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理咨询与治疗29972.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204739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与治疗2997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心理咨询与治疗2997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心理咨询与治疗2997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心理咨询与治疗2997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心理咨询与治疗2997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理咨询技能心理咨询包括建立关系、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咨询和评估效果等基本内容。第一节 建立咨询关系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平台,所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第一单元 尊重尊重,意味着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恰当地表达尊重,需要理解以下几点:1. 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2. 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3. 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4. 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5. 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6. 尊重应以真诚为就础咨询师积极、乐观的人性观和人生观,应当成为咨询氛围的基调。第二

2、单元 热情热情与尊重相比,与求助者的距离更近些。尊重以礼待人,平等交流,富有理性的色彩,而热情则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咨询师的热情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求助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2. 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3. 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4. 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第三单元 真诚真诚,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背后,不带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在表达真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真诚不等于说实话2.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3. 真诚应实事求是4. 真诚应适度第四单

3、元 共情共情,被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家认为是影响咨询进程和效果的最关键的咨询特质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 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2) 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3) 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缺乏共情容易使咨询过程出现障碍,具体表现为:(1) 求助者感到失望(2) 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3) 影响求助者的自我探索(4) 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 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

4、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2. 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3. 表达共情因人而异4.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5.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 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第五单元 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为了有效地使用积极关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盲目乐观2. 反对过分消极3. 立足实事求是第一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第一单元 确定咨询目标工作程序:(一) 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收集资料要围绕七个问题进行:“Who”他是谁?“What”。发生了什么事?要了解事情发生的细节。

5、 “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要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是过去的某个时间比如儿童的某个时期,还是现在。“Where”,在哪里发生的?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者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Why”为什么会发生?原因何在?有什么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表层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是什么?“Which”与哪些人相关?事情往往与他人相关,或父母家人、或朋友恋人、或同事领导等,他们与求助者的关系如何? “How”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事情发生后,求助者是如何认识的,情绪、行为如何反应,有无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事情发生至今,有了怎样的变化? 在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以参照如下思路:1. 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2. 进一步了

6、解问题的来龙去脉3. 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映,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4. 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二) 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三) 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1. 找出求助者主要问题2. 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四)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有以下要素:1. 具体2. 可行3. 积极4. 双方可以接受5. 属于心理学性质6. 可以评估7. 多层次统一(五)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三、注意事项(一)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二)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三)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行为主义学派对人

7、本主义咨询目标提出了批评 ,行为主义者认为,咨询目标应该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完形学派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交互分析学派希望帮助求助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验早年的决定,并能在觉察的基础上作新的决定。第二单元 制定咨询方案工作程序:(一)划分咨询阶段1. 诊断阶段此阶段的内容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

8、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2. 咨询阶段这是心理咨询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3. 巩固阶段这是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二)制定咨询方案一般来说,咨询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 咨询目标2.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P743.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4. 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5. 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6. 咨询的费用7. 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第三节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第一单元 参与性技术(一)倾听1. 如何倾听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正确的倾听应:倾听时咨询师

9、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倾听不仅用耳,更要用心;正确的倾听要求咨询师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2. 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1) 急于下结论(2) 轻视求助者的问题(3) 干扰、转移求助者的问题(4) 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5) 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询问过多; 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3. 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最常用、最简便的动作是点头。(二)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1. 开放式询问开放式询问通常用“什么” “如何” “为什么” “能不能” “愿不愿

10、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2. 封闭式询问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 “对不对” “要不要” “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 “否”式的简单答案。(三)鼓励和重复技术鼓励,即直接地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 “讲下去” “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四)内容反应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管理,再反馈给求助者。(五)情感反应情感反应与上述的释义很接近,但有所区别,释义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六)具体化 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

