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轮复习策略.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160687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轮复习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轮复习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轮复习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轮复习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第一篇 2012 年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分析一、总体评价 湖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在众人的期盼中落下帷幕,今年高考生物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发挥了应有的考查功能。试题以能力立意,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强调对学生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二、试卷结构 增加了生物所占比例,有 6 道单选题,4 道非选择题,1 道选考题,共计 90 分。三、考点分布1.选择题部分题号 考查方向 具体考点 分值 难度1 基因的表达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 6分 容易2 细胞的生命历程 细胞癌变 6分 容易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机理 6分 容易4 动

2、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条件反射、神经调节 6分 中等5 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及运输 6分 中等6 生态系统 种群的基本特征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 6分 中等2.非选择题部分题号 考查方向 具体考点 分值 难度29 细胞呼吸 植物的细胞呼吸、有机物的相互转化 11分 中等30 神经调节 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 10分 容易31 遗传和变异 分离定律和基因突变 10分 较难32 生态系统 种群、群落及实验分析 8分 中等3.选考题部分题号 考查方向 具体考点 分值 难度39 生物技术实践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的激素调节 15分 中等40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基因工程 15分 中等从表中可看出此次

3、考试偏重于必修三的考察,占到了 42 分。其中,生命活动调节的比重很大,分值占到了 28 分。生物与环境部分所占比重也较大,占到了 14 分。四、试题的具体特点 1、立足教材,高于教材,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突出了对生物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的联系较往年更加密切,有些试题的素材就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加以了改造和提升。如选择题中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的第1、2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第3、4、5题。对计算能力的考查在试卷中也有体现,如第29题的第2个计算。2、重视获取信息、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如第32题的信息“鹿角效应”,第5、6题的图形信息都是各题解决问题

4、的关键。第29题曲线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能够考查学生对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的掌握情况。第30题分级神经调节图是对分析能力的考查。3、向新课标内容过渡的特点明显,大胆取舍,勇于创新。如第 30 题推陈出新,反射弧中涉及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较高级神经中枢脑干、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等,在此基础上充分考查了学生对神经调节的深入理解程度。五、典型试题分析32.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 ,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

5、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 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 、项圈和关邦做了如下 3 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 2 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 大于”、 “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直接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 3 组抛出项圈呼吁哦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 不同”) ,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6、。解析:该题属于信息分析题,亦属于探究实验题。所给名词“鹿角效应”听起来很陌生,但很容易理解,而且所考查内容也在高中生物实验所要求的最基本原则范围内(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 。具体内容解析:(1)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以雌鹿和雄鹿是同一种群。(2)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草原中草、鹿、兔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3)根据鹿角效应: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所以项圈和木棍相当于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具体到该题就应该是雌鹿和雄鹿,则丙组的平均时间比较少。由于抛出的项圈和木棍的距离在此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所以

7、要保持一致。答案:(1)同一 (2)群落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六、试题对今后学科的教学启示.第二篇 高考生物复习策略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学科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轮复习的质量和高考成败。 一、充分发挥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的强大导向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刚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就要认真研读上一

8、年的考试大纲,明确高考的要求,知道自己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以便使自己的复习目标与老师要求合拍,与高考接轨。通过认真做前三年的本地所用的高考试题,体会考试大纲在试题中的体现方式,以及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程度。二、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指导复习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1生物的物质性观点;2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3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5生物进化的观点;6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把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放在相应的观点下,再加以整理。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和认识应该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从历年来理综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一般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

9、观点。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试能力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于高考必须具备的,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1将一个单元内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2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全面系统复习和巩固。如:细胞与生殖发育;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生

10、命的延续、发展与进化等。3以一幅图、一个图解、一张图表等材料为题,围绕该部分内容展开讨论,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整理,提高综合能力。总复习备考阶段在强调基本知识(概念、原理、法则、定律、过程、事实)、基本能力(方法、技能、思路、记忆、理解、应用)、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加工,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素质。这是一种新的、科学的、有效的复习策略。4注重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对概念中的重点字词要划出、圈出、点出,明确运用范围,在做题时形成遇到相关问题时能迅速通过圈、点、划提取问题中的重要信息,解决审题关。表达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答案,这一点在

11、 09 年的高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但回头再看过去的复习以及今年高考阅卷的要求,我们深深体会到在这方面的努力还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吃亏较多。不要避开大型的填空题,它往往是区分学生的主要标准。四、加强实验复习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它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高考要求的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

12、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要重视综合实验题,要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五、老师精讲,学生精练并做好整理工作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解解题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密性。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练:不仅练知识而且练能力

