伤了,当时叫我去看,结果我一看那个女的脸色白白的,就像那种贫血貌,讲话一点力气都没有,感觉很虚。没有出血就是颅内有点血肿,不用动手术,没有一点骨折。按道理是要送到骨科,骨科主要就是用通窍活血汤,活血化瘀。结果头疼的越厉害,所以就请我去看,当时我感觉这个人很虚,不是一个实证
24、,我就问她头疼是痛在哪里?她指着说是头两边,就是太阳经行循的部位,然后我问还有什么症状,她说口特别苦,不想吃东西,没有力气,讲话都没有力气,那么这就是一个虚实错杂,舌苔是一个薄黄苔,具体是什么脉我记不太清楚了。当时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少阳头疼,然后我就用了小柴胡汤:柴胡 8 克,炒黄芩 5 克,生黄芩 5 克,法半夏 6 克,白参 10 克,生姜 3 片,甘草 6 克,大枣 5 枚。让他自己去熬,效果相当好,吃一付症状就缓解了很多,连续吃三付他头就不痛了,后面出院就让他带了个归脾汤。后面她打电话我说江医生完全好了,按道理这是一个典型的跌打损伤,怎么最后变成一个少阳头疼,有时就感觉临床疾病真的
25、很神奇。还讲一个岳美忠关于柴胡汤的例子。一个男的背着他女儿找岳美忠看病,他说医生啊,我女儿睡了几天几夜都没醒来,这该怎么办。当时岳美忠他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子好,又不能问诊患者,又不能看舌,他就问女孩她爸,问她是什么时候睡着的,他说是半夜睡着的,半夜就是阴阳交界的时候,就是半表半里,他就用小柴胡汤原方,给那女孩灌下去一付之后,那女孩就醒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龙骨牡蛎,当然原方还有别的药物,好比铅丹,大黄,桂枝。但我只用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治疗现代医学所说的所有神经功能失调性的疾病,因为柴胡能调和阴阳,龙骨牡蛎能收敛阴阳。下面讲一个关于此方治疗出
26、汗的故事。我跟我师父查房的时候,一个患者是位老太太,她是监狱里面的一个干部,出汗出的特别多,她出汗外还有几个表现:口苦;怕冷;出汗没有规律,白天晚上都出;乏力;不想吃东西。具体舌脉我记不清楚了。我导师说从这个怕冷就是一个阳虚,口苦就是一个阴虚,二者结合就是阴阳失和,少阳失和,就用这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黄芪,调和阴阳益气止汗,还有身痛就加了点细辛。效果相当好,三副药就出院了。这给我印象很深刻,从此我就开始揣摩这个方的应用,我跟我师父抄一年的方,感觉最妙的就是学到了这个方的应用。因为他特别喜欢用小柴胡汤。我师父号称“柴胡” ,什么方都用柴胡汤加减。关于这个故事我曾写过一片文章,中医病案之探讨。再讲
27、一个关于此方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故事。中医关于失眠就是讲阴阳失和,阳气白天行于体外 25 周,晚上行于体内 25 周,一共行于 50 周,阳气出于阴气就醒来啦,阳入于阴就睡觉。人的失眠是阳气当入于阴它却不入阴而行于体外,使人兴奋。白天阳气当出于体外它不出却恋于阴分,人就没精神。正好就是一个阴阳失和,小柴胡汤就是用来调和阴阳,龙骨牡蛎重镇潜阳。所以这是一个治疗失眠很好的方。我在昆明的时候用此方治疗过三个失眠的病人都取到相当好的效果。第一个是我们科室里性陈的医生,退休之后就睡不着,通晚睡不着,眼睛都不能眨,越来越兴奋。他就请我去看,当时我就看了他的处方,是二陈汤加什么白芥子啊,加一些辛温的药。治疗痰湿
