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防治专家共 识 孔祥永 封志纯 杨慧霞 常立文 陈超 陈倩 程秀永 丁国芳 付雪梅 高喜容 贺晶 何少茹 何振娟 胡娅 莉 李莉 李秋平 李杨方 李占魁 林新祝 林振浪 刘 俐 刘玲 刘翠青 刘兴会 卢宪梅 毛健 母得志 漆洪 波 石晶 史源 孙建华 童笑梅 王斌 夏世文 辛虹 严超英 杨杰 杨传忠 姚建宏 俞惠民 岳少杰 张雪 峰 郑军 周伟 周晓玉 朱建幸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 陆军总医院附属八 一儿童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郑州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深圳市儿童医院 湖南省儿童医院 浙江
2、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 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昆明市儿童医院 西 北妇女儿童医院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温州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河北省儿童医院 四川大 学华西第二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三军 医大学大坪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 医学中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 院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吉林 大学第一医院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南方医科大学附
3、 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山西省儿童医院 浙江大学医 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解放军第三 二医院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 医疗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作者简介:封志纯 (Email:) ; 作者简介:杨慧霞 (Email:) 作者简介:毛健 教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副主任, 第二新生儿 病房主任。社会兼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新 生儿科医师分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围产医学会主任委员, 东北 三省新生儿医师协作组主任委员。Neonatology 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新生儿脑发 育与损伤, SCIIF2.78) ,
4、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中华 新生儿科杂志编委,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副主编。毛健教授多年来从事新生 儿科工作, 在国内率先提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学损伤类型与临床分度 的关系, 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 技术研究脑损伤后代谢改变;应用磁 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MRI) 技术提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影像学分类及其演 变规律;应用弥散张量成像 (DTI) 技术描述微小型白质损伤的白质成熟障碍。 所 承担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 (“九五”国家重点 科技攻关计划) 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项 (30570541、30
5、770632) , 发表相关论文近 40篇。 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的早期防治工作, 在对我国不同胎龄早产儿 RDS发生率及高危因素进行大 样本流行病学调查1-2的基础上,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围 产医学杂志 编辑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 经过充分讨论达成本共识, 以供临床参 考。随着证据及经验的不断增加, 此共识将适时予以更新修订。 1 产前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 1.1 孕妇存在以下任一情况, 且在7天内有早产分娩可能, 建议根据临床实际情况, 在产前给予1个疗程的糖皮质激素以促胎肺成熟1-
6、7:孕周35周;妊娠期血糖 控制未达到理想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孕3 536 周择期剖宫产。 1.2 对已完成1个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 7天后的孕妇, 如在孕34周前仍有发生早产 的风险, 可考虑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1 个疗程5-6。 1.3 对于孕周35周的孕妇, 如无法完成1个疗程, 应尽可能给予糖皮质激素1 次3,6。 1.4 用法3-6: 地塞米松56 mg/次, 肌内注射, 12小时重复 1次, 共4次, 为1个疗程;倍他 米松1012 mg/次, 肌内注射, 24小时重复 1次, 共2次, 为1个疗程。 1.5 注意3,6: 不推荐常规使用2个及以上疗程的糖皮质激素;不推荐口服或静脉
7、注射。 2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airway pressure, n CPAP) 2.1 根据临床情况, 当早产儿存在以下指征时, 应生后即刻给予 n CPAP 治疗。 (1) 出生胎龄30 周, 有较强自主呼吸7-10。 (2) 出生胎龄30 周, 有自主 呼吸且具备下列其中 2项以上者9-13:产前未进行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或剂 量、疗程不足;出生体重1 250 g;糖尿病患者孕期血糖未达到理想水平;择期或 急诊剖宫产;多胎;男胎;母亲产前有发热、胎膜早破或白细胞计数1510/L。 (3) 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吐沫等 RDS早期症状。
8、2.2 若早产儿存在以下情况, 不建议使用 n CPAP9: 心率100 次/分钟;自主呼吸功能不足, 需气管插管复苏者;有先天畸形, 如先 天性膈疝、气管食管瘘、唇腭裂和后鼻孔闭锁等。 2.3 n CPAP压力: 推荐使用范围在68 cm H2O (1 cm H2O=0.098 k Pa) 7-8。 2.4 n CPAP治疗失败, 建议参照“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给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9。 3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1 生后存在以下情况之一, 可以考虑给予气管插管9,14: (1) 生后无明显自主呼吸, 面罩正压通气复苏无效; (2) 频繁呼吸暂停, 药物 或n CPAP 治疗无效; (3)
9、 出生胎龄26周者, n CPAP治疗时, 呼气末正压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 6 cm H2O, 吸入氧浓度 (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 Fi O2) 0.3; (4) 出生胎龄26周者, n CPAP 治疗时, PEEP6 cm H2O, Fi O20.4, 经皮血氧饱和度0.85; (5) 氧疗时, Fi O20.6, 动脉氧分压5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或经皮血氧饱和度 0.85; (6)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60 mm Hg, 并伴有持续性酸中毒 (p H7.2)
10、。 3.2 通气模式: 首选常频通气, 如需要且科室有条件和经验者可选择高频通气。 3.3 尽量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4 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 PS) 因PS缺乏或不足发生 RDS的早产儿, 应给予天然 PS制剂14-16。 4.1 当早产儿存在以下指征之一时, 可考虑早期应用 PS1,14,16-21: (1) 出 生胎龄28周; (2) 生后需要气管插管; (3) 生后存在RDS表现, 且无创机械 通气效果不佳。 4.2 给药方法15,17-23:将PS提前从冰箱中取出, 复温至约37, 经气管插 管内滴入。如仅需无创通气, 也可采用低侵入
11、性 PS治疗或微创PS治疗。 4.3 剂量:根据临床表现和所选择 PS的种类使用合适的剂量, 建议剂量为 70200 mg/kg14,16-21。 4.4 如存在可导致新生儿期死亡的先天畸形, 不建议早期应用PS19-20。 5 注意事项 5.1 生后即刻给予n CPAP治疗及选择性应用PS策略是早期防治早产儿RDS的优 化方案10,13-17。 5.2 气管插管后, 应尽早给予 PS, 条件许可时推荐采用气管插管-应用肺表面 活性物质-快速拔管 (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 INSURE) 策略, 而 不一定常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9,24。 5.3 无创
