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二(10) (11)班复习资料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 ,yu,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 4.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出现。 5.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 ,仓促,突然。 6 而 燕 国 见 陵之 耻 除 矣 “陵 ”通 “凌 ”凌 辱 7 燕 王 诚 振怖 大 王 之 威 “振 ”通 “震 ”惧 怕 二、古今异义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 古义:信物, 今义:书信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 古义:礼品; 今义:货
2、币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 今义:年长之人 今闻购将军之首 【购】 古义: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将军岂有意乎 【有意】 古义:同意,愿意 今义:故意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 终已不顾 【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 今义:卑鄙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 【穷】 古义:穷尽; 今义:缺少钱财 秦王还柱而走 【走】 古义:跑
3、; 今义:行走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古义:d,投掷,投打; 今义:用手拿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 古义:投击, 今义:垂手拿着 诸郎中执兵。 【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 断其左股。 【股】 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 【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 今义:方位名词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 古义:刻毒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三、词类活用【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北】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函】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
4、匣子【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邑】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2左右既前:走上前 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远】 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祖】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衣冠】 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衣,戴白帽 【朝服】 (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
5、的礼服【涕】 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 【迟】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使】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闻】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绝】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上】 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断】 断其左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生】 乃欲以生劫之: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 四、文言句式:(一)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4、仆 所 以 留 者 ,
6、待 吾 客 与 俱(二)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 与 ( 之 ) 俱 ( 往 )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5 、 以 ( 之 ) 试 人 6、 皆 陈 ( 于 ) 殿 下7、 其 人 居 远 未 来 , 而 为 ( 之 ) 留 待 8、 与 燕 督 亢 之 地 图 献 ( 于 ) 秦 王(三)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四)特 殊 句 式1、常痛于骨髓【 状 语 后 置 句 】 2、给贡职如郡县【 状 语 后 置 句 】3、 群 臣 侍 殿 上 者 【 定 语 后 置 句 】 4、 太 子 及 宾 客 知 其 事
7、 者 【 定 语 后 置 句 】 5、 燕 王 拜 送 于 庭 【 状 语 后 置 句 】 6、 使 毕 使 于 前 【 状 语 后 置 句 】 7、 秦 王 购 之 金 千 斤 【 状 语 后 置 句 定 语 后 置 句 】 五、重点实虚词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发尽上指冠 ( )2、故(P278)故遣将守关者 ( )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鲰生说我故听之 ( ) 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 ) ( )故人具鸡黍 ( )3、诚 (P273) 诚能得樊将军首 (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 4、度 (P276) 度我至
8、军中,君乃入 (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一夜飞度镜湖月 ( )置之度外 ( )5、顾 (P278)顾计不知所出耳 ( )荆轲顾笑武阳 ( )大行不顾细谨 ( )三顾茅庐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6.举(P28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杀人如不能举 ( )举国上下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戍卒叫,函谷举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7.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 )轲自知事不就 ( )金就砺则利 ( )连辟公府不就 ( )陈力就列,不能则止 ( )8.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为之奈何 ( )乃为装遣荆轲 ( )乃令秦武阳为副 (
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 )9.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 )六、 【 文 言 固 定 结 构 】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 )3. 荆轲有所待( )4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 )7、将 奈 何 ( )七、成语典故切齿拊心 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一去不复返 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
10、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发上指冠 语出庄子 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图穷匕首见 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无可奈何 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悲歌击筑 亦作“悲歌易水” 。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变徵之声 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荆轲刺秦王【素材运用】1、话题“心灵的选择”:我常常怀
11、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节选)2、话题“命运与时代”:有人说,荆轲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方式,为了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和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
12、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悲剧。也有人说,荆轲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的时代,荆轲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勇气与权利的棋子,在那个时代,荆轲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同时,他的选择也是步履维艰的。无论哪个时代,生命与生活都充满了悖论,面对扑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常常走出了一个陷阱,却又陷人了另一个困境。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我们从一个时代去反观另一个时代的局限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用白己所处时代的价值作为标准去衡量荆轲那个时代的信仰价值。因而,荆轲的选择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己体现在其悲剧行为过程的执著中。(感受荆柯浅析荆轲悲剧结局的无奈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