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肥八中高一年级化学检测(一)试题卷(2017.10.12)时间:40 分钟 满分:100 分1.下列实验操作中都正确的选项是()用剩后的药品为避免浪费应放回原瓶蒸发氯化钠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称取易潮解的药品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手拿着试纸经水润洗后靠近气体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A. B. C. D. 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3.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内为除去杂质所需的药品,其中正确的是()A. NaOH 溶液中混有 Ba(OH)2(CuSO4)B. Cu(NO3)2溶液中混有 AgNO3(铜粉)C. CO2中
2、混有 CO(炽热的炭)D. CO2中混有 HCl 气体(NaOH 溶液)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用托盘天平称取 5.20g NaCl用 50mL 量筒量取 5.2mL 盐酸用蒸发皿加热 NaCl 溶液可以得到 NaCl 晶体用镊子取出白磷并置于水中切割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存放浓 HNO3A. B. C. D. 5.在 0.5molNa2SO4中含有离子的个数和氧原子的质量分别是()A.1.5NA 2molB.1.5NA 32gC.3.011023 4molD.1mol 64g6.雾霾天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城市开展 PM2.5 和臭氧的监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A. 臭氧的摩
3、尔质量是 48gB. 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 2:3C. 16g 臭氧中含有 NA 个原子D. l.00mol 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 18NA 个7.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 CH4、CO 2、O 2、SO 2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 CH4的是( )A. B. C. D.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标准状况下,1LHCl 和 1LH2O 的物质的量相同;标准状况下,1gH 2和 14gN2的体积相同;28g CO 的体积为 22.4L;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
4、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 B. C. D. 9.同温同压下,A 容器中 H2和 B 容器中 NH3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是( )A. 3:2B. 1:3C. 2:3D. 1:210.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 1 NAB. 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 Na+离子数为 0.02 NAC. 通常状况下,1 NA 个 CO2 分子占有的体积为 22.4LD. 2.4g 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 0.1NA 个电子11.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 O2和 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5、 体积比为 8:11B. 分子个数之比为 11:12C. 物质的量之比为 8:11D. 原子个数之比为 11:1212.在标准状况下6.72L CH 4 3.0110 23 个 HCl 分子 13.6g H 2 S 0.2mol NH 3 ,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a体积b密度 c质量d氢原子个数 A、abc B、bcdC、cba D、abcd13.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如果 ag 某双原子分子气体的分子数为 P,则 b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V(L)是( )A.22.4ap/bNAB.22.4ab/pNAC.22.4bNA/aAD.22.4pb/aNA
6、14.将 20gM 物质、5gN 物质、9gR 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5gM 物质、20gR 物质还含有一种新物质 Q.若 M、N、R 、Q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 M+N=Q+RB. M+2N=2R+QC. 2M+N=2R+QD. 2M+N=R+2Q15. (1)0.3molNH3分子中所含电子数与_个 H2O 分子中所含电子数相等(2)在 9.5g 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 0.2mol Cl-,此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3)在标准状况下,11.2LSO 2气体的质量为_g(4
7、)标准状况下,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 CO 与 CO2的体积之比为_,等质量的SO2和 SO3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5)标准状况下,6.72LCO 与一定量的 Fe2O3恰好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6)将 3.22g 芒硝 Na2SO410H2O 溶与水中,要使每 100 个水分子中溶有 1 个Na+ ,则需要水的质量为_16.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如图装置测定某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他们查阅资料后获知该粗锌样品中的其他成分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请填写以下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_;(2)实验步骤:称取 10.0g 粗锌置于铜网中,按图示装置组装后,称得仪器和药品总质量为 120.0g.将铜网插入
8、足量的稀盐酸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完全后,称得装置总质量为 119.8g,则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3)问题探究:(已知碱石灰是 NaOH 和 CaO 的混合物,常用于干燥、吸收气体.)该实验若不用碱石灰,则所测得的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将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若将粗锌换成某含有杂质的石灰石样品( 杂质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判断该实验方案能不能用于石灰石样品中 CaCO3质量分数的测定,并说明理由。答案1.下列实验操作中都正确的选项是()用剩后的药品为避免浪费应放回原瓶蒸发氯化钠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称取易潮解的药品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手
