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案例.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29084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0.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案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案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案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案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案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区以东,东临昆山、上海,距上海虹桥机场约80公里。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76.2万。,规划理念,园区简介,2012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5亿元,增长12.6%;新增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增长1.3%;完成进出口总额795亿美元,增长3.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0亿元,增长1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亿元,增长17%,初步展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形态。目前,园区以占苏

2、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全省第一位。 利用外资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开发区第一 商务部国家级开发区2009年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第二 中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中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中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 中国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中国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 中国唯一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 中国唯一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 中国唯一纳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基地 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名第一,规划理念,发展成就,起步和奠定基础阶段 (

3、19942000),加速发展阶段 (20012005),跨越式转型发展阶段 (2006至今),工业园区,产业新城,综合新城,1993,2001,2007,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苏州工业园区经历了多次发展目标和规划的调整,但始终坚持“产城融合”的规划理念。,规划理念,发展目标与规划调整,规划理念,各阶段发展特征,起步和奠定基础阶段 (19942000),加速发展阶段 (20012005),跨越式转型发展阶段 (2006至今),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 标准厂房 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 门户景观,仓储物流中心 产业创新平台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标志性的景观环境 商品住宅及员工宿舍,纳米科技园 服务外包产业园

4、 中央商务区 时代广场 生态科技城 ,规划理念,各阶段建设项目,开发区各阶段工作重点,规划理念,转型升级方向,分期增改建设用地总量: 近期(转型启动期):增量用地建设23.49平方公里,存量用地盘整4.45平方公里; 中期(转型推广期):增量用地建设1.37平方公里,存量用地盘整25.13平方公里; 远期(转型深化期):增量用地建设0.65平方公里,存量用地盘整17.37平方公里。,规划理念,用地供给变化,转型发展主阵地,转型项目分布,规划理念,转型发展,01.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02.金鸡湖中央商务区 03.中新生态科技城 04.综合保税区 05.三期高新产业区 06.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发

5、展产业吸引就业人口,为就业人口安排住宅,为居民配套商业服务设施,产业先行(启动期):通过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集聚人气; 增加配套(成长期):为产业人员配套居住、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日常公共服务设施如市场、超市等; 完善发展(成熟期):实力继续提升,人气持续集聚,根据持续增长的发展需求,开始打造新区生活服务与生产服务中心,布置大型商场、商务写字楼、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建筑。 腾笼换鸟(转型期):新城规模扩大,初期开发用地成为新城中心,土地价值提升,不再适宜继续作为工业用地继续发展,开始调整为研发、办公、商业、居住等三产功能。,规模扩大,功能增多,用地外延发展,部分用地开始转型,规划理念,产城

6、融合实施路径,规划理念,产城融合类型,环境优先,产业升级,苏州工业园区不变的发展理念,规划理念,循序发展,转型发展 经验,开发经营 经验,规划建设 经验,人才和技术积累 资金和基础设施完备 多元产业集聚 宜业宜居环境打造 旅游性资源创建 产业转型空间承载,遵从发展规律的渐进式开发模式 环境先行、生态至上 以环境景观资源提升土地价值,前瞻性的宏观战略 完善的多层次规划体系 清晰、有序的城市空间布局 科学、高效的道路交通组织 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 规划执行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 综合发展、一区多园 强调城市设计、突出城市特色 以人为本、生态环保 紧凑节约、可持续发展,开发区发展的其他经验,规划理

7、念,循序发展,规划理念,转型发展经验,积极抢抓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机遇,大力开展择商选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效。主导产业能级提升,8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48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4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首期投资30亿美元的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稳步推进。 新兴产业迅速壮大,纳米技术应用、生物医药、云计算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2012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020亿元,增长1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4%,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集约发展水平领先,坚持集约节约发展,注重生

8、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万元GDP能耗为0.284吨标准煤,COD和SO2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生态环保指标连续4年列全国开发区首位,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规划理念,转型发展经验,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主阵地,大力推进“科技跨越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创新资源日益丰富,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33%(科技部火炬中心口径为4.8%),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38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中新生态科技城、苏州纳米城等创新集群基本形成。 创新主体加

9、速集聚,每年新增科技项目约500个,拥有各类研发机构30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9家;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国家级创新工程加快推进;专利申请年均增长50%,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5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30件;上市公司总数达10家。 科技金融不断加强,国内首个“千人计划”创投中心暨东沙湖股权投资中心二期加快建设,管理资金规模超430亿元,国内规模最大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母基金(国创母基金)运作顺利,国内首家小企业金融专营机构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及3家科技支行、1家科技保险机构,1家科技小贷公司、1家科技金融超市、14家融资租赁公司开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聚

