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篆基本部首.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74336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篆基本部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篆基本部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篆基本部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篆基本部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篆基本部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篆书的种类特点及其代表作:小篆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行”政策。 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苍天颉篇 ,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 ,太史令胡毋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园匀,字呈竖势。是我

2、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料看,秦篆一般铸造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板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其传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另有泰山 、 琅琊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 会稽 、 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泰山记得石也称封泰山碑,秦王政 28 年(公元前 219 年)始皇东巡泰山而立,丞相李斯所书。石高 4 尺,四面环刻文字,三面为始皇诏,一面为二世诏,内容主要是“颂秦德” 。字体小

3、篆,原残石现存岱庙。其传世拓本较多,其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为小篆之代表。唐李嗣真云:“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均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贵宝。 ” 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为秦始皇 28 年(公元前 219 年)登峄山(山东邹县)所立,传为丞相李斯所书,小篆。内容前为始皇诏,144 字,自“皇帝曰”以下为二世诏,计 79 字,字略小。二世诏刻于公元前 209 年。其石久佚。现所见均为后摹写,虽多失秦篆古厚的笔势,但其笔画清劲,圆转宛通,对研究篆书艺术的演变有重要价值。秦诏版为秦始皇 2

4、6 年(公元前 221 年)所作,记秦始皇的颁布诏内容。其笔画劲遒,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前后成趣。篆书第一周:书篆执笔姿势 学书有序,必先执笔得法,得法才能挥毫运墨,得心应手。古人关于如何执笔有许多论述,名目繁多,这里不多作赘述。因篆书主要是中锋行笔,笔锋运行轨迹始终在线条的中轴线上,故书写的每一点每一画,都要“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所以,本篇就只针对篆书,讲讲如何执笔。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说:“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 ”这就首先告诉我们,身法是执笔的前提。两足平踏于地,才能气上浮,气上浮才能力聚指。因此,写篆书最好采用站立姿势,站立才能足安。

5、两只脚用力据地,使上下取得一致,才能达到“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站立书写,头可自然微向前倾,两臂微开,两足微分,平踏于地(写较大的字幅,右脚可稍前踏出)。用笔时,悬肘悬腕,沉肩坠肘,由尾闾发劲上行,通过肩井、曲池、合谷而达到笔尖,再跟着笔送到笔画尽端。有一部分松懈,就达不到笔有全力。其实这和练气功有许多相通之处,气功强调“心静体松,以意引气” ,书法主张“静中求动,形神合一” ;太极拳“运劲如抽丝” ,书法用笔“如虫蚀木徐徐运” ,这些道理是样的。初学者在练习执笔时可相互体会,自能悟出。执笔要指实、掌虚、腕平。指实亦当五指共执,笔在中间,各指横平,虎口朝天,与水平面平行而呈圆形,大指和食指构成

6、的圆环,谓之“龙睛” ,即“古龙睛法” ,此法便于运用肩臂与周身之力,执笔的右臂大幅度拉开,横在身子前方,来往也觉便利,腕亦自觉能圆,笔画也自能挥运自如,入木三分。总的来说,应该是:姿势站立、头正、身略向前、臂开;执笔悬肘、指实、腕平、掌虚。小篆的特点和基本笔法的练习 (一)小篆的特点小篆的结体不同于隶书、楷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

7、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二)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点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引至顶端(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

8、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轻提锋颖(4)顺势提收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转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7. 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

9、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8.方弧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9.弯曲弧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10.搭接笔的技法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就能使字舒畅婉

10、转,遒劲自然。篆书第二周:小篆的笔顺特点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一、先中间后左右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三、先

11、主笔后副笔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五、灵活运用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2、先外包后里头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4、先副笔后主笔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篆书第三周:小篆的结构练习掌握篆书的结构是写好篆书的重要环节。小篆在说文解字中有9353字,现在常用的的也有3至4千字。每个字都各自构造,各有形态。要想在一幅作品中协调一致,达到统一,就要对字的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前人关于