9、拿着试纸经水润洗后靠近气体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A. B. C. D. 蒸发与蒸馏操作, 称量器-托盘天平,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应该放到指定的容器中;玻璃棒搅拌可以使溶液受热均匀;易潮解的药品应该放入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不能用手拿着试纸经水润洗后靠近气体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解答:对应剩余药品做到“三不一要”,即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应该要放入指定容器用剩的药品为避免浪费应放回原瓶,故错误;蒸发氯化钠溶液时,为了使溶液受热均匀,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正确;称取易潮解的药品,为了避免药品被
10、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正确;测定溶液的 pH 时,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滴在试纸的中部,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 pH,或者将试纸润湿,粘到玻璃棒上,靠近检测的气体,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 pH,故错误;故选 A.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分析:A固体的灼烧应在坩埚中;B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C苯的密度比水小,应从上口倒出;D碘易升华,蒸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冷凝水从下端进,上端出解答:A. 不能在烧杯中高温灼烧固体,烧杯易炸裂,固体的灼
11、烧应在坩埚中,故 A 错误;B. 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浊液外漏,故 B 错误;C. 苯的密度比水小,应从上口倒出,故 C 错误;D. 碘易升华,蒸馏时,冷凝管应从下端进水,上端出水,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处,故 D 正确。故选 D.3.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内为除去杂质所需的药品,其中正确的是()A. NaOH 溶液中混有 Ba(OH)2(CuSO4)B. Cu(NO3)2溶液中混有 AgNO3(铜粉)C. CO2中混有 CO(炽热的炭)D. CO2中混有 HCl 气体(NaOH 溶液)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分析:ABa(OH ) 2、CuSO 4反应生成沉淀,但 Na
12、OH 也与 CuSO4反应生成沉淀;BCu 与硝酸银生成 Ag 和硝酸铜;C二氧化碳与 C 反应;D二者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解答:A. 二者均与硫酸铜反应,不能除杂,应选硫酸钠,故 A 错误;B. Cu 与硝酸银生成 Ag 和硝酸铜,反应后过滤可除杂,故 B 正确;C. 二氧化碳与炽热的炭反应,不能除杂,可用灼热的氧化铜,故 C 错误;D. 二者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 D 错误;故选 B.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用托盘天平称取 5.20g NaCl用 50mL 量筒量取 5.2mL 盐酸用蒸发皿加热 NaCl 溶液可以得到 NaCl 晶体用镊子取出白磷并置于水中
13、切割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存放浓 HNO3A. B. C. D. 考点: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化学试剂的存放 , 蒸发和结晶、重结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析: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 0.1g;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蒸发溶液得到固体;容量瓶是配制一定量物质的量浓度的精确仪器,量取浓硫酸需要量筒;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见光易分解;中和热测定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解答: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 0.1g,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 5.2gNaCl,故正确;为减小误差,量取 5.2mL 盐酸,应选用 10ml 量筒,故错误;用蒸发皿加热 NaCl 溶
14、液可以得到 NaCl 晶体,故 正确;白磷毒性大,不能用手接触,镊子用后也要在通风处用酒精灯灼烧,切割必须在水下,否则摩擦产生的热会使白磷燃烧,故正确;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腐蚀橡胶,且见光易分解,所以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存放浓HNO3,故 正确;中和热测定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玻璃棒,故错误;所以正确的选项为: ;故选:A.5.在 0.5molNa2SO4中含有离子的个数和氧原子的质量分别是()A.1.5NA 2molB.1.5NA 32gC.3.011023 4molD.1mol 64g考点:物质的量及其相关计算分析:【解题方法提示】根据电离方程式 Na2SO4=2Na+SO42
15、,利用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来确定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 n(O)=n(Na2SO4)4 计算氧元素的物质的量;在根据 m=nM 计算氧元素的质量。解答:0.5molNa2SO4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5mol2=1mol,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1=0.5mol,所以在 0.5molNa2SO4中含有离子的个数 1.5NA;0.5mol Na2SO4中 n(O)=n(Na2SO4)4=0.5mol4=2mol,所以 m(O)=nM=2mol16g/mol=32g。故选 B。6.雾霾天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城市开展 PM2.5 和臭氧的监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A.