28、的方。后面我就问他有什么症状,他就说晚上很兴奋,白天乏力,口苦,纳差,怕冷,然后我看他舌苔黄腻,脉滑。当时我就想:第一个我可以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但这个人开始就用这个方可能还不是很到位,还有痰热在里面,我就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温胆汤,酸枣仁汤。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这是金匮要略里面的。第二天我查房,他看到我很远就拍手叫:“江医生,我吃了你的药昨晚睡了一个好觉,好高兴,好兴奋的。 ”再用几付就出院了。后面他又复发了,还是到我这住院,我还是用这个方调理,到后面他彻底好了。这是第一个病案,后面他好了之后他又推荐了另外一个病人,他也是昆明中医院中药房的一个退休职工,他失眠四十年,四十年睡不着,身体很
29、瘦,他是中药房的但他从没吃过中药,因为他不信中医。后来是没办法,他的症状跟前面差不多,但是没有痰热,我就跟他用这个方合酸枣仁汤。效果极好。关于失眠章次功先生讲过,有时候失眠用桂枝等辛温的药反而能取到很好的效果,反佐一下。我就试着加用桂枝,结果他一吃烦操的不得了,晚上睡不着,这还是不行。后面还是用前面的方,安定慢慢的减量。西医治疗失眠他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不管你去找哪个教授他都只有安定,而且要长期服用。这是第二个病案。第三个病案,也是我们中药房的一个女的 37 岁,她也是睡不着,瘦瘦的,症状跟前面差不多,我还是用这个方,这三个人效果都相当好。下面讲一个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率失常的故事,此时的
30、心率失常有一个特点,他是快速性心率失常,人容易兴奋,早搏比较多,这种虚性兴奋效果比较好。我在昆明治疗一个病人,他就是一阵一阵的轰热,轰的一下子汗就出来了,然后人就很烦燥,一下只心跳就快起来啦,过一下子又好了,还有点口苦,口干,二便调,他这个病我当时想都没想,我就用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什么了?首他是阵发性的,发有定时,这是小柴胡汤的表现;然后有汗证,又口干,口苦。结果我跟他用了这个方之后,他的早搏慢慢的就少了。开始他吃倍他洛克,这个药是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其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能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泻 心 汤泻心汤是小柴胡汤的一个变方,即小柴胡汤去掉柴胡加黄连。此方没有解表的功能,但是它好用,
31、泻心汤为什么好用?上热下寒中间痞,寒热虚实错杂它都可以治疗,而临床上很多病搞不清是寒热虚实,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可以用,而且效果还不错。后来我有看到有关报道,最适合用于胃痛烧心,胃酸分泌过多,发生化学性刺激。第一个我用泻心汤的病人是我姨父,那时我读大二,他找我看病,他就是感觉胃脘有痞塞感,不想吃东西,当时第一个方我不是用的泻心汤而是用的香沙六君子,我觉得他有一个脾虚气滞,补脾益气化痰。他的舌脉我当时没仔细摸,我回家后我就后悔了:第一个因为看他的舌苔有点黄腻;第二个因为他很喜欢喝酒,体内有湿热,而香沙六君子是一个温燥的方。第二天我问吃了怎么样?他说没什么变化。后面我就给他换了一个方子,就开了两付了泻