11、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求助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咨询师可采取相应的“具体性”对策。(1) 问题模糊(2) 过分概括(以偏概全)(3) 概念不清(七)参与性概述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八)非言语行为的理解和把握1. 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的各种涵义2. 全面观察非言语行为尽管非言语行为有它一定的涵义,但这种涵义并不是惟一的。3. 如何看待言语内容和非言语内容的不一致第二单元 影响性技术(一)面质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我们把咨询中常见的矛盾归结如下:

12、(1) 言行不一致(2) 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 前后言语不一致(4) 咨访意见不一致在使用面质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要有事实根据(2) 避免个人发泄(3) 避免无情攻击(4) 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5) 可用尝试性面质(二) 解释 (p70 )指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三)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四)情感表达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白,即为情感表达。情感表达与情感反应不同,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后者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叙述的情感内容。(五)内容

13、表达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内容表达与内容反应不同,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后者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的叙述。(六)自我开放自我开放也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自我开放有两种形式:1. 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2. 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七)影响性概述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为影响性概述。影响性概述与参与性概述不同,前者概述的是咨询师表达的观点,而后者概述的是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八)非言语行为的运用言语表

14、达是咨询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建立关系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咨询师帮助求助者的主要工具之一。以下是关于非言语行为的相关知识。1. 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1) 加强言语(2) 配合言语(3) 实现反馈(4) 传达情感2. 目光注视3. 面部表情4. 身体语言5. 声音特质6. 空间距离7. 衣着及步态第三单元 识别和处理阻抗(一)阻抗的识别(p138)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以下是阻抗的表现形式1. 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表现 :沉默、寡语和赘言2. 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常见形式: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等。3. 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其中常见的有心理外归因

15、、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等。4. 咨询关系上的阻抗指求助者通过故意破坏心理咨询的一般安排与规定来实现其自我防御的目的。最突出的表现是: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等。(二)阻抗产生的原因1. 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1) 开始新的行为问题(2) 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问题2. 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1) 阻力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获益。(2) 阻力的产生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3. 阻力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1) 阻力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

16、2) 阻力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3) 阻力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三)应对阻抗的要点1. 解除戒备心理2. 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 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四)处理沉默现象大部分的沉默是由求助者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怀疑型(2) 茫然型(3) 情绪型(4) 思考型(5) 内向型(6) 反抗型(五)调整多话状态1. 与咨询师有关的原因咨询师角色的定位、咨询内容的难易、咨询时间的多少等因素会影响到咨询师对多话的理解2. 与求助者有关的原因求助者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宣泄型;倾吐型;癔症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第四

17、单元 识别和处理移情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移情通常有两种类型:1 负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在咨询情景中,原有的情绪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合等。2 正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师十分依恋、顺从。移情与依赖的区别:依赖是一种责任,而移情更是一种好感;依赖是寻求现实的

18、帮助,而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感情;依赖者多在遇到困难时来寻求帮助,而移情者则时常想见到咨询师;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寻求感情依靠;依赖者的对象是现实的目标,而移情者是寻找替代物。相比之下,依赖者对咨询师的感情色彩淡,而移情浓。第五单元 简易行为矫治工作程序:(一)明确耙目标(二)监控耙行为(三)设计新的行为结果(四)实施强化相关知识:(一)行为疗法的基础理论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尔。这种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最初是通过华生等人对儿童的动物恐怖脱敏发展起来的。(二)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

19、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灭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与惩罚。大多说行为学家认为,对人最好是只奖不罚。只要合理安排阳性强化的程序,求助者一般都可以慢慢的接近目标。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第六单元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程序:(一)心里诊断阶段这一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 ABC 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 ) ,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能过的诱发性事件(A ) ,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二)领悟阶段咨询师通过对理论的进一步说明和证

20、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早年的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这一阶段的工作可分为两个方面:(1) 咨询师要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2) 使求助者进一步的领悟对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三)修通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