16、臭氧的摩尔质量是 48gB. 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 2:3C. 16g 臭氧中含有 NA 个原子D. l.00mol 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 18NA 个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mol;B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 V=nVm=Vm 知,相同质量的不同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CO 原子的摩尔质量为 16g/mol,则 16g 臭氧中氧原子个数=16g/32g/mol2N A/mol;D每个臭氧分子中含有 24 个电子,1.00mol 臭氧中含有 24mol 电子解答:A.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mol,则臭氧的摩尔质量是 48g
17、/mol,故 A 错误;B.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 V=nVm=mMVm 知,相同质量的不同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所以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48g/mol:32g/mol=3:2,故 B 错误;C. O 原子的摩尔质量为 16g/mol,则 16g 臭氧中氧原子个数=16g16g/molN A/mol=NA,故 C正确;D. 每个臭氧分子中含有 24 个电子 ,1.00mol 臭氧中含有 24mol 电子,则 l.00mol 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 24NA 个,故 D 错误;故选 C.7.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 CH4、CO 2、O 2、SO 2分别
18、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 CH4的是( )A. B. C. D.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分析: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体积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摩尔质量越大,气体占有的体积越小,据此解答解答:【解析】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体积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摩尔质量越大,气体占有的体积越小,CH4 的摩尔质量为 16g/mol,CO 2的摩尔质量为 44g/mol,O 2的摩尔质量为 32g/mol,SO 2的摩尔质量为 64g/mol,故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 CH4、CO 2、O 2、SO 2占有体积大小为:CH 4CO 2O 2SO 2,故选 D。【答案】D8.
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标准状况下,1LHCl 和 1LH2O 的物质的量相同;标准状况下,1gH 2和 14gN2的体积相同;28g CO 的体积为 22.4L;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 B. C. D. 考点: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其体积相同;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两种物质只有都是气体时,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根据 pV=nRT 来分析;根据 pM=RT 来分
20、析解答:【解析】 标准状况下, 1LHCl 的物质的量为 ,但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错误;标准状况下,1gH2 的物质的量为 =0.5mol,14gN2 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其体积相同,故 正确;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若在标准状况下,28gCO 的体积为22.4L/mol=22.4L,故错误;两种物质只有都是气体时,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即物质的状态不确定,体积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错误;由 pV=nRT 可知,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则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故正确
21、;由 pM=RT 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正确;故选 B。【答案】B9.同温同压下,A 容器中 H2和 B 容器中 NH3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是( )A. 3:2B. 1:3C. 2:3D. 1: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分析: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 Vm 相等,根据 n=V/Vm=NNA=计算解答: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 Vm 相等, 根据分子中含有的 H 原子个数可知分子数之比为 3:2,由 n=n=VVm=NNA 可知,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则体积比为 3:2,故选 A.10.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2、. 标准状况下,22.4L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 1 NAB. 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 Na+离子数为 0.02 NAC. 通常状况下,1 NA 个 CO2 分子占有的体积为 22.4LD. 2.4g 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 0.1NA 个电子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物质的量;B1.06g 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0.01mol,0.01mol 碳酸钠中含有 0.02mol 钠离子;C不是标准状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二氧化碳的体积;D镁变为镁离子失去 2 个电子解答:A标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