32、心汤。吃了这两付他就好了很多。但后面他又总是打饱嗝,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我就给他开了一付旋覆代赭汤之后他就不打饱嗝了。我当时就感觉这个半夏泻心汤真的好神奇。所以后面我们村子里至少三四个有胃病的人都被我用这个方搞好。在昆明一个老太太,80 多岁了找我看病,她是胃脘痛,大便是黑的不成型,没有呕吐,不想吃饭,舌苔是一个白的,脉是滑的,她这就是 一个寒热虚实错杂,我就用了这个半夏泻心汤加了点止血的白芷与炮姜。吃了一付之后疼痛就感觉好了很多,后面连续吃几付就基本稳定,80 多岁的老太太,她又不做胃镜,你说要完全好那有难度。后面她有带几个病人找我看效果都不错。其中有一个老太太想呕吐,急性
33、胃肠性感冒,我用藿香正气散治好,结果他们三个老太太联合送一面景旗给我。还有一个半夏泻心汤的故事,我印象相当深刻,是一个陪护他岳父,这个病人我还没见过他面,这个陪护是一个 20 多岁很老实的小伙子,他说要我跟他岳父老子看下病,他岳父在云南山区家里相当穷,他岳父老子他开始没有说是胃病,而是鼻子里出血,一走路就摔跤,但有时自己能爬起来又很清楚,但他后面又给我提供一个情况说他岳父很喜欢喝酒,喝酒后胃里面总是有灼烧样疼痛,干呕,大便是黑的不成型,纳差,口苦,臭味,舌脉我肯定摸不了。然后要他老婆看下舌苔是不是黄的,他老婆也搞不太清楚,说好像是黄的。对这种情况我用个什么方,我当时想了好久,之后决定先用个半夏
34、泻心汤,调理下脾胃。结果吃了这个方效果出奇的好。当然我还加了止血的药侧柏叶与炒大黄。这里的大黄我不是用来通便的,而是好比三黄泻心汤用来止血。后面连续吃了几付说他基本上能干活了,也不摔跤了,后面他岳父送了很大一袋核桃给我,他家里好穷的,但他家里为了他这个病家里也花了一万多块钱,我跟他开就5 快钱一付的药。开完之后就那陪护买了一包 5 块钱的烟给我。效果相当好。当然半夏泻心汤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减,比如蒲公英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可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如果心下按着痛可以合小陷胸汤。有时原方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加减下会效果更好。章次功很喜欢用杏仁,杏仁本来是用来治疗咳喘的,但他说杏仁可以麻痹而止
35、痛。叶天士喜欢用桂枝温阳止痛,寒热平调。这都是别人的一些观点,我们都可以考虑。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汤的变方有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我没有用过,但是这个东西可以用,柴胡桂枝汤就有点类似柴葛解肌汤,肢节疼痛,伴有柴胡汤的症状,但柴葛解肌汤的症状肯定比小柴胡汤更重。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大吐大汗大下之后,亡阳,有个脾虚,口渴,还有胸胁苦满,口苦,患者以其中任何一个为主证兼有其他症状,或两两组合,三三组合,都可以用此方。刘度舟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用的出神入化,写了相当多的病案。以前我对这个方认识很不深刻,就在我跟你们讲课的时候我才慢慢的认识这个方。我们昆明市中医院的书记打电话我看病,他的