21、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所谓修通,是指工作透入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技术:(1)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咨询师积极主动的提问来进行的,咨询师的提问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和质疑性的特点,其内容紧紧围绕这求助者信念的非理性特征。在辩论的过程中,当涉及到求助者对周围人或环境方面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时,咨询师可运用“黄金规则”来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所谓黄金规则,是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样一种理性观念。(2)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具体步骤:首先,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

22、强烈情绪反应。其次,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提样,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最后,停止想象。(3) 家庭作业(4) 其他方法(四)再教育阶段咨询师再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里学家埃利斯于 20 世纪 50 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它在许多著作中也被译作“理性情绪疗法”ABC 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内容。A 代表诱发事件;B 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

23、看法 解释及评价即信念; C 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合理情绪疗法理论强调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都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治疗的重点也在于改变这些观念。埃里斯总结导致神经症的 11 类不合理信念:(1) 每个人绝对要求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任务的喜爱和赞许。(2) 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3) 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 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4) 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5) 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不适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

24、控制和改变。(6) 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7) 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随地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8) 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的好些。(9) 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10)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 难过。(11)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上述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征:提出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至极合理情绪疗法注意事项:首先:合理情绪疗法假定人有一种生物的倾向性,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思

25、维方式进行思维,这是需要人用毕生的努力去减少或克服的。其次: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因此它对那些年纪较轻、智力和文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最后,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能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第七单元 阶段小结与效果评估工作程序:(一)小结每次咨询效果(二)商讨下次咨询任务(三)布置家庭作业(四)正视与处理咨询中的反复现象(五)处理咨询失误 第八单元咨询关系的结果工作程序:(一)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二)全面回顾和总结(三)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四)让求助者接受离别第九单元 咨询效果评估咨询效果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进行:(1) 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2

26、) 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3) 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4) 求助者咨询前后心里测量结果的比较。(5) 咨询师的评定。第十单元 案例记录整理与保管心里咨询个案所包括的各项内容:(1) 一般背景资料(2) 来访原因(3) 现主要症状(4) 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 (5) 个人情绪、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自我认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6) 既往病史、家族病史(7) 心里测验结果(8) 咨询师一般印象(9) 诊断与评价意见(10)处理意见与咨询方案(11)咨询各阶段及效果分析第十一单元 咨询关系的匹配一般来说,适宜的求助者应

27、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 智力正常(2) 年龄适宜。一般地,青年人比其他年龄的求助者更适合心理咨询。(3) 内容合适。一般来说,心因性疾病、神经症、行为障碍、心身疾病都属于咨询的范围。(4) 人格正常。求助者应无明显的人格障碍。(5) 动机正确。有无咨询动机直接影响到咨询的效果。(6) 信任度高。求助者对咨询、咨询师以及咨询师所持理论和方法应抱有较高的信任度。(7) 行动自觉。(8) 匹配性好。这是就求助者与咨询师的相互接受程度而言的。第十二单元 必要的转介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合自己咨询不适宜的情况归纳为以下三类:1. 欠缺型由于咨询师的训练重点不一,擅长内容不一,因而,对某些类的咨询内容很可能

28、不懂 不擅长。2. 忌讳型指有些咨询师在价值观念上、情感方式上很可能对某些人、某些内容,持有某种程度的敏感、偏见、忌讳,如果这样的话,就很容易走入误区。3. 冲突型咨询师与求助者可能在个性等方面存在这某种不协调。(五)在无法实现匹配的情况下转介咨询师如果发现自己与求助者明显不想适宜,或发现自己不善处理时,就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到的,明智地转介个合适的咨询师,或及时中止咨询,推荐其去寻找更有效的帮助。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统计数字显示,网络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最重要的开放性、无边界生活环境之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15日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

