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某基因模板链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丙氨酸GCA、GCU、GCC 、GCG)( )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 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C染色体结构改变,性状没有改变 D染色体数目改变,性状改变解析:由题意可知,基因模板链中 CTA 转变成 CGA,mRNA 中相应的密码子由 GAU 转变成 GCU,多肽中相应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转变成丙氨酸。因此,黄色短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性状也发生了改变。由于只是部分碱基的改变,所以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
2、。答案:A2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则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AAB 段 BCD 段 CFG 段 DHI 段解析:由图可知,AE 段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存在基因重组; EI 段为减数分裂,FG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和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答案:C3据报道,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发现选择特定的外源 DNA(脱氧核糖核酸) 片段并将其嵌入到细菌基因组的特定区域,这些片段便可作为一种免疫因子,抵抗 DNA 裂解酶入侵,此项技术有望解决某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难题。这种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3、 DDNA 分子杂交解析:读题干信息“外源 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并将其嵌入到细菌基因组” ,可知此项技术为基因工程,其原理为基因重组。答案:B4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 DNA 分子上 a、b、c 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 、为非基因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 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段发生突变一般对生物性状没有直接影响C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 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D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解析: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NA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基因突变。答案:C5某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两对基因
4、独立遗传,当动物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了 abb 的精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间期发生基因突变 B联会时发生交叉互换 C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解析:bb 应该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经过复制而来的基因,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会导致形成含有 bb 的精子,D 正确;基因突变会产生等位基因,在正常减数分裂的情况下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不变,A 错误;联会时发生交叉互换形成的精子染色体数目不变,B 错误;如果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会形成 aBb 的精子,C 错误。答案:D6(导学号:00110628)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会聚集辐射。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
5、突变。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 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D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解析:引起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如果环境引发了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就成了可遗传变异;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不定向改变;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内部分子结构的改变,不会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 答案:B7(导学号:00110629)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5BU 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酮式可与 A 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 G
6、 互补配对。在含有 5BU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BU 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 DNA 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 B5BU 诱发突变的机制是阻止碱基配对C培养过程中可导致 A/T 对变成 G/C 对 D5BU 诱发突变发生在 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解析:在 DNA 分子复制时,5 BU 可以代替 T 与 DNA 模板链上的 A 配对,形成一条含有 5BU 的子链,而这条含有 5BU 的 DNA 链作模板时,与 5BU 配对的碱基除了 A 以外,还可以是 G,若与之配对的是
7、 G,则形成的子代DNA 与亲代 DNA 就会出现差异,由 G 替代了 A,发生了碱基种类的替换,在这个过程中 5BU 起到了替代效应而没有阻止碱基配对。答案:B8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相比, 链上第 6 位氨基酸发生了改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造成 链上第 6 位氨基酸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通过分析异常基因与正常基因的碱基种类可以确定变异的类型C通过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系谱图,可以推断该病的遗传方式D如果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进行基因治疗,可以选择改造其造血干细胞解析:异常基因与正常基因的碱基种类可能相同,不能据此确定变异类型,B 项错误;红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
8、来,所以可通过改造造血干细胞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进行治疗,D 项正确。答案:B9(导学号:00110631)(2016山东济宁一模) 小白鼠体细胞内的 6 号染色体上有 P 基因和 Q 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 3 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 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 T,则对应反密码子变为 UAG B基因 P 和基因 Q 转录时都以 b 链为模板合成 mRNAC若基因 P 缺失,则该小白鼠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 P 在该动物神经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 4 个解析:起始密码子均为 AUG,对应 DNA 模板链碱基为 TAC,故基因 P 以 b
