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背影》课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51975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影》课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背影》课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背影》课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背影》课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背影》课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背影广水市城关中学 吴浩【教学内容选择】确定核心教学目标: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文中蕴含的父子深情。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1、讨论父亲的背影令人感动的原因,让学生体会父子深情。2、品读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动作,让学生体会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多媒体播放崔京浩的父亲 。二、介绍作家作品。朱自清作品的主要特点是:描写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感情真挚。三、体会父子深情。(一)关于选材角度1、请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创作背影的背景。2、出示背影背景资料。师补充:当时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家境是一日不如一日。在当时的情况下,父亲不仅要忙于找工作,而且还忙着照

2、看我。他那来回奔波的背影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从而定格了父亲高大的形象。(二)关于“父子深情”1、学生活动。讨论:作者只不过写了父亲的背影,为什么竟能写得这样让人感动呢?(抓住人物特征、细致刻画)2、师生互动:文中感人的力量来自哪里?3、教师小结:父子深情令人感动。4、教师解说:作者只是把父亲怎样走到铁道边探身爬下月台,怎样手脚并用攀登那边月台,以及怎样艰难地抱回橘子描绘出来,揭示的却是父亲不惜劳苦的深情。四、品味描写语言,体会父子深情。1、学生活动。请同学有感情朗读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内容。2、教师点拨、指导。品读父亲动作的迟缓、攀爬的艰难。3、教师小结:父爱如山。五、分析文章主题。学生讨

3、论: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为什么?板书: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结尾抒怀 照应背影【精彩部分回放】“关于父子深情 ”部分教学实录:上课之后,本来一切都照着老师安排的步骤进行,写作背景的介绍,朗读课文大约到了 20 分钟的时候,终于讲到了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段,学生朗读,然后讨论描写的方法和作用等。学生讨论的结果与我以前在教学中遇到的大同小异,但下面的课堂进程似乎渐渐地偏离了我原先的教学设计。讨论告一段落后,学生发言,但我发现学生好像还是不愿意静下来,于是我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学生 1 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像父亲这样的人我们在生活中随处都可能遇到,我身边的人包括我的亲人也都是一

4、些普通人,老师不止一次让我们写他们,但我从来没有写得这样动人,而作者只不过写了父亲的背影,为什么竟能写得这样让人感动呢?”学生 2:“你看看文章写得有多细致,父亲的穿着,动作,还有那些动词:走、探、攀、缩、倾,还有蹒跚、慢慢这样的形容词,这哪能不感动人呢?”学生 1:“那他为什么要写得这样细致入微呢?”学生 3:“我来说。写得细致是因为观察细致,写得动人是因为在观察和写作时投入了真挚的感情。 ” 这时有几个学生交头接耳了一会,其中的一个说:“我来补充一点。写作本文时作者自己也做了父亲,后面不是说惦记着我的儿子吗?他对父亲的理解比两年多以前深刻得多了,所以才这样动人。 ”学生可真行,一群毛小子,

5、原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说起来倒是一套一套的。我想,到此为止这个小问题总该差不多解决了吧。 正当老师准备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坐在后排的一个学生突然站了起来:“那他为什么这样仔细地观察父亲的背影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来,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钻牛角尖” 。这怎么能成为一个问题呢?父子关系嘛,还用多说?但我没有这样简单化地处理这个问题,而是问:“你怎么会提到这么一个问题的呢?”他停顿了一会,冲着学生 2 说:“在车站这样一个有许多人的地方,你通常会对什么人的背影观察得这样仔细呢?”学生 2 被问得一时语塞。静了几秒钟,原先一直沉默旁观的学生 4 突然冒出一个词:“美女。”这一下全班立刻变得热闹起来了。

6、有的学生觉得好玩;有的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闹哄哄地说个没完;还有一些学生一边说着话,一边还拿眼睛瞟老师一眼,看看老师的反应;有的学生对此非常不满这时女班长站了起来:“我们这是在上语文课背影 ,你们都说到哪儿去了啊!”此时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并非毫无意义,但又一时没能想到一个恰倒好处的办法把它与课堂的主题结合起来。既然班长这么说了,我就示意学生静下来,并要求学生就刚才的问题谈自己的想法,但要求先举手后发言,有秩序,不重复。这时举起手来的学生并不多,还是班长抢先发言,她显得有些忿忿然:“父亲个子不高,长相不美,是个胖子,穿戴么,不是黑的就是青的,又不时髦,不幸他是父亲,这时如果他旁边还有一位美女