36、表现主要是拉肚子,肚子里面咕咕响,喜欢打屁。晚上睡觉睡得不好,口苦,怕冷,口干,吃饭不好。几个主证都有口苦,不寐,不欲饮食,大便溏,口渴,舌脉我看不见,我就用了一个柴胡桂枝干姜汤,后面打电话我说效果相当好。经方故事之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是发汗俊剂,麻黄用了六两,它是麻黄汤和桂枝汤合起来,外加石膏清里热。患者心烦,口干,如果有口苦的就可以加黄芩。大青龙汤这个方子我没用过,我一个朋友用过,他中医学的蛮好的,现在在浏阳中医院工作,据他介绍,他有一个患者一身疼痛,心烦,口干,用大青龙汤,而且麻黄剂量用的很大,用了 20 克,用了之后患者出鼻血。他跟我讲:这下麻烦啦麻烦啦!我说出鼻血啊!这是好事啊。结果他出
37、鼻血之后所有的症状都缓解啦,一付药搞定。大青龙汤一定要按照张仲景的煎煮法,以水九升,去上沫,减二升,煮取三升。小青龙汤我用过,我用它治疗我一个亲戚慢性支气管炎,感冒时喘的很厉害,很多泡沫样痰,一身疼痛又有点发烧,可是他又不愿意打针。当时我就想,他是外有感受寒邪内有水饮,用小青龙汤。吃完三付药后症状就缓解啦,后面我就用六君子汤调理。总共吃了五付药一年都没有复发。慢性支气管炎完全治好那是很难的。小青龙治疗寒邪诱发痰饮效果是很好的,如果有口渴用小青龙加石膏,如果咽喉疼痛,痰是黄的这个方子就很适合。经方的故事之猪苓汤那是胡剑卓老师的一个病人,78 多岁,8 年前就诊断是膀胱癌,现在主要是一个无痛性血尿
38、,还有睡不着,口干,这些就是一个典型的猪苓汤证。胡老师就请刘新祥教授开方,刘新祥教授就开了一个小蓟饮子,但是效果不明显。胡老师对我说:还是你给他开个方子看看。我说:这就用猪苓汤原方,阿胶让他自己融化。吃了三付药之后,本来他尿里面有血有(+) ,后面只有(+) 。尿里面红细胞本来有 5000 个,后面就只有 50 个,后面再吃了几付尿里面红细胞就只有一点点了,弱阳性。出院之后一直很好,后面他又打电话我说江医生你哪个药我吃了 10 付,现在又有点血尿,我再吃五付,如果没有效果我就再找你看,我说好啊。后面他吃了五付,无痛性血尿就没啦。当时他们人民医院考虑把他的膀胱割掉,取一段大肠做一个假膀胱,患者都
39、 78 岁了,何必搞的这么痛苦了。这就是用的猪苓汤原方,都是用的 10 克。小便淋漓,涩痛我就合金匮里面蒲灰滑石散,能取到很好的效果,所以伤寒和金匮一定要接合起来。经方故事之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是张仲景治疗痰饮当以温药和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剂,苓桂术甘汤在伤寒论里面就出现过一次, “若吐若下,发汗后心下悸,起则头眩,发汗则动经,身为震震摇者苓桂术汤主之。 ”在金匮辩痰饮里面, “呕吐涎沫,癫痫苓桂术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属于温化,温而不燥,很平和的一个方子。水饮:像高血压病,我们临床上一般的思维,高血压属于心阳上扰,肝阳上亢,治疗要镇肝潜阳。有痰饮的话喜欢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但是痰和饮有区别,痰比
40、较粘,比饮更重,有几个病我就从饮论述就取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就讲一个高血压的病案,有个老头是我们昆明中医院一个护士她爸,他就是典型的“起则头眩” ,站着不晕,坐着不晕就是起身那一刻晕。血压高然后我问有呕心想呕吐吗?他说有一点点,脚偶尔肿一下子,舌苔是一个白腻苔,脉滑。我就用苓桂术甘汤原方,茯苓用 30 克,白术 25 克,桂枝 6 克,甘草 6 克,给他开了三付药,药是他自己熬的,他拿一个玻璃杯子说江医生这个药有问题好清晰,我说试试看吧!结果吃三付药他就好了,血压也降下来拉,让我印象很深刻。第二个老头也是一样的症状,这老头很可怜,他有房子被女儿赶出来拉,自己只能和老伴住旅社,用了几付药后血压也