23、,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22.4L 水的物质的量,故 A 错误;B1.06g 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0.01mol,含有 0.02mol 钠离子,含有的 Na+离子数为0.02NA,故 B 正确;C通常状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二氧化碳的体积,故 C 错误;D2.4g/24g/mol=0.1mol,镁变为镁离子失去 2 个电子,所以失去 0.2mol 电子,N=n*N A,则N=0.2NA 故 D 错误;故选 B12.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 O2和 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体积比为 8:11B. 分子个数之比为 11:12C. 物质的量之比为 8:11
24、D. 原子个数之比为 11:1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 n=知,质量相等时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反比=44g/mol:32g/mol=11:8,A根据 V=nVm 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B根据 N=nNA 知,气体分子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C根据 n=m/M 知,相同质量时,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D根据 N=nNA 结合分子构成计算其原子个数之比解答: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 n=mM 知,质量相等时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反比=44g/mol:32g/mol=11:8,A. 根据 V=nVm
25、 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8 ,故 A 错误;B. 根据 N=nNA 知,气体分子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11:8 ,故 B 错误;C. 根据 n=mM 知,相同质量时,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44g/mol:32g/mol=11:8,故 C 错误;D. 根据 C 知,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 11:8,根据分子构成知,其原子个数之比=(112):(83)=11:12,故 D 正确;故选 D.12.在标准状况下6.72L CH 4 3.0110 23 个 HCl 分子 13.6g H 2 S 0.2mol NH 3 ,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
26、是( )a体积b密度 c质量d氢原子个数 A、abc B、bcdC、cba D、abcd解答: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 n=VVm=NNA=mM 计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a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b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根据 m=nM 计算物质的质量进行比较;d结合分子式计算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据此判断 a.6.72L CH4 物质的量为 6.72L22.4L/mol=0.3mol,3.011023 个 HCl 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0.5mol,13.6g H2S 的物质的量为 13.6g34g/mol=0.4mol,0.2mol NH3a相同条件下,气体
27、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故 a 正确;b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CH 4 为 16g/mol,HCl 为 36.5g/mol,H 2S 为34g/mol,NH 3为 17g/mol,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密度,故 b 正确;c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CH 4 为 0.3mol16g/mol=4.8g,HCl 为0.5mol36.5g/mol=33.25g,H2S 13.6g, NH3为 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故 c 正确;d各物质中 H 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CH4 中为 0.3mol4=1.2mol,HCl 中为0.5mol,H 2S
28、 中为 0.4mol2=0.8mol,NH 3中为 0.2mol3=0.6mol,所以氢原子个数,故 d 正确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13.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如果 ag 某双原子分子气体的分子数为 P,则 b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V(L)是( )A.22.4ap/bNAB.22.4ab/pNAC.22.4bNA/aAD.22.4pb/aN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计算 bg 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根据 n=N/NA计算 bg 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 V=nVm 计算 b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解答:a
29、g 某双原子分子气体的分子数为 P,则 bg 该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 bg/agP=bP/a所以 bg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bP/aN A mol故标准状况下,bg 该气体的体积为 bP/aNA mol22.4L/mol=22.4bP/aNA L故选:D14.将 20gM 物质、5gN 物质、9gR 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5gM 物质、20gR 物质还含有一种新物质 Q.若 M、N、R 、Q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 M+N=Q+RB. M+2N=2R+QC. 2M+N=2R+QD. 2M+N=R+2Q考点:化