29、计报告 ,截至2009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网民总数达3.84亿,年增长率为28.9%,其中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46亿人,超过总数90% , 10-19岁中小学生网民2008年占总数35.2%,2009年占31.8%,20-29岁青年网民2008年占31.5%,2009年占28.6%。这两个青少年群体是网民人数最多的群体,其总和在2008年占网民总人数的66.7%,2009年占60.4%,学生网民2008年占总数33.2%,2009年占28.8%。中国真正开始了青少年网民数以亿计,学生网民数以亿计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正随着年增量近30%的

30、速度扩展。任何生活环境都有其两面性,开放性,无边界的网络生活在带来丰富生活多彩的知识和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对部分网民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际生活和社会适应受到互联网严重影响的人群也达到惊人的规模。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最新的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 2404.2万,另有约有 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数以千万计的青少年罹患网瘾或已经有网络成瘾倾向,使人们对网络究竟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充满疑虑。网络所带来的新的生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和心理功能的发挥到底具有怎样的

31、独特影响,是负面的病理性的网瘾,还是现实生活缺失的网络替代,目前的网络研究较多地聚焦于网瘾、网络人际互动、网络依赖等问题之上,而未有深入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全貌概念,对互联网进入青少年生活的作用和方式也缺乏清晰的概网络生活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网络生活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可能获取到不健康的信息,如色情、暴力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偏离行为,其深层次影响在于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影响,这些对青少年发展的危害极大。青少年的使用网络不当还与网络攻击行为有关系。在对年龄在 10 到 17 岁之间的青少年和监护人的调查研究中,在使用网络的青少年中,19%会卷入网络攻击行为。攻击者/被攻击者的特点与传统的

32、欺凌弱小者类似( Michele, Kimberly, 2004) 。青少年也可能因痴迷网络而导致违法犯罪(焦君华, 2008) 。网络生活对于青少年的深层次影响在于其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已有研究大多指出了网络普及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发展的负面影响,如网络使得青少年价值观多元化,价值目标模糊化在道德层面表现为漠视权威,忽视规则(辛蓓,2002)。也有研究看到了这种网络带来的双向影响,如网络提高了青年人积极的道德参照标准,却降低了道德期待(华伟,2003),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为理论上的探讨,研究方式也多为案例总结式,大样本的实证性研究还很少,因此结论的外推效度不强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走出网瘾“发现孩子

33、出现问题后,许多父母最大的困惑是说孩子本来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变成这个样子,其实这是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孩子网络成瘾就说明家教肯定出了问题,总之肯定是有原因,绝不是突然的。”贯穿成因的解析,这位博士反复强调在对待青少年网瘾问题上,父母、老师都要抱谦卑心、理解心,不能一味横加指责。要接受事实、接纳孩子,“ 建议大家都能做到同感、共情,换位思维”。“青少年时期,亲子关系的重塑是最大的问题,也是对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挑战。”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重塑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可改变亲子关系光靠家长本人,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艰辛的付出,这时可借助外力的帮助。当然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家长,家长在孩子

34、的“戒瘾” 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1、必须打破原来一味地打骂埋怨的传统做法。在孩子和家长之间有这样一个怪圈:孩子沉溺网游家长打骂孩子玩网游更疯狂家长再打骂孩子陷得更深,出现极端的行为。所以家长首先要接受事实,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其实,沉溺网游之后,孩子看到以前的同学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他们也很后悔、痛苦,特别是大学生,一定程度他们也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如果父母不理解他们的内心痛苦,整天唠叨不停,他们极有可能走极端,事实上因沉溺网游不能自拔而最终自杀的案例时有发生。当家长把孩子当作朋友,换位思考,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重塑亲子关系后,问题已解决了一半。16 岁就考上中国科大的小阳(化名),网络成

35、瘾后曾坐在马路上淋着雨号哭几小时,当妈妈接受他,为他辛苦奔波时,他主动与妈妈一起找戒网瘾的地方。 2、家长必须改变原来一味溺爱放纵的做法一味溺爱、放纵,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孩子不知如何应对外界事物;有的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不能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有的家长迫不得已对孩子实行经济封锁,而孩子没有上网费用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偷盗抢劫,越偏越厉害,乃至走向不归路;一种是流浪街头,蓬头垢面,没有人形,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网络成瘾的小印(化名)在走投无路时到菜市场捡难菜叶充饥。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必须改变,家长们在重建亲子

