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 用,用以治疗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一、概念,驱虫药,苦味较多,多归脾、胃、大肠经,部分有毒。,肠道寄生虫病蛔虫、蛲虫、钩虫、 绦虫、姜片虫等所致。,三、适应证,二、药性特点,五、配伍应用,大便秘结者,兼有积滞者,与消积导滞药同用,+泻下药,+健脾和胃之品,脾胃虚弱者,体质虚弱者,须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使用肠道驱虫病时,多与泻下药同用, 以利虫体排出,六、使用注意,1.空腹时服药。,3.驱虫后要注意顾护胃气。,2.发热或腹痛剧烈者,暂不宜驱虫,宜 对症处理。,使 君 子,1.驱虫,2.消积,面色萎黄、形瘦腹大、腹痛有虫者,与槟榔、神曲、麦芽等同用,如肥儿丸。
2、,轻证:单用本品炒香嚼服即可; 重证:与苦楝皮、芜荑等配伍,如使君子散。,- 蛔虫证(要药),蛲虫证,-小儿疳积,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若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及热食。,煎服,9-12g,捣碎;取仁炒香嚼服,6-9g。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用3天。,用法用量:,使用注意:,苦 楝 皮,本品善驱蛔虫、蛲虫、钩虫,用于蛔虫、蛲虫、钩虫病。单用或配伍应用、内服或灌肠均可。,本品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功,常外用于疥癣、湿疮。,1.杀虫:,2.疗癣:,1.本品有毒,不宜过量和持续服用。,使用注意,2.体虚者慎用,肝
3、病患者忌用。,槟 榔,本品驱虫力较强,适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对绦虫证(猪肉绦虫)疗效最佳,常配南瓜子使用。,本品能消积导滞,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焦四仙、木香槟榔丸。,2.消积:,1.驱虫:,用于水肿、脚气肿痛。疏凿饮子、鸡鸣散。,用于疟疾。截疟七宝饮。,3.行气利水:,4.截疟:,南 瓜 子,杀虫,用于绦虫证,可使虫体中、后段麻痹,变薄变宽,让虫体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完全瘫痪,南瓜子,槟榔,+,南瓜子仁研末服,还可用治蛔虫证及血吸虫病,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本品与花生仁、核桃仁共服,可用于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及小儿疳积证。生南瓜子带壳研粉调服,可治产妇乳汁不通。,鹤 草 芽,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龙
4、牙草的干燥冬芽。,杀虫,本品善驱杀绦虫,并有泻下作用,有利于绦虫体的排出,为治绦虫病之要药。,用于绦虫证,近年用鹤草芽浸膏及其提取物鹤草酚结晶、鹤草酚粗晶片治疗绦虫病,均取得良好疗效。,雷 丸,用于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杀虫,芜 荑,杀虫,消积,为治虫积腹痛之要药,鹤 虱,杀虫消积,用于虫积腹痛,榧 子,杀虫消积,通便,润肺,用于虫积腹痛,用于肺燥咳嗽,用于肠燥便秘,注:“+”越多,作用越强。,理气药(行气药),一、概念凡以疏理气机、消除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其中行气作用强者称为破气药。,二、药性特点辛、苦、温、气味芳香,归脾、胃、肝、肺经。,三、功效与主治证功效:理气健脾
5、、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等。主治证:气滞证,气逆证等。,四、配伍用药:见教材。,五、使用注意:见教材。,橘 皮(陈 皮),橘 皮(陈 皮),橘 皮(陈 皮),1.理气健脾: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归脾胃、肺经,善理脾肺气滞,作用和缓。用于脾胃气滞证,实证、虚证皆可用。,(1)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证。平胃散。(2)脾虚气滞证。异功散。(3)肝气犯脾之泄泻。痛泻要方。,2.燥湿化痰:本品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并有宣降肺气之功,为治湿痰、寒痰证之要药。(1)湿痰咳嗽。常与半夏同用,二陈汤。(2)寒痰咳嗽。配紫菀等,止嗽散。,本品少量用于补益剂中,可防止补益剂滋腻、碍脾胃的弊端,达到补而不滞的目的
6、。参苓白术散。,青 皮,青 皮,1.疏肝破气:本品主归肝经,行气作用强,长于疏肝破气,用于肝气郁滞诸证。(1)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配柴胡、郁金等。(2)乳房胀痛或结快。配柴胡、橘叶等。(3)乳痈肿痛。配蒲公英、瓜蒌等。(4)寒疝疼痛。天台乌药散。,2.消积化滞:有行气消积、和胃止痛之功,用于食积气滞之腹痛,常配消食药使用。青皮丸。,取其破气散结之功,还可用于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久疟痞块等证。大七气汤。,橘皮、青皮功用对比:,橘,青皮,陈皮,药材,药力,作用部位,青、嫩,熟、老,猛 烈,缓 和,肝 胆 胃,脾 肺,生猛熟缓,橘皮治高 青皮治低,枳 实,枳 实,1.破气消积:本品长于行中焦之气,行
