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颤与长间歇,深圳巿蛇口联合医院 魏卫平,房颤流行病学,欧美资料:在成年人中,房颤的发生率为0304,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加,60岁以上发病率为210,器质性心脏病人的发病率为4,而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达40。病因以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为多,约占总房颤病例的34至多,而原因不明的孤立性房颤约占615左右。,国人资料:我国尚无大样本的调查结果。最近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对中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对19992001年中国内地41家医院9297例房颤病人回顾分析显示:三年内房颤占同期心血管住院病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79。病因及相关因素统计:老年581
2、,高血压403,冠心病348,心衰331,风湿性心瓣膜病239,特发性房颤74,心肌病54,糖尿病41等。,房颤合并长间歇的机制,图1,心房颤动合并长间歇的的机制有: 1、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2、隐匿性传导 3、洋地黄影响 4、II度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合并长间歇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多数学者把R-R1.5s者称为长间歇:也有学者将2.0s者称为长间歇;卢喜烈等(301医院)将2.5s的R-R间歇定义为长间歇。出现于夜间睡眠时偶发的长间歇,不一定是心房颤动合并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下列情况出现心室长间歇,提示合并II度房室传导阻滞: 1、频发心室长间歇大于或等于2.5s; 2、基本心律的心率
3、50次分; 3、心房颤动发作前后的窦性心律显示有II度房室传导阻滞。,处理,1、病因治疗 2、药物的使用 3、介入治疗 在2002年11月南京第七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朱俊教授介绍一组资料:对100多例需要用洋地黄治疗的持续性房颤病人,洋地黄满意控制心率。用Hollter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发现其心率平均7080次分,白天最快170分左右,夜间最慢30几次分。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心动过缓和长间歇,3秒以上近20,从没有因长间歇出现症状。对这些病人没有安装起搏器,维持原治疗。半年后约70的病人复查,与半年前完全一样,仍没有出现症状。其中约10例有5秒以上的长间歇。认为这是房颤由于隐匿性传导,由于自主神经的变化,造成的一种自然心率的变异情况,只要他不出现心衰,不出现因长间歇造成的症状,第一没有安装起搏器指征;第二不应该停止控制心室率药物的治疗。,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