30、学方程式的书写, 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计算消耗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生成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依据方程式的计量系数之比等于转化的物质的量之比,求出方程式系数,据此解答解答:依据题意可知 M、N 的质量减少,R 、Q 的质量增加,所以反应物为:M、N,生成物为 Q、R,消耗的 M 的物质的量为 20530=0.5mol,消耗的 N 的物质的量为 520=0.25mol,生成的 R 的物质的量为 20944=0.25mol,生成的 Q 的物质的量为:15+51118=0.5mol,依据方程式的计量系数之比等于转化的物质的量之比,其方程式为:2M+N=Q+2R.故选
31、:D.16. (1)0.3molNH3分子中所含电子数与_个 H2O 分子中所含电子数相等(2)在 9.5g 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 0.2mol Cl-,此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3)在标准状况下,11.2LSO 2气体的质量为_g(4)标准状况下,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 CO 与 CO2的体积之比为_,等质量的SO2和 SO3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5)标准状况下,6.72LCO 与一定量的 Fe2O3恰好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6)将 3.22g 芒硝 Na2SO410H2O 溶与水中,要使每 100 个水分子中溶有 1 个Na+ ,则需要水的质量为_考点:物
32、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n=N/NA=m/M=V/Vm ,解答:(1)每个氨气分子有 10 个电子,则 0.3mol 氨气分子有 3mol 电子,既 3NA 个电子,每个水分子有 10 个电子,则 3NA 个电子要由 0.3NA 个水分子提供,故答案为 0.3NA(2)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 0.2mol Cl-,则氯化物的物质的量为 0.1mol,此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 9.5g/0.1mol=95g/mol ,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5-35.52=24,故答案为:95 gmol-1;24;(3)n=m/M=V/Vm , 所以标况下 11.2L22.4L/mol=0.5mol,m=0.5m
33、ol64g/mol=32g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 CO 与 CO2的物质的量比为 2:1,由 V=nVm 可知,体积比为2:1,m/642:m/803=5:6,故答案为:2:1;5:6;3CO+Fe2O3=2Fe+3CO2,由题目恰好完全反应知,剩余固体为 Fe, nco2=6.72L22.4L/mol,=0.3mol,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0.2mol56g/mol=11.2g,故答案为:11.23.22g 芒硝的物质的量为 =0.01mol所以溶液中 n(Na +)=2n (Na 2SO410H2O)=0.01mol2=0.02mol每 100 个水分子中溶有 1 个钠离子,所以 n(H 2O
34、)=100n(Na +)=2mol0.01molNa2SO410H2O 中含有水的物质的量为 0.01mol10=0.1mol所以需要的水的物质的量为 2mol-0.1mol=1.9mol所以需要水的质量为 1.9mol18g/mol=34.2g16.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如图装置测定某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他们查阅资料后获知该粗锌样品中的其他成分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请填写以下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_;(2)实验步骤:称取 10.0g 粗锌置于铜网中,按图示装置组装后,称得仪器和药品总质量为 120.0g.将铜网插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完全后,称得装置总质量为 119.
35、8g,则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3)问题探究:(已知碱石灰是 NaOH 和 CaO 的混合物,常用于干燥、吸收气体.)该实验若不用碱石灰,则所测得的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将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若将粗锌换成某含有杂质的石灰石样品( 杂质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判断该实验方案能不能用于石灰石样品中 CaCO3质量分数的测定,并说明理由。_.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分析:(1)根据题目信息和实验所测数据分析实验目的;(2)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差是氢气的质量,再利用方程式求解即可;(3) 碱石灰能吸收水蒸气与氯化氢气体,这样可使氢气的质量更准确一
36、些;没有碱石灰,会导致氢气质量增大,算出的锌的质量也会增大,使结果偏大;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使产生气体的质量无法测量,所以该实验不可行解答:(1)根据题目信息和实验所测数据,可知该实验是要测定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或纯度);故答案为:测定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或纯度) ;(3)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依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故答案为:Zn+2HCl=ZnCl 2+H2根据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只有氢气可以出去,因此氢气的质量=120g119.8g=0.2g.设生成 0.2 克氢气需要锌的质量是 X.Zn+2HCl=ZnCl2+H265 2X 0.2gX=6.5g6.5g10.0g100%65%.故答案为:65%;(3)碱石灰能吸收水蒸气与氯化氢气体,这样不会使其散出从而不会影响氢气的质量,去掉它会使氢气的计算值变大,导致计算出的锌变大纯度也偏大;故答案为:偏大;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使产生气体的质量无法测量,从而无法求出碳酸钙的质量,所以该实验不可行;故答案为:不能;碱石灰能吸收反应生成的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