10、焦科技自主创新,规划理念,转型发展经验,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人才支撑。招校引研成效显著,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引进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批世界名校资源,23所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入驻,在校学生规模超7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近2万人。 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工程成功评选六届,共评选出486个领军项目;累计6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88人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计划”,119人入选“姑苏创新创业领军工程”,均居苏州首位。在园区就业的外籍人才近6000名,累计引进外国专家1000多名,40

11、00名海外归国人才创办了400多家企业,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列国家级开发区第一位,被评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培训管理中心,重点加强对创新创业型企业和人才的服务;专门设立2亿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以留学人员联谊会、博士联谊会等高层次人才组织建设为抓手,努力从创业扶持、薪酬待遇、住房优惠、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多方面为人才创造一流的环境。,大力构筑人才高地,规划理念,转型发展经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努力使全体居民更好地分享园区开发成果。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全面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原所辖三镇于去年撤镇建街道;累计动迁民房5.

12、72万户,建设动迁房1300多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实现教育一体化管理,教育现代化水平跃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建了一批学校、医院、保障房等民生工程;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建立了以邻里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提高居民群众的归宿感、满意度。 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积极弘扬开放包容、现代时尚、精致和谐、创新创优的园区圆融文化,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文化馆等一批文化亮点项目纷纷落成,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成为苏州市首批文明城市示范城区。,持续改善社会民生,规划理念,转型发展经验,按照苏州中心城市“一核四城”发展定位,加快城市建设,促

13、进城市繁荣。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坚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水平开发,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板块加快建设,东方之门、苏州中心等多幢地标建筑加快推进,已建、在建及拟建80米以上高层超高层楼宇107幢,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苏州新的商业商务和文化中心,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获批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服务产业倍增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2012年达37.7%;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机构近500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26家,集聚度全省最高;去年实现服务外包合同额26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金额17.5亿美元,分别增长4

14、6%、43%,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十强园区”;综合保税区2012年实现监管货值1080亿美元。 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实施了智能公交、数字城管、智慧环保、国科数据中心等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政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公众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全国首个“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区”、全省首个“两化融合示范区”。 城市环境日益优化,积极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成白塘植物园、沙湖生态公园等一批开放式生态公园,绿地覆盖率达45%,加强对阳澄湖等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7.4,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加快建设综合商务城,规划理念,转型发展经验,加强先行先试探索,不断增创发展优势。

15、中新合作持续深化,坚持“合作中有特色、学习中有发展、借鉴中有创新”,推动中新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园区获得了第一届新加坡“通商中国”企业奖,园区成为首个中新社会管理合作试点单位。 改革探索不断加强,在物流通关、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唯一”,例如: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首个“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功能。 国资实力持续壮大,着力优化调整国资产业结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人才结构,创新市场运作模式,推进国企股权多元化、资产证券化,国企总资产超过1375亿元

16、。 园区经验加快辐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园区相城合作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苏宿工业园在全省南北共建工业园区考核中名列第一,苏通科技产业园首期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完成,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援建项目加快推进,苏滁现代产业园稳步推进,辐射带动能力得到增强。,注重创新体制机制,规划理念,科技招商举措,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现有制造业企业调整内部结构,完善功能,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增强企业竞争力。园区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共享中心、销售中心等部门,以带动园区制造业的提升和创新,推动“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变、由单一生产向多元功能转变。飞利浦医疗、施耐德变压器、耐世特汽车

17、系统、西门子听力、日立化成工业、乙太光电等一批优质企业均已在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产业方向已涵盖电子、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等园区制造业的主导产业。截止2010年底, 园区共有获得省市认定的内外资研发机构202家,其中获得省市认定的外资研发机构达87家。,传统产业升级,规划理念,科技招商举措,园区已累计建设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生物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城、纳米产业化基地等科技创新载体超300万平方米。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目标是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机构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互 补的“人才新高地,科技新硅谷”。 苏州纳米城:聚焦纳米技术产业集群相关创业项目、成长型项目、平台型项目、总 部项目、高利润规

