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讲 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处理,我们在创造着我们自己,同时也在创造着我们生活的环境,第一部分:概述,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简要回顾 因心理障碍休、退学的比率呈上升趋势(图1) 主动求助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表1、表2)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总体估计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来看,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约30-40%,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大约占大学生总体的10%。因心理障碍中止学业、休学或退学者约占在校大学生的2%。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年级和专业差异。一般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因心理障碍休退学的人数也较多,一年级次之,四、五年级最少。从所学专业来看,似乎该专业的学
2、习和竞争压力越大,发生心理障碍的人数越多。,2、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类 社会心理应激引起的各种适应性障碍 各种躯体疾病导致的心理问题 心身疾病 神经症性障碍 各种精神疾病 其它精神和行为问题,某重点大学10个月内410例来访者情况分析 诊断 人数 % 焦虑症 64 15 强迫症 20 4.9 社交恐怖症 43 10 抑郁症 33 8 食欲障碍 9 2 疑病症 13 3 癔病 5 1.2 性心理障碍 7 1.7 癫痫 3 0.7 精神分裂症 16 4 应激性精神病 3 0.7 神经衰弱 152 37 无病 42 10,第二部分 具体分类,一、神经症 二、人格障碍 三、适应障碍,一、神经症,神经症
3、也称心理症,主要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对于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不健全的个性特征是此类疾病的发病基础。在此基础上,如果遇到重大的心理创伤,便会导致神经症的发生。在大学生中,发病率最高的主要是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1、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 患有焦虑症的人,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范围广泛的紧张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患者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患者的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具体表现为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注意力无法集中,容易疲劳,对外界事物失去兴
4、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恐惧预感,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头痛、面色苍白或潮红、胸闷、心跳、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手抖,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阳萎等。有些患者为上述躯体不适感而焦虑不安。由于过分紧张或担心,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了理智时应有的思维和决策,而且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会重复出现。,2、抑郁症 抑郁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悲伤、绝望、孤独、自卑、自责等,把外界的一切都看成“灰暗色”的。长期的忧郁状态会导致思维迟钝、失眠
5、、体力衰退等,对个体危害是很大的 .,所谓“五D征”即五项抑郁症临床常用的症状特点。“D”为Depression,抑郁症之意。这项简明实用的早期识别和判断本病指标非常有用,称为判断抑郁症的“五字要诀”,甚至戏称“五字真金”。这就是抑郁症“懒、呆、变、忧、虑”五大临床特征的“五D征”要诀。,3.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患有强迫症的人,明知某种行为或观念不合理,但却无法摆脱,因而非常痛苦。 表现有:强迫观念(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联想、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计数),4、神经衰弱 神经
6、衰弱也是大学生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它的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二、人格障碍,人格,通俗地讲,就是人的个性。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遗传和后天因素影响下已基本形成。 一般说来,所谓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系统发展的不协调,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有人格障碍的大学生一般能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智能是正常的,意识是清醒的,但由于缺乏对自身人格的自知,常与周围人发生冲突,但很难从错误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加以纠正,1、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隘,报复心强。一方面,骄傲自大,自命不凡,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自我评价
7、甚高;另一方面,在遇到挫折失败时,又过分敏感,怪罪他人,推诿客观,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与争执。这类人格障碍多见于男大学生,2、情感型人格障碍这类人格障碍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高。它可以表现为抑郁型人格、狂躁型人格、郁躁型人格等三种形式。,3、分裂型人格障碍这类人的人格在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不一致。主要表现为内倾、孤僻,言语怪异,不爱交往,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处于幻想之中,也可能沉溺于钻研某些纯理论性问题。他们回避竞争性情境,对他人漠不关心,独来独往。,三、适应障碍,就是指由于适应不良而造成的心理障碍。它主要表现为失落感、冷漠感和自杀。 失落感,主要是指大学生对某一事件前后自身感受、评价的