12、通气以 n CPAP 为首选, 可根据情况选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双水平气 道正压通气和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5.4 早产儿生后早期 RDS防治措施的选择, 除根据临床指征、 医疗资源外, 建议 参考家属意见, 充分沟通并书面告知。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多中心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调查协作组.中国13家医院住院分娩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前瞻性调查分析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6, 4 (2) :106-118. 2Kong X, Xu F, Wu R, et al.Neonat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among infants between 24 to 31 co
13、mplete week s:a multicenter survey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14J.BMC Pediatr, 2016, 16 (1) :174. 3ACOG Committee Opinion No.475:antenatal corticosteroid therapy for fetal maturationJ.Obstet Gynecol, 2011, 117 (2 Pt 1) :422-424. 4Melamed N, Shah J, Soraisham A,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antenatal corti
14、costeroid administration-to-birth interval and outcomes of preterm neonatesJ.Obstet Gynecol, 2015, 125 (6) :1377-1384. 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4) 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5, 18 (4) :241-245. 6Practice Bulletin No.159:Management of Preterm LaborJ.Obstet Gynecol, 2016, 127 (1) :e29-38. 7Finer NN, Carl
15、o WA, Walsh MC, et al.Early CPAP versus surfactant in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J.N Engl J Med, 2010, 362 (21) :1970-1979. 8Morley CJ, Davis PG, Doyle LW, et al.Nasal CPAP or intubation at birth for very preterm infantsJ.N Engl J Med, 2008, 358 (7) :700-708. 9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机 械通气常规J.
16、中华儿科杂志, 2015, 53 (5) :327-330. 10Polin RA, Carlo WA.Surfactant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preterm and term neonate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J.Pediatrics, 2014, 133 (1) :156-163. 11Schmlzer GM, Kumar M, Pichler G, et al.Non-invasive versus 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in preterm infants at birth:system
17、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J, 2013, 347:f5980. 12Yee WH, Scotland J, Pham Y, et al.Does the use of primary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reduce the need for intub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nfants32 weeksgestation?J.Paediatr Child Health, 2011, 16 (10) :633-637. 13Blennow M, Boh
18、lin K.Surfactant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ionJ.Neonatology, 2015, 107 (4) :330-336. 14Sweet DG, Carnielli V, Greisen G, et al.European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2016 updateJ.Neonatology, 2017, 111 (2) :107-125. 15Ardell S, Pfister RH, Soll R.Animal derive
19、d surfactant extract versus protein free synthetic surfacta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5 (5) :CD000144. 16Sweet DG, Carnielli V, Greisen G, et al.European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20、syndrome in preterm infants-2013 updateJ.Neonatology, 2013, 103 (4) :353-368. 17Kong X, Cui Q, Hu Y, et al.Bovine surfactant replacement therapy in neonates of less than 32 weeksgestation:a multicenter controlled trial of prophylaxis versus early treatment in China-a pilot studyJ.Pediatr Neonatol, 2
21、016, 57 (1) :19-26. 18Kim SM, Park YJ, Chung SH, et al.Early prophylactic versus late selective use of surfactant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very preterm infants:a collaborative study of 53multi-center trials in KoreaJ.J Korean Med Sci, 2014, 29 (8) :1126-1131. 19李文斌, 夏世文, 王琳, 等.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物
22、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 综合征多中心调查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 (14) :1061-1064. 20Walsh BK, Daigle B, Di Blasi RM, et al.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urfactant replacement therapy:2013J.Respir Care, 2013, 58 (2) :367-375. 21Rojas-Reyes MX, Morley CJ, Soll R.Prophylactic versus selective use of surfactant in prevent
23、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reterm infan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3) :CD000510. 22Gpel W, Kribs A, Hrtel C, et al.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pulmonary outcomes in spontaneously breathing preterm infantsJ.Acta Paediatr, 2015, 104 (3) :241-246.
24、23Dargaville PA, Aiyappan A, De Paoli AG, et al.Minimallyinvasive surfactant therapy in preterm infants on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13, 98 (2) :F122-126. 24Leone F, Trevisanuto D, Cavallin F, et al.Efficacy of INSUR Eduring nasal CPAP in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Minerva Pediatr, 2013, 65 (2) :18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