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 学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 月份)一、选择题(共 40 分,每小题 4 分,其中 1-6 题为单选题,7-10 题为多选题,少选得 2 分,错选或者多选得 0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花样滑冰的运动员的动作,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B汽车运动时研究车轮上的一点如何运动,可以把汽车看做质点C调整人造卫星的姿态,使卫星的照相窗口对准地面,可以把卫星看做质点D研究天宫一号绕地球飞行的周期,可以把天宫一号看做质点2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启动了,等到站台出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根本就没有动,而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在前、后两
2、次观察过程中乘客采用的参考系分别是( )A站台,对面火车 B两次都是对面火车C两次都是对面站台 D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10m/s,经过 2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 10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 2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加速度为 0;平均速度为 10m/s,与初速度同向B加速度大小为 10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 0C加速度大小为 10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 0D加速度大小为 10m/s2,平均速度为 10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
3、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变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5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改变的,因而它在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这段时间 t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即 =B对于加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仍然可用 = 来求平均速度C对于任何直线运动都可用公式 = 来求平均速度D对于曲线运动,也可用 = 来求平均速度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0 时刻起运动过程的位
4、移与速度的关系为x=(100.1v 2)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10 m/s2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 5 sC0 时刻的初速度为 10 m/s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 5 m7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g=10m/s 2) ,则( )A第 2s 的平均速度为 15m/sB后一秒的位移总比前一秒的位移多 5mC前 一秒的平均速度总比后一秒的平均速度小 10m/sD第 7s 的位移为 65m8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 v 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
5、比为( )Av 1:v 2:v 2=1:2:3 BC D92012 年 6 月 9 日晚受沿线焚烧秸杆产生烟雾影响,宁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发生多起多点车辆追尾事故假设髙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 v0=30m/s距离 s0=l00mt=0 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取 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t=6s 时两车等速 Bt=6s 时两车距离最近C06s 内两车位移之差为 90m D两车 09s 在内会相撞10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 B 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 B
6、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 B 盒接收,从 B 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t 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速度为 v 声 =B超声波的速度为 v 声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二、填空题(共 12 分)11在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某一物体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得到了一条如图所示的记录该物体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 A、B、C、D、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V,本实验电源频率为 50Hz,则每隔_s 打一次点,本实验中每隔两
7、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s(2)根据运动学有关公式可求得 vB=_m/s,v C=_m/s(3)该物体的加速度 a=_m/s2三、计算题(共 48 分)12一辆汽车以 72km/h 的速度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 5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 5s,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13 (14 分)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2m/s2,通过 A 点时速度为 2m/s,通过 B点时速度为 6m/s,则:(1)A、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物体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时间为多长?(3)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4一电梯,启动后先加速
8、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制动匀减速上升至停止,加速上升时,加速度 a1=2m/s2;减速上升时,加速度大小 a2=1m/s2(1)若楼高为 54m,上升的最大速度为 vm=6m/s,电梯上升到楼顶的时间是多少?(2)10s 末的瞬时速度15如图所示,直线 MN 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停在 A、B 两处,m,现甲车开始以 a1=2.5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甲车运动 t0=6s 时,乙车开始以 a2=5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相遇处到 A 处的距离2015-2016 学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 月份)一、选择题(共 40 分,
9、每小题 4 分,其中 1-6 题为单选题,7-10 题为多选题,少选得 2 分,错选或者多选得 0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花样滑冰的运动员的动作,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B汽车运动时研究车轮上的一点如何运动,可以把汽车看做质点C调整人造卫星的姿态,使卫星的照相窗口对准地面,可以把卫星看做质点D研究天宫一号绕地球飞行的周期,可以把天宫一号看做质点【考点】质点的认识【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解答】解:A、研究花样
10、滑冰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姿态时,其自身大小不可忽略,否则无法打分比赛故 A 错误;B、研究汽车运动时研究车轮上的一点如何运动,车轮的转动不能忽略不计,不能看做质点,故 B 错误;C、调整人造卫星的姿态,使卫星的照相窗口对准地面,不可以把卫星看做质点,故 C 错误;D、研究天宫一号绕地球飞行的周期,可以把天宫一号看做质点,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2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启动了,等到站台出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根本就没有动,而是自己
11、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在前、后两次观察过程中乘客采用的参考系分别是( )A站台,对面火车 B两次都是对面火车C两次都是对面站台 D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明确参考系的概念,理解物体运动相对性【解答】解: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关键是参考系的选取不同造成的,乘客出站时,看到对方火车运动,实际上是以自身为参考系造成的,当等到站台出现,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这是由于乘客以站台为参考系造成的,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点评】明白了参考系的含义就能顺利