7、,而且很妖艳,我敢肯定,4的两只眼睛只会盯着美女,而不屑看父亲一眼了。 ”学生 4 被班长的一席话说得头都埋下去了。奇怪的是,这回其他同学并没有哄然大笑,而是出现了近半分钟的沉默,倒是我先打破了沉默:“为什么都不开口了?”学生5:“我想,父亲不美,为什么能这样吸引住作者的目光呢?肯定是另有一种力量,这就是爱,世界上最无私的一种感情父爱。 ”这时我看到不少学生在点着头,一个个表情严肃。我想,课上到这个份上,原先安排好的那些步骤和程序不要也罢,分析词句啦,讲解练习啦,如果这时硬拉进来,岂不扫兴?这时我要求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同时提醒,像读“大江东去”一样的语调合适吗?学生一致认为不合适。 “那该

8、怎么处理呢?老师不说,你们自己看着办。”结果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了这段话,几个女同学都读得有些结巴了。接着我让学生利用剩下不多的几分钟时间在学习小组内交流阅读本文后的感受。老师穿梭其间,听到学生这样一些交谈:现在我知道文章感人的力量哪里来了;有个音乐家曾说他用皮靴照样能够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奥秘原来就是感情啊;美文靠做是做不出来的,我常常喜欢看那些辞藻华丽的文字,读过背影之后,觉得真是浅薄 下课铃响,我既没有追问他们交流时说了些什么,也没有布置作业,只轻轻地道了声别,就离开了教室。学生在教室里还像上课时那样静静地坐着。【教后说教】背影有太多的教学价值,我是如何选取其核心教学价值的呢?我认为这篇文章

9、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人物的描写以及文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因此,我将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及 “父子深情”确定为本文的核心教学目标,紧扣文中真挚的父子之情来组织教学。我认为这是一堂既十分闹腾又弥漫着感动氛围的课。备课时我没有想到课会上成这样,在后半节课,我的备课教案已经完全作废,所有问题都是当堂生成,大部分活动都是学生自主组织,教师的作用只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以及语言活动有序地持续下去,将其纳入到语文课堂活动中来,并且把这些活动不断地推向新的高潮,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达成了思想的碰撞,灵魂的沟通。这堂课值得回味之处在于:1、在课堂上要舍得“放” 。不要囿于课的进度,怕耽误了

10、课时,不敢放手,只怕完成不了原先安排好的那些内容。在这堂课上,当学生说出那句看起来十分俏皮甚至有些荒唐的话时,如果老师不予理睬或者干脆训斥一通,后半堂课的情景就不会出现,学生那些好戏怎么演得出来呢?2、要注意联络。学生在平时其实是有不小学习压力的,在课堂上难得片刻开心,给他们两三分钟谈一谈美女又有什么关系呢?问题是接下来要将这个话题适时地自然而然地联系到“父亲不是美女,却有着和美女同样大的吸引力,奥秘何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来,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课就有可能不但真的偏离主题,而且还可能会陷入庸俗。3、关于时间控制。实事求是的说,由于课堂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不得不将背影的课时做了调整,但这是

11、值得的,因为这样的课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教后点评】这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有三个主要亮点。一是设计独特,表现在引导学生学习描绘父亲背影时,能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并配有适合当时语境的背景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望父买橘”的感人情境中。二是引导深入。先是由一首歌曲导入,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进入到一个感悟亲情世界的氛围当中。之后是“初读文章,寻找父爱足迹”这一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学生对文章能有一个初步的体会,找出文中提及背影的文字,抓住文章主线。再来“品读,聚焦父爱画面” ,让学生通过品读,得到发现,发现这幅感人的“背影图”是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塑造出来的。再抛出一个问题“作者只不过写了父亲的背影,为什么竟能写的这样让人感动呢?”引起学生的深入讨论,让学生走进深深的父爱。三是板书简洁、直观。 (接官初级中学 陈泽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