41、降下来拉,头也不晕啦。后面他回去后为了感谢我送了一边猪肉给我,因为他家里是杀猪的,让我很感动。还有一个用苓桂术甘汤效果很好,因为他是属于水钠潴留,像我们高血压心衰的病人,一大部分后期都属于水钠潴留,这个老太太 84 岁,一座起来就头晕,一走路就喘气,口干,舌苔是干干的,脉是沉的。我就觉得用苓桂术甘汤,当时带我的那个老师说他觉得是一个胃阴虚,要用个益胃汤,老师说:“要不先用我的效果不好就再用你的。 ”结果他忘了用,我就给患者用在苓桂术甘汤,结果效果很好。在长沙胡老师的一个病人,他没什么别的,就是走路喘地厉害,脚有一点点肿,平时有一点怕冷,她这个痰像不是很明显,是一个轻度水饮,我就用苓桂术甘汤,吃
42、了三付药之后就好了。还有一个老太太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症状跟前面差不多,心衰不是很明显,肿也不是很厉害,我也是用的苓桂术甘汤原方,效果很明显。如果是阳虚很重我们就用真武汤。真武汤是心肾阳虚很重,这个方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只要是心衰都会用。一个 84 岁的老太太叫刘德媛,她来的时候脸肿的很大,整个脸都是黑的,怕冷,出汗,开始我还没用真武汤,我用健脾利水效果不是很好,结果我就干脆用真武汤原方,附片我用 15 克,用了之后效果很好,后面我看他舌苔是黄腻的,肯能有热象我就加拉点黄连,黄芩放到里面去。她一吃就心痛得不得了,后面我一把附片加进去又好了。这是一个阳虚化热,有点像寒湿,你用温阳方法就可以散寒祛湿
43、。经方故事之桂枝加桂汤这个患者就是感觉一股气从腹部往上冲,怕冷,头晕眼花,这我觉得就是一个阳虚,苓桂枣甘汤的水饮不是很重,大枣可以重加,我就是用的桂枝加桂汤:桂枝 12 克,白芍 10 克,生姜 6 克,甘草 6 克,大枣 15 枚效果很好,后面他又有复发,我还是用这个方子效果仍然很好。治疗奔豚气有三个方子,一个是奔豚汤,一个是桂枝加桂汤,一个是苓桂枣甘汤。经方故事之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也是属于桂枝汤系列,当归四逆汤主要是用来治疗血虚寒厥,常用于血液循环障碍,比如说冻疮,坐骨神经痛可以化裁。有血虚的表现,冷痛,手足厥冷,这是他的主要症状。冻疮以寒像为主的效果很好,以前我一个邻居,一个中年女的
44、36 岁,她的冻疮每年都发,怕冷,舌脉记不清楚了,我就给她开了一个当归四逆汤原方,一付药吃两次,药渣外傅,三付药后就好了,以后也没复发。经方故事之小建中汤小建中汤也是桂枝汤的一个变方,桂枝汤倍芍药,外加一升饴糖而成,一定要加饴糖,没有饴糖就是桂枝汤而不是小建中汤。我一个亲戚做了胃镜不是浅表性胃炎而是糜烂性胃炎,他自己描述说肚子就想皮球放了气一样的感觉,喜温喜按,苔淡白的。我就用小建中汤原方一味都没加减:桂枝 6 克,芍药 15 克,生用 3 片,大枣 6 枚,甘草 10 克。然后饴糖要他自己放了半杯多,吃了一付他自己就感觉好多了,后面又吃了几付,到现在 10 年了都没复发。小建中汤不尽可以治疗
45、慢性胃痛,还可以治疗急性胃痛。治急性胃疼要合一些别的药。还有徐博他妈也是胃痛,大便有点黑,柏油样大便,不想吃东西,后面我就给他用小建中汤调理,还加了九香虫与甘松散寒止痛,吃了三付好了半年,后面又发了,我还是用这个方,建议用西医根除下幽门螺旋杆菌。现在基本都好了,小建中汤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方子。经方故事之厚朴半夏人参甘草干姜汤厚朴半夏人参甘草干姜汤属于杂方系列,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半夏人参甘草干姜汤主之” ,仲景认为此方是用来治疗腹胀,很多人的腹胀是虚实错杂,而此方正好是治疗虚实错杂。岳美忠就用此方治疗过一个肝炎后腹胀,腹部胀的像鼓一样的,做 B 超里面又没水,腹胀的非常厉害,别人用消导,香砂