12、解决此类问题,故一定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要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10m/s,经过 2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 10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 2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加速度为 0;平均速度为 10m/s,与初速度同向B加速度大小为 10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 0C加速度大小为 10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 0D加速度大小为 10m/s2,平均速度为 10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考点】加速度;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a= 求出加速度,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
13、度公式 =求得平均速度【解答】解: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所以初速度为 v0=10m/s,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v=10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a= 得:a= =10m/s 2,方向与初速度反向,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 = 得:= =0,选项 ABD 错误,C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加速度的定义式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注意矢量的方向性,要规定正方向,属于基础题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
14、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变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判断物体速度增加还是减小是看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关系判读位移大小的变化是看初位置与某位置的距离【解答】解:A、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 A 错误,B 正确;C、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
15、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 C 错误,D 错误故选:B【点评】要清楚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要掌握某一个量的变化是通过哪些因素来确定的5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改变的,因而它在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这段时间 t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即 =B对于加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仍然可用 = 来求平均速度C对于任何直线运动都可用公式 = 来求平均速度D对于曲线运动,也可用 = 来求平均速度【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任何运动都适用v=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解答】解
16、:A、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改变的,因而它在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时间 t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即 v= ,故 A 正确;B、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任何运动都适用,对于加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仍然用来求平均速度,故 B 正确;C、v=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故 C 错误;D、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对于曲线运动,也可用 来求平均速度,故 D 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平均速度的公式和平均速度的定义式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0 时刻起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为x=(100.1v 2)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17、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10 m/s2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 5 sC0 时刻的初速度为 10 m/s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 5 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 x=(100.1t 2)m 可知刹车时初速度和加速度,就可判断刹车时间,从而可求刹车位移【解答】解:AC、根据 x=(100.1v 2)m 和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公式为 x= ,可得:=0.1v 2, =10,解得:a=5m/s 2,v 0=10m/s,加速度大小为 5m/s2故 A 错误,C 正确;B、刹车持续时间 t0= = s=2s,故
18、B 错误D、刹车位移为 x 0= = m=10m,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以及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 v=v0+at 和位移速度公式7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g=10m/s 2) ,则( )A第 2s 的平均速度为 15m/sB后一秒的位移总比前一秒的位移多 5mC前 一秒的平均速度总比后一秒的平均速度小 10m/sD第 7s 的位移为 65m【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0,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ns 内位移等于 ns内的位移减去(n1)s 内的位移,结合运动
19、学公式和推论进行分析【解答】解:A、第二秒内的位移为 x2= ,所以第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 =15m/s,所以 A 错误;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后一秒的位移总与前一秒的位移之差为:h=gt 2=10m,所以 B 错误;C、前一秒的平均速度总比后一秒的平均速度少:v=gtg(t1)=g=10m/s,前一秒的平均速度总比后一秒的平均速度小 10m/s,所以 C 正确;D、第 7s 内的位移为 x7= =65m,所以 D 正确;故选: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和推论灵活求解,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8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
20、度 v 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 )Av 1:v 2:v 2=1:2:3 BC 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零,采取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 v2=2ax 求出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的速度比;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通过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为 根据该推论得出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比【解答】解:A、采取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
21、,所以 故 A 错误,B 正确C、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比为,则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 2:t 3=:( 1):1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采取逆向思维来做比较方便,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比为 92012 年 6 月 9 日晚受沿线焚烧秸杆产生烟雾影响,宁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发生多起多点车辆追尾事故假设髙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 v0=30m/s距离 s0=l00mt=0 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22、取 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t=6s 时两车等速 Bt=6s 时两车距离最近C06s 内两车位移之差为 90m D两车 09s 在内会相撞【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甲车前 3 秒匀减速,后 6 秒匀加速;乙车前 3 秒匀速,后 6 秒匀减速;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出两车的位移表达式后求解或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图象求解即可【解答】解:A、B、由加速度图象可画出两车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t=6s 时两车等速,此时距离最近,故 A 正确,B 正确;C、D、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06s 内两车位移之差:=9
