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画出图 P2.2 所示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设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a) (b)(c) (d)图 P2.2解:将电容开路、变压器线圈短路即为直流通路,图略。图 P2.2 所示各电路的交流通路如解图 P2.2 所示;(a) (b)(c) (d)解图 P2.22.4 电路如图 P2.4 (a)所示,图 (b)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态时 。利用图0.7BEQUV解法分别求出 和 时的静态工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有效值) 。LR3Lkom(a) (b)图 P2.4 解:空载时: 20,6BQCQCEQIAImU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 5.3V ,有效值约为 3.7
2、5V 。带载时: ;,2,3BEII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 2.3V ,有效值约为 1.63V 。如解图 P2.4 所示。解图 P2.4 图 P2.52.7 电路如图 P2.7 所示,晶体管的 =80 , 。分别计算 和10brLR时的 Q 点、 、 和 。3LRkuAiRo解:在空载和带负载情况下,电路的静态电流、 均相等,它们分别为: ber2CBEQBQbsVUI AR1.76m 2().3beEQrkI空载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为:; 6.2CEQCQcUVIRV308cubeRAr; /1.3ibebRrk9usubes5oc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
3、倍数分别为:3Lk(/)2.3LCEQCQcLcRUVIRV(/)15LubeAr 34.7beususrA。/.3iRk5ocRk2.11 电路如图 P2.11 所示,晶体管 =100, =100。br(1)求电路的 Q 点、 、 和 ;uAio(2)若改用 =200 的晶体管,则 Q 点如何变化?(3)若电容 Ce 开路,则将引起电路的哪些动态参数发生变化?如何变化?解:(1)静态分析:12bBQCRUVBEQEfeImA10BQI图 P2.11e(R)5.7CEEQcfUVIV动态分析: 261).3beEmrkI(/7.)cLubefArR12/(1)3.i befRk5ocRk(2)
4、 =200 时, (不变) ;12bBQCRUV(不变) ; (减小) ;EEQfeImA51EQBIA(不变) 。e(R)5.7CEQcfVIV(3) Ce 开路时, (减小) ;(/1.921)cLcLubeefefRr(增大) ;12/(4.ib fRk(不变) 。5ock2.13 电路如图 P2.13 所示,晶体管的 =60 , 。10br(1)求解 Q 点、 、 和uAiRo(2)设 Us = 10mV (有效值) ,问 ,?iUo若 C3 开路,则 ,?io解:(1) Q 点: 31()CBEQBbeVIAR.86Qm()4.5CEEceUVIV、 和 的分析:uAiRo, 26(
5、1)95beEQmrI(/)95cLubeRAr, 。/ibe 3ock(2)设 Us = 10mV (有效值) ,则; 3.2ii ssRmV 04ouiUAmV若 C3 开路,则:, /(1)5.3ibeeRrRk/1.5cLueRA, 。9.6ii ssUmV 4.ouiUmV3.2 设图 P3.2 所示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它们的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 、 和 的表达式。uAiRo(a) (b)(c) (d)图 P3.2解:(1)图示各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如解图 P3.2 所示。(2)各电路的 、 和 的表达式分别为:uAiRo(a): ;1223231/()(1)beu be
6、rRr; 1ibeRr 23/beor(b): 123224()/)()(/beube beRrRArr; 11232/)iR 4o(c): 122231/()(1)bedu bedRrrRAr; 1ibe3o(d): 284672(/)()umbebegRr; 123/i8o(a)(b)(c)(d)解图 P3.23.6 图 P3.6 所示电路参数理想对称,晶体管的 均为 100, , 10br。试求 Rw 的滑动端在中点时 T1 管和 T2 管的发射极静态电流 以及动态参0.7BEQUV EQI数 Ad 和 Ri。解:R w 滑动端在中点时 T1 管和 T2 管的发射极静态电流 分析如下:E
7、QI WBEQEQeRUIIV 0.5172BeVmA动态参数 Ad 和 Ri 分析如下: 6(1)5.18beEQVrkI9()/2cdbeWrR210.5iRk3.9 试写出图 P3.9 所示电路 Ad 和 Ri 的近似表达式。设 Tl 和 T2 的电流放大系数分别为1 和 2,b-e 间动态电阻分别为 和 。1ber2解:A d 和 Ri 的近似表达式分别为; 1212(/)LcdbebeRArr1122()ibeberr6.4 判断图 P6.4 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不要 h 图)(a) (b)
8、(c) (d) (e) (f) (g)(h)图 P6.4解:图(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图(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正反馈。图(c)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图(d)、(e)、(f)、(g) 、(h)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6.7 分别判断图 P6.5 (a) 、(b) 、(e) 、(f) 所示各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解:(a)电压并联负反馈;(b) 电压串联负反馈;(e) 电流并联负反馈;(f)电流串联负反馈。6.9 分别估算图 6.5 (a)、 (b) 、(e) 、(f)所示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解: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
9、倍数如下:(a)电压并联负反馈: ffousfsissIRUA(b)电压串联负反馈: 41()oufif(e)电流并联负反馈: 4142/()oLLusfsfs sUIRRA(f)电流串联负反馈: 292900244fRIII 0789782(/)()(/)oL LufifURRA6.14 以集成运放作为放大电路,引入合适的负反馈,分别达到下列目的,要求画出电路图来。(1) 实现电流一电压转换电路;(2) 实现电压一电流转换电路(3) 实现输入电阻高、输出电压稳定的电压放大电路;(4) 实现输入电阻低、输出电流稳定的电流放大电路。解:可实现题目(1) (2) (3) (4)要求的参考电路分别如解图 P6.14 (a) (b) (c) (d)所示。(a) (b)(c) (d)解图 P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