46、剂,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等等方,但是都是越吃越重,后面他用这个原方一付药之后肚子就消了,所以我看到这个后我深受启发,有一次我们家那里一个人,他的慢性胃炎与别人不一样,他就是肚子胀,不小便,吃饭都还好,别的都没有。我当时想这没什么办法,就用这个原方。结果一付药之后他肚子就不胀了,就有这么快,这我印象很深刻。经方故事之小半夏汤 小半夏汤治疗寒性呕吐,以前我在中医附一实习的时候,那个带我的老师是学习西医的,一个病人是“脑出血”呈喷射样呕吐,吃什么吐什么。然后我就跟那个老师说:可不可以给他开个中药吃吃?老师问:那开什么方?我说:他呕吐是黄的东西,口苦,我就说可以给他开个苏叶黄连汤。他说:这怎么行了?黄连
47、那么苦。我说:试一下咯!那就两位药。结果吃完就一点都不呕吐了。我那个老师觉得好神奇。后面又来了一个病人是消化科,那时消化科和血液科在一起,这个病人也是呕吐,他可是一个胃病,喜温喜按,呕吐的是食物残渣,刘老师他自己就没想就开了一个苏叶黄连汤,结果一吃呕的不得了,我说这个方子没用了,这个情况不一样啦,然后我就给他开了一个小半夏汤,病人吃小半夏汤前感觉东西想逆上来,吃了小半夏汤之后就感觉东西压下去了。就有这么快,半夏生姜止呕就有这么好,而且生姜能制半夏毒,就两味药的小方,所以我印象很深刻。后面我一个同学打电话我说他外婆就是呕,呕得不得了,他又怕冷,但是呕的有是那种黄的东西,在医院住院说快要死了,家里
48、又没有什么钱,当时要我开个方子,我看这就像一个寒热错杂,我就把这两个方子合起来,效果超极好,我手机上面还有他的信息,说:“江老板你好!我外婆吃了你的药已经不呕了。 ”他外婆现在还活着,80 多岁了。那时就下了病危通知单说是一个神经性呕吐。经方故事之四逆汤四逆汤用于治疗“四肢逆冷,腹中痛,下利清谷,脉微细。 ”这是一个阳虚阴盛,用于表虚,相当虚寒,属于功能代谢障碍。我第一次看病是在我大一下个学期,那个老太太手足很冷,面色如妆,张口抬肩喘气,那时我不是很懂,当时我觉得应该用个四逆汤回阳救逆,我说我回去考虑下,后面我就打电话问李定祥教授,他说可以用,当时我差不多就用了一个四逆汤:附子 15 克,红参
49、 20 克,干姜 15 克,炙甘草 15 克。我要他家人慢慢喂,结果喂的情况一次比一次好。连续吃了三天病人就能下床走路。四逆汤回阳救逆效果确实很好,后面抢救的病人四逆汤用的不是很多,一般都是用生脉注射液。有一次在医院里面,那个老太太是直肠癌,大便出血,突然一下子冷汗淋漓,四肢绝冷,这个考虑我们首先量血压,他血压不低,如果是血压低我们肯定用多巴胺升血压,但是我们学西医的王主任说,打参附注射液,直接往血管里面推,推下去他就好了。为什么四逆汤用的不多了?急救时来不及啊,但我们病房里我们就有办法,可以用参附注射液。经方故事之麻黄细辛附子汤“少阴病始得之,脉缓,发热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这个方子我没用过,但我看过一些报道,可用于治疗太少两感的高热,病人怕冷的效果好,我亲自看到过一个,我在昆明上班的时候,有一个实习生他感冒了,发烧,温度不是很高 37.8 度,喉咙有点痛,稍微有点咳,薄白苔,当时我给他用了个银翘散,我觉得他是一个风热感冒,结果一吃体温越来越高,我就要我们主任看,我们主任就是扶阳派,他很喜欢用附子,他就直接用了个麻黄细辛附子汤,结果一付药下去他就好了,烧退了,喉咙也不痛了。经方故事之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是白虎加人参汤的一个变方,他是竹叶石膏汤去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