23、0m100m,所以不会相撞,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是追及问题,关键分析清楚两小车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或者画出速度时间图象进行分析,不难10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 B 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 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 B 盒接收,从 B 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t 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速度为 v 声 =B超声波的速度为 v 声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考点】匀变
24、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超声波在空中匀速传播,根据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求出速度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x 1时,所用时间为 ,再求解物体的平均速度【解答】解:A、由乙图可知,超声波在 时间内通过位移为 x1,则超声波的速度为 v 声 =,故 A 错误;B、由图可知:超声波通过位移为 x2时,所用时间为 ,则超声波的速度为 v 声 ,故 B 错误;C、由题:物体通过的位移为 x2x 1时,所用时间为 =,物体的平均速度 = 故 C错误,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是实际应用问题,考查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理解现代科技装置原理的能力二、填空题(共 12 分)1
25、1在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某一物体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得到了一条如图所示的记录该物体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 A、B、C、D、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 220V,本实验电源频率为 50Hz,则每隔 0.02s 打一次点,本实验中每隔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s(2)根据运动学有关公式可求得 vB=1.38m/s,v C=2.64m/s(3)该物体的加速度 a=12.6m/s2【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工作原理即可正确解答
26、;同时要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行有关的操作;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 C 点的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运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解答】解:(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 220V,本实验电源频率为 50Hz,则每隔0.02s 打一次点,本实验中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s(2)B 点的瞬时速度为:v B= = m/s=1.38m/sC 点的瞬时速度为:v C= = m/s=2.64m/s(3)根据x=aT 2,运用逐差法得:a= = =12.6m/s2故答案为:(1)220,0.02,0.1;(2)1.38,2.64;(3)12.6【点
27、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关键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运用三、计算题(共 48 分)12一辆汽车以 72km/h 的速度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 5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 5s,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刹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汽车通过的距离【解答】解: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t0,选 v0的方向为正方向v0=72km/
28、h=20m/s,由 v=v0+at0,得:t0= = 5s则 x= 答:汽车通过的距离是 40m【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是道易错题,注意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13 (14 分)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2m/s2,通过 A 点时速度为 2m/s,通过 B点时速度为 6m/s,则:(1)A、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物体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时间为多长?(3)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求解 AB 间距离;(
29、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运动时间;(3)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 A 到 B 点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根据速度位移关系知,AB 间位移为:x= ;(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知,物体从 A 到 B 运动的时间为:t= ;(3)根据平均速度公式知,AB 间的平均速度为: 答:(1)A、B 之间的距离是 8m;(2)物体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时间为 2s;(3)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平均速度是 4m/s【点评】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速度时间关系和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一电梯,启动后先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制动匀减速上升至停止,加速上升时,加速度 a1=2m/s2;减速上
30、升时,加速度大小 a2=1m/s2(1)若楼高为 54m,上升的最大速度为 vm=6m/s,电梯上升到楼顶的时间是多少?(2)10s 末的瞬时速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 (1)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和减速的时间,以及根据位移公式求出加速和减速的位移,从而得出匀速运动的位移,结合匀速运动的时间求出总时间(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 10s 末的瞬时速度【解答】解:(1)电梯加速上升的时间 ,加速的位移,减速上升的时间 ,减速的位移 ,则匀速运动的位移 x3=54918m=27m,匀速运动的时间 ,则 t=t1+t
31、2+t3=3+6+4.5s=13.5s(2)10s 末处于匀减速运动阶段,即减速的时间 t=1034.5s=2.5s,则速度 v=v ma 2t=612.5m/s=3.5m/s答:(1)电梯上升到楼顶的时间是 13.5s;(2)10s 末的瞬时速度为 3.5m/s【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电梯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和推论灵活求解,难度不大15如图所示,直线 MN 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停在 A、B 两处,m,现甲车开始以 a1=2.5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甲车运动 t0=6s 时,乙车开始以 a2=5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相
32、遇处到 A 处的距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追及、相遇问题【分析】首先根据甲车的加速度、初速度,求出 t0=6s 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判断是否追上了乙车若没有追上乙车,根据相遇时两车之差等于 AB 间的距离求出相遇时间,再求解两车相遇处到 A 处的距离【解答】解:甲车运动 t0=6s 的位移为:,说明 t0=6s 甲车尚未追上乙车设此后甲车经过时间 t 与乙车相遇,则有:代入数据并整理得:t 212t+32=0解得:t 1=4s t2=8s(1)当 t1=4s 时,甲车追上乙车,第一次相遇处到 A 的距离为 (2)当 t2=8s 时,乙车追上甲车,第二次相遇处到 A 的距离为 答:第一次相遇处到 A 的距离为 125m,第二次相遇处到 A 的距离为 245m【点评】对于追及问题,除分别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外,关键是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时间关系、位移关系、速度关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