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2018. 09 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1 8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912 小题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漏选 2 分,错选 0 分。)1.如图示为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骏马单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其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马踏飞燕”搬至低纬度的广州展出,则其所受重力变大B马之所以能单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马和飞燕的重心在一条竖直线上C若将“马踏飞燕 ”放在加速上升的电梯地板上,则其处于失
2、重状态D若将“马踏飞燕”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其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2.如图所示,一件重量为 G 的衣服悬挂在等腰衣架上,已知衣架顶角 =106,底边水平,不计摩擦。已知 sin37=0.6,cos37=0.8,则衣架一侧对衣服的作用力大小为( )A B. C. D. 58G56G12G3.某质点沿 x 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表示为 x=4+tn,其中 x 的单位为 m,时间 t 的单位为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n=1,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置在 0m,速度大小为 4m/sB若 n=1,则物体做匀速 直线运动,初位置在 4m,速度大小为 2m/s
3、C若 n=2,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 0,加速度大小为 2m/s2D若 n=2,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 4m/s,加速度大小为 1m/s24.如图所示,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打有小孔的小球穿过圆环。细绳 a 的一端固定在圆环的 A 点,细绳 b 的一端固定在小球上,两绳的联结点 O 悬挂着一重物,O 点正好处于圆心。现将小球从 B 点缓慢移到 B点,在这一过程 中,小球和重物均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绳的拉力( )a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5.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
4、t1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在 t2时刻也并排行驶 B.在 t2时刻甲车在后 ,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6.如图所示,物体自 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径 A、B、C 三点,其中 A、B之间的距离 l1=3m,B 、C 之间的距离 l2=4m。若物体通过 l1、l 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 O、A 之间的距离 l 等于( )A. B. C. D.34m43825m258m7.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 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 F 作用在 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5、以 x 表示 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 F 和 x 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8.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 m 的物体 A、B 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用水平外力 F 拉物体 A,要将 A 拉离物体,则 F 至少大于( )A0.5mg Bmg C2mg D3mg9.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 列车的位移(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所经历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 的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10.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悬挂在小车顶棚上,在运动过
6、程中当小球偏离竖直方向 角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可能向左减速运动 B小车可能向右减速运动C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a=gtan D悬挂线的拉力大小 F= sinmg11.如图所示,质量为 3kg 的物体 A 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 2kg 的物体 B 用细线悬挂,A、B 间相互接触但无压力,取 g=10m/s2,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 )A弹簧弹力大小为 20N BB 对 A 的压力大小为 12NCA 的加速度为零 DB 的加速度大小为 4m/s212.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 c 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盒 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 a 连接,连接
7、 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连接 a 的一段细绳竖直。a 连接在竖直固定在地面的弹簧上端,现在 b 盒内缓慢放入适量砂粒,abc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弹力可能增大 Bb 盒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减小C斜面体 c 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增大 D地面对 c 的摩擦力一定不变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13.(6 分)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 白纸、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套、三角板、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 。(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 。A.每次把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B.每次把
8、橡皮条拉直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1F2(3)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绳套结点的位置。图中 是力 F1与 F2的合力的理论值, 是力 F1与 F2的合力的实际值。14.(8 分)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中 A 为小车,质量为 m1,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B,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固定长木板上,P 的质量为 m2,C 为弹簧测力计,实验时改变 P 的质量,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F,不计轻绳与滑轮、滑轮与轮轴的摩擦以及滑轮的质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 m
9、2应远小于 m1B长木板必须保持水平C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小车运动过程中测力计的读数为2g甲 乙(2)图乙是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条纸带,O 、A、B、C、D 为选取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到 O 点的距离分别为8.00cm、17.99cm、30.00cm、44.01cm ,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 50Hz,则由该纸带可知打计数点 B 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 a-F 图象可能是图 3 中的图线 。丙三、计算题(本题共 3 小
10、题,共 38 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15.(10 分)如图所示,一长为 200m 的列车沿平直的轨道以 8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当车头行驶到进站口 O 点时,列车接到停车指令,立即匀减速停车,因 OA 段铁轨不能停车,整个列车只能停在 AB 段内,已知 =1200m, =2000m,求:AOB(1)列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取值范围;(2)列车减速运动的最长时间。16.(12 分)如图所示,质量 M=2kg 的木块套在水平固定杆上,并用轻绳与质量 m=1kg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 60角的力 F= N 拉着小球并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103运动,运动中 M、m 的相对位置保
11、持不变,g=10m/s 2。在运动过程中,求:FmM(1)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2)木块 M 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17.(16 分)2018 年 2 月 18 日晚在西安大唐芙蓉园进行天人机灯光秀,300 架无人机悬停时摆出“西安年、最中国”的字样,如图所示为四旋翼无人机,它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架质量为 m=2kg 的无人机,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 F=36N,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定,无人机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以最大升力竖直向上起飞,在 t=5s 时离地面的高度为 75m(g 取 10m/s2)。(1)求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
12、力大小。(2)假设由于动力设备故障,悬停的无人机突然失去升力而坠落。无人机坠落地面时的速度为 40m/s,求无人机悬停时距地面高度。(3)假设在第(2 )问中的无人机坠落过程中,在遥控设备的干预下,动力设备重新启动提供向上最大升力。为保证安全着地,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20182019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阶段 性测试物理参考答案1.B 2.A 3.C 4.A 5.D 6.D 7.A 8.C 9.BD 10.AC 11.BD 12.CD13. ( 6 分)(1)刻度尺 (1 分)(2)A (1 分)(3) F (2 分)(2 分)14.(8 分)(1)C (2 分)(2 )1.1
13、0 (2 分)2.01 (2 分)(3)B(2 分)15.(10 分)解:(1)列车刹车的距离: (2 分)20vxa当 时,位移最小,加速度最大,则:20140xm(2 分)2axin6/7vs当 时,位移最大,加速度最小,则: (2 分)20m20minax8/5vs故加速度的范围是: (1 分)22816/57sas(2)加速度最小时,列车减速的时间最长,则:(3 分)0maxinvts16(12 分)解:(1)对小球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Fcos60F Tcos=0(2 分)竖直方向 Fsin60F Tsinmg=0(2 分)解得:=30(2 分)(2)对 M、m 整体由平衡条件得:
14、水平方向:Fcos60F N=0(2 分)竖直方向:F N+Fsin60Mgmg=0(2 分)解得:= (2 分)317.(16 分)解:(1)由牛顿 第二定律得: (2 分)Fmgfa上升高度: (2 分)2hat解得:f=4N (1 分)(2)下落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 分)1mgfa解得: (1 分)218/ams由运动学公式: (1 分)21vaH解得:H=100m(1 分)(3)恢复升力后向下减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 分)2Fmgfa解得: (1 分)2210/ams设恢复升力后的最大速度为 vm,则有: (2 分)21mvHa解得: (1 分)405/3mvs由运动学公式得: (1 分)1at解得: (1 分)153ts20182019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物理答题卷13.(6 分)(1) (1 分) (2) (1 分)(3) (2 分) (2 分)14.(8 分)(1) (2 分)(2) (2 分) (2 分)(3) (2 分)15.( 10 分)16.(12 分)17.(16 分)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