8、强烈反差而形成的一种内心体验。 大学生的冷漠感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常觉得“干什么都没兴趣”、“干什么都没劲”,似乎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值得自己为之努力的事。进一步分析,这种现象其实是对自己的存在缺乏一种自觉性,不知自己该干什么,为什么活着。 失落与冷漠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标的丧失。,严格地讲,自杀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它是人在受挫折之后的紧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自毁行为。毋庸置疑,自杀与心理压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由挫折产生了绝望情绪,而自杀便成了摆脱这种情绪的手段。当较大的挫折落到一个挫折承受力低的人身上,特别是对于那些情绪低落、性格孤僻内向的人,自杀的悲剧更有可能发生。,ca
9、se,一般信息: 小王,女性,大学二年级学生。 中等个子,外貌一般,衣着朴素,表现文静,性格偏内向。 平时学习较努力,成绩中等,与人相处随和、谦让。 关键信息: 近一个月来整日表现沉默少语,独自叹息,回避班级集体活动,曾与个别同学说过自己不想继续学习了,想去打工。 近34天来常独自流泪、发呆,夜间睡眠差;常不去教室上课;把同学既往借用或送她的东西还给同学,图书馆的书也还掉了,食堂的饭卡也要去退,扬言不想在学校呆下去了。,背景信息 该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生活较困难。 一个月前得知其母亲在打工时突然晕倒,随后送医院检查,发现腹腔恶性肿瘤晚期导致内出血所致。 4天前其母亲突然去世。 精神状态: 神
10、态萎靡、目光呆板、表情忧伤、接触被动。 言语减少,语音缓慢,应答被动,后悔自责。 意志消沉,情绪消沉,痛苦无助,不知所措。,临床特点: 存在明显的应激事件 心理问题出现在应激事件之后 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应激事件相关 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意志减退等。 人格与人际关系保持良好 社会功能显著减退 临床印象 应激性精神障碍(反应性抑郁),非专业人员的心理干预,及时予以心理支持与关注 传递希望和乐观精神 理解患者情绪及行为反应 引导情绪更合理的表达 鼓励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 给予适宜的劝告和建议 必要时建议专科就诊,潜在心理危机的人群,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 正在使用某些兴奋剂或药物。 有神
11、经症性障碍 持续的生理功能障碍 有怪癖的不良嗜好 近期遭受过严重的精神创伤者。 人际关系恶化 职业能力显著下降,心理危机常见预兆,如果您或您所爱的人表现出以下任何预兆症状,请立即予以注意,并应视为心理危机预兆。,心境(情绪)剧变 个性(行为)改变 死亡(自杀)想法 分发重要的个人收藏物 生活无价值感 安排后事 哭泣求助,可能面临重大耻辱 敏感多疑 不寻常的信念 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改变 嗜好改变 社交兴趣减退 精神病性症状,预防危机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如果有人有情感危机时,需要采用以下步骤:,认真对待、予以关注 注意倾听、理解感受 与其朋友和家人联系 表示关心、予以安慰 了解病人的感觉 传递希望乐观
12、的信息,不要保證替当事人守密 尽可能不要让当事人独处 收藏好潜在危险物品 脱离潜在危险的处境 与医生或心理工作者联系 若医生建议,准备住院,对心理障碍,尤其是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谓正常与不正常的划分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而且,正常与不正常的判别,还受一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在某种范围内看似异常的行为,在另一种环境下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心理疾病的确诊是十分困难的,最好不要盲目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定论。看见书上写了一些症状,就往自己身上套,这种做法是极为有害的。如果真的发现自己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主动请教专家或医生。,常见的心理适应性问题,压 抑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
13、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 投 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 退 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隔 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 抵 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转 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补 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合理化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 升 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 幽 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 反向形式
14、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否认拒绝承认已经发生的痛苦事件。 置换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安全的客体上 认同通过采纳别人的特点,人们可以减轻焦虑以及其他的负性情感。,创造身心良好的自我,我们要认识到只有良好的自我才能自爱爱人。反思自我:自己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家庭氛围交流方式、学校生活、同学的交往方式、生活中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现在的生活、是否有方向感有目标、是否有良好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想要的未来的生活、未来的自己的样子,如何帮助别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心理评估的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会谈法(interview) 非结构性会谈 结构性会谈心理测量学方法(psychometrics),人际关系寝室里的不和谐孤独班干部之间的不协调,1、认知困惑 (1)人际交往理想化 (2)以自我为中心 2、情感困惑 (1)嫉妒与自卑 (2)自负与害羞、孤僻 3、人格障碍易怒、极端自私、不负责任等,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立克 伯纳提出人际交往的四种模式1、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自卑、恐慌)2、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别人)3、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骄傲自大,自以为是)4、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理性、理解、宽容、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