36、关系之后,一定要与孩子商量着定好规矩,随时随地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把责任心还给孩子。特别提醒,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能急躁,要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允许孩子犯错误,这时对孩子的信任是疗救孩子心灵的最好的药。3、家长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治疗知识。很多家长面对子女网络成瘾,往往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哭诉,最终又束手无策。甚至有家长跪在孩子面前苦苦哀求,给孩子磕头。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往往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的折磨父母,有个父亲因孩子不想见他,他就东躲西藏,乘孩子不在家时才回家一趟,有个母亲白天为孩子做饭,晚上就出去流浪,春节特大雪天里也是这样,有一对父母被孩子赶出家门达 3 个多月。因此家长正确的

37、做法应该是正确面对,不能一味忍让,不要被孩子的嚣张气焰所压倒。要看到孩子表面上是上网这个对抗的行为,背后是渴求理解、渴求关注、渴求成功体验的心理需求。家长要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优点,即时肯定。并用适当方法去改变孩子,转移孩子的兴趣,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使他们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体验到快乐,获得成就感,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迷阵。大家都知道的畅战亭老师就是利用儿子对英语的兴趣,引导孩子走出网瘾的。4、家长要注意说话的艺术,做孩子的朋友。特别是强势的家长和严厉的家长,一定要放下盛气凌人的架势,改变以前说话的专横态度和命令口气,用平等的姿态跟孩子相处,用商量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家长要强化鼓励孩子的长处,

38、不足之处最好用提醒、暗示的方式;遇事征求孩子的意见,并采纳合理的建议;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协助孩子调整负面的心理状态。与孩子像朋友一样以后,还要采取措施锻炼孩子的能力,比如让孩子独立承担家务劳动,并长期坚持;经常与孩子共同完成其力所能及的工作。小山(化名)考取大学之后,空余时间变多了,而辅导员也不像中学班主任那样紧盯你,轻松的小山感觉有点无聊,于是跟随同学走进网吧,结果第一学期挂科一门。得知孩子挂科,小山妈妈如五雷轰顶,怎么也不能接受,继而严厉斥责孩子,一个寒假也没给孩子好脸色。新的学期开始了,小山并没像妈妈想的那样走进课堂,而是走进网吧,并且越陷越深,连家也不回。后来经专家指点,妈妈下决

39、心改变自己,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小山不仅与妈妈成了朋友,自己也破网重生了。5、家长们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网络时代的认识。不能因网吧出了几起事故就谈网色变,不让孩子上网,家长要学会上网,家长不懂网络,就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督促孩子健康上网。应该注意发现孩子上网中碰到的问题,在上网过程中及时与其交流,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同时家长还可以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总之,世界上的事情都有双面性,网络也是一样的,它是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增添了不少麻烦。作为网瘾孩子的家长千万不能等靠,要奋起自救,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找准自己孩子的病根,对症下药。我想,只要我们做家长的真诚地接纳孩子,站在孩子的位置考虑问题,把自己对孩子的爱用正面的语言说出来,孩子一定会打开心门让你走进去,到那时,你会发现以前与孩子之间厚厚的屏障原来只是一张纸的厚度。除了真诚的爱孩子,家长还要突破自己的精神围墙,那就是百分之一万地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快乐起来,相信他们一定会做最好的自己。当家长内心里对孩子没有丝毫的怀疑,就会在与孩子的交流时把这种无条件的信任传达给孩子,有了爸妈的信任,孩子的内心慢慢放松,最后舒展开来。一个心灵舒展的孩子不仅健康快乐,积极向上,而且懂得感恩父母,会给父母带来无尽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