7、气作用峻猛,功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1)食积气滞证。(2)热结便秘。大、小承气汤。(3)湿热泻痢。枳实导滞丸。(3)脾虚食后腹胀。枳术丸。,2.化痰除痞:本品能化痰浊而消积滞、破气结 以通痞塞。(1)痰浊痹阻之胸痹。枳实薤白桂枝汤。(2)痰热结胸证。小陷胸加枳实汤。(3)脾虚痰滞、寒热互结之心下痞满。 枳实消痞丸。,配补气、升阳药还可治疗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之证。,枳 壳,枳 实,枳 壳,同出一物,均能行气除痞,治胸腹气滞,痞满胀痛。,为幼果,其性猛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积滞痞闷、便秘及脏器下垂证多用。,接近成熟果皮,其性缓和,长于理气宽中,消除胀满,脘腹痞满胀痛多用。
8、,木 香(云木香、广木香),木 香(云木香、广木香),本品芳香气烈,辛散苦泄温通,行气止痛之力较强,为治气滞腹痛之要药。,1.本品主归脾胃经,长于行脾胃气滞,并有调中之功。(1)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木香顺气散。(2)脾虚气滞、脘腹胀满。香砂六君子汤(丸)。(3)食积气滞、脘腹胀痛。配消食药。,2.亦善行大肠气滞,有行气导滞之功,常用于湿热泻痢、里急后重。香连丸(片)、木香槟榔丸。,3.不仅能行气调中,而且还能疏肝利胆,用于肝胆气滞证。,4.取本品行气、调中之功,少量配入补益剂中,使补而不腻滞。归脾汤(丸)。,用法:见教材。,香 附,香 附,李时珍称本品是“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1.疏肝理
9、气:本品主归肝经,长于疏肝理气止痛,为治肝郁气滞疼痛的要药。(1)肝郁气滞之胁肋疼痛。柴胡疏肝散。(2)肝气犯胃之胃脘痛。良附丸。(3)寒疝腹痛。配行气散寒止痛药。,2.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等证。,本品辛甘微苦,芳香性平。主归肝经。辛香善能散肝气之郁,甘可缓肝气之急,苦降肝气之逆,性平而无寒热之偏,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凡肝郁气滞之证,无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 本品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肝为藏血之脏,气为血之帅,肝气调和则血行通畅,故本品又为调经止痛之主药。凡肝气郁滞之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以及胎产诸病,均持为要药。 故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
10、女科之主帅”。,李时珍:香附“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乌 药,乌 药,1.行气止痛:本品辛散温通,上归肺经,中归脾经,下归肾经,有行气散寒止痛之功,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诸痛证。(1)胸胁闷痛。配理气宽胸药。(2)脘腹胀痛。四磨汤。(3)寒疝腹痛。天台乌药散。(4)痛经。乌药汤。,2.温肾散寒: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尿频、遗尿等证。缩泉丸。,沉 香,沉 香,3.纳气平喘:用于肾阳不足、肾不纳气之虚喘。黑锡丹、苏子降气汤。,本品既能行气,又能降气,且能纳气。,1.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等证。沉香四磨汤、沉香桂附丸。,2.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呃逆、噎膈等。沉香丸。,川 楝 子,
11、川 楝 子,1.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本品性寒,长于疏肝理气止痛,常用于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以及热疝作痛。(胁肋痛、脘腹痛、少腹痛、痛经、疝痛等)金铃子散。,2.杀虫疗癣:有杀虫止痛、疗癣止痒之功,用于虫积腹痛,头癣。,荔 枝 核,佛 手本品性温,归肝、脾、胃、肺经,既能疏肝解郁、理气和中,又能燥湿化痰,主治肝郁气滞证、脾胃气滞证,以及痰湿壅肺证。,荔 枝 核本品性温,主归肝经,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长于治疗疝气痛和睾丸肿痛。,薤 白,1.通阳散结:本品辛散苦降温通,主归肺经,长于宣通胸中阳气,温散阴寒痰浊之凝滞,为治胸痹的要药,善治寒痰阻滞,胸阳不振之胸痹证。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
12、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2.行气导滞: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痞满胀痛,胃肠气滞之泻痢里急后重。,玫 瑰 花,大 腹 皮,玫瑰花:行气解郁,活血止痛。心情不好、月经来之前烦躁的病人可用玫瑰花,疗效较好。玫瑰花能促进胆汁分泌,能解锑毒。大腹皮:行气导滞,利水消肿。主产于海南、云南、广西等地。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柿 蒂,刀 豆,柿 蒂,刀 豆,降逆止呃 治呃逆。,平性,寒热呃逆均宜。,甘温,多用于虚寒呕呃。,温肾助阳,治肾虚腰痛。,为止呃专药。,现代研究可以抗肿瘤。,甘 松,甘 松:行气止痛,开郁醒脾。能象青皮、枳实、佛手那样松弛胃肠平滑肌,抑
