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间盘突出症,定 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发病部位以腰椎4-5之间最常见,腰5骶1间次之。,腰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在任何年轻人,最多见于中年人,以20-50岁为多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职业特点 体力劳动者居多。,解剖生理,椎间盘位于上下两椎体之间,有内部的髓核和外层纤维环组成,起弹性垫的作用,可吸收震荡引起的脊髓压力。由于下腰椎负重和活动范围大,故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L4-5、L5-S1。约10%病人有多处突出。,病 因,退行性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基本因素,积累伤则是主要
2、的诱发因素。 椎间盘退行性变 随年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椎间盘变薄,易于脱出;此外,后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使椎间盘结构松弛,抗震荡能力下降而易发生损伤。,病 因,损伤: 反复弯腰、扭转、承重等慢性积累伤是椎间盘突出的主要诱发因素,腰部急性损伤可造成椎间盘突出,如提取重物或暴力撞击。 遗传因素: 有色人种发生率较低,小于20岁的青少年病人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 妊娠 : 妊娠期盆腔,下腰部组织充血明显,各种结构相对松弛,而腰骶部又较平时承受更大的重力,增加了椎间盘损伤的机会。,病理和分型,当髓核经椎间盘薄弱处或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时,即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
3、出症有多种分型。纤维环与软骨板将髓核限制在球形腔内。,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分型,后外侧突型:突出的椎间盘位于中线偏外、神经根的前方,往往压迫相应部位的神经根。 中央型:突出的椎间盘位于中线,可压迫脊髓、马尾神经和累及两侧神经根。,根据病理变化和CT、MRI所见分型,膨隆型:纤维环部分破裂,但表层完整,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局限性膨出。 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根据病理变化和CT、MRI所见分型,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可引起神经根症状,且易压迫马尾神经。 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前者是髓核经上
4、下软骨板裂隙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后者是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间的血管通道向前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此两型无神经根症状。,腰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 椎间盘缺乏血运,修复能力极弱,所遭受的挤压和劳损较大,尤以下腰部为甚。 内因:椎间盘本身退变(髓核脱水、韧带松弛) 外因:损伤(急性损伤、劳损),风寒侵袭。,腰间盘突出症,急性损伤: 负重时 间盘受力不均 纤维环破裂,扭、挫、闪,盘内压力过大,髓核突出,刺激、压迫脊神经或脊髓,神经痛症状,腰间盘突出症,慢性劳损,久坐、缺少运动,加重间盘及周围韧带退变,间盘突出,充血 水肿,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神经痛症状,腰间盘突出症,以椎间盘突出的方向
5、分为四型,即中央型、外侧型、远外侧型和侧前型,前两种为椎管内型,后两种为椎管外型。 中央型椎间盘疝出物位于椎管中部主要对硬膜外脂肪间隙和硬膜囊形成压迫; 外侧型椎间盘疝出物位于椎管内一侧,未超过椎间孔内口,主要对硬膜外脂肪间隙、硬膜囊和神经根形成压迫;,腰间盘突出症,远外侧型椎间盘疝出物位于椎管以外,主要引起椎间孔狭窄和一侧根神经受压; 侧前型椎间盘疝出物本身不引起压迫症状,但由于椎间盘的外1/3有神经分布,亦是腰痛的原因之一,所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腰间盘突出症,垂直向椎体内突出(许莫结节)。,腰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病理分类: (1)周围性纤维环膨出,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 (2)局部性纤维
6、环膨出(椎间盘膨出)。 (3)椎间盘突出,移位的髓核限于很少几层纤维环内,挤压纤维环向外突出。 (4)椎间盘脱出,移位的髓核穿过纤维环而位于后纵韧带以下。 (5)椎间盘游离,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物质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腰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 1 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下肢痛与腰痛出现时间不同,由臀部开始,放射至大腿后部,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或足趾。2 行走、站立、咳嗽、喷嚏和用力大小便时疼痛加重。3 病程久者,多伴有小腿或足的麻木感。4 腰部活动受限,行走跛行.,腰间盘突出症,诊断1 临床表现。2 脊柱侧凸,多向患侧凸。3 压痛和放射痛。4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7、。屈颈试验阳性。5 腱反射异常。6 相应区域皮感减弱,肌力减弱。7 X-ray、腰椎CT、腰椎MRI、脊髓造影。,腰间盘突出症,神经系统表现,侧弯,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腰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结核 腰部肌肉、筋膜及韧带扭伤 脊柱肿瘤 腰3横突综合征 盆腔疾病,腰间盘突出症,治疗1 平卧硬板床2 药物治疗3 推拿理疗4 牵引(适于肩下型)5手术,腰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目的:增加局部组织痛阈,缓解肌紧张,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还纳;改变突出物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加强气血循行,消除组织水肿。,腰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 治则:舒筋通络,理
8、筋整复,活血化瘀。 部位及取穴:背腰及下肢、肾俞、大肠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手法:揉按、按压、弹拨、滚法、运动关节类手法等。,腰间盘突出症,预后病情易反复,如治疗及时,配合功能锻炼,预后好。,腰间盘突出症,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平卧硬板床,注意腰部保暖。2 诊断明确,中央型间盘突出推拿时应慎重。3恢复期,应加强功能锻炼,避免劳累及受凉。,X片表现,椎间盘突出CT表现,椎间盘脱出MRI,髓核游离,本病要点,1.腰椎的生理解剖特点。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要点。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步骤有哪几项? 5.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管狭窄的鉴别要
9、点。,课后作业,推拿手法步骤: 解除腰背部肌肉痉挛 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 增加椎间盘外压力 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 促进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梨状肌损伤致该肌的痉挛、充血、水肿,压迫坐骨神经。本病无腰痛及腰部和脊柱体征,可在臀中部触到横条状较硬或隆起的梨状肌,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腰椎管狭窄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本病可引起典型神经根压迫症状,即间歇性跛行。小腿肌力减退及感觉减低,站立和行走时加重,休息时缓解。主诉多,体征少。X线、CT或MRI检查可见退行性改变以及多节段神经受压表现,同时可伴有椎间盘突出,但其突出程度较轻,而退变程度较重,是二
10、者鉴别要点。,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原发性椎管狭窄 退行性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性狭窄 医源性椎管狭窄 外伤性狭窄 其他骨病所致狭窄(氟骨症),退行性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症,血管性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病变所致,骨骼肌供血不足,肌肉痉挛性疼痛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体位改变引起下肢放射性神经痛,腰过伸加重。,腰椎结核,鉴别要点在于本病患者下午多有低热(37.537.8),体重减低,血沉加快,肺部多有原发病灶。腰椎侧位X线显示腰椎上或下缘有较难发现的轻微骨质破坏。,腰部肌肉、筋膜及韧带扭伤,鉴别要点是虽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都为阳性,但本病无感觉或反射改变。,脊柱肿瘤,硬膜内髓外肿瘤发病时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与体位也有关系,但疼痛比较剧烈,本病腰痛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不因卧床休息而减轻,随肿瘤的生长浸润,压迫神经根产生坐骨神经痛,当侵及脊髓时可产生截瘫现象。影像学检查显示椎体或椎管内有占位性病变。,腰3横突综合征,本征疼痛主要在腰部,少数可沿骶棘肌向下放射。检查可见骶棘肌痉挛,第3腰椎横突尖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下肢放射痛及神经根受累改变。,盆腔疾病,早期盆腔后壁的炎症、肿瘤等,当其本身症状尚未充分表现出时,即可刺激腰、骶神经根而出现腰骶部痛,或伴单侧或双下肢痛,可常规进行直肠、阴道检查及B超检查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