12、书法结体布白的论述,结合篆字构造以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可将篆书分为几种结构类型来阐述。供初学者参酌,在联系中准确把握。一、独体结构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结构的字没有偏旁,独立而自成体势。篆字的独体结构一般分直势和曲势两种。直势形正,而骨涵其中,要不偏不倚,严整端稳;曲势和婉而字形美观,要掌握好重心,稳而得势。直势 曲势二、向背接构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指内抱,谓之“相向” ;背向内,弦向外,指外抱,谓之“相背” 。两者各有体势,不可等而视同。相向者虽向内抱,但两部分皆有独存之势;相背者虽向外分,但两部分皆存联络之形。相向 相背三、相让结构有的篆字由于自身的特点,两部分的

13、字都朝向一个方向,安排不好,极易歪斜。这就要求对字作出相对的提升左侧或提升右侧的安排,彼此相让,以达到和谐统一。相左 相右4、附丽结构有的篆字存在有主有次的情况,也就是说字的一部分附于另一部分,两者不可偏离。这类字一般是以曲附正,字的正势要写得端庄凝练,而旁附的另一部分要写得多姿多态,这样才会静中有动,风神飘逸。 五、天覆结构这类字属上重下轻者,状如顶戴,欲得其势,应注意上下对准,不可偏倚,更不可头重尾轻。六、地载结构这类字多半是上轻下重者,状如生长之草木。承上部分要耸起,地载之笔要托住。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幅作品中,地载结构的字最下面一画要略高于有垂脚篆字的底线。七、排叠结构字的左右为排,上下

14、为叠。称排的字,书写时要有收有放,宽狭得所,自成体势;称叠的字要消纳停匀,蹙缩得当,连接紧密。排 叠八、包裹结构包裹结构都有围包着的体势。上包下、右包左的字宜阔,要围中有缺,有舒展秀劲之气;下包上、左包右和四包围的字宜收,使外围而不死,有静穆之感;使内布置爽然,内外有呼应之势。上包下 右包左下包上 左包右 四包围“字之间架,如人之骨相,务使长短相称,骨肉调匀,左右整齐,前后舒泰” 。 (陆维钊书法述要 )篆字结构千变万化,必须善于随形布置、随体附形,丝毫马虎不得,布置得当,才能使字字生动有趣,整篇血脉贯通。根据一本字帖去阐释篆书的技法,所列字例因其字数的有限(其中笔顺特点、包裹结构个别字例是笔

15、者加上去的) ,不一定很有针对性,难免存在附会之弊。初学者可择其技法要领反复临摹,做到精熟后,再从王福庵的其他作品中去体会运用,汲取真髓,自然水到渠成。篆书第四周:52个部首的练习 篆书第五周:48 个部首的练习篆书第六周:48个部首的练习篆书第七周:50 个部首的练习 篆书第八周:48 个部首的练习篆书第九周:60 个范字的练习 篆书第十周:58 个范字的练习 篆书第十一周:66 个范字的练习 篆书第十二周:掌握繁简正异 1. 以说文解字为根本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研究的对象主

16、要是小篆,因此,它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篆字的首选工具书,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绝不可少的阶梯。查检说文 ,大多数人感到难以释读,这主要是不明其体例所致。 说文创立了以偏旁为部首的编排文字的方法,立540部首,按“分别部居” 、 “据形系联”的原则排列汉字。因此,部首是打开说文的钥匙。熟悉说文部首,利用部首记忆篆书的结构,利用部首对求索字深入具体的理解,有益于我们查检篆书的归属,推求字义的范畴。从部首人手,再了解其说解。 说文释字,常常是先解释字义,次分析字形,再次标音,如同段注所说:“合三者(形、音、义)以完一篆。 ”最后征引各种材料,来证明字义、字形、字音的可靠性。言其“某也某也” 、 “某某某也