13、制肠管蠕动,能解痉。九香虫:理气止痛,温肾助阳。可用治阳痿等病。,利水渗湿药,概述,一、概念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二、药性特点味甘淡或苦,性平或寒,偏于归膀胱经。,六、使用注意:见教材。,五、配伍用药:见教材。,三、功效通利小便,增加尿量,排除水湿邪气。因其作用特点不同,其功效又可分为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 四、适应证水湿内停证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湿疹、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多在中下焦,尤以下焦湿证多用)。,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本类药物味甘淡,性平或寒,有利水消肿作用,服药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多,类似于西医的利尿药,
14、适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茯 苓,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 苓,1.利水渗湿:本品甘补淡渗,性平无寒热之偏,作用和缓,补而不助邪,利而不伤正。适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1)水湿内盛之水肿。五苓散、四苓散。(2)脾肾阳虚之水肿。实脾散、真武汤。(3)水热互结之水肿。猪苓汤。,2.健脾:有健脾补虚、促进脾胃运化功能作用,为补脾的常用药,用于脾虚诸证。,(1)脾胃气虚证。四君子汤。(2)脾虚痰饮、水肿。苓桂术甘汤。(3)脾虚泄泻。参苓白术散。,3.安神:有宁心安神作用,用于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宁证。归脾汤(丸)、茯苓甘草汤。,用法:入煎剂宜打碎入煎(颗粒状)。
15、,茯 苓,茯苓不同部位的作用:茯苓皮:偏于利水消肿。赤茯苓:偏于泻热行水。白茯苓:偏于健脾。茯神: 偏于宁心安神。,茯 苓,猪 苓,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猪 苓,本品甘淡渗泄,利水渗湿作用强于茯苓,凡水湿内停之病证,均可选用,单用,配伍适用均有效。五苓散、四苓散、猪苓汤。兼能泄热,可用于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淋浊等证。,猪 苓,茯苓、猪苓功用对比:,共同点:,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不同点:,茯苓,猪苓,作用平和, 健脾安神,作用强, 泻热,泽 泻,基源:为泽泻科多年生草本泽泻的干燥块茎,泽 泻,1.利水渗湿:作用较强,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泄泻(利小便以实大便
16、)、眩晕等。五苓散、四苓散。泽泻汤。,2.泄热:本品长于泻肾经之火热、利膀胱之湿热。 (1)下焦湿热之淋浊、带下等证。龙胆泻肝 汤(丸)。(2)肾阴虚、相火妄动之遗精、盗汗等 证。六味地黄丸。,薏 苡 仁,基源: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薏 苡 仁,1.利水渗湿:作用比茯苓强,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对脾虚湿盛者最为适用。,2.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参苓白术散。,3.清热排脓:用于肺痈、肠痈。苇茎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兼有清利湿热之功,可用于湿热淋证、湿热痿证。四妙散。,4.除痹:有渗湿除痹、舒筋脉、缓挛急作用,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因性寒,尤宜于热痹。薏苡仁汤、宣痹汤、麻杏苡
17、甘汤。,也用于湿温初起和暑温夹湿证。三仁汤。,本品提取物现用于治疗癌症(康莱特注射液)。,薏 苡 仁,茯苓、薏苡仁功用对比:,共同点:,利水渗湿、健脾。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及脾虚湿盛泄泻。,不同点:,茯苓,薏似仁,健脾作用强, 安神,利湿作用强, 清热排脓 除痹,薏 苡 仁,赤小豆、冬瓜皮、玉米须 葫芦、香加皮、泽漆、蝼蛄 略,淋证分为热淋、血淋、石淋、砂淋、膏淋数种,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以小便淋沥涩痛为主要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小腹急满膀胱刺激征)。,本类药物苦寒居多,偏于归膀胱经,以利尿通淋为主要功效,主治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所致的淋证。,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车 前 子,基源:为
18、车前科多年生草本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车 前 子,1.利尿通淋:本品既能利尿通淋,又有利水消肿之功。并有利而不伤正的特点。(1)湿热淋证。八正散。(2)水肿、小便不利。济生肾气丸。,2.渗湿止泻:本品能利小便以实大便,用于湿盛泄泻和暑湿泄泻。,3.清肝明目,肝热目赤肿痛。 肝肾不足、两目昏花、视物不明。,4.清肺化痰:用于痰热咳嗽。,用法:布包煎 。,车 前 子,滑 石,基源: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滑 石,1.利水通淋:本品质滑利窍,功擅利尿通淋,为湿热淋证的常用药,多用于热淋、砂淋、石淋等。八正散、二金排石汤。,2.清热解暑:本品既擅利水通淋,又长于解暑热,用于暑湿、湿温。六一散、