13、,通过练,才能寻找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复习时,要精选习题,做练习,不能盲目的去做,事先经老师的筛选也就是把过难、过偏、重复的习题册掉,减少不必要的劳动量。理:要整理方法、整理思路,而不是仅仅把做错的题抄一遍,在整理过程中要渗透自己的思想。在整理题目时一般按下列顺序讲解:题目理解了吗知道命题人的意图了吗要考我们什么知识自己的答案以参考答案有什么不同这个答案完整吗还可以怎样答你能在这个知识点上命题吗。另外,对于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只是老师重视没有用,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要认真对待,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问题。六、关注生物科技发展、生产和生活实际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更加

14、适用化,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则是其真实体现。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SARS)、生态农业、禽流感及最近N1H1 流感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

15、力。七、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辅导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高考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深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对高考备考复习及高考临场发挥的影响不可小视。不少平时学习很一般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好,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考试时沉着,冷静,思考问题细心,严谨,实现了超水平发挥,结果成绩优良,如愿以偿地跨进了满意的大学。所以有人说: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心理素质的竞争。这是不无道理的。要相信自已有实力拿下高考,取得生物高考的好成绩,但是在解答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要严肃,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老师每次大考都给学生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对校内,市内

16、都有选择地分析,让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降低过度焦虑,排除杂念,减轻患得患失的心理负担,树立“我要成功”,“ 我会成功 ”,“ 成功是我”,“必胜是我”的信念。相信通过同学们扎实、有效的一轮复习后,有了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生物学素养,定会为二、三轮复习和最后的高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纵观近年高考,试题都离不开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为此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在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立体而宏观的知识网络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生物复习的基本目标。在复习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复习目标,采取以下策略:一 知识点的呈递方式应区别于新课

17、教学老师应该站在中学教材之上,来俯瞰高中生物所罗列的全部知识,我们会发现,生命科学不外乎这几个层次,从基因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贯穿这些知识的有三条线,并通过如下原则呈递出来:1研究的对象性原则高中生物将我们研究的对象分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他们有共性也有个性。2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的原则生物具有多样性,从微观的 DNA 分子到宏观的生态系统都表现出多样性,在这些多样性中蕴含着生物的共性,我们把共性称为一般规律;也一定有个性,我们将其视为对一般规律的补充,总之存在即为合理。这就是生物学科的魅力。3自然状态下和人为参与下的生命现象原则比如自然状态基因重组发生在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而人为的

18、 DNA 拼接技术,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如从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指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染色体。究其本质就是功能相同的染色体。所以在单倍体育种中两条经复制来的相同染色体可以替代同源染色体的功能,实现减数分裂时正常联会,获得可育的品种。老师熟练地掌握了这三条原则,就可以纵横编制成一张网将高中生物知识点网络建立联系。为了顺利地将这个网络建立到学生脑海中,需要学生有正确的学科思维模式。二 引领学生建立学科思维模式1培养学生想象力生命是活的并且具有连续性,在学习生物时具备强的想象力非常重要,这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想象力使我们看到有

19、可能产生的后果。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的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比如细胞增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看到其中的一个图面,就应想象出整个过程。2培养学生从生命现象到生命本质进行推理的思维习惯即“从大往小”的思考,比如生物进化可遗传变异来源DNA基因基因结构和复制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这样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的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知识点全面,活跃思维。3学会将知识点定位到它所在的“ 环境”中去解读这里的环境就是知识点在知识网上的定位。比如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定位到光合作用;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定位到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传递规律和

20、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定位到真核生物;基因重组定位到有性生殖等等。这样建立知识点与考点的联系,避免学生只会学不会考的尴尬。三 针对高考考纲要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科思维模式和构建知识网络1从贴近生产、生活的材料中去设计问题以人文精神为载体的高考试题,选材一般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知识。比如端粒的存在,意示生命是在特定时空的有效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并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又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 问题的分析、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通过培养,逾越思维障碍,否则无法

21、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2注重用图表图解表述问题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的命题方式,常采用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如 2010 年重庆高考题31,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 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同,饲养条件相同突出主干:从近几年高考卷看,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调节是必考点,化合物、进化、免疫、人与生物圈是常考点。突出难点:如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遗传、调节、实验等,实验放到相应内容中复习1.回归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的学科表达能力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尽量联系生产、生活

22、中的实际,而且要让学生自己找事例,尽可能多的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联系;经常从报刊杂志中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材料,改编、重组课外知识,编制新颖的习题,提高学生知识应用和应对新材料问题的能力。3. 继续注重能力培养从今年考试题中可以看出,对能力的要求没有降低,所以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能力。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实验设计和文字表达能力。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书要学生读、题要学生审,教师仅仅起组织、引导作用。4.通过近年的考试看,试题中或多或少涉及一些探究性实验,实验的考察仅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考察,所以在教学中要引起重视,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记住课本上的实验原理、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