17、”是诠释义;言其“象某形” 、 “从某从某”是分析字形;“从某,某声”是说半取形,半取声,这两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起的。言其“某声” 、 “读若” 、 “读与某同” 、 “某某切”是字的标音,这是全书的基本体例。姚孝遂所著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及陆宗达所著说文解字通论(北京出版社)详尽介绍了说文的有关内容、体例和部首等,初学者可与说文对照参阅对于理解和掌握说文一书的内容会有所帮助。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形音义三者并重,是说文佐助的工具书。对读通说文也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二. 以“六书”理论为指导“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

18、、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它的意义主要依从说文所举字例的说法。从说文中了解篆字的形、音、义,首先必须了解“六书”的原理,通过“六书”的提示,可以提纲挈领,从根本上达到识篆的目的。学习篆书要掌握“六书” ,重要的不是这个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而是要了解篆书的结构及组成部分,弄清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的汉字篆法就容易获得理解。三. 强记特殊的篆法篆书中有许多字的篆法独特,和楷字形体相距甚远,是识篆的最大障碍。为辨别楷篆的正误,防止杜撰臆造,前人针对楷篆字形的差异和用字等情况,编过不少口诀,如元应在编撰的篆法点画辨诀 、清朱之蕃的篆书偏旁歌诀 、清沙青岩的篆法百韵歌诀(收入说文大字典)等都是极为

19、适应习篆入门的参考书,读之上口,易于记诵。初入门者不妨在诵读之余加以理解,逐渐掌握篆字形体,排除障碍。三种歌诀内容大同小异,选种诵读即可。四. 常用篆字繁简字辨析 为了便于记忆,笔者在书写篆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常用篆字的特殊篆法规律,并参考了元应在篆法点画辨诀所举字例,分类列举如下,请书写者参考使用。一般查篆字,首先要看这个字是否有专题,再查篆字如何写,这是就“一对一” 的形体而言,但对一个简化字代替两个或两个以上繁体字,或在汉字简化前,简体和繁体分别使用不同意义时,其对应关系就比较难掌握。为准确地实现繁简的转换,列出如下常用的繁简字,并加以辨析。上:居民聚居地,长度单位,街坊邻里下:内部,内层

20、,处所或时间(例:哪里、夜里)上:小桌子(例:茶几)下:近于,询问数目及其他(例:几乎、几时、几何)上:自我代称,农历四月的别称(例:余月)下:剩下的,多出的,事后(例:余地、余韵、工余)上:古代君主,君主的妻子,皇帝的母亲下:与前、先相对,子孙(例:后方、后来、后代) 上:拟定,控制,规约(例:制定、制裁、管制)下:具体地做事(例:制造、缝制)上:量器名,酒器,形状像斗的,星宿名等下:对打,争斗,勾心斗角等上:干支名,时辰名,生肖名下:丑陋,恶劣,与美相对上:语气词,表示仅仅(例:只看见)下:量词,用于成对的东西或用于动物、器具、船只。上:才能,才识,有才能的人下:刚才,仅仅,多作副词上:说

21、的意思,语气助词(例:人云亦云、不知所云)下:天上的云,云雾,云气上:居住的房子,养家畜的圈(例:旅舍、牛舍)下:放弃,施舍(例:舍得、舍财)上:两山之间有出口的地带下:谷类农作物上:一定,等待,应该等(例:须知、必须、须待)下:胡须,植物的细根上:经过,各朝(例:历程、历代)下:历法,记载历法的书籍(例:历书、黄历、日历)上:发射、产生,发送,起动等下:头发,毫发上:助词,表示完成(例:病了、好了)下:明白(例:了解、一目了然)上:美好的容貌或姿态下:丰盛,茂盛,高大及其他上:量器,钟情等下:打击乐器,计时器具上:古代弦乐器,贵州省贵阳市的别称下:建筑物,修建等上:注水,抵消,虚空等下:交通