9、 链为模板链,基因 Q 以 a 链为模板链,故 B 错。基因 Q 对应密码子为 AUG、GUC 、UCC。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 T,对应密码子突变为 AUC,则反密码子变为UAG,故 A 正确。若基因 P 缺失,则该小白鼠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 ,故 C 错。动物神经细胞不再分裂,基因不再复制,故最多有 2 个基因 P 在 1 对同源染色体上,故 D 错。答案:A10(导学号:00110632)如图是某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B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C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
10、生交叉互换 D甲、乙、丙所产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后代解析:据题干中甲、乙、丙是同一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图分析可知: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上基因 A 与 a 不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上基因 A 与 a 不同,基因 a 只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丙细胞也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基因 B 与 b 所在的染色体颜色不一致,则染色体上基因 B 与 b 不同是交叉互换造成的。甲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产生的变异一般不遗传给后代。答案:D二、非选择题11(导学号:00110633)(2016四川绵阳一诊) 如图所示为人体内一个细胞进行分裂时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镰刀型细胞贫
11、血症突变基因(a)的示意图,该基因在杂合体中也能表达,其合成的异常血红蛋白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据图回答问题:(1)过程断开的化学键叫_,过程所需要的原料是_。(2)过程的场所是_,该过程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是_。(3)基因 a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 _,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有氧呼吸第 _阶段受影响最大。(4)细胞乙随后进行减数分裂,则当细胞乙为精原细胞时子代携带基因 a 的概率_( 填 “等于” 、 “大于”或“小于”) 细胞乙为卵原细胞时子代携带基因 a 的概率。(5)基因 a 的出现对生活在疟疾猖獗的非洲地区的人生存的有利影响是_,不利影响是_。解析:(1)过程表示 DNA 解旋,
12、过程表示合成 DNA 子链。(2)过程是指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 在细胞质中)和翻译( 在核糖体上);血红蛋白是一种含 Fe 的蛋白质。(3)基因 a 的出现是由于基因 A 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的结果,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若细胞乙为精原细胞,产生 2 个含 a 的精子,由于受精时精子的数量太多,这两个精子参与受精的几率极低,所以基因 a 遗传给后代的概率远小于含 a 基因的卵细胞。答案:(1)氢键 四种脱氧核苷酸(2)细胞核和核糖体 Fe(3)替换 三 (4)小于(5)杂合子个体能够抵抗疟疾而生存能力较强 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容易出现 aa 个体而患镰刀
13、型细胞贫血症12(导学号:00110634)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 6 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组合编号 交配组合 产仔次数 6 6 17 4 6 6脱毛 9 20 29 11 0 0子代小鼠总数(只) 有毛 12 27 110 0 13 40注:纯合脱毛,纯合脱毛 ,纯合有毛,纯合有毛 , 杂合, 杂合(1)已知、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2)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_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_定律。
14、(3)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_影响的结果。(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_。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_。(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 1 个 G 突变为 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_(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由 GGA 变为 AGAB由 CGA 变为 GGAC由 AGA 变为 UGAD由 CGA 变为 UGA(6)研究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_。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
15、毛小鼠_的原因。解析:(1)子代的有毛、无毛性状与性别无关,说明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分析第组繁殖结果可知:子代有毛与脱毛的比接近 31,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3)组中纯合脱毛纯合脱毛,后代全为脱毛,说明脱毛性状不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4)在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该基因突变应为自然突变。只有基因的突变率足够高,才有可能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5)根据转录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模板链中 1 个 G 变为 A,相对应 mRNA 上密码子由 C 变为 U。(6)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变小,推测可能是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甲状腺激
16、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因此该突变小鼠细胞供能减少,细胞代谢速率下降,产仔率降低。答案:(1)常 (2)一对等位 孟德尔分离(3)环境因素(4)自发/自然突变 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5)D (6)提前终止 代谢速率 产仔率低13(导学号:00110635)如图为某植物种群(雌雄同花)中甲植株的 A 基因( 扁茎)和乙植株的 B 基因(缺刻叶) 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 A 基因和 B 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_。(2)突变产生的 a 基因与 A 基因的关系是_。a 基因与 B 基因的关系是_。(3)若基因 a 和基因
17、b 分别控制圆茎和圆叶,则突变后甲、乙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表现型分别为_、_。(4)请你利用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程序,培育出具有圆茎圆叶的观赏植物品种。_。解析:由图可知,两个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都是 DNA 复制的过程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取代,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除此则是非等位因素;将甲、乙两植株分别自交,选取甲子代中表现型为圆茎缺刻叶的(aaBB)与乙子代中表现型为扁茎圆叶的(AAbb) 植株进行杂交,获得扁茎缺刻叶(AaBb) ;得到的扁茎缺刻叶自交,从子代中选择圆茎圆叶植株即为所需品种。答案:(1)DNA 复制的过程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取代,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2)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 (3)AaBB AABb 扁茎缺刻叶 扁茎缺刻叶 (4) 将甲、乙两植株分别自交;选取甲子代中表现型为圆茎缺刻叶(aaBB)与乙子代中表现型为扁茎圆叶的(AAbb) 植株进行杂交,获得扁茎缺刻叶(AaBb) ;得到的扁茎缺刻叶自交,从子代中选择圆茎圆叶植株即为所需品种(也可用遗传图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