19、黄芩滑石汤、三仁汤。,3.祛湿敛疮(外用):用于湿疹、湿疮、热痱等。,用法:布包煎 。,关 木 通,基源:为马兜铃科多年生木质藤本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关 木 通,1.清热利水通淋:本品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上能清心降火,下能利水泄热,以使湿热邪气从小便排出。 (1)湿热淋证。八正散。(2)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导赤散。(3)水肿脚气。木通散。,2.通经下乳:本品有通经下乳、通利血脉作用,用于产后乳少、血瘀经闭、湿热痹证。,关 木 通,使用注意:(1)见教材。(2)本品主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的不良反应目前研究较多。,注:目前所用的木通药材,主要有关木通、川木通、淮通及白木通四种,
20、使用最广的是关木通,其次是川木通。淮通不宜作木通使用,白木通仅在少数地区自产自销。,关 木 通,通 草,基源:为五加科灌木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通 草,本品利尿通淋、下乳之功与关木通相似,但味甘淡、性微寒,药力较缓。,木通、通草古今名称的变异:见教材。,瞿 麦,基源: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瞿麦和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瞿 麦,1.利尿通淋:有清热利尿通淋作用,用于湿热淋证。八正散。,2.活血通经:用于血热瘀阻所致的经闭、月经不调。,地 肤 子,基源:为藜科一年生草本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地 肤 子,1.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淋证。,2.止痒: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用于风疹、湿疹等皮肤瘙痒以及阴痒。内服外
21、用均可。,海 金 沙,基源:为海金沙科缠绕草质藤本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海 金 沙,本品功专利尿通淋,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的要药,尤以石淋、血淋为佳。,用法:包煎。,萆 薢,基源: 为薯蓣科植物绵萆、福州薯蓣或粉背薯蓣干燥根茎,萆 薢,1.利湿浊:本品长于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小便浑浊、尿如米泔之要药。主治膏淋、白浊。萆薢分清饮。,2.祛风湿:用于风湿痹证。,萹蓄、石韦、冬葵子、灯心草略,第三节 利水退黄药,本类药物性味以苦寒为主,偏于归肝胆经,以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主要功效,主治湿热黄疸。,黄疸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症,祖国医学有阳黄和阴黄之分。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病毒性肝炎、胆道疾患、溶血
22、性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等。,茵 陈 蒿,基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等的干燥地上部分,本品苦寒清泄,归脾胃肝胆经,功专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治黄疸之要药。,茵 陈 蒿,阳 黄 (湿热所致),阴黄(寒湿所致):配附子、干姜等。茵陈四逆汤。,热重于湿:茵陈蒿汤(茵栀黄注射液) 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取其清热利湿作用,也用于湿温、湿疹、湿疮等。,金 钱 草,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金 钱 草,2.利尿通淋:本品利尿通淋作用较强,并长于排结石,用于湿热淋证,尤多用于石淋、砂淋,单用、配伍运用均可。二金排石汤、金钱草冲剂(颗粒)、复方金钱草冲剂(颗粒)。,1.利胆退黄:为治湿热黄疸的常用药。,3.解毒消肿:用于恶疮肿毒、毒蛇咬伤。,关于本品的正品与习用品:参阅教材。,虎 杖,基源: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虎 杖,1.利胆退黄: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2. 清热解毒:用于烧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内服、外用均可。,3. 活血祛瘀:用于血瘀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癥瘕等。,4.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5.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地耳草、垂盆草、积雪草、溪黄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