18、模型项目及相应的配套服务项目。 国际科技园: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和动漫创意企业分别占苏州地区的 60%、80%及80%。 创意产业园:已吸引入驻各类创意设计和服务外包企业100多家,研发人员近6000 人。 生物纳米园:发展生物科技产业的主要载体,园内规划建有综合研发楼和独栋研发 楼、配套服务于园内企业的中试和小型制造用生产区域。 中新生态科技城:聚焦生态环保、绿色节能等产业,规划建设有研发办公楼、标准 厂房,以及各类配套设施。,创新载体建设,规划理念,科技招商举措,创新载体建设,规划理念,科技招商举措,苏州工业园区以纳米技术为引领,重点发展纳米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融合通信、软件与

19、动漫游戏、生态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 纳米技术产业:围绕微纳制造、能源与清洁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纳米新材料等四大领域,园区已在MEMS、激光、印刷电子、纳米压印、锂离子电池、LED、水处理、纳米靶向给药系统、装备与测试设备、纳米功能新材料等十几个重点产业子领域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其中在MEMS、LED、纳米功能新材料、微纳柔性制造与装备测试、纳米靶向给药系统与诊断试剂等领域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并在部分领域掌握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产业优势地位日益突出。 生物医药:形成了国内产业链最为完整、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基因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了基因试剂开发、基因检测服务、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药物

20、研发、基因工程药物与疫苗研发、基因产业配套等一条完整的产业价值链。此外,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断试剂和医疗器械公司扎根园区,形成了从体外诊断试剂、配套检测仪器、植入类器械、影像设备为主的研发、生产产业集群。 集成电路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苏州工业园区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以“IC设计晶圆制造IC封装测试”为核心,IC设备、原材料及服务产业为支撑,数十家世界知名企业组成的IC产业链。,新兴产业集群,规划理念,科技招商举措,融合通信产业:园区融合通信产业涵盖芯片、网络设备、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增值业务及数字内容等多个领域,并在芯片设计、网络设备等产业链环节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产品技术水平先进,如

21、10G/40G/100G高速光通信模块、VDSL2核心芯片、高清互联网电视DSP SoC芯片、IP承载核心芯片、多媒体智能终端、融合通信一体机等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生态环保产业:在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及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园区启动了“生态优化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效应强的环保项目。园区重点发展环境治理技术与装备、空气净化技术与装备、新材料技术与装备、环境监测仪器四大产业集群。 软件产业:园区自主软件企业规模大幅成长,软件产品登记数量快速增长,已经集聚了一批围绕医疗、交通、教育等系统的信息化应用的软件

22、企业,以及面向CAD、工业流程控制、装备控制的工业软件企业。 动漫游戏产业:园区动漫游戏企业80多家,多部动漫原创作品获省、部级奖项,并在海外屡获大奖。园区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游戏研发、游戏制作;动漫原创、动漫制作、动漫营销、新媒体研发在内的动漫游戏产业集群。,新兴产业集群,规划理念,科技招商举措,全区大专以上人才21.6万,总量居全国开发区之首。园区科技载体中,本科学历人才占70%,硕士、博士及各类高层次人才占30%。 至2012年6月初,园区已聚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68名,居全国开发区前列;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6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88名;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工程成功评选五届,共评选出

23、315个领军项目。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累计吸引24家高校入驻,全日制在校生达7.7万名,其中研究生近2万名。近3000名海外归国人才在园区工作,各类留学生创办企业近300家,园区被评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全区大专以上人才21.6万,总量居全国开发区之首。园区科技载体中,本科学历人才占70%,硕士、博士及各类高层次人才占30%。 至2012年6月初,园区已聚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68名,居全国开发区前列;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6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88名;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工程成功评选五届,共评选出315个领军项目。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累计吸引24家高校入驻,全日制在校生达

24、7.7万名,其中研究生近2万名。近3000名海外归国人才在园区工作,各类留学生创办企业近300家,园区被评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资源集聚,规划理念,科技招商举措,园区围绕技术研发、企业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与培养,打造了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平台:瞄准纳米技术、生物医药、软件、动漫游戏、集成电路设计、融合通信、生态环保等园区重点发展产业,投资超过5亿元,建设20余个科技研发平台。服务平台:园区建立了覆盖科技企业创立、发展、壮大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开通“绿色通道”。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园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服务,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企业培育计划。 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各类人才中介机构,以及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为园区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人才服务。 园区培训管理中心为科技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公共服务平台,规划理念,科技招商举措,园区在转型发展的大前提下,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和细化,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为科技创新消除后顾之忧。目前,已经形成财政引导、税收优惠、产业扶持、金融扶持、人才激励、知识产权等多个政策体系。良好健全的产业政策,吸引了大批科技人才到园区发展。,政策扶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