22、要道,冲击,碰撞等上:反复,回答,恢复等下:有夹里的衣服,重复,繁复等篆书第十三周:小篆的识辨一 辨别结体相异说文解字分部建首,查篆字须按偏旁查找。从繁体来讲,大多数的楷篆偏旁部首形体还是相同的,但有一部分字的楷书结构形体相同,在篆书中却是迥异的,稍微疏忽,便容易出错。二 分清形近篆法楷字写成篆字,有些字非常相似,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不加以辨认,极易混淆认错。初学者应在区别的基础上,以形索义,再加以熟记是不成问题的。三 须记楷篆差别楷字,有一部分字和其对应的篆字相差甚大,有的字无规律可循,这些字需专门记忆,并探求其形体结构及意义,否则,对字形过度陌生,书写时就会迟疑滞笔,直接影响运笔的质量。

23、篆书第十四周:篆书章法 章法,也叫“布局” 、 “谋篇” ,是指对书法作品作整体的艺术安排,大体包括选择幅式、经营位置、题款用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选择书写幅式创作一幅篆书作品,在选定好内容,斟酌审定好每个字的篆法后,首先定夺选择什么样的幅式来书写。传统的幅式很多,有中堂、立轴、横幅、长卷、对联、条屏、扇面、斗方等,要根据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幅式,裁定大小。如是参加展览,就须考虑展厅效果问题,较适宜大点的幅式,如条幅、中堂、对联(包括四条、六条、八条屏等),大多以竖幅为主;如是客厅、书房侧面壁上,就要视其室内空间大小、墙壁高低来决定幅式,一般情况下较适宜四尺对开横幅、扇面、斗方等(包括匾额)

24、。幅式选择得当,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表现形式,必须认真对待。(二)经营书写位置在决定了幅式后,就要对所书内容、题款、用印作整体的设计安排,初学者可用稿纸先筹划一番。如果是书写金文或甲骨文,还要将释文一并设计在内。篆书的排列方式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行有列、字行分明,其特点是规整清楚,一目了然。这种排列方式适宜写小篆。只需安排好全部书写内容,再用宣纸折出所需字格(小篆的字格一般为长方形,比例为二比一,三比二),字距要大于行距。还有一类是有行无列,竖行中略有参差的分布形式。其特点是整齐中求变化,严谨中求灵动,行距整齐,字距疏密有致,洒脱自然。这种排列方式较适宜汉篆、金文、甲骨文的书写,只需折出竖行格子

25、,计算好每行字的位置。注意正文设计的最末一行要在竖行长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处收束为妥。否则,前紧后松,会影响整个章法的统一。(三)讲究题款用印题款、用印是章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品中虽处于“陪衬”地位,但对作品起着相互关联、相互增益的作用,所以,要求气脉贯通。不能正文归正文,款字归款字,印章归印章,不相呼应。题款题款的主要内容包括:(1)注明正文出处,如诗文的作者,诗文的名称;(2)受书者的名字或称呼,如“口口口先生雅正” 、 “惠存”等;(3)书写年月,一般写农历,也可写公历或特殊的时间称谓;(4)书写者的姓名、斋号等。对于有特殊意义的作品,也可以阐述创作经过、感慨,使观者对作品

26、有更深的理解。只写(3)、(4) 条称之为单款,若有受书者的名字,称之为双款。篆书题款字体最好用行楷或行书来写,这样静态书法和动态书法结合,使作品愈显活力。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但不宜过于悬殊。款文与正文的行距也要保持一致。用印在题款后加盖印章,不仅会对整个作品章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使用得当,还会起到调整重心,均衡章法的重要作用,必须慎重对待。印章的大小一般要等于款字或小于款字为宜(宁小勿大)。钤盖的位置可视其款文所留的位置,位置小,可用一方;位置 大,可用两方,不能超过三方。次序为名印在上,次为字印或号印。用两印时,最好一朱一白,两印一般大或上面印稍小点,下面印稍大点,这样上轻下重,也合乎审美的要求。引首章是否用,要根据整个作品的气势来定,如果款尾姓名章印色太重,需要呼应提升,或者作品有些单调需要增加变化,这时可考虑钤盖引首章。印章在书法作品中的作用是很微妙的,除了要求使用得当,还要求印章的风格要与作品的风格相协调,尽可能地使内容、书写风格、印章达到完美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