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选择题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 (共 24 分,每题 4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B)A昏聩 馈赠 功亏一篑B恶心 恶劣 深恶痛绝C装载 记载 载歌载舞D贻误 怠慢 心旷神怡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A犹豫 陷阱 歌功颂德B缘由 部署 握手言和C辍学 慷慨 克不容缓D湍急 揣度 众志成城3一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B)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与他的书画一样,都非常富有 。他在艺术 上苦心经营,形成了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最终达到 的境界。A个性 面貌 大
2、智若愚B个性 风貌 大巧若愚C性格 面貌 大智若愚D性格 风貌 大巧若愚4下列各句中加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最近文学界沸反盈天,原因是某文学奖评奖程序不公,大家对最后结果非议颇多。B登场亮相后,我意识到,我那原以为能力压群雄的参赛作品真的是相形见绌了。C尽管他们已经是连续两次夺冠,但正所谓欲壑难填,他们仍希望能获得第三次胜利。D对新组建的国家队,很多人都拭目以待,希望他们在明天的比赛中能创造好成绩。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A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作家。 作家就是其成长衍生的情感、观察和思考。B团队的组织者能否正确地指引方向,是一个团队能否成为优秀团队的决定性因
3、素。C只有建立起国家监督制度,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在消费中蒙受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的精神赔偿费。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 , , , ,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 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漫天飞舞7.对第一段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A“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这句话表明了人眼结构上的特别之处。B“颜色更浅的巩膜”,使人类的目光看起来更有凝聚力,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C“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
4、了自己的目光”,因为他们不想暴露自己的视力缺陷。D“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表明其他灵长类动物不用眼光来交流。8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有 90%的信息来自面部,而其中的大部分由人眼来传递。B.含有 1.37 亿个感光细胞的视网膜,能即时处理收到的信息并将其传送至人的大脑。C.眼球底部的三级神经元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脑神经也会支配瞳孔、眼球的活动。D.现代研究表明,瞳孔的放大、收缩及保持不变,反映出人类不同的心理活动状态。9.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研究人员之所拿人类婴儿和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为的是排除成
5、人思维的干扰。B.类人猿的目光表现为追逐观察对象的头部活动,而人类则是追逐对象目光的方向。C.只要大人闭上眼睛,然后不管他们头部会如何活动,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D.人类的眼睛优越于其他灵长类之处,就是能够更多地通过眼睛来传递信息和情感。10.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B )A.人眼有哪些秘密 B.眼睛是心灵之窗C.人眼如何表达情感 D.眼睛的实用功能非选择题11文章从绿树掩映的带给作者的美好感受写起,这有什么作用?(6 分)由此联想到家乡的“村庄里连棵树都没有”的现状。 (3 分)引出对家乡曾经绿树满山的回忆,并为祝福家乡的美好未来做铺垫。 (3 分) (意思对即可)12文中
6、说, “就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 ”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6 分)树,立起来是数丈,倒下去不过数尺, “立”与“倒”是种树与伐树的选择。 (3 分)但砍伐行为在人们的心头却形成痛楚与不舍,因为站立的树是一个地方灵魂美丽的展示,躺下的树是地方灵魂在集结死亡。 (3 分)(联系上下文,意思对即可)13家乡树园的昔兴今废,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6 分)从前繁茂的家乡树园,是作者的童年乐园,让他永远想念。 (3 分)现在家乡的树园,满目凄凉,缺少生机与灵性,使成年得作者内心弥漫悲哀的情绪。 (3 分)(参见文中叙述,意思对即可)14作者在文中说
7、, “树木应该是村庄的灵魂” ,后来又追问“家乡将何从何去”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7 分)作者所谓的“树木是村庄的灵魂”是指树木是家乡村庄生命力的象征。 (3 分) “何去何从”是反问句,是指家乡未来的建设与命运归处的思考。作者的愿望是建设绿色家园,给人以宁静与祥和。 (4 分)(进一步理解含义,把握中心主旨,意思对即可)四、 (2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17 题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无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
8、,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1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5 分)你心里想的是鱼,眼里看的是鱼,神色变化(被鱼察觉)鱼就跑了,哪里还能钓到鱼呢!(直译划线字词,意译放括号内,意思对即可)16文中先说“乙竟日无所获也” ,结尾说“乙如其教,连取数鱼”这样的对比说明了什么?(6 分)通过对比,说明了甲所说道理是正确的。 (3 分)也说明乙乐于听取别人意见,从善如流。 (3 分)(多角度看待问题,意思对即可)17钓鱼人对于得失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生活道理?做事不要急躁,得失形于色,要淡定从容。 (2 分)专心致志,在持之以恒,保持内心宁静,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3 分)(紧扣问题
9、,体会得失,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18-19 题秋 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注: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开封:又打开信封。18这首诗是怎样渲染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做简要分析。作者通过“见秋风” 、 “意万重” 、 “说不尽” “又开封”等一系列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 分)来渲染作者客居洛阳,无限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挚情感。 (2 分)19诗中最后一句运用了那种描写手法?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细节描写手法, (2 分) 反映诗人担心匆匆写成的家书不能充分表达自己心意的心理。分(2 分)(描写手法有景物描写、白描手法、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要理解判断,确定答案)五作文(60 分)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 分)进步是文明的动力,是发展的需要。请以“进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