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2.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3.初步学习“摆事实” (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 (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4.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 乐业) ,把握论证方法。【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教学方法】默读、讨论、探究【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
2、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二、走近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
3、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著有饮冰室合集三、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征引:引用。 佝偻 gulu 骈进 pin亵渎(xid):轻慢,不庄重。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点也不分心。 (骛w)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聒 gu)四、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1播放教学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
4、考:(1)从题目上来看,本文谈论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2)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在文中划出能明确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读一读,好好揣摩。(“敬业乐业”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文章标题为“敬业与乐业” ,那么,它是讨论关于什么问题的呢? 试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课文第 5 段: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
5、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要敬业与乐业。 )五、认真朗读课文,思考:1文中除了谈论“敬业”与“乐业”外,还谈论了什么问题呢?(有业) (课文第 3 段: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2 根据作者先后所谈论的问题,将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第一层(1-5)有业; 第二层(6-7)敬业;第三层(8)乐业。第二课时一、赏析第一层:仔细朗读(15 段)1 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找了哪些材料依据?(1)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2)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6、 ”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2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3请你再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3)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4)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二、赏析第二层:仔细朗读(67 段)1假设是你,你打算怎样来证明“要敬业”这一观点?(学生讨论)2 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证明的呢?他提供了
7、哪些依据?(1)朱子的话;(2)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3)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4)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5)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3 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明确:第一类(1)和(5)都是名人名言;第二类(2) (3) (4)都是实际的事例。(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两种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三、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这一论点的?明确:1)什么是“敬”主一无适便是敬(2)为什么要“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3)怎样“敬”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四、赏析第三层:请同学们默读第 8 段1作者论证完了“有业”和“
8、敬业”之后,紧接着又是怎样论证“乐业”的呢?梁启超先生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 (四肢,五官)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3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文中列举了哪几条理由?你能不能举一个实际的例子?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 ,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
9、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正是这种“乐业”的精神,成就了她们非凡的人生与辉煌的事业。 )五、综合全文,思考:文末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 “如此”指的是什么?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明确:(1)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有业)(2)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敬业)(3)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乐业)六、课时总结1本文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思想主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
10、”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2写作特点:(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论述“有业” “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2)论证说理,引经据典。本文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 论语 、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 庄子 ,佛家的百大禅师,都被作者拿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3)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七、作业布置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好好揣摩。【板 书】1.提出论点敬业与乐业2.敬业与乐业的必要性有业敬